北宋盛世之仁宗盛治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26日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宋朝也在這代君王之時達到全盛。 期間仁宗皇帝性情寬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宋仁宗圖片

  歷史背景

  趙禎是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四十二年之久。這一朝達到了北宋乃至於中國封建王朝社會經濟文化的頂峰。由於他改元次數較多,他統治的最後八年,被稱為"嘉佑之治",也有後人把他的整個時期稱為"仁宗盛治"。和強漢盛唐相比,這個開明治世留下了自己獨特的印記。

  仁宗即位後的前十年多時間是劉娥太后垂簾聽政時期。乾興元年***1022年***,趙禎從真宗手裡接班時,北宋帝國在王欽若、丁謂等幾個奸佞大臣的慫恿和把持下,到處充斥著假造的祥瑞和迷信的氛圍。趙禎當時只有十三歲,真宗遺詔由劉太后"權處分軍國事"。

  天聖元年***1023年***,朝廷改元"天聖",暗含"二人聖"之意,北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種政治格局。趙禎命將真宗假造的天書祥瑞一同埋葬,表明要在治國理念上實現撥亂反正。十年中,母子二人既有鬥爭,又有合作,勵精圖治,苦撐危局,使政局、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得到復甦,可以說是挽大廈於將傾。

  趙禎親政三十多年,真正實現了有別於強漢盛唐、而又無以倫比的"仁宗時代"。

  形成原因

  仁宗的厚道是出了名的。有年京師地震後發生瘟疫,他下令打碎宮中僅有的兩隻通天犀角,碾成粉給百姓吃,大臣勸阻說這是皇帝最喜歡的寶貝,怎能打碎給下民?趙禎卻說我的百姓處在災難之中,我要這寶貝有什麼用?他也曾親自剪下自己的"龍鬚"做藥引給正直的大臣治病。盛夏的一天,他遊園時口渴難忍,卻發現並非宮女上前奉茶,卻不發雷霆之怒,為的是不忍讓失誤的宮人受到責罰。

  趙禎的務實作風也被後人稱道。他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東京開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城市。在民生和皇權孰輕孰重的問題上,趙禎和大臣們不僅同意坊市合一、又解除了宵禁制度,逐漸形成了夜市和曉市。京城裡設立了觀火樓和消防隊,包拯權知開封府時還親自處理了權貴在河道亂搭亂建現象。如此管理才催生後來"人口逾百萬,富麗天下無"的超級大都市。在慶曆新政中,他支援范仲淹、富弼、韓琦等人的"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一攬子改革計劃,陸續以詔令形式頒行全國。但是改革派操之過切、政治鬥爭和夏竦等人的陷害,趙禎懷疑改革派要行廢立之事,范仲淹、富弼等人無奈申請出京外調,持續了一年四個月的慶曆新政中斷了。但是,務實的趙禎卻沒讓改革停止,他起用能夠體察聖意的文彥博為宰相,以更加務實的態度和措施執行著新政,並提拔王安石進入政治權力的中心。

  《宋史》說趙禎"恭儉仁恕,出於天性",誰知他的感情世界卻是一片悽慘荒涼。他出生幾天即被抱離親生母親,由劉皇后撫養,一直到親母去世後才知道身世,他對造成這場悲劇的養母劉太后卻採取了寬容的措施。他迫於太后和大臣的壓力,不能把喜歡的女子立為皇后,他的子嗣接連夭亡,以至於沒有親子來繼承皇位。在這樣諸多感情的重重磨難下,卻造就了他寬容仁厚、包容大氣和開明從容,而這正是北宋皇朝之福。

  歷史評價

  清朝的小說無名氏寫的《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這代表了幾百年來"仁宗盛治"在民間世人眼中的地位。

  明末清初的大儒王夫之在《宋論》中說:"仁宗之稱盛治,至於今而聞者羨之。帝躬慈儉之德,而宰執臺諫侍從之臣,皆所謂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明朝孝宗時翰林院庶吉士鄒智在《立齋遺文》中說:"宋之英主,無出仁宗。夏辣懷奸挾詐,孤負任使則罷之;呂夷簡痛改前非,力圖後效則包容之;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抱才氣有重望,則不次摺之。故能北御契丹,西臣元昊,而慶曆、嘉佑之治號為太平,未聞一任一疑可以成天下之事也。"

  明萬曆文人天都外臣在《水滸傳敘》中說:"小說之興,始於宋仁宗。於時天下小康,邊釁未動,人主垂衣之暇,命教坊樂部纂取野記,按以歌詞,與祕戲優工,相雜而奏。是後盛行,遍於朝野。蓋雖不經,亦太平樂事。"

  明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說:"宋仁宗趙禎***1010-1063***享朝四十二年,為北宋諸帝之冠。又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宋'澶淵之盟',至嘉佑八年***1063年***其死,***宋***已'承平'近60年。"

  明代文學家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說: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民安俗阜,天下稱治。葬昭陵,有題詩道傍者曰:"農桑不擾歲常登,邊將無功吏不能。四十二年如夢過,春風吹淚灑昭陵。"

  明初學者樑寅在《樑石門集》中說: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韓琦、范仲淹之功也;致"慶曆之治"者,亦韓、範與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儉愛民,四十二年始終若一,真可謂仁矣。

  宋仁宗趙禎生前嘉佑四年***公元1059***以宰相富弼為首的群臣連續五次上表請求給他加尊號為"大仁至治",但是趙禎都沒有批准。但他死後再也阻止不了群臣給他加上"仁"的尊號了。翰林學士王珪等群臣給他寫諡曰:"臣聞元精磅礴,濟萬物而不昭其跡者,薦名曰天;至德汪洋,澤萬世而不有其功者,建諡於帝……維其歷古聖賢之君,莫不極所以尊明令顯之稱,又或至於代相襲之。夫仁者聖人之盛德,豈獨未有以當之耶抑當時鴻儒巨學反略於稽求抑又天之所啟、期以克配先帝之廟乎《詩》雲:'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此之謂歟惟功以創業為祖,德以守成為宗,皆尊尊之大義也。先帝尊諡,宜天錫之曰神文聖武明孝皇帝,廟曰仁宗。"

  "仁"就是對帝王的最高評價,"為人君,止於仁。"《宋史》這樣評價讚美仁宗及其盛治:"***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之間,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刑法似縱弛,而決獄多平允之士。國未嘗無弊倖,而不足以累治世之體;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類之氣。君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基。子孫一矯其所為,馴致於亂。《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他的群臣們這樣歌頌"仁宗盛治":"四十二年於茲,可謂海內大治矣。竊跡羲黃之前,敻乎莫索其詳。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

  北宋學者邵伯溫這樣讚美"仁宗盛治":蓋帝知為治之要:任宰輔,用臺諫,畏天愛民,守祖宗法度。時宰輔曰富弼、韓琦、文彥博,臺諫曰唐介、包拯、司馬光、範鎮、呂誨雲。嗚呼,視周之成、康,漢之文、景,無所不及,有過之者,此所以為有宋之盛歟?"

  北宋政論家陳師錫這樣懷念"仁宗盛治":"宋興一百五十餘載矣,號稱太平,饗國長久,遺民至今思之者,莫如仁宗皇帝。……以致慶曆、嘉佑之治為本朝甚盛之時,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

  大文豪蘇軾說:"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佑極矣。"天聖、景佑都是宋仁宗的年號。南宋宰相趙鼎也宣稱:"至於仁宗,四十餘年號極治。"即使目空無人的南宋宰相秦檜也曾說到:"昔我仁祖臨御,親選天下十有五人崇論巨集議,載在方冊。慶曆、嘉佑之治上參唐虞,下軼商周,何其盛哉!""以復慶曆、嘉佑之治,乃國家福也。"南宋人名人衛徑也稱:"嘉佑之治"振古無及。宋寧宗在詔書中則說道:"親君子,遠小人。慶曆、元佑所以尊朝廷也;省刑罰、薄稅斂,慶曆、元佑所以惠天下也。"

  "振古無及"、"遠過漢唐"、"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當然包括被新中國所尤為歌頌讚美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在大多數宋人眼裡,"仁宗盛治"遠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在宋代讚美、歌頌仁宗及其"盛治"的宋人太多太多,這些人包括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胡安國、劉光祖、周必大、楊萬里、王璧、陳俊卿、劉克莊、趙汝騰、葉適、王十朋、文天祥等等。由於太多太多這裡不多例舉。後面文章也會有很多涉及。

  "振古無及。""上參唐虞,下軼商周" "遠過漢唐,幾有三代之風""自《詩》、《書》之載,未有如茲之盛者也。"難道這些都是宋人誇大其詞?都是宋人的一相情願的讚美溜鬚拍馬之言?

  下面筆者從經濟、文化、政治、科技、軍事等等大方面,探討論述"仁宗盛治"。之所以拿"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與"仁宗盛治"並論,一是因為有個比較、參考,能夠顯示"仁宗盛治"的高度。二是因為"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被近代尤其是新中國吹噓過高,而對經濟、文化、政治、科技各個方面的成就遠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仁宗盛治"卻很少提起。

威虜軍騎兵大會戰
澶州之戰的背景是什麼
相關知識
北宋盛世之仁宗盛治
北宋澶淵之盟的事件介紹
北宋澶淵之盟的事件介紹
明日之子楊冪為什麼不喜歡李昊_盛世美顏李昊有晉級嗎
李宗盛經典勵志歌曲
李宗盛凡人歌口琴譜
周公解夢之夢見盛水
盛世狼煙讀書筆記
關於太平盛世的詩詞
描寫太平盛世的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