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勵志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30日

  當我們用平靜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黃曉明卻超越自己的能力,不斷的提升自己,又是一個勵志的小故事。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2013年,黃曉明突然“逆襲”了。在電影《中國合夥人》裡,他的演技和英語都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肯定。

  黃曉明承認,在整個學生時代他都是一個很“面”的人。即便到現在,他評價起自己的性格仍然是“偏內向”。

  雖然性格內向,但因為從小就“長得太好看”,大人都喜歡沒事過來逗他,但別人越逗他越害怕,於是乾脆躲在家裡,出門就待在爸爸媽媽後面。久而久之,他的性格越發靦腆了。

  但由於考進了電影學院,要走上藝人的道路,黃曉明不得不放開自己的性格。回想起來,他覺得真正懂得“豁出去”,還是在2003年畢業不久後接拍電視劇 《龍票》,那次拍攝他遭遇了車禍。他說:“人在生死邊緣走過一回以後會想開很多事,我就覺得自己應該學會豁出去,特別是做演員這行,只有豁出去才有成功的 可能。

  這部戲裡,黃曉明的一場哭戲廣受好評。在王陽的婚禮上,兩個朋友要與他分道揚鑣,成東青獨自站在會場中央,失聲痛哭。

  “那一刻不是成東青,而是黃曉明,我不是在‘演’,而是自己的情感爆發。那場戲發洩出了我這幾年積攢的情緒和委屈,不知道為什麼,真是哭到收不住。”黃曉明說。

  在成東青的身上,他處處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從小到大都自卑、放不開,到了大學還不敢演戲,到現在也沒有擺脫“改變不了自己”的“土鱉心理”;他的英語和身高也曾一度淪為笑柄,但他堅持了下來,併成功做到了“逆襲”。

  在性格上,黃曉明也自認是另一個成東青。他總是在各種場合說,不管時代怎麼變,怎麼崇尚個性張揚,他都要做一個堅守傳統價值觀的人。“在我看來,表面的張揚不叫個性,勇於堅守傳統才是不一樣的叛逆。”

  像電影中的成東青因為英語發音不好,在學習分享會上被大家嘲笑“學過日語”一樣,英語也曾經是黃曉明的“硬傷”。

  “你說我英語爛,那我就從頭學起,時間足夠讓大家重新認識我。”黃曉明開始用笨辦法學英語,就是每天“多聽、多說、多背單詞”。

  《中國合夥人》中,成東青的“新夢想”公司被美國公司起訴,他在談判桌上對著幾名美國人發表了一場激情澎湃的演說,並宣佈“新夢想”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觀眾驚奇地發現,這一幕中黃曉明的一大段英語臺詞流利了很多,發音也標準了很多。

  黃曉明說:“戲裡的這一段英語臺詞,我足足背了一個多月,雖然我說得不是特別標準,但我真的是用了感情,盡最大努力去說的。”拍完後,在場的美國工作人員都集體起立為他鼓掌。

  在那段黃曉明好不容易背下來的英文臺詞中,最後一句話是這樣講的:“按中國的說法,我就是一個‘土鱉’,是一種軟殼烏龜,害怕任何風險。現在我站在這裡,仍然不免會害怕,但我同意我朋友說的:總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賦予我們打敗恐懼的勇氣。”

  2:

  或許連黃曉明自己都沒有想到:一句“鬧太套”讓人們對他冷嘲熱諷,而在最新的凡客廣告中自嘲“鬧太套”卻讓他變成了“悅納自己”的真男人。“挺住意味著一切”——在面對更多的無奈時,黃曉明開始換個角度想問題。

  小時候,黃曉明的理想是要做科學家,長大後卻成了一名演員。剛出道時,黃曉明給人的印象是踏實、平和、勤奮。在《神鵰俠侶》和《新上海灘》中,他用自己的表演重新詮釋了經典。但是,就因為一句“Not at all”,他就莫名其妙成為“男花瓶”了。到底是什麼讓黃曉明成為“二了吧唧”的小丑?就《葉問2》的首映釋出會有人總結:甄子丹負責打,黃曉明負責“二”;英語發音不準;抓住一切機會耍酷……

  在凡客的廣告視訊中,蓄鬚的黃曉明扮演一位拳擊手,自嘲強調自己的非演技派身份,更加入了厚重勵志風格。“人生起起伏伏,挺住意味著一切,哪有勝利可言,哪有永遠的高潮,但是有低谷也意味著有回到高潮的可能,一切看開就好。有時候,自嘲也是一種動力”。

  這一次的轉變,引起網友的熱議。黃曉明對此很淡然:“有人對我評價很高,也有人的評價很惡俗,這都很正常。只要集中精力把握你能把握的事情就好了,其他的事,就隨它去吧。”“其他的事”自然包括嘲笑。“我拍《神鵰俠侶》時,人們認定我只是塊當青春偶像的料。後來,我拍了《新上海灘》,人們又說,也不過就那麼回事。到我演完《葉問2》,人們則說我的表現實在是太‘二’了。人們總是認定我做不到,但是,我還是希望大家可以忘記以前的黃曉明。”

  這一次,他胸有成竹:“我不是演技派,Not at all。”

  3:

  黃曉明穿上民工背心,留起劉海,夾著行李鋪蓋,站在北京大街上。那一臉的沒見過世面,跟之前的帥哥形象已相去甚遠。

  當初,《血滴子》監製陳可辛曾跟他說:“你身上缺點兒東西,你太乾淨,都讓人覺得無聊了,你應該學壞,比如酗酗酒。”

  這評價讓黃曉明很受不了,“我現在不是演技派,不代表將來不是”,他鉚足勁要擺脫這一形象,“不然我就抽點兒煙?吸個毒?”

  這不是隨便調侃。2011年1月1日,黃曉明投拍了人生中第一部電影——青年導演楊樹鵬的《匹夫》,片中他蓄鬚,為長肌肉每天只吃白水煮雞。跟黃曉明合作過的人都知道,片場休息時他只做兩件事:健身和練英語。

  高富帥之困

  真正讓黃曉明有章法地走起屌絲路線,是黃曉明的現任經紀人黃斌。

  在此之前,黃曉明漂亮而有商業價值,但黃斌感到他沒有溫度。有過媒體工作經驗的黃斌深知,在大眾審美挑剔的年代,只是營造完美的偶像形象已經不夠,一個優質偶像要向大眾輸出價值觀,而黃曉明身上最有價值的,不是那張漂亮的臉,正是他的努力和自嘲。

  在這樣的原則下,黃斌開始有意釋出黃曉明大量的生活照。有時他穿著公益T恤,蹲在一群孩子中間,不帶妝,臉上毛孔粗大;有時他狼吞虎嚥,低著頭扒盒飯;有時他睡著在片場,身上隨便搭件外衣。

  他的形象不再無懈可擊,連回答問題也換了另一套說辭。他會搶先告訴你:“我很笨,不聰明,真的不聰明”“我沒有原則”“我沒有稜角”。

  這時的黃曉明從外表到內心,都在有意識鬆弛下來。這個過去每根頭髮都處在正確位置的男人,現在會敞開衣襟坐在椅子上,指著臉上粗大的毛孔,說自己根本不會護膚,內心就是一個“大大咧咧的青島爺們兒”。

  傻老闆的生意經

  個人形象上,黃曉明走起了屌絲路線,在做生意上,他也憑著單純傻氣大把吸金。包括簽約藝人、投資電影電視劇、在中國傳媒大學設定明天獎學金、跟電影頻道合作“Action!第N代導演!”計劃等。另一部分投資涉足各個領域,包括華誼股票、紅酒、高爾夫、口腔醫院。

  具體的生意細節交給黃斌打點,黃曉明要做的是吸引人脈和機會。從腳受傷的一刻,到重新拍戲前,超過2000個朋友到黃曉明家裡做客,其中不乏生意人。

  他的不拒絕尤其體現在錢財上。很多藝人跟老闆談工作時通常由老闆埋單,而黃曉明特別會充當“埋單哥”的角色,往往抽空就把單埋了。

  老闆黃曉明在工作室裡是大哥型的人物。他細膩而善於籠絡人心:情人節,每個女員工都會收到他的玫瑰花;員工家裡有突發情況,黃曉明會出往返機票;過年,每個員工的父母會收到一臺洗腳機。

  只是宣傳人員趙珊會偶爾提起,這個常常強調自己“笨”“沒原則”“不是演技派”的黃曉明,內心裡崇拜的是馬雲、李嘉誠這樣的人物,他迷戀成功學的書,會時不時在工作室的微信群裡發勵志語錄。

  “沒有野心怎麼會走到現在?”黃曉明坦言,但他不願為這個野心做更具體的解釋,只用一句類似成功學語錄籠統概括:“你要成功,長久地成功,就要做到兩件事:一是熱情,二是低調。”

黃渤五分鐘勵志故事
足球最長連勝
相關知識
黃曉明勵志故事
黃曉明勵志經典語錄
黃曉明勵志短片
明星的減肥勵志故事
不聰明的人成功的勵志故事
游泳明星的勵志故事
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勵志故事及感悟
明星的勵志故事
董明珠的勵志故事
關於體育明星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