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在中國的發展史概況
全腦速讀是一種不同與傳統閱讀法的閱讀方式,其閱讀技巧對閱讀書本及文章都有很大的效率提高。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
古代中國,很早就有關於快速閱讀和高效記憶的文獻記;
現代中國,早期最有影響的是王夢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
改革開放以來,快速閱讀和高效記憶在我國也逐漸開展;
1980年,王秉欽翻譯了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和赫莫羅;
1981年,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指;
1985年,前蘇聯快速閱讀專家庫茲涅佐夫和赫莫羅;
1986年,魯寶元在《語文教學通訊》
快速閱讀在中國是的發展過程詳解
古代中國,很早就有關於快速閱讀和高效記憶的文獻記載: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就有“一覽便知”的本領並對其學深有研究。《後漢書·張衡傳》曰:“吾雖一覽,猶能識之。” 以及當時的哲學家王充:“幼時家貧,無錢買書”,“嘗遊洛陽書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遂精通眾流百家之言。” 《三國志》記載:“詩人王粲,能夠一覽便知,過目成誦。”《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蜀別駕張鬆,出使魏國,名士楊修拿出曹操所著兵書《孟德新書》十三篇,向其炫耀曹操的文韜武略。張鬆一遍,就從頭至尾背誦出來,竟無一字差錯。宋代劉克莊《後村集》中詩曰:“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以上記載均證明:快速閱讀和高效記憶,在我國遠古時代就已經產生了。
現代中國,早期最有影響的是王夢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讀出版社。20世紀60年代創立了一套系統的理論、和訓練方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速讀人才,到20世紀80年代,學員累計逾10萬人。出版了10多種針對不同物件的速讀教材,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著作外,還有他的老師鄢慕榮撰寫的《速讀自練法》和他的學生劉振鯤撰寫的《如何激發您的速讀潛力》也非常有影響。他還研製了專門用於速讀訓練的目力訓練機。
改革開放以來,快速閱讀和高效記憶在我國也逐漸開展起來,研究、推廣的成果越來越顯著,這一新興學科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
1980年,王秉欽翻譯了前蘇聯庫茲涅佐夫和赫莫羅夫合著的《速讀法》。
1981年,著名語言學家、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指出:“現在具備一目十行、過目成誦的能力,已經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每個人都能並且應該具備的閱讀能力。”同年,呂縝毅、黃少良、張學仁、徐道明、張建敏等合作翻譯了美國速讀學院院長卡特勒博士的專著《加快您的閱讀》。黃少良、呂縝毅、徐建民、徐道明等編譯了《漢語快速閱讀》。 1982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在同青年幹部談話時指出:“我認為,應該培養快讀的能力和習慣。有許多書是可以快讀的,快讀的能力是可以訓練出來的。” 1984年,河南省成立快速閱讀研究會,並在一些學校開設了快速閱讀課。
1985年,前蘇聯快速閱讀專家庫茲涅佐夫和赫莫羅夫的專著《快速閱讀法》又由楊春華等譯出,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86年,魯寶元在《語文教學通訊》雜誌上,連續發表快速閱讀法系列講座。 1987 年,呂縝毅主編的《快速閱讀》作為錦州市記憶研究會主辦的“三快”快速閱讀、快速記憶、快速作文教材之一出版。
1988年,日本快速閱讀專家蘆田獻之的《實用速讀法》,由吳樹文翻譯,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同年,快速閱讀專家、特級教師程漢傑撰寫、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了《高效閱讀能力訓練》。此後,他陸續編寫了與中學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快速閱讀教材,成為我國快速閱讀與中學語文正規教學相結合的開拓者,其科研成果多次獲得獎勵。他提出的“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提高中學生閱讀速度”的主張被納入現行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李德成主編的《閱讀辭典》,快速閱讀法是其中有關閱讀方法的重要內容。江蘇省東臺市師範學校也於本年度開始進行氣功益智教學實驗,快速閱讀是其中重要內容之一。後來,薛峰在題為《開發右腦提高素質》的實驗報告中寫道:“閱讀能力的測試結果:1990年10月,實驗班的同學在氣功功能態下開始進行快速閱讀記憶訓練,一段時間後,全班平均閱讀效率閱讀效率=閱讀速度×理解記憶率由原來的每分鐘60.2字提高到689.3字,提高了10.45倍。”《氣功》雜誌第13卷第六期第195頁
,王彥良、陳俊傑翻譯,新華出版社出版了日本快速閱讀專家加古德次的《神奇速讀記憶法》。同年,胡雪梅、李志強翻譯了美國曼爾斯的《高效速讀法》,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0年,日本快速閱讀專家佐滕泰正的《使大腦敏捷的速讀法》由三聯書店出版。同年,趙元編譯的《超級速讀術》由學苑出版社出版,此書主要參考了日本快速閱讀專家佐藤泰正的《速讀術》和臺灣省艾天喜編著的《驚人的速讀術》。
1991年,李志強、盛群力合作翻譯了美國弗蘭的《速讀教育指南》,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2年,浙江少兒出版社出版了浙江省舟山市特級教師樂連珠的《小學速讀教學》。該書表述平實,深入淺出,既有理論上的提示,實驗的引證;又有教學例項,具體生動,引
人入勝;更有分年級訓練要點和目標等等。編排的內容比較翔實,具有較好的可讀性和實用性。同年,朱敏才翻譯了美國謝夫特的《自學快速閱讀法》,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由速讀專家晏茂心和蔣瑛、易明惠合著的《初中四級臺階速讀訓練法》也在這一年由四川少兒出版社出版。該訓練法的特點是與中學語文教學同步,由易到難,由分而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對於將速讀教學正式納入中學語文教學又是一個有益的、比較成功的嘗試。安徽人民出版社還出版了沈慧等人合作的《高效閱讀》一書。 1993年,知識出版社出版了程漢傑、石鼎風編著的《超快速閱讀法》。它的特點是不僅有一般的快速閱讀法,而且有各種文體的快速閱讀法。山西教育出版社還出版了由王宇鴻等主編的《現代快速系列學習方法》,快速閱讀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1995年,香港大腦潛能中心主席謝家安的《有效發揮大腦潛能》簡體字版,同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用一半的篇幅講解“有效的讀書方法”,速讀是便上其重要內容之一。同年,日本加藤週一的《讀書術:快捷有效的讀書技巧》一書,由李翠薇、李宇楠、朱福來翻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97年,顧瑞榮、陳標、許靜共同翻譯了紐西蘭德萊頓和美國沃斯合著的《學習的革命》,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快速閱讀是該書的重點內容之一。
現在經我們多年的研究的實踐,開發出訓練效果更加顯著的計算機《精英特超級速讀記憶》訓練系統及軟體進行訓練和普及,已經為和繼續為我國快速閱讀和高效記憶的發展起到重大的推進作用。
速讀在臺灣的發展歷程
在我國,最早進行快速閱讀研究和推廣的是臺灣省的一批具有遠見卓識的學者。1964年,美國速讀專家愛利戈在英文版《中國郵報》上發表了題為《速讀與你》的文章,引起臺灣省各界人士的重視。
教育界開始有人研究快速閱讀,新聞界有人積極宣傳快速閱讀,出版界開始出版介紹快速閱讀的書籍,還有人到美國進口了一批“速讀機”用於快速閱讀訓練。其中最有影響的是王夢石先生和他的王氏速讀出版社。王夢石畢業於“中國文化學院中文系”,師從速讀專家鄢慕榮研究漢文快速閱讀。
當鄢慕榮於1967年去世後,王夢石繼承了他的體系,繼續研究和推廣快速閱讀,創立了一套系統的理論、方法和體系,為社會各界培養了大批速讀人才,截止到20世紀80年代,其學員總數已逾10萬人。
他還創辦了王氏速讀出版社,已出版了10多種針對不同物件的速讀教材,其中除了他自己的著作外,還有他的老師鄢慕榮撰寫的《速讀自練法》和他的學生劉振鯤撰寫的《如何激發您的速讀潛力》也很有影響。他還研製了用於速讀訓練的目力訓練機。
臺北師專附小的校長譚達士女士於1968年開始研究和推廣快速閱讀,著有《速讀教學》一書,並在自己的學校進行了大面積的教學實驗。
她的實踐證明:經過訓練,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300~400字,中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1,000字左右,高年級學生的閱讀速度可達每分鐘2,000字左右,最快的每分鐘可達8,000字左右。在臺灣省速讀教學觀摩會上,該校以36個班的規模進行公開演示教學,證實了大面積推廣和普及快速閱讀的可能性和現實性,其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都是不可低估的。
國外快速閱讀發展歷程:
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看雜誌,往往是“幾頁幾頁地翻”。經科學地速讀訓練,其讀速更大得驚人: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訓練的速讀能手長江美子,最快可達每分鐘讀20萬字。我國北京鐵路二中程 漢傑老師,臺北師專附小譚達士校長訓練的學生其閱讀效率也是成倍、成數倍地增長。本模式實驗表明:學生閱讀效率一般可提高4—5倍,達到1500字/分。大量經驗表明,速讀能力同其他技能一樣:通過訓練,才能提 高;通過有效的訓練,就能迅速地提高。
很多人也許會好奇速讀是怎樣的一種神奇方法,速讀,顧名思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快速閱讀”現在也稱“全腦閱讀”。它是採用“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將文字資訊迅速地轉化成文字影象直接映入大腦中進行理解和記憶。打破傳統逐字逐句式的閱讀方式,以“一目十行”的閱讀速度,讓學習者在短時間內迅速抓住關鍵詞,理清思緒,提高閱讀速度與效率,增強理解和記憶。能真正做到節省視力和腦力,提高閱讀量,是一種更符合人思維特徵的新型閱讀方式。
快速閱讀首先起源於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美國經濟、科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快速閱讀開始進入推廣階段。最初,是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開辦了第一期快速閱讀訓練班。在其帶動下,這種訓練班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學校中普及,國家和各種基金會紛紛投資,集中一批專家學者專門進行研究和推廣,並創辦學校,出版專著,設立學位,使這一新學科很快茁壯成長起來。現在,美國許多城市都有專門研究和傳授快速閱讀的速讀學院,可以為學習者授博士學位。現代化的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在快速閱讀訓練中發揮其作用,使訓練的過程更富於趣味性,更多姿多彩,也更易於見成效。
目前,美國80%以上的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快速閱讀課程,許多中小學校都把快速閱讀列入教學計劃,使學生儘早掌握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由此可見,快速閱讀這一新興學科在美國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並已具備了相當高的學術地位。進入二十一世紀 ,布什政府在一次社會調查中發現,美國孩子閱讀能力達不到及格線的有一半以上。當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於2002年,由布什總統提出、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從2004年到2008年度,政府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投資50億美元,用於促進8-16歲的孩子廣泛地提高閱讀能力。”
美國除了各州的高等院校外許多中小學校都把快速閱讀列入教學計劃,使學生儘早掌握這種高效率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快速閱讀這一新興學科在美國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並已具備了相當高的學術地位。美國政府撥款50億美元,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要求每個孩子上三年級時學會快速閱讀。2004年美國政府撥款10億美元,幫助各州開展閱讀計劃;2005年預算增加到11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世界第一強國是何等的重視提高國人的學習能力。
我國快速閱讀
而我國教育部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的閱讀量也有相關規定,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閱讀一般現代文的速度每分鐘不少於300字,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初中生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500字,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至三部名著;高中生閱讀一般現代文每分鐘不少於600字,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300萬字。然而,據《中華社會報》歷時半年,面向全國30個省市區的抽樣調查顯示,在未經快速閱讀訓練的學生中,僅有5%的學生能達到規定的要求。此外,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閱讀速度僅為300字左右/分鐘,記憶率僅在20%左右。效率之低,令人吃驚!
另據2000年公佈的國際中學生評量計劃PISA研究報告:芬蘭學生的閱讀能力排第一,依次是加拿大、紐西蘭、韓國、英國、日本等。2003年由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比較組織實施的一項對34個國家的4年級學生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美國4年級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比許多外國的同齡孩子要強得多。兩次評估中,我國均榜上無名。這不能不令人深思!
專家指出,導致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的原因在於,中國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匆忙只好壓縮讀書讀報時間。現在,社會上流行的口頭禪就是“沒有時間”、“工作太忙”。人們沒有意識到,在沒有時間的另一面,是大家的閱讀速度太慢、閱讀效率太低!
我們知道閱讀是人們獲取資訊和知識的基本途徑,而 面對撲面而來的資訊,怎樣高效率的閱讀成為關鍵。2006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和新聞出版總署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關於建設學習型社會要求,開展“全民閱讀”的活動。自活動開展以來,在各部門的倡導下,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蓬勃發展,活動規模不斷擴大,內容不斷充實,方式不斷創新,影響日益擴大。怎樣響應“全民閱讀”的號召,根本上要從閱讀方法抓起。
縱觀我國速讀歷史,速讀的研究與發展雖然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這種探索研究的程序與功效還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與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速度相比,形成了極大的反差,與全民關注、全民參與的發達國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近年來,這項研究雖有發展,但規模太小,即便在語文教育界,也僅侷限於部分省市的部分學校的部分班級,尚未形成全行業的共識;其落後陳舊的閱讀觀念仍然影響著相當一部分人;有限的速讀師資力量也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需要。總之,中國的速讀,必須要發展。閱讀效率的提高給中國人帶來的不僅是效率還有民族素質的提高。建立學習型社會,發展文化強國,掌握快速閱讀,勢在必行。
光波速讀的發展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