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宗教倫理思想對英美文學中弗羅斯特詩歌的影響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美國現代詩歌大師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詩人一生歷經坎坷,大器晚成,可以說是集勇氣、責任、智慧和艱辛的一生。他的詩歌是浪漫主義與現代主義的完美結合,簡潔的語言背後常常語含譏諷,窩意深長,隱含了對現代性的反思,這是受到他本人的生活經歷、當時的社會背景及宗教的影響下出現的。本文旨在通過對弗羅斯特的傳記、散文及文字分析,探討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及其詩歌的影響,這是促成弗羅斯特詩歌現代性反思的重要因素。是宗教倫理思想給予他堅定的信念,在混亂的現實世界以自己“悲而不怨”、積極面對的方式走出時代的困惑,在詩的海洋裡不斷地探尋人的自身價值和藝術的真諦,引領同時代的人們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

  一、時代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美國的經濟也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然而,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讓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以及人的異化狀態。弗羅斯特的一生見證了美國的巨大變化:工業革命衝擊了平靜的鄉村生活,以及兩次世界打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傷害。在弗羅斯特生活的年代,“上帝死了”的年代,“一切固定的東西都煙消雲散了***馬克思語***”,沒有了穩定的傳統價值觀,人與人之間失去了認同感。在貧乏的時代,詩人何為?作為一詩人,意味著去注視、去吟唱遠逝諸神的蹤跡。弗羅斯特是一個虔誠的教徒,他關心的是迷離的大自然和人,“詩意地居住於大地之上”,可以說是一個執著的人類精神家園的守望者。他用藝術的手法含蓄地反映了產生它的時代,揭示了現代社會的物質化及混亂狀態,表達了對現代性的反思。弗羅斯特的早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充滿了艱辛和失望,對他來說,“生活如此可恨,世界如此邢惡”。難能可貴的是,弗羅斯特並役有因此而消極沉淪、悲觀厭世,因為他認為棍亂是有限的,人能夠與之抗衡從而重新獲得秩序。對弗羅斯特來說,是詩歌激起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詩是控制日常生活的混亂的一種手段,“詩短暫地遏制了混亂”。弗羅斯特在詩歌創作中堅定三種信念:自我信念,愛的信念和藝術的信念;他認為“這三種信念都和上帝的信念緊密相關,因為相信上帝是你為了獲得未來而同他分享的一種關係,為了相信未來—相信靈魂的未來。”這一切歸因於宗教思想對弗羅斯特的影響,是宗教精神激勵著他走出了時代的困惑。

  二、詩人受母親及愛默生的影響

  我們說到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詩作的影響時不能忽略了兩個人:一個是詩人的母親,另一個是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詩人在青少年時期深受其母親和愛默生的影響,在他的詩歌裡蘊含著深刻的宗教倫理思想。弗羅斯特的一生主要居住在新英格蘭,那裡的文化是宗教性的,文人在某種意義上仍是上帝的兒女。弗羅斯特的母親是蘇格蘭人,是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她自己寫詩,也給弗羅斯特讀蘇格蘭的文學作品和華滋華斯、拜倫及愛默生的詩。清教倫理注重個人和家庭生活,嚴守道德戒律;為了上帝的榮耀而竭力勞作,努力完成白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樣就能達到善功贖救的目的。

  愛默生的超驗主義所提倡的樂觀主義態度也體現在弗羅斯特的詩作裡。在新英格蘭,愛默生時代的浪漫主義主要帶有道德和哲學色彩。它的道德成分紮根於經久不衰的清教理想主義,而其哲學成分主要來自愛默生的著作及其思想。愛默生在他的著述裡聲言:人和世界之間存在著完美的和諧;他號召人們跟隨心中的上帝,時時刻刻用一種堪與清教始祖的宗教狂熱相比的熱情來生活。他的訓導是愉快和樂觀的,在精神上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這種理想主義有助於豐富人們的精神。弗羅斯特在他的散文《關於愛默生》裡這樣寫道:“我自己的語言在一定程度_L與愛默生有關;關於對自由的焦慮,我多半得歸因於愛默生而不是其他任何人。愛默生的一生都被譽為詩人哲學家或哲學家詩人,而這兩者都是我最喜愛的。他是一個樂觀的一元論者,在一元論者看來,邪惡並不存在。悲觀的二元論是唯一的正統……我自己的非正統有一段不尋常淵源,除了母親及父親的原因外,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惠於愛默生。這一切都與愛默生有密切關係。”正是受到愛默生的樂觀主義精神的影響,弗羅斯特在詩中不象T·S艾略特那樣流露出對現實的絕望情緒,而是表現為“無論多麼悲痛也不抱怨,悲而不怨”,以自己的方式走出困惑,引領同時代的人們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

  三、弗羅斯特詩歌中的宗教倫理思想

  弗羅斯特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懷著對上帝的信念、對‘相信未來,相信靈魂的未來’的信念,他辛勤筆耕了半個世紀。弗羅斯特的詩作不僅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異化狀態,更多的是隱含了對他人的關愛。基督教教義說:對人要慈善,要愛你的鄰人,要為別人控制你自己,選擇最艱苦的道路。以友善對待他人就是對上帝的真正崇拜的精神體現在他的詩歌裡。弗羅斯特的一生歷盡艱辛和痛苦,他的堅韌和精神苦難在詩中演化成了關切現實世界的人道情懷和人性光芒。尤其是他的對話體敘事詩《僱工之死》***the Death of the Hired Man***,通過對年老而又自尊的僱工賽拉斯的處境的描寫,字裡行間透露著對他的深切同情,因此該詩被認為是人類生活中最感人的一幕;同時這首詩表達了對人的尊嚴的呼喚,體現了詩人的人道主義情懷。

  《指令》***Directive***是弗羅斯特在冷戰時期發表的傑作,是理解詩人宗教倫理思想的重要作品,是“一篇迷惘時代的輓歌,美好未來的藍圖”。該詩隱含了弗羅斯特對藝術與宗教信仰關係的深思,他曾經開玩笑地說,《指令》是他的“艾略特詩歌”,因為該詩涉及到了神靈。美國評論家兼詩人的蘭德爾·賈雷爾稱這首詩為“一首自古以來寫得最令人沮喪、震驚而同時又最令人欣慰的詩篇”。首先,詩人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混亂不堪的場景:

  Back out of all this now too much for us,

  Back in a time made simply by the loss

  Of detail, burned dissolved, and broken off

  Like graveyard marble sculpture in the weather,

  抽身離開我們難應付的這所有一切

  迴歸一個因失去細節而簡單的年代

  一個像墓園裡的石雕因風吹日晒

  而變得凋零衰颯支離破碎的年代

  There is a house that is no more a house

  Upon a farm that is no more a farm

  And in a town that is no more a town

  在一個如今己不再是市鎮的市鎮裡

  在一個如今已不再是農場的農場上

  有一幢如今己不再是房子的房子

  “技術的白晝是世界的黑夜”,現代文明對自然天真的東西進行摧毀,而不斷地向墮落和衝突邁進,如詩中寫到:“如今兩種文化都已湮。"弗羅斯特面對如此混亂的“現在”***now***的狀況並沒有逃避,而是憑著對上帝的崇拜信念,建議道:“若你因捨棄得夠多而獲得了自我。”接著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美好未來的藍圖:

  Your destination and you destiny’s

  你的終點和你的命運是一條小溪

  A brook that was the water of the house,

  小溪就發源於那座房子裡的水

  Cold as a spring as yet so near its source,

  像一股清冽的泉水剛剛冒出泉眼

  Too lofty and o}ginal to rage.

  那麼高潔原始以致不洶湧

  詩人在詩中運用了《聖經》思想的失與得的關係,即耶穌叮囑他的門徒說:“凡是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想要在塵世中拯救自己、首先得行善棄惡,“因為惡人看不見那個有魔力的聖盃;因此惡人像聖馬可所言不可能得救”。然後詩人指引道:“這兒就是你的泉水和引水之處,喝下去你就便可超越混亂重獲新生。”詩人採用象徵手法表達了對神性的嚮往,藉助神性的力量指引人們超越棍亂而重新獲得秩序。

  西方文明的救贖文化思想在這首詩裡得到了充分的診釋,從混亂的‘現在’***now***讓人想到了純潔的過去,再通過喝下用聖盃盛裝的高潔原始的泉水而重新獲得新生。在19、20世紀的西方世界,許多哲學家傾注了巨大的精力為迷亂的現代人尋找終極的意義,尋找可以寄生的家。同樣,在詩的海洋裡,弗羅斯特一直在尋找人的自身價值,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通過這首詩,讀者感受到弗羅斯特的良苦用心,他告訴人們:人要有責任在善與惡之間作出抉擇;在黑暗之中得有光明磊落的行為;在人的生命中要設定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從而最後走向神性的光環。該詩是對人類行為終極意義的診釋:為了我們今天的棍亂所承受的教訓,或為了美好的未來,一個人必須得付出光明磊落的行為。弗羅斯特就是在這樣的信念中在詩歌裡找到了釋放情感的機會,重新感受到了穩定和秩序。我們不得不佩服弗羅斯特的勇氣和決心,他並沒有被混亂的、異化的現實世界打敗,而是勇敢地積極面對。

  同樣類似的姿態還出現在《白樺樹》***Birches***裡,塵世中的操勞就是為了獲救的思想也體現在這首詩裡。詩中這樣寫道:

  So was I once myself a swinger of birches.

  我曾經就是這樣一個蕩樹的孩子

  And so I dream of going back to be

  做夢都想回到少年時代

  I’d like to get away from earth awhile,

  真想離開這人世一小段時間

  And then come back to it and begin over

  然後再回到這裡重新開始

  May no fate willfully misunderstand me

  但願命運別存心誤解我的意思

  And half grant what I wish and snatch me away

  Not to return. Earth’s the right place for love

  只成全我心願的一半,把我攫去而不送回。人世是適合愛的地方

  “我”在厭倦了思考的時候想回到純潔的少年時代,想離開這人世一小段時間。其實詩人即使想短暫的逃避也是有必要的,是為了再回到這裡重新開始生活,人世才是適合愛的地方。“我”在自然美景中的矛盾心境隱含了詩人對人的生存問題的思索;現實的和想象的交替出現,反映了在現代文明社會中人的矛盾衝突和本能的壓抑,充分體現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敏銳感受,正如他的座右銘:“我與這個世界有著情人般的爭吵”。詩人在浪漫情調的自然詩中表達了對精神家園的揭望。他在散文《致<白樺樹>》裡這樣寫到:“***年邁的知曉者***:邪惡之水會湧來。你的方舟就要起航,在最後一刻你允許我留一種植物於方舟傳種。……好吧,就留一種樹—白樺樹。……我選它是因為它的清晰和隱祕。”如愛默生所說:“每一自然現象都是某些精神現象的表徵。”在弗羅斯特的眼裡,白樺樹是上帝的選民,是黑暗中的強者,它正是代表了詩人的精神,哪怕在風霜雪雨中、在混亂的邪惡世界裡也是壓不跨的,因為“還有好多諾言要履行,安歇前還須走漫長的路程***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弗羅斯特的一生就是懷著如此的信念在“棍亂的”現實世界不斷地尋找人的價值、尋找藝術的真諦。

  四、結語

  總的來說,弗羅斯特詩歌表現了一種積極的現代性反思。懷著對上帝的信仰,詩人對現實的批判或揭露不只是悲痛,而是已上升到一種“立”的精神,為當時仿徨迷惘的人們尋找理想的精神家園,這就是弗氏詩歌最本質的東西。

學前班寓言故事
論希臘神話對英美文學的影響
相關知識
分析宗教倫理思想對英美文學中弗羅斯特詩歌的影響
淺析宗教倫理思想對弗羅斯特詩歌的影響
淺析儒家倫理思想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當代價值論文
淺析古希臘羅馬時期科技倫理思想研究論文
試析道家倫理思想的特點
探析孔子倫理思想的當代價值詮釋
淺析吳宓倫理思想略論
淺析儒家管理思想對學校德育管理的啟示
試論孔子行政倫理思想體系的特點分析
淺析嚴復的家庭倫理思想及其現代意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