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龜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那麼,是什麼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龜的基本特徵
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龜是通常可以在陸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長時間在海中生活的海龜。龜亦是長壽的動物,自然環境中有超過百年壽命的。龜鱉目現存2亞目約220種。遍佈各大洋。
起源
龜鱉目動物的起源至今未明。最早的化石是南非二疊紀的古龜,已有骨質殼匣。三疊龜與原始龜也已成龜型。但 3者各異決非一源。南非二疊紀的正南龜肋骨粗壯,顱骨不整,顎表有齒,一般推論與杯蜥目的闊齒蜥亞目的一支比較接近。在侏羅紀,中國四川省曾有兩棲龜和側頸龜兩亞目動物的分佈。
外形特徵
龜鱉目動物基本保留原始體型。背腹甲間有甲橋在體側連線,甲由真皮骨化的膜成骨板與上面蓋著表皮角化的盾片構成。盾片與骨板逐年增長,盾片上有生長線,而盾頂區與其鄰近的小片則常磨損脫落。背甲有上穹突,正中一行脊板***連脊椎骨***8枚,上蓋脊盾5枚,兩側各有一行肋板***連線肋骨***8對,上蓋肋盾通常4對,其外圍還有緣板11對和緣盾12對,鱉科無緣板或僅留痕跡。骨板、盾片的數目和大小不等,兩相粘合以加強龜殼的堅固性。腹甲平坦,包括骨板9枚***上、舌、下、劍腹板各1對,內腹板1枚***,上覆盾片6對***喉、肱、胸、腹、股、肛盾各
1對***。
鱉甲無角盾而以皮膜的鱉裙代替。稜皮龜無整塊背甲,而有許多細小多角形骨片排列成行、緊貼在表皮上,不與深層的骨板連線成大塊背甲,所以過去曾將其稱為元甲亞目,其他龜鱉則屬函甲亞目。
頭、頸、四肢都可縮入骨匣,免被掠食。四肢短粗,覆以角鱗,指、趾5枚,短小而有爪。海生種類四肢鰭狀如槳,指、趾較長,但爪數較少。尾短小。雄性尾較長,腹甲略為凹。交接器單枚。洩殖孔圓形或星裂。顱頂平滑無雕飾紋,顎緣平闊無齒,而覆以堅厚角鞘,前端狹窄成喙。喙尖有外鼻孔。頭側眼圓而微突,有眼瞼與瞬膜,鼓膜圓而平滑。頭頂後段覆以多角形細鱗;頭顱骨片連線牢固,無頂孔,顳部無窩,或有次生小窩孔;次生顎骨質完整;舌短闊柔軟,粘附口腔底,不能外伸。頸椎8枚,銜接靈活,無頸肋。
品種
馬來西亞巨龜,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大型河流和湖泊中的一種巨大的淡水龜。背甲黑褐或灰褐,橢圓形,中央無脊陵,腹甲淡黃,後部缺刻較深;頭部,頸部黑褐;上頜略鉤狀,眼大;喉部,頸部淡黃,趾間具蹼,尾短,前肢外側表面呈現為帶狀的鱗片,腳趾上有寬闊的蹼,面部暗黑色,但有1條灰白色條紋從吻部延伸頭部後方,頭部很大,寬的適合咀嚼的表面表明主要是食草。幼體的背甲有瘤,隨著生長會變得光滑,成體也有著相對較狹長的甲殼。
馬來西亞巨龜外形特徵
馬來西亞巨龜是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大型河流和湖泊中的一種巨大的淡水龜。這基本上是一種暗黑色的龜,長著一塊狹長的,無圖案的黑色、褐色或灰色的背甲,腹甲呈灰白色。幼體的背甲有瘤,隨著生長會變得光滑,成體也有著相對較狹長的甲殼。頭部很大,寬的適合咀嚼的表面表明主要是食草。前肢外側表面呈現為帶狀的鱗片,腳趾上有寬闊的蹼。面部是暗黑色的,但有1條灰白色條紋從吻部延伸頭部後方。成年雄性可以通過相對更長更粗的尾部來辨認。
生活習性
屬亞熱帶龜類,喜暖怕寒。雜食性,食豬、魚、牛肉及家禽內臟、黃粉蟲、人工混合飼料和瓜果蔬菜***香蕉、蘋果、黃瓜、青菜等***。馬來巨龜喜群居,在岸邊常見3~4只龜共居一處。馬來巨龜的幼體***體重3千克以下***性情溫順,不主動咬人,膽小,很少在有人時主動吃食。馬來巨龜的成體***體重3千克以上***較野蠻,雖不如蛇鱷龜凶猛,但一旦被捕捉即會咬人。人工馴化飼養後的馬來巨龜膽大,易馴化且能表演動作,如吃食、爬樓梯等。
生長繁衍
馬來巨龜的生長速度快。一般體重達4千克時,已能產卵,每年5—10月間產卵。人工加溫飼養條件下,12月至次年3月也有產卵現象。卵重46~72克,卵是細長形的有易碎的硬殼,長徑60~80毫米,短徑35~43毫米。稚龜背甲長60毫米,甲殼上有很粗糙的紋理,背甲後部有明顯的鋸齒狀邊緣。加溫飼養下,馬來巨龜有不產卵的現象。
對卵的生態學和行為學方面知之甚少。雖然野生環境中的食物尚不知道,但在人工飼養下,這種龜的食物包括植物和動物飼料,不管是水生的還是陸生的。
除了知道卵是細長形的有易碎的硬殼,測量的平均值為80x40mm之外,對它的生態學和行為學方面知之甚少。稚龜的甲殼長度大約是60mm,甲殼上有很粗糙的紋理,背甲後部有明顯的鋸齒狀邊緣。雖然野生環境中的食物尚不知道,但在人工飼養下,這種龜的食物包括植物和動物飼料,不管是水生的還是陸生的。
種族分佈
分佈廣泛但主要是在婆羅洲。馬來西亞巨龜原產馬來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等東南亞地區。
超聲儀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