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遊詞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2日

  白鶴梁題刻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重慶涪陵區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你想多瞭解一下白鶴梁景區嗎?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遊詞篇一

  這次再到重慶課改,利用閒暇時間,有幸遊覽了涪陵兩江廣場和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真是大開眼界,收穫匪淺。

  涪陵兩江廣場位於重慶市涪陵區,毗鄰白鶴梁水下碑林,總面積22000平方米,。比重慶朝天門廣場還要大兩倍 ,是重慶最大的景觀廣場。據瞭解,兩江廣場坐落在長江與烏江的兩江交匯處,佔地面積達22000平方米。從這裡看兩江交匯處,長江的水很混,而烏江的水很清,可謂涇渭分明。看完兩江交匯處,可從涪陵市區順著大堤一直走到白鶴梁。

  白鶴梁最著名的是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建造花費2.1億人民幣,耗時7年。過去是天然的,現在要想看到原有的面貌,必須乘坐長91米長的電梯下到水下177米處,才能見到白鶴梁的真面目。

  遊人都是為白鶴梁石刻鯉魚而來,據介紹,白鶴梁題刻以石刻的鯉魚為水標,記錄枯水變化,預卜農業豐欠。許多題刻圍繞著“石魚出水兆豐年”,說明 “石魚現,果大稔”的規律。令人歎服的是古人刻魚為標,與現代水文觀測原理十分接近。在國外,設固定水標觀測江河水位變化,還不到一百年的歷史,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早在1200年前,就採用類似手段記載長江水位的變化,被譽為“長江最古老的水文站”、“長江水文資料的寶庫”、“世界水文史上的奇蹟”,是三峽庫區唯一的一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鶴梁題刻不僅有較高的科學價值,還有很高的藝術價值。3萬餘字題刻,隸、行、草、楷諸體皆備,虞、褚、顏、柳、歐派並存。題刻精工,文詞優美。有的雄渾剛健,有的雋秀飄逸。有的龍飛鳳舞以成趣,有的儀態萬千而生輝,頗具唐宋以來各派書家的遺風。

g   我為我們中華民族而驕傲,為我們祖先的智慧而感嘆。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遊詞篇二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世界水文資料寶庫”、“水下碑林”……集這些美譽於一身的,是位於重慶市涪陵區的“白鶴梁題刻”。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這一天,“白鶴梁題刻”在長江水下“沉睡”6年之後,在水下40米深處與人們再度相會。

  白鶴梁題刻矗立在重慶涪陵區長江江中心的砂岩天然石樑上。白鶴梁的得名,一說是早年常有白鶴群集樑上;一說是唐朝時朱真人在此修煉得道,乘鶴仙去。

  白鶴梁是造山運動時自然形成的,長約1600米,寬約10到15米,東西向延伸,與長江平行。背脊標高約為138米,比當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隨著每年枯水期和豐水期的變化,夏隱冬現。樑體分為上、中、下三段,題刻位於中段長約220米、寬約15米的樑體上,迄今發現有題刻約165段,文字約3萬餘字。題刻始於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終於1963年。現存最早明確紀年的是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

  樑上的18尾石魚雕刻,記載了1200多年來長江72個枯水年份的水文情況,系統地反映了長江上游枯水年代水位演化情況,為研究長江水文、區域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歷史規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葛洲壩和三峽水利工程的建設都曾經以此為依據,白鶴梁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長江古代水文站”和“世界水文資料的寶庫”。

  白鶴梁題刻是世界上已知時間最早、延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水文題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白鶴梁為“儲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題刻中有一尾標註最早的枯水題刻的石魚,它的眼睛正好是長江中上游的零點水位,比1865年長江上設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水尺的水位觀測記錄,要早1100多年。當地有“石魚出水兆豐年”之說,據稱如果石魚在冬天枯水期露出水面,則第二年必是豐收年。“石魚出水”是當地人期盼豐年的“吉兆”。

  歷代文人墨客都喜歡在白鶴梁上題刻,使其成為集文學、書法、繪畫、石刻藝術為一體的“水下碑林”。樑上彙集的300多名文人墨客以8種書體留下的3萬餘字的題刻,具有令人驚歎的藝術價值,其中尤以宋代大文豪、書法家黃庭堅的“元符庚辰涪翁來”題刻最為著名。

  重慶市涪陵區博物館館長黃德建說,白鶴梁題刻在科學、歷史和藝術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價值,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瑰寶”。

  5月18日開館的白鶴梁水下博物館位於長江水下40米處。經過安檢後,遊客通過一條88米長電梯,經過約150米長的走廊,邁過鋼製艙門,進入環形參觀走廊。

  水下博物館就是在白鶴梁原址上修建一個保護殼體。遊客可下到帶參觀窗的水下通道,透過玻璃舷窗欣賞白鶴梁題刻。保護體內還安裝了6排、150組燈源,每組燈源由9個小燈組成,而每個小燈裡又藏著8個聚光和散光燈。白鶴梁水下保護體將猶如一個璀璨的水晶宮。遊客可在長江防護大堤上建造的陳列館內,根據自己的需要,操作攝像頭,通過電腦螢幕,從不同角度近距離觀賞白鶴梁。同時,少數專業人士,還可通過潛水的方式參觀白鶴梁。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遊詞篇三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麗的山城重慶.我是來自重慶龍騰旅行社的導遊XXX,將擔任大家這次白鶴梁之旅的導遊。而坐在我身後的這位呢,就是我們勞苦功高的司機—陳師傅,我們的陳師傅駕車以達15年,經驗豐富,所以請大家放心乘坐我們的旅遊大巴。有句話說得好啊,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既然大家剛剛已經進了我們這個車門了,那我們也就算是一家人了。所以在旅程中,大家可以叫我一聲xx。我跟陳師傅呢,也會竭力為大家解決旅程中的各種問題,希望大家有個難忘而美好的旅行。

  現在我們乘坐大巴車由重慶市區出發,估計兩個小時以後我們就能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涪陵白鶴梁,在此之前我將我們的目的地涪陵白鶴梁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介紹:

  白鶴梁有著“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稱,位於中國重慶涪陵城北長江中,是一塊長約1600米,寬16米的天然巨型石樑。,由於早年常有白鶴群集於上面而得名,也有人說唐時爾朱真人在此修煉,後得道,乘鶴仙去,故名白鶴梁。白鶴梁題記始刻唐代廣德元年,樑上共有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一隻,主要分佈在長為220米的中段石樑上。

  “石魚兆豐年”大家都聽說過吧,這是由於題刻常年沒於水下,唯冬春季節江水枯落時才露出水面。古代人以刻石魚作為枯水水標,每當江水退石魚見,則意味著一個少雨的枯水週期已經過去,豐收年景即將到來。

  題刻、影象記錄了自唐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資料,人們以石魚的眼睛作為測量水位的標準,和現代水位測量中設立水尺零點的原理相同,石刻魚以唐代的所見魚和清代的重攜雙魚最為著名。經1200多年的歷代沿用,古代先民通過長期對枯水週期的認識,經多年觀察並掌握了枯水變化規律,其結果是石魚水標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窟一次,六百年極枯一次。不少細心的人將石魚出水時間,觀魚者姓名、籍貫和石魚露出江面到枯水線的距離用尺測量出來,刊刻在石樑上,日積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極其珍貴的水文記錄。是我國乃至全世界最早的至今儲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魚作為枯水水標的古代水文站。為長江流域的水電事業。橋樑建築、內河航運、農田灌溉、資源開發、沿岸防洪和城市供水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科學依據。

  白鶴梁上有黃庭堅、朱熹、龐公孫、朱昂、王士禎等歷代騷人墨客眾多的詩文題刻,篆、隸、行、草皆備,顏、柳、黃、蘇並呈,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故有“水中碑林”之美譽。

  隨著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興建,舉世聞名的白鶴梁題刻將沒入水底,為保護這一人類珍貴的文化,中國政府極具創造性的提出了以“無壓力容器”的保護方案,這種保護方式不僅僅是為了保護題刻的物質形態,更重要的是通過保護的理性思考,解讀他所承載濃縮的歷史資訊。所以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不是紀念碑形式而是以人類進步的哲學思想和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延長石刻的生命歷程,充分體現了對古代文明的尊重。這種突出的保護形式在全球內也是極其罕見的,它將成為國際保護文化遺產史上的又一成功範例。

  好了,朋友們,涪陵白鶴梁就快要到了,你準備好了嗎?在參觀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遺失。


猜你喜歡:

重慶南山導遊詞
貴陽到黃果樹自駕遊
相關知識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導遊詞範文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旅遊攻略
最新的湖北省博物館導遊詞範文
吉林隕石博物館導遊詞範文精選
陝西曆史博物館導遊詞範文3篇
廣東省博物館導遊詞全文
北京故宮博物院導遊詞範文
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導遊詞兩則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導遊詞
楊柳青博物館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