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太和殿的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參考!

  篇一: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築。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裡,除了奇異的雕樑畫棟、獨特的設計佈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歎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臺,俗稱月臺。月臺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樑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宮第一殿,更是中華民族的珍寶。

  篇二: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初名為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太和殿。今天所見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頂與眾多宮殿頂上的裝飾不同,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殿頂的正脊和垂脊上的裝飾,不僅使用了黃彩琉璃瓦製作的裝飾物,而且殿頂的垂脊獸是唯一十樣俱全的。“金鑾殿”正脊上的裝飾物,名叫“鴟吻”,是用13塊中空的黃彩琉璃瓦件拼成的,它是傳說中“龍生九子”中的一位“龍子”,傳說是由於這一龍子能噴浪成雨,所以將它裝飾在屋頂的正脊兩端,取鎮火之意。除殿頂上的一條正脊外,在兩層重簷上,各有四條垂脊,每一條垂脊上均有仙人和形象各異的走獸裝飾;八條垂脊上,共有88個仙人走獸的裝飾。但每條垂脊上的裝飾物都是一樣的。宮殿垂脊獸的裝飾,是有嚴格等級區別的,只有“金鑾殿”頂上垂脊獸十樣俱全。“中和殿”及“保和殿”則只有九樣,其他宮殿的垂脊上雖然也有走獸,但是都要按級別遞減。

  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它金壁輝煌,殿宇莊嚴,也的確擔當得起人們對它的景仰與嚮往。那恢巨集的氣勢與偉大的建築結構,充分顯示了帝王的尊嚴與建造者的聰明才智。

  篇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位於北京紫禁城***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

  太和殿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屢遭焚燬,多次重建。上承重簷廡殿頂,下坐3層漢白玉臺階,採用金龍和璽彩畫,屋頂仙人走獸多達11件,開間11間,均採用最高形制。為中國現存最大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匾額"建極綏猷"匾,為乾隆皇帝的御筆,現存的牌匾為複製品。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佚。

  最大的宮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明代時,它名為奉天殿、皇極殿;到了清代改稱為太和殿。它經歷過三次火災和一次兵災,現在可見的是清朝所建的宮殿。太和殿面積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從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達三十五點五米。

  最高等級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廡殿頂,黃瓦重簷;樑楣彩畫用的是金龍"和璽彩畫";就連角簷垂脊上仙人身後的小獸數量也最多,用了十個。殿內頂棚全是金龍圖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銜寶珠的浮雕蟠龍藻井。

  萬龍競舞的磅礴氣勢:殿的中央設楠木鏤空透雕龍紋的金漆基臺,上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背後有雕龍金漆屏風;寶座兩側又有六根貼金盤龍大柱,東側三根金柱的龍首向西朝著寶座張望,西側三根金柱的龍首向東朝著寶座張望,使整個大殿萬龍競舞,從而營造出捍衛寶座的氣氛。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撐其全部重量,其中頂樑大柱最粗最高,直徑為一米零六,高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採自川、廣、雲、貴等地;清代重建後,用的是松木,採自東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塊金磚:太和殿內地面共鋪二尺見方的大金磚四千七百一十八塊。但是金磚並不是用黃金製成,而是在蘇州特製的磚。其表面為淡黑、油潤、光亮、不澀不滑。蘇州一帶土質好,燒工精,燒成之後達到"敲之有聲,斷之無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登基大典之地:明清兩朝共有24個皇帝在這裡登基,宣佈即位詔書。

  朝賀之處:皇帝每逢生日也即萬壽節、冊立皇后、以及元旦、冬至等節日,還有派將出徵、賜安和金殿傳臚之時,都要在這裡舉行大典或儀式,接受文武白官的朝賀。

看過""的還:

為故宮寫一則導遊詞
北京野生動物園導遊詞
相關知識
故宮太和殿的導遊詞
北京太和殿的導遊詞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導遊詞
臥和園的導遊詞
北京頤和園的導遊詞
北京的頤和園的導遊詞
必看故宮英文優秀導遊詞
故宮英文優秀導遊詞九篇
頤和園的導遊詞應該怎麼寫
一些關於頤和園的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