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陽品位古都文化
4月14日晨在開封坐k617到達洛陽。說來也怪,一出車站,灰濛的天色,驟起大風,裹緊外套,站在廣場,感覺不是車水馬龍,千年古都,很是安然平和。
洛陽與牡丹緊密相連,4月中旬是牡丹的盛開期,今年又逢郵展,儘管房價漲,房間還是很難訂到,我們通過攜程網訂到了唐宮中路上的如家快捷,從火車站到那裡只是一個起步價5塊。短短的一段路,司機不停的給我們講,比如郵展要排很長的隊,有的牡丹園是早期花,現在不太好了,等等,讓我第一次感受了洛陽人的熱情。
國家牡丹園坐落在洛陽城北邙山之巔,是唯一的國家級牡丹觀賞園區,有牡丹基因庫,擁有國內外牡丹數百萬株,在公路南北有兩個園,用天橋相連。
我們從北門進,看到的成片的牡丹,驚歎她的美豔,儘管大風陣陣,牡丹不停搖擺,有時連相機也拿不穩,但我還是連按快門,能儘量多的攝納這國色天香。我戲言的問lg:“看到美女了嗎?”,回答no。
雖然在住宿的門口就有81路可到龍門石窟,但我們還是到火車站坐,畢竟起點站是有位子的。大約50分鐘到達了終點站,龍門石窟。經過一片廣場,遠遠就望見了東面的香山,西面的龍門山,臨江對峙,中間是清澈的伊水,緩緩流動。
除了震撼,我是無法用拙筆來描寫龍門石窟的。伊水兩岸崖壁,分佈著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石窟,西窟尤為壯觀。千年的石窟,有的被盜,有的已經風化,有的依舊完好,佛像十萬餘尊,佛塔四十餘座,碑文題詞三千餘品,其中最大的17.14米,最小的僅2釐米,無不體現著古人精雕細琢的完美技藝,我們不得不為之而驚歎不已。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之最,也是洛陽的象徵。我站在平臺,仰望盧舍那大佛,大佛微垂的雙目,慈愛的望著眾生,不管你走到哪裡,永遠也走不出大佛的視線,一份莫名的感動,虔誠由心而生。渺小的自己,感嘆如此巨集大的場面,是無數石匠,一錘一釺,用多少年,才得以完成。人是偉大的,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對岸香山寺,白居易晚年隱居於此,並自稱香山居士,“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年往復還,家釀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這也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寫照。白園,則是詩人的墓園,遊客稀少,多了寧靜。
原本我以為白馬寺與唐僧取經有關,其實不然,白馬寺要比“唐僧取經”早560多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正式建立的第一座寺院,因紀念白馬西域馱經故取名“白馬寺”。
白馬寺35元的門票,是我洛陽之行覺得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如果用物超所值來比喻,是乎有點大不敬。相對寺院來說規模算是大的了,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和毗盧閣,東西兩側分別有鍾、鼓樓,齋堂、客堂,禪堂、祖堂,藏經閣、法寶閣等附屬建築。在寺院西北面有泰國殿,西面有新建的印度殿。
到白馬寺已是暮鼓時分,咚咚的鼓聲,融入繚繞香火。在大雄殿兩側花園開滿了牡丹,雖然品種有些單一,但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靠亭柱而歇,紅色的牆面在夕陽裡散著神祕的光彩,法事頌唱梵音嫋嫋。
在這裡忘了時間,待到我們趕到去年才開光的大雄寶殿,那裡早已閉門。
洛陽的水席是傳統名吃,水席的每一道菜都有湯,吃水席一定要到真不同。去的早,有位子,酸酸辣辣的味道,開始吃時,覺得蠻好的,也許是分量足的緣故,反正吃到後來,剩了很多。在商業街的後面有很多單做水席的館子,我們也去吃過,雖然有點適合我們的口味,但一比較,味道絕對不正宗,價格便宜量也少。所以民間有“不進真不同,未到洛陽城”之說。
夜晚,周王城廣場,燈光打在天子駕六馬車的雕塑,這曾是千年的古都,這邊音樂響起,沐浴在音樂的快樂裡,放棄拘束,合在人群中,跳一段華爾茲,自娛自樂,遠去的古都,今日的洛陽,歷史與當下交錯,留下的是無盡的遐思。
初登武當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