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對聯名勝勵志_掛在杜甫草堂的經典對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保護好有杜甫草堂利於弘揚地方傳統文化。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杜甫草堂對聯名勝勵志,歡迎大家閱讀。

 

  杜甫草堂對聯名勝勵志

  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蜷虎臥幾詩客;

  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

  地有千秋,南來尋丞相祠堂,一樣大名垂千古;

  橋通萬里,東去問襄陽耆舊,幾人相憶在江樓。

  自許詩成風雨驚,將平生硬語愁吟,開得宋賢兩派;

  莫言地闢經過少,看今日寒泉配食,遠同吳郡三高。

  草堂留後世;

  詩聖著千秋。

  新鬆恨不高千尺;

  惡竹應須斬萬竿。

  挺身艱難際;

  張目視寇仇。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杜甫草堂的民意象徵

  杜甫作古後,唐代詩壇上的樊晃、元稹、白居易、韓愈等著名詩人,曾對杜詩給予很高的評價。但真正普遍推崇杜甫則是到了北宋中葉和南宋中葉這兩個階段。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尊杜崇杜,大力蒐集、整理、刻印杜詩;第二,注家蜂起,形成了千家注杜之風;第三,修建祠堂,在杜甫遊歷棲遲之處建立工部祠,鐫刻詩碑、祠碑。

  杜甫在同谷居住的時間雖然很短,但對同谷留下的影響卻很深遠。同谷秀才趙惟恭捐地5畝,縣令郭慥在其上建立了工部祠堂,詩人、成州知州晁說之為之作記,晁說之說:“古人得廟祀,或因乘時奮厲,以治易亂;或因為民父母官,有德於民;或因崇仁篤行,有功於風俗。象杜甫這樣,以老儒士身屯喪亂,羈旅流寓,呻吟飢寒之餘,數百年之後,即其故廬而祠焉,如吾同谷之於杜工部者,殆未之或有也。“***《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記》***。

  胡宗愈說:“先生以詩鳴於唐,凡出處、動息勞佚、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一見於詩,讀之可以知其世。學士大夫謂之詩史。其所遊歷,好事者隨處刻其詩於石”。***《成都草堂杜甫詩碑亭序》***陸游也說:“我思杜陵叟,處處有遺蹤。錦裡瞻祠柏,綿州吊海棕。”***《感舊》***事實確實如此,在杜甫遊歷棲遲之地,幾乎都有他的祠堂、塑像和詩碑、祠碑。從有關典籍和地方誌乘可知,僅隴右工部祠堂就有8處之多,而成縣杜甫草堂則是秦、隴、蜀、荊、楚、豫等地修建最早的祠宇之一。

  清初胡承福曾在《同谷八景說》中寫到:“同谷古今名勝地,其間水秀山奇,美不勝收……乾元中,公從此入川,愛茲山水、泉石,留連逾月,不忍遽去。邑人思其高風,立祠而春秋祀之。廟貌依然,泉石如故,千秋瞻拜所至,當亦樂遊從之,為盛事也。”

  從“立祀而春秋祀之”到“千秋瞻拜所至”,這正是表達民心民意的一種象徵。”

  成縣杜甫草堂始建的具體年代,直到20世紀80年代前一直眾說紛雲,莫衷一是。

  《廣輿記》雲:詩聖流寓四川途中曾於此“結茅而居,後人感其高風,即其址立祠祀之。”

  明萬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成縣教諭管應律撰《重修杜工部祠記》雲:“少陵公祠,其來遠矣。”

  兩記對草堂的始建年代均含糊其辭。

  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成縣縣長陶自強在《成縣雜憶》中雲:“考此草堂建於宋紹熙間,中供工部塑像,春秋二祀不絕。”此論未提出其具體根據,故難以讓人置信。

  1962年,當地文史學者徐克林著文稱:紹興是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的年號,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成州郡守宇文子震去杜工部草堂遊訪,並勒石鐫刻了《杜工部草堂》一詩。宇文題詩、刻石這一事實說明,草堂修建必在這之前。但具體時間,徐文沒有確定。

  為了搞清草堂始建的確切年代,1984年4月下旬,筆者應邀有幸參加了在成都草堂舉行的杜甫誕辰1270週年大會暨杜甫研究學會第二屆年會。會後曾拜訪了研究杜甫的知名學者、著名詩人、四川大學歷史系資深教授繆鉞先生。先生拙文《杜甫隴右行蹤綜述》及“少陵釣臺”拓片後,稱文中提到的杜甫行蹤遺蹟是“研究詩聖在隴右行蹤的一個罕見發現”。並說:“要弄清成縣杜甫草堂的始建年代,可參閱一下北宋宣和年間成州知州晁說之的《嵩山文集》,也許會有幫助。”之後,隨先生到川大歷史系圖書館瀏覽了《四庫全書叢刊續編》景舊抄本中的《嵩山文集》。經先生指點迷津、成都杜甫紀念館研究員揚銘慶先生鼎力相助,筆者全文抄錄了晁說之在成州寫的3篇有關杜甫的文章,成縣杜甫草堂始建的迷霧終於廓清。

  從晁說之的3篇文章中可知,晁氏在短短的幾年間,不僅舍財出力興建了“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和“濯鳳軒”、“發興閣”等3處紀念杜甫的祠宇軒閣,而且撰寫了文情跌宕、記事感懷的《濯鳳軒記》、《成州同谷縣杜工部祠堂記》、《發興閣記》等3篇散文佳作,並鐫刻於石。惜這三通重要的宋代碑刻可能於明代前就已散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晁說之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二月二十六日撰寫的《濯鳳軒記》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無可辯駁的事實:“杜工部昔日所居之地,新祠奉之者也。”也就是說,在宣和四年二月濯鳳軒告竣之時,“新祠已開始祀奉”,說明杜工部祠堂必建於宣和四年之前,即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近些年有的出版物和報刊署名文章曾毫無根據地片面斷言草堂建於宣和五年,此論與晁說之《濯鳳軒記》中所述事實相悖,可謂誤也。

  杜甫草堂的自然景觀

  晁說之倡導、郭慥於宣和三年始建的草堂位於縣東南鳳凰山下、飛龍峽口。由於同谷百姓崇拜杜甫,敬重杜甫,數百年來,草堂一直儲存完好。1954年夏天,筆者看到的草堂基本上是清末民國以來遺存的原貌,草堂主體建築為兩進兩院,沿中軸線往上為草堂大門,兩面是一副明刻板對,上聯刻:天地尚留詩稿在;下聯刻:江山亦藉草堂傳。門楣上懸一匾額,榜書:“詩聖祠”。進入院內,南北各有一排廂房,穿過庭院,上幾級臺階,二門兩邊,刻有一副明代楷書板聯,上聯刻:一片忠心微寓歌吟詠歎;下聯刻:千秋詩聖獨追雅頌風騷。走進二門,是一座清幽的祠院,正殿大門兩側是一副清刻楷書板聯;上聯刻:李杜朔神交詩聖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下聯刻:隴秦尋故宅龍蟠虎踞公先佔同谷江山。正殿庭堂上方是清代成縣著名書法家姚嗣雲寫的草書鉅製匾額,上書:“氣吞江海”。下方是杜甫全身塑像,兩傍各有一手捧詩箋的詩童。殿內南北牆壁間和殿外雕花窗櫺下牆中鋃嵌著12通宋、明、清歷代鐫刻的詩碑、祠碑。

  南宋偏安江左後,成州成了抗金保蜀的軍事重地,常有朝廷精兵駐境。文武官員每到成州,都要拜謁草堂,並多有題名、刻石。據張維著《隴右金石錄》載,與之相關的題名、刻石就有3處。

  一處題名是紹定三年***公元1230年***郭鎰所題。題名內容為“章貢郭鎰文重以制幕來城同谷,偕郡守常山李衝子和丞資中楊約仲博閱視龍峽守關之備,因謁杜少陵祠,觀萬丈潭。紹定三年七月乙卯。” 此題名凡8行,正書,摩石刻字大1寸6分。

  另一處是“子美谷摩崖”。谷後巖壁上勒“潭雲崖石”4字,正書,字大1尺6寸,取杜詩“停驂龍潭雲,回首虎崖石”中每句末兩字,為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所刻。

  草堂故址位於縣東南7裡飛龍峽口,這裡水帶山環,霞飛霧落,百鳥爭鳴,風景宜人。西側為仙人崖,崖頂巉巖狀肖如虎。杜詩有“停驂龍潭雲,回首虎崖石”之句。從草堂向南,即是飛龍峽,河水流經,相傳有龍飛出,故名。中為萬丈潭,洪濤蒼石,其深莫測。萬丈潭之上,水自巖竇飛落,狀如玉繩,懸溜似練,水極清洌。萬丈潭東南側有一狀肖鳳冠的山巒,水經注雲:“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漢世有鳳凰棲其上,故謂之鳳凰臺。”這些景觀杜詩中均有名句傳世。如:“龍依積水蟠,窟壓萬丈內。”***《萬丈潭》***“玉繩回斷絕,鐵鳳森翱翔。”***《大雲寺贊公房之三》***“徘徊虎穴上,面勢龍泓頭。”***《寄贊上人》***“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鳳凰臺》***

  草堂傍山依水,巖巒峻秀,松竹聳茂。後有子美崖、子美谷、子美泉諸景觀。草堂院內有8棵蒼勁的古柏,大門外有1棵古槐,花圃裡有斑竹、海棠,一樹一態,一枝一景,構成了迷人的勝景奇觀。

  厚重的歷史文化給草堂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優越的自然條件營造了可喚起萬物崢嶸的生態環境,一塵不染的清新空氣和山光水色組成了神奇幽美的人間仙境,自古以來,一些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或者經綸滿腹的高人隱士,多來此拜謁吟詠,聽風濤水吼,為賞心樂事。


杜甫草堂對聯名勝勵志還:

秋季去哪兒賞紅葉好的十大去處
有關月亮的對聯
相關知識
杜甫草堂對聯名勝勵志_掛在杜甫草堂的經典對聯
貼在農村大門的經典對聯大氣
適合貼在診所門口的經典對聯
貼在飯店門口的經典對聯大全
有關風景名勝勵志的對聯
名勝古蹟景色的經典對聯
朱氏祠堂可用的經典對聯大全
農村文化禮堂的經典對聯集錦
名人書房出現過的經典對聯
中堂實用的經典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