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人故居旅遊景點
我們造訪名人故居,欣賞其風格迥異的建築與濃厚的人文、生活氣息,尋訪名人昔日的生活足跡,讓心靈享受到片刻的清靜。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供您參考。
推薦
老舍紀念館***老舍故居***
老舍先生在北京解放前後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後一處。目前,較為有名的是乃茲府豐盛衚衕10號故居,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衚衕19號,這老舍先生解放後居住的地方,直至辭世,老舍先生在這裡住的時間最長,人生成就最輝煌。這裡也是老舍紀念館所在地。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乃茲府豐盛衚衕10號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國歸國後,自己花錢購買的。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
豐盛衚衕屬東城區東華門地區,是燈市口西街路北從西往東數的第二條衚衕,自北向南溝通大草廠衚衕和燈市口西街,長170餘米。清乾隆時稱“風箏衚衕”,宣統時稱“豐盛衚衕”;1965年整頓地名時,因與西城區的“豐盛衚衕”重名,遂改稱“豐富衚衕”。
作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檁,純木結構,整個院落佈局緊湊。正門坐西朝東,灰瓦門樓,門扇為黑漆油飾。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座磚砌影壁,中心貼個大紅福字做裝飾。
往裡走是個不大的小院,只有兩間南房,是為門房;往西還有個狹長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這是故居的主體部分。進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內正房為北房三間,左右各帶一間耳房。明間和西次間為客廳,東次間為臥室,西耳房即為老舍的書房。書桌對著東門,一轉身就可以拿到嵌在牆上書櫥裡的書籍,書桌是硬木鑲大理石的,上有幾件文物:一枚齊白石為他刻的印章,一隻馮玉祥將軍贈他的玉石印泥盒,一方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的硯臺,上刻“笠翁李漁書畫硯”。還有老舍生前用過的眼鏡、鋼筆、墨水瓶、菸灰缸、檯燈、收音機和檯曆等。就在這間小屋子裡,老舍寫了著名話劇《方珍珠》、《龍鬚溝》、《茶館》、《西望長安》及《全家福》等,還有為紀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23部著作。此外還有大量的曲藝、散文、詩歌、論文、雜文以及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
客廳中陳列著沙發、條案、硬木雕花圓桌、凳及多寶閣。南面向陽的窗臺、茶几上擺著各種盆景、盆花。西牆上掛著著名國畫家贈送的老舍喜愛的字畫。據老舍夫人胡絜青說,原來這些字畫幾天就換一次,每換一次,老舍總要細細地看上半天。在這裡,老舍曾接待過許多著名藝術家和中外友人。
東西各有三間廂房,東廂房老舍女兒居住,西廂房是就餐的場所。1954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親自栽下了兩棵柿樹。每逢深秋時節,柿樹綴滿紅柿,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為此老舍的夫人胡絜青還給小院起了個雅號——丹柿小院。
宋慶齡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共有北京、武漢、上海、重慶四處地方,本文介紹的是坐落於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的宋慶齡故居。碧波瀲灩的後海,終日飄灑著溫溫軟軟的溼潤之氣,它把無邊的清爽輸送給湖畔幽靜的花園院落,營造出了清奇俊秀的生活意境。這種讓人著迷的景緻,是屬於一個傳奇女子的。她就是宋慶齡。
宋慶齡故居景點介紹
宋慶齡的故居位於後海北沿,它曾經是醇親王府的花園。這個花園在宋慶齡多次的婉拒中,還是悄悄改變了容顏,裡面增建了一棟兩層小樓。這種仿古建築的佈局和設計風格,大概正好吻合了宋慶齡內心的溫婉,所以在推辭數次之後,1963年春天,70歲的宋慶齡還是遷入這個院落並在這裡走完了一生中的最後1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位於北京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這是一卒典型的中國式庭院,走進故居,幽靜的園內假山疊翠,花木成蔭,清澈的湖水,曲折環繞。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原計劃為宋慶齡同志在北京專門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卻以國事百廢待興,一再遜謝。最後在周的親自過問下,才藉此王府花園,葺舊更新。宋慶齡於1963年遷居於此,在這裡工作、學習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5月29日溘然長逝。
宋慶齡故居景點故居建築
園內原有古建築為:前廳“濠梁樂趣”、後廳“暢襟齋”、側廳“聽鸝軒”、西廳“觀花室”。超手回廓南街“南樓”,北通東廳,東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間建有“恩波亭”。南湖對面的假山,錯落有致,築有“扇亭”和“聽雨屋”。宋慶齡從青年追隨孫中山先生投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七十年來經歷風風雨雨,這裡的一切,再現了這位極不平凡的偉大女性的品德、情操和永不休止的追求,也再現了自二十世紀開始她為之獻身的中國革命史實的重大事件的側畫。
故居的主樓,建於1962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外觀仿古,與內景緻和諧一體。庭院當中,可見清碧的湖水將主樓和草坪緊緊環抱,後湖畔有一鴿子房。宋慶齡喜愛鴿子,常在工餘親自給它們餵食。
北京李大釗故居
李大釗先生的故居比較著名的有兩處,分別位於河北樂亭和北京。本文介紹的是位於北京市的李大釗故居。
北京李大釗故居位於西城區文華衚衕24號,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西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李大釗故居原狀陳列位於故居的北院,為一小三合院,文物建築190平方米,正房3間,東、西耳房4間,東、西廂房6間。主要反映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家庭生活、革命活動和社會交往,同時簡要介紹李大釗同志的生平和主要貢獻。
李大釗故居南院製作了《李大釗在1920至1924》專題展覽,重點介紹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領導北方工人運動等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突出展現一代歷史名人的光輝風采。
從1916年夏至1927年春,李大釗在北京工作、生活十年,先後居住過八個地方。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釗一家在石駙馬大街後宅35號***今西城區文華衚衕24號***北院居住將近四年,這是他在故鄉之外與家人生活時間最長的一處居所。1979年8月21日,李大釗故居被公佈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為一小三合院,佔地面積約550平方米,有北房3間,東、西耳房各2間,東、西廂房各3間。其中北房東屋為李大釗夫婦的臥室,東耳房為李大釗的長女李星華的臥室,東廂房北間為李大釗長子李葆華的臥室,南間是客房。西廂房為李大釗的書房。
李大釗故居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著特殊的價值。在後宅衚衕居住的時期,是李大釗人生事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也是他異常忙碌的時期。他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建立國民革命統一戰線,鞏固和發展國共合作、領導北方革命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也是名重當世的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學者和思想家。在此期間,李大釗發表各種文章140餘篇,文字總量超過33萬餘字,平均每9天一篇;參加各種會議120次,包括共產黨三大、國民黨一大等,平均每10天一次會;陪同會見、拜訪各界人士30次,講演30次***不算講課***,到廣州、上海、武漢、洛陽、天津等地從事教學和革命活動。當年,許多青年都曾在李大釗家借住,感受過李大釗師長般的關愛和教誨。中共北方黨組織的一些重要會議曾在李大釗的書房內召開。
黨史專家一致認為,北京李大釗故居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創辦中國共產黨、領導北方工人運動、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等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最具代表性的歷史見證。
李大釗自已非常喜歡這處住宅,這裡是他與妻子兒女生活在一起最快樂、最開心的地方。李大釗的次子李光華、幼女鍾華出生在這裡,他的長子葆華、長女星華都是在這裡耳濡目染,最終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200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西城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李大釗故居的保護工作,斥資實施李大釗故居居民搬遷、文物修繕工程。
在市、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注下,李大釗故居於2007年5月8日李大釗英勇就義80週年之際正式對社會開放。
奧運會優秀營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