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孩子成長的短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孩子的成長,永遠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是每個父母都擔憂而且認真對待的問題,那麼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

  作者:錢志亮

  家庭健康***醫學科普*** 2014年10期

  當下,《爸爸去哪兒》《爸爸回來了》等親子秀電視節目大行其道,獲得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各個階層觀眾的喜愛。爸爸,這個如今家庭中經常缺位的角色,能抽出時間,從笨手笨腳到熟能生巧,一路用心結伴孩子,帶給孩子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讓更多的父母受到啟發。

  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有4種境界:人在心在,人不在心在,人在心不在,人不在心不在。你屬於哪種型別?

  孩子的成長既需要物質基礎,也需要精神呵護,尤其是來自父母親人的呵護。二戰後法國孤兒院的例子就很典型。當時,不論城市鄉下,配給都公平等量,但若干年後,鄉下孤兒死亡率遠高於城市。原來,在城市經常有志願者去抱或背孤兒,而在鄉下,孩子本能的“肌膚飢渴”、精神呵護未被滿足。

  陪伴孩子,父母扮演不同角色

  父母對子女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孩子能從親子互動中獲得安全感並誘發良性情緒,形成信任、依戀、依賴、期待等積極情感,學會交往、形成社會適應能力,並發展智力。可現在,很多80後父母把孩子交由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保姆帶,自己當甩手爹孃。殊不知因小失大——我做諮詢時,經常有年輕父母問:“我倆都是研究生畢業,怎麼生這麼個東西?”我總是反問:“孩子是研究生帶大的嗎?”也有家長諮詢:“為什麼孩子跟我不親?”我反問:“是你帶大的嗎?”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主要扮演三個角色:智慧的啟迪、人格的塑造和做人的引導。研究發現,與父親在一起時間越長、做的遊戲越多,孩子有大智慧的可能性越高。有父親陪伴的孩子人格往往更健康——臉上有笑容、抬頭挺胸、精神振作、內心陽光,他們做事更果斷,思想更活躍,抗挫折能力也較強,人際關係良好。父親還扮演著紀律教育、情感控制、做人監督等角色,引領孩子形成良好品性。

  母親主要扮演兩個角色:習慣的養成和情商的培養。由於母親餵奶,註定了與孩子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孩子通過觀察模仿,會形成與媽媽極為相同的習慣,而好習慣是終身享之不盡的財富。母親的疼愛,能讓孩子的依戀、信任、期待、希望越來越多,社會性越來越好、情商越來越高。

  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會有很多社會角色模仿:女孩模仿媽媽、男孩模仿爸爸,否則,角色意識、責任感等都會受到影響。

  缺失陪伴的孩子長大後易出現諸多問題

  有人曾用獼猴做過實驗:把小猴從媽媽身邊強行帶離,在實驗室裡準備了一個有熱奶的鋼媽媽,一個沒奶的絨布媽媽。按照“有奶便是娘”的推斷,小猴會親近鋼媽媽,可事實不然,小猴不餓到迫不得已,都不離開絨布媽媽,一吃完奶就趕緊找絨布媽媽。這個細節,讓我們看到嬰幼兒內心本能的嚮往和恐懼,他們對溫暖的依戀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這些獼猴成年後,基本上都表現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甚至殘忍地虐待孩子,這說明溫暖的懷抱、慈愛的眼神、溫柔的話語、肌膚相親,是一個生命正常成長不可或缺的成分。

  在我國,目前失陪更多的是父親,這對男孩最常見的影響是“父愛缺乏綜合徵”:害羞、情緒沮喪、自暴自棄、不求上進、少言寡語、不愛集體、厭惡交友、急躁衝動、喜怒無常、害怕失敗、感情冷漠,嚴重的還可能逃課、早戀、離家出走、偷盜,甚至喜好暴力,更易成為一個危險的男人。

  孩子成長離不開爹孃,缺失父愛母愛會感到緊張、有不安全感,導致負面情緒較多、積極情感偏少,甚至出現情緒困擾、人格障礙、行為問題。

  “總是很忙”的爸爸媽媽需要陪伴孩子

  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每週由他人看管超過30個小時的兒童中,有17%的孩子出現了諸如好打架、欺負人等行為問題,而那些每星期由別人照看少於10個小時的孩子中,只有6%發生了類似情況。

  現在很多人在家庭價值定位上出了問題,在生命傳承與事業發展上本末倒置,等意識到孩子出了問題才追悔莫及。其實,讓孩子有尊嚴且幸福地生活,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責任,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固然可取,平平淡淡陪孩子長大也值得推崇。

  我的忠告是:家長要建立家庭至上的理念,重視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錢將來可以再掙,但孩子不能等。作為爸爸,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飯,每天和孩子玩一次遊戲;作為媽媽,再累也要每天給孩子擁抱,每天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陪伴孩子的幾個重要時間

  薄荷時間:孩子起床前,要想孩子每天有個好心情,早晨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很重要。所謂薄荷時間就是要讓孩子起床前的時間如薄荷般清新和令人愉悅。比如,為孩子預留15分鐘的起床時間,開啟窗戶透進清新的空氣,給孩子一個笑臉和擁抱……

  奶油時間:從外面回到家時,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從外面回家後都需要一段時間來放鬆和調整,這段時間就應該像奶油那樣鬆鬆軟軟,令人舒適自在。

  蜜糖時間:孩子入睡前孩子可以和媽媽或爸爸單獨在一起,說些親密無間的話,盼望就寢時間的到來。

  黃金時間:和孩子的約會,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喜歡的活動能夠增進親子感情,如儘可能列出父母與孩子喜歡一起做的事情,越多越好,等等。

  太空時間:親子關係亮紅燈了,利用心理學中的一種“抽離法”,讓家長和孩子在這段時間裡把所有不愉快的記憶或情緒都拋開,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可以毫無拘束地說出心裡話。在時間裡,親子雙方都要遵守一些規則:不說氣人的話、不翻老賬,而要坦誠地說出內心的情感需要,說說大家在一起時的快樂,一起做過的開心事。

  篇2

  讓孩子在肯定中快樂成長

  有個教育專家曾說過:“爸爸媽媽有成千上億個精子和卵子在結合中壯烈犧牲,只有一個最棒的精子和最棒的卵子結合成功,這個人就是你,所以你生下來就是最棒的,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個奇蹟,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把最棒最棒表現出來”。如果我們的孩子有這種心理就會看重自己,另一方面爸爸媽媽也要看重自己創造出來的“奇蹟”,肯定自己的孩子,在肯定中,讓孩子不斷建立自信、激發興趣;在肯定中不斷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百折不撓的優良品質,使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用我們的肯定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激發他的興趣。記得有一次,我驅車帶著兒子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方向感不強的我在返家的路上走錯了路,焦慮不安,反倒是年僅6歲的兒子非常鎮定的給我指路,最後順利返家了,回到家我當著兒子的面向鄰居誇獎了他,他感到無比高興,以後每次出門都會有意識的認路,並自信滿滿的告訴我去什麼地方應該怎麼走。而在此之前,兒子總是畏畏縮縮,不怎麼相信自己。就是這樣一件小事讓我明白了適當的給自己孩子肯定能夠幫助他建立自信,激發他的興趣。

  用我們的肯定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百折不撓的品質。兒子即將告別以遊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邁向學習為主的小學生活,如果他不具備積極向上、百折不撓的優良品質,那麼越來越繁重的課業可能會把他壓得喪失鬥志;相反,如果他具備了這樣的品質,那麼他就會快樂的學習,只有在快樂中學習,才會鬥志昂揚、奮發向上。那麼這種品質要怎麼培養呢?當然也缺少不了我們父母對他的肯定。記得有一

  次,兒子一道推理題不會做,要我幫他輔導,但是好幾遍下來,他似乎還是沒理解透,有點灰心了,不想繼續做了,剛開始我有點光火,最後我忍了下來耐心的告訴他,我們練習多了,就會慢慢掌握原理,掌握了原理做起來就簡單了,並很慎重地對他說:“媽媽相信你,你一定能行的”,最後,在我的鼓勵下,果然他很快掌握了做題的技巧,做對題的他欣喜若狂,告訴我“媽媽我以後不怕做題了!”。

  有個心理學家總結了幾個孩子與環境的關係,其中就說到“嘉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必能掌握目標”。孩子在我們的嘉許中得到肯定,得到認同,建立自信、塑造積極向上、百折不撓的優良品質,然後朝著目標努力奮鬥。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適當的肯定和鼓勵,讓我們的孩子在自信心中健康快樂成長!

  篇3

  吾兒變了——敘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變化

  幼兒園,是每個家長在孩子出生後沒多久就一直考慮和關心的話題。說到幼兒園,從我個人來說是帶著複雜的心情,因為孩子從自己的庇護下進入一個新的環境,能否適應,能否開心,會不會生病等都在揪心,我也相信這是每個爸爸媽媽都擔心的共性問題。另外,幼兒園是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個小集體,孩子能否適應集體生活,能否在這個階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培養起健康的生活習慣都是父母比較關心的。

  時間過得好快,兒子上幼兒園快一年了,在這一年的每一天裡,我們時刻關注兒子在幼兒園的每一個變化,有時候兒子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動作,每天的一個小小的變化,甚至是學會了一首歌,跳會了一支舞等無不牽動著我們的心。

  回想起這一年,作為父母我們的心情是激動的,更是欣慰的。因為兒子變了,從一個愛哭,愛鬧的“小調皮”變成了一個禮貌懂事的“小大人”。我不由得驚訝於兒子的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如此的徹底,明顯,這是我們在家庭教育裡無法短期實現的。

  兒子變化最大的是上幼兒園之後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回到家裡,會去洗手,晚上睡覺前基本能做到洗臉洗腳。兒子三歲上的幼兒園,在這之前,兒子從來不會自己吃飯,每次都的大人喂,一天最令人頭疼的事就是兒子的吃飯。上幼兒園之後這個問題化為泡沫了,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兒子逐漸學會了自

  己拿筷子吃飯,也愛吃蔬菜了,有時還和我們比賽吃飯,並且碗裡的飯還會吃得乾乾淨淨,身體也越來越好了。

  其次兒子養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在上幼兒園以前,兒子從來都是玩完玩具之後就亂扔,但在上了幼兒園之後,孩子慢慢的變了,每次玩完玩具後總會放回原處,而且擺得整整齊齊。孩子大概晚上九點休息,這個時候是兒子最放鬆的時候,一邊唱著幼兒園裡學的歌,一邊自己慢慢的解鈕釦,脫衣服,每次脫完還會把自己的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有時看見爸爸媽媽衣服亂丟的時候就像個小大人一樣,還會批評爸爸媽媽說:“我們的老師說了,衣服脫完要疊整齊放好”。看著兒子胖嘟嘟的小手疊衣服的時候,心裡好高興,兒子的這些變化似乎已經是一種自然,一種習慣,有時甚至連我們大人都做不到。

  隨著兒子一天天上幼兒園,兒子成了一個特別愛乾淨的孩子。 記得有一天,老師教孩子們擦桌子,掃地,兒子回到家說家裡太亂了,要幫我打掃衛生。得到我允許後,兒子拿著小抹布擦起了桌子,擦得時候還把桌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桶。看著兒子忙碌又認真的樣子,還說媽媽以後我幫你打掃衛生吧!有時樓梯上有垃圾袋或者什麼的時候,兒子總會撿起它拿在手裡扔到樓下的垃圾桶裡。每次看到這些,我們不僅感嘆,這是一種多好的習慣啊,這些習慣會伴隨著他的成長,或許會影響他的一生。

  孩子現在也變得禮貌懂事多了,只要出去買東西,或者碰見爸爸媽媽的同事,總會問叔叔阿姨好,走得時候還要說再見。帶他去別人家的時候,看見別的小朋友的玩具,總會先問我們,

  可不可以玩,得到允許後兒子才會拿上玩,走得時候會放回原地並說謝謝。這些習慣使兒子總會得到一些朋友,同事們的稱讚。每次聽到這些,作為父母都會為孩子感到高興,更是感謝孩子的幼兒園老師,能給孩子不僅從小培養這些習慣,而且改變了孩子以前的一些不良習慣。

  幼兒園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十分重要。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希望,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習慣左右成敗,習慣改變人生。作為家長,我很贊同縣幼兒園對孩子們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對幼兒採取的這種教育理念的認同和崇尚。每天送孩子上學,下學,總會在校園的廣播裡聽到:“弟子規,聖人訓……”等這些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直到現在,孩子們在走路,上廁所都不由自主的念《弟子規》。在校園的牆上會看到《跪羊圖》,每次問起,兒子都會很熟練的講出《跪羊圖》的故事。這些都讓我深受感動,也令我深思。兒子的這些習慣的養成和改變,以及孩子們的改變,和幼兒園老師的精心培育以及他們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

  兒子在一天天的長大,幼兒園只是他邁出的第一小步,但他的一小步是爸爸媽媽心中的一大步。願兒子在這種教育背景和理念下能茁壯成長。

  鄭圭元媽媽
 

關於家庭教育的短文章讀後感
孩子成長的短文章
相關知識
關於孩子成長的短文章
關於孩子成長的短文章讀後感
關於孩子成長的短句
關於寫孩子成長的短文章
描寫孩子成長的短文章
關於孩子生日的短文章
關於孩子叛逆的短文章
孩子成長的短文章
關於孩子運動的短文章
關於孩子成長的說說_父母對孩子成長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