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教隨筆
中班幼教的隨筆,都有哪些內容?想知道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有一位叫喬順通的小朋友,開學第一天來班上時,他一直拉著媽媽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媽媽,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順通滿眼含淚地鬆開媽媽的手。順通的媽媽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順通的性格很孤僻,打小就害怕見外人,又不愛和別人說話,他害怕過集體生活,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順通。在活動區遊戲時,順通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順通,你喜歡玩什麼?"他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順通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他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著講著,順通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順通,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順通講故事,順通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今後的遊戲、活動時,我經常主動去找順通,和她一起談心、一起講故事、一起遊戲……幫助他逐步克服緊張、孤僻的心理,逐漸培養他與人交往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順通和媽媽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媽媽手裡還拿著幾本書,她對我說:"楊老師,太謝謝你了,順通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媽媽,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著順通媽媽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養成教育的內容包括的面很廣:愛祖國、懂禮貌、講衛生、正確地洗手入廁、文明進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陳鶴琴先生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比知識的獲得重要得多,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並進而影響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說,習慣是體現一個人素質的重要方面。
新學期開始,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三種情況:有一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動-亂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挑食,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為幼兒樹立好榜樣。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凡是要求幼兒做到的,我和班主任老師也按照這些要求做。見面有禮貌的問好,吃完飯擦桌子、漱口,有需要協作的事情主動幫忙,在教室裡儘量小聲說話,輕輕走路等等。讓幼兒知道好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養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體生活中,同伴群體也為幼兒提供了相互模仿的物件,影響幼兒的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經常在班級中表揚能按要求做好的幼兒,讓其它幼兒模仿學習,發揮同伴間的榜樣作用。幼兒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該如何做,馬上就會改正。
篇二:換一種目光看孩子
在幼兒園中,有的老師總喜歡安穩一點的孩子,因為這樣的孩子聽話好管教,讓老師省心,也總能淘得不少老師們的喜愛。而對於那些過於“活潑、愛動”的幼兒,則往往因為其“調皮、惹事”,久而久之,則可能得到“另眼相待”的“特殊待遇”。
但我覺得,對待那些過於“活潑、愛動”的幼兒,需要老師行使有別於一般幼兒的教育和教導方法,找準切入點,通過意識引導而使其行為上產生循序漸進的轉化,逐步改變其過於“活潑、愛動”的習慣,使其容入班級整體活動之中去。我帶的小朋友中就有這麼一位,他不僅活潑愛動,而且常常給老師製造些小的“惡作劇”。比如,在大家一起遊戲時,他往往趁老師不注意就會掉頭大竄,讓老師追來追去,累得老師氣喘吁吁;教育活動中有時他會鑽到桌子底下與你玩“捉迷藏”;可能由於他的過分愛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班級裡已經小有名氣。他的媽媽曾這樣給我說過:“我的兒子很固執,老師不嚴厲一點,他是不會聽你的。”
如何教育這樣一位“自由人”呢?我的切入點是--找優點,並使其發揚光大。根據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很聰明,反應能力強。有時老師在門外回教室時,外面的老師會輕輕敲門或向裡招招手,示意小朋友過來開門,大多的孩子猜不透老師的心思,可班上那位所謂的“自由人”幾次急匆匆地跑過來,給老師開啟門,這時我便過去親他一口,並伸出大拇指以示鼓勵,讓他感受到跑過去做了一件正確的事,老師就會喜歡我!
我還發現他喜歡交朋友,人緣好。一天早上他媽媽帶來了早餐,但他遲遲不吃,他說他要等到他的好朋友來了一起吃!還有一次,班上的馨馨小朋友因家裡有事幾天未來園。他就問:“老師,馨馨哪裡去了?怎麼還沒有來讀書啊?”當時我看出了他此時的心情,他確實是真的想念馨馨小朋友了,這也是他關心小夥伴的一種真言真行。一次次的觀察,一次次的發現,讓我對這位幼兒有了新的瞭解,一次次地鼓勵給了他自信,使其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使他產生了更多的積極行為,併為其帶來了更多的成功體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進步可不小,他再也不一人跑出去讓老師追來追去;現在他再也不是以前媽媽眼裡的那個“自由人”了。
記得一位專家曾這樣講過:“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及獨特價值,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自信心,使美好的教育得與獨特發展。”
換一種目光看孩子,換一種方式給孩子溝通,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試試看!
篇三:“玩”出來的智慧
本週,我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船。在探索船為什麼不沉的問題上,我們進行沉浮試驗。實驗兒,我們選擇的是相同材料進行比較操作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請小朋友輝映自己的選擇材料進行比較,下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
第二天,童童天真的問我:“老師,昨天晚上我這了很多的小紙船,有的浮起來,有的全溼了沉到水底”?仔細一問,原來家裡寫字紙不多,剛學會折小紙船的她又找來了餐巾紙折船。餐巾紙吸水性大,所以沉到水底。我靈機一動,這不是本節課最好的活動內容嗎?我請小朋友選擇不同的紙做小紙船,猜想實驗結果。由於幼兒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很多幼兒猜是畫報紙做的小船能在水上游的最長,但也有的幼兒猜想是報紙。在玩一玩、做一做動手實驗中,幼兒的興趣最濃厚,探究慾望也最強,看到小船吸水後的變化都能主動的和老師、小朋友進行交流。但操作的過程中老師問他們:“小紙船怎麼沉到水底下去了”?孩子們的回答很生動形象,他們說:“紙船都溼透了,餐巾紙做的小紙船都散了,水都跑到紙裡面去了”?
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驗發現於自己先前的猜想有了一個對比,兩種認知衝突使幼兒更相信自己動手做的結果。在對幾種紙船吸水的現象中,幼兒瞭解了不同材質的紙吸水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幼師班主任反思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