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1日

  《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是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佳作,是五年級語文課文的一首表達思鄉的詩,膾炙人口。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泊船瓜洲》一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此詩對字的錘鍊被人稱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形象鮮活,春意盎然,讀來彷彿有陣陣春風撲面。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教學時讓學生先通過自讀自解,整體把握詩意;然後根據查詢的資料,小組內交流,用現在的話說說意思;詩歌中凝練、古今差異較大的詞語一直是困擾學生閱讀詩歌的障礙,如果單單讓學生死記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魚”;通過古今詞語的類比來解決,“授之以漁”,從課內的學習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詩歌的能力,讓學生收集、誦讀有關思鄉的詩歌,

  二、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早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篇二

  從事了多年的教學工作,也講過不少次的古詩教學,總認為古詩非常好講。但是來到一實驗之後,我對古詩教學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古詩教學並不簡單,而是非常複雜。

  前幾天,我講了一節達標課,我所講的內容恰恰是一首古詩──《泊船瓜洲》。這是一首表達思鄉的詩,膾炙人口。對於學生來說,讀詩、背詩已不是重點和難點,因為他們早在三年級時就積累過這首詩。教學的重點應放在感受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上,這也是我在請教同年組多位教師之後的共同意見。於是,我便在怎樣感悟古詩的情感上仔細揣摩,探尋方法。回顧本節課的教學,幾個環節的設計讓我頗有收穫:

  1、注重朗讀,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並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後,在學生討論詩意彙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後,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重點明確,安排合理:

  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講好一節課,而是能根據學生的現狀因材施教。這首古詩學生早就背誦過了,所以重點應放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初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只用了半節課,後半節課意在品味詩情,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重點。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儘管本節課考慮多多,還有不足之處:

  課上,同學們能按著我的思路學習,不過在感受詩情的環節學生體會得還不夠。首先,學生對於詩人的資料、詩歌的寫作背景還不是很瞭解。雖然課下學生查詢過相關資料,但不具體,也不翔實,所以詩人寫這首詩的感情就不能夠很好地去體會,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路途遙遠,詩人卻只覺得“一水”“只隔”。教師應該把詩人當時的心態,所處的政治環境,屢次的人生遭遇都講解給學生,用他們的生活感受去體會作者的感情。

  其次,王安石用字推敲、準確也是值得同學們學習的。我想讓學生從“綠”這個字感受江南滿眼新綠,一派生機的景色。我也感覺學生對於作者多次換字的典故熟悉萬分,沒必要進行換字練習了。然而我的想法錯了。學生的體會不深刻,只有進行換字練習,他們才能體會作者用字的斟酌。

  看來,看似簡單的東西未必簡單。越是簡單的文章,它包含的內容越耐人尋味,道理越深刻,需要教師付出的越多。

  篇三

  《泊船瓜洲》這首古詩是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佳作,此詩是詩人第二次上京任職,坐船遠離家鄉在上京途中寫的。詩中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是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含蓄悠遠。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吃透教材

  我根據教材內容,編寫了學案,讓學生按照學案的流程去預習。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理解,調動了課堂的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讀中明詩意。

  採取以讀為本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熟讀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掌握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這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引導學生參與讀、背、議、寫的語文實踐。因此學習這首古詩時,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課上安排充分的時間給學生讀書。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並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後,在學生討論詩意彙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所表達的情感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後,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三、抓字詞,明詩意,捂詩情。

  詩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是本首詩的教學難點,在教學這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看《學案》,因為《學案》中抓住“綠”字,讓學生解釋其意思,然後把這個字去掉,讓學生填上另外的字。結果他們用上了很多字,有“吹,越,暖,過,掠,拂,飄,入,來等,最後我就要求學生進行比較,看哪一個好,好在哪裡。這樣學生對於 “綠”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能理解詩人為什麼會選擇用“綠”字,也更好的體會了詩人的這一份思鄉之情。這一個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四、抓住詩眼悟詩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字面意思相對比較簡單,詩意容易理解。於是在理解詩意時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避免了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無重點、無深度、傳統古詩串講串問、逐字逐句的講解,而是緊扣詩眼“還”字,提煉出“很想還——不能還”這一教學主線。通過板畫幫助學生理解“瓜洲”“京口”“鐘山”的地理位置關係,我再通過圖畫示意、音樂與圖片的渲染、教師的語言描繪,創設多種場景,讓學生感受詩人創作的情境。進一步體會詩人離家近卻不能還的情感。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學生通過老師利用《學案》有計劃的指導自學,對重點詞語、詩句的意思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有了初步的理解,也讓學生髮現了問題,帶疑聽講,在教學中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習目標一致、同步和諧,既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學生自學中的盲目性。

  看過" "的還:

幼兒園數學教研小結_幼兒園數學教研工作的總結
幼兒園的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五年級語文泊船瓜洲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荷花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七年級語文老師課堂教學反思範文
一年級語文下冊稱象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爭吵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蜜蜂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絕招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檢閱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