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教養體現個人基本素質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5日

  禮儀教養體現個人的基本素質,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禮儀教養的文章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禮儀教養之儀態禮儀

  儀態包括很多東西,有姿態、神態、心態和語態。姿態很好理解,行臥都是姿態。雅典奧運會上有一位志願者,結束後回來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不要把手插在口袋裡”,運動會上志願者並不是每時每刻都有工作可做,累了又空著的時候,他就把手插在口袋裡,悠閒地坐在那裡,這是一種非職業的狀態。

  2005年在北京開了一個奧運的研討會,國際奧委會的一位官員在對中國大學生志願者表示充分肯定的同時,也提出了問題,他認為大學生志願者的熱情雖然很高,但大學生的責任感,職業的盡職盡責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培訓。比如看到喝完飲料的瓶子滾到地上也不撿起來,空閒時候操著手臂或者手插在口袋裡靠著窗臺或者坐在窗臺上等等。這些都是禮儀的細節問題。

  神態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國外的時候,發現外國朋友表現出來的神態一般都是很愉悅和友好的,面帶微笑。這點中國人有所欠缺,也有外國朋友反映說中國人太嚴肅,老是板著面孔。韓國在準備奧運會的時候曾開展了一次全民的微笑運動。

  我說到的這些並不代表社交禮儀的所有知識點,但它代表了社交禮儀中基本的形象,你的形象到位不到位有個自尊的問題,也有個尊人的問題。禮儀都是小節,都是細節。但是禮儀有個約定俗成的名言:禮儀無小節,禮儀無細節。所有的細節都表現我們的素養。

  禮儀教養:把握好分寸是關鍵

  培養禮儀教養習慣重要的不在於掌握多少知識,而是在於掌握分寸。有了知識還要有舉一反三的悟性。比如握手通常應該誰先伸手?通常女士先伸手,長者和年輕人在一起,長者先伸手,地位高的先伸手。一般把握手與否的主動權交給地位比較尊貴的一方。這是理論上的,實際操作起來會有變化。大多數為了表達友好的時候,大家會共同伸出手來。

  我認為,這不是我們需要追究的細節,但有些分寸感需要自己領會,比如握手的力度,握手的方式。有些人握住對方的幾個指尖,輕輕一握,隨即就鬆開了。其實他***她***的分寸感就把握得不是很好,這會令對方感到你缺乏應有的熱情、誠懇和自信等等。通常職業性的握手應該是握滿整個手掌的。

  有人會問,和女士握手不是握她手指尖的嗎?其實,握女士指尖在傳統的禮儀當中有一個對女士行吻手禮的習慣,但是現在如果你不行吻手禮的話,那麼職業性的握手應該是握滿了並有一定的力度。進電梯時,通常不好意思讓別人代勞按電梯按鈕,但如果電梯裡面已經有很多人了,你是請別人代勞更得體呢,還是穿過在你面前的人的肩膀、手伸得長長的去摁按鈕得體呢?這些都是分寸感的把握問題。

  包括在餐桌上又要吃飽又要吃得有涵養,這都是分寸感。在掌握分寸感的時候,“女士優先”和“長者優先”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衝突,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我們動用禮儀的感悟能力。

  這裡我可以舉個例子。有一次出國,同團的一位老師由於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年紀也大了,所以領導特地派了一位年輕的女同志照顧他。結果下了飛機在出美國機場的時候,女孩把老師的行李一一拿下,放在行李車上然後推著跑在前頭,而那位老師兩手空空輕鬆地走在後面。

  這時候有位機場工作人員在旁邊嘰裡咕嚕地說著,經過翻譯才知道,原來是在說你一位先生甩手走路讓一位小姐推著這麼重的行李不合適吧?這個問題在中國是很能理解的,長者為先。但是西方文化卻是女士優先。長者優先和女士優先在這種情景下撞車了。所以這就需要我們去把握它的分寸感。在什麼情況下,對多大年齡的長者,我們需要動用“長者優先”,而在何時動用“女士優先”。 在國際活動中,都要照顧到這些問題。

  培養他人意識和禮讓精神

  要注重他人意識和禮讓精神。我認為,他人意識和禮讓精神是社交禮儀的一個核心。在飛機上我經常會發現有人不徵求後座的意見,按鈕一摁,把座位背向後一倒。自己是舒服了,但卻不考慮後座人是否受到影響。

  一位德國留學生寫下的一篇短文,關於他在德國留學時期鄰里之間相互不干擾的一些好方法。他說,有天他在住處的電梯旁看到一張告示,說週末某晚要開一個party,徵求大家意見是否同意。當然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會給你方便的。結果到了週六深夜12點鐘的時候,聽到樓上有嘀嘀咕咕的聲音和走動的聲音,他就走了出來一眼,有十多個年輕人從房間出來,聚會結束了。他很吃驚,整個晚上就沒聽到樓上有什麼聲音。通過這一件事,他覺得國內有些人我行我素,以我為中心,做得很不好。

  實際上很多人際關係,大家多一點他人意識,多尊重對方一點,我們就會更融洽一點,更人性化一點。

  要養成尊重規則的習慣。很多人習慣把規則放在一邊,視而不見,我行我素。前些日到國外開會,在其中一日遊活動中,有兩位剛到國外的留學生。我們到一個地方參觀,導遊宣佈給大家一個小時自由活動時間,這是此行“一日遊”的規則。因時間較緊,大家或沒來得及買飯,或少看一個景點,但都克服困難,在規定時間內趕了回來,而兩位年輕人遲到了半個多小時。

  他們卻先發制人,一上車先對導遊不依不饒:譴責導遊時間安排得不夠用。規則既然定下來了,你就得遵守。如果因為某些不可克服的原因遲到,上車後應該為自己遲到向全車人致歉,而不是違規了還振振有詞、強詞奪理。這些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部分人規則意識欠缺。

  許多人不是不知道禮儀知識,而是沒有養成“下意識”的習慣。在討論文明禮儀的相關研討會上,就看到個別禮儀專家也會犯一些常識性錯誤,比如手機鈴聲不斷響起,不斷接聽,旁若無人,這是因為他“下意識”中沒有養成這個文明習慣。

  我看到一篇從雅典奧運會回來的人寫的文章,題目是《不要讓手機鈴聲給中國人丟臉了》。講的是在雅典奧運會擊劍館內的事。顯然這是一個需要安靜的場合,場內響起了“中國人”,“中國人”。作者當時也很氣憤,心想憑什麼說是中國人發出來的!但後來他東張張西望望,發現八成是中國人乾的。其實,這在很多國家已經不會有人犯這樣常識性的錯誤了。其實很多人並不是不知道這樣的常識,而是知而不做,沒養成習慣。僅僅停留在禮儀知識上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應該把視點放在如何養成禮儀教養的習慣上。

關於道德的故事
職業素養與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禮儀教養體現個人基本素質
個人基本素養之禮貌用語有哪些
教師面試個人基本情況自我介紹
高中學生個人基礎素質老師評語
淺談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語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有哪些
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淺談聲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加強個人禮儀修養的現實意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