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國道馳道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馳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國道",始於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第二年***前220年***,就下令修築以咸陽為中心的、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馳道的制定者秦始皇圖片

  馳道的簡要介紹

  馳道和棧道的修建,是秦漢時期規模巨集大的築路工程,對於陸路交通的發達,促進經濟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下令築馳道。以咸陽為中心的,有東方大道***由咸陽出函谷關,沿黃河經山東定陶、臨淄至成山角***,西北大道***由咸陽至甘肅臨洮***,秦楚大道***由咸陽經陝西武關、河南南陽至湖北江陵***,川陝大道***由咸陽到巴蜀等***,此外還有江南新道,南通蜀廣、西南達廣西桂林;北方大道,由九原***今包頭***大致沿長城東行至河北碣石,以及與之相連的從雲陽***今陝西淳化***至九原的長達900餘公里的直道,等等。1974年,在伊克昭盟發現了長約100米的直道遺址,路面殘寬約22米,斷面明顯可見,現存路面高1- 1。5米,用紅砂岩土填築,從直道遺址可以看到南北四個豁口遙遙相對,連成一線,這同《史記·蒙恬傳》所載 塹山堙谷,通直道 的記載正相吻合。由此可見馳道工程的龐大和艱鉅。

  棧道的修築始自戰國秦。公元前三世紀,秦國為了開發四川,就修築了棧道,正如蔡澤所說: 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使天下皆畏秦。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到西漢前期已有嘉陵故道、褒斜道、讜洛道和子午道四條通蜀的棧道。其中褒斜道長250餘公里,路面寬3- 5米不等。棧道盤旋於高山峽谷之間,因地制宜採用不同的工程技術措施,或鑿山為道,或修橋渡水,或依山傍崖構築用木柱支撐於危巖深壑之上的木構道路,表現了在築路工程中,適應十分複雜的地形條件的出色的技術能力。棧道是川陝間的交通幹線,歷代屢屢修建,在經濟文化交流和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陸路交通的主要工具是各種車輛。秦時規定 車同軌 ,亦即每輛車的兩車軸間距離相等。這時大多為兩輪車,其設計因不同的用途而異,有的適於載重,有的利於速行,有的輕便舒適。秦漢時也有靈活適用的獨輪車和穩定性強、載重量大的四輪車等。遼寧遼陽西漢遺址出土有鐵車輨***車軸承***、車鐗***鐵圈***等物,說明漢代已在車軸上加鐵圈,使鐵與鐵相磨,其間加上油脂潤滑,增強了車輪的牢固性,減少了車軸承的摩擦力。

  馳道的主要特點

  馳道是皇帝的專用車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親國戚都是沒有權利走的。秦漢時期最為流行,規定的寬度是五十步,兩旁種有樹。

  近來在河南南陽的山區裡驚奇地發現有古代的“軌***鐵***路”。經碳14測定,系2200多年前的秦朝遺留。原理和現代鐵路無異,還是複線,只是不是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是用馬力拉動。專家們都驚歎我國古代2200年以前竟然已經有如此先進的交通設施。這將是比兵馬俑更驚人的大發現。

  現在鐵路不是鐵鑄造的,而是軋製的鋼軌。秦始皇的“軌***鐵***路”當然也不是鐵鑄造的,而用木材鋪設。作軌道的木材質地堅硬,經過防腐處理,至今尚完好。不過枕木已經腐朽不堪,顯然沒有經過防腐處理,材質也不如軌道堅硬,但還可以看出其大致模樣來。

  路基夯築得非常結實,枕木就鋪設在路基上。專家認為枕木的材質比較軟,不僅是為了減少工程量,也不僅僅為了廣泛地開闢木材來源,而是有意識地選擇的。比較軟的枕木可以和夯築得非常堅硬的路基密切結合,從而使軌道平穩,車子在上面可以快速平穩地行駛。

  現在凡是在鐵路的枕木上走過的人都明白:兩根枕木距離和人們的步子很不合適。一次跨一根顯得步子太小,跨兩根又太大,在枕木上走路既慢又很不習慣。但是經過測量卻驚奇地發現,秦始皇的“軌路”,枕木之間的距離竟然正好和馬的步子合拍。馬匹一旦拉車到了軌道上,就不由自主地發生“自激振盪”,不能不飛快奔跑,幾乎無法停留下來。那麼最後又是怎麼停下來的呢?專家們的意見是:一定還有專門的車站,在車站枕木之間有木材填充平整。馬在這兒喂得飽飽的,休息得好好的。一旦需要,套上車就能飛馳,馬不停蹄。到了下一車站,由於枕木之間已經填充平整,因此馬兒就可以逐漸減慢速度並停下來。換上另一匹吃飽休息好的馬,繼續飛馳前進。這樣就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由於使用軌道,摩擦力大大減小,所以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貨物。專家認為這是一種最最節省地使用馬力的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效率極高的方法。公認的速度至少應該一天一夜六百公里,有的人認為七百公里。這是比八百里加急還高一倍多的速度。無怪乎秦始皇可以不用分封就有效地管理龐大的帝國。並且經常動輒幾十萬人的大規模行動。

  馳道的衰落原因

  問題是秦國的鐵路網在中國後來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呢?

  專家們認為,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漢朝皇帝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由於嚴重缺少馬匹,鐵路被廢弛了。而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鐵路,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軌路”,有的在戰爭中被毀,其餘的絕大部分也在戰後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漢朝的經濟到了很久以後才復甦,又長期實行無為而治,所以也一直沒有勞師動眾重修“軌路”。加上秦朝的馳道也太寬了,因此在後來經濟復甦中,許多道路被開墾為耕地,變窄了,甚至完全不復存在了。還有,秦朝的“軌路”顯然是用於長途運輸的,而漢朝長期分封諸侯,各地群眾也沒有長途運輸的必要,運輸線變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鐵路的必要性。原來人煙稀少的長途運輸必經地,也已經失去了重要性。大概只有這些地方才能夠得以免除被人為拆除和開墾並遺留下來。但也正因為人煙稀少而不受人們注意。秦始皇的“軌路”也就這樣逐漸失傳了,以至於人們再也不記得曾經會有如此的輝煌。

步步驚心感人臺詞大全
關於秦始皇曆史小論文
相關知識
中國最早的國道馳道
中國最長的地鐵隧道
中國最早的汽車是誰發明的
全中國最長的火車隧道
中國最長的玻璃棧道在哪裡
中國最早的風箏是誰發明的
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書法藝術的原因
中國最長的玻璃棧道在什麼地方
中國最長的海底隧道在哪裡
中國最長的玻璃索道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