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說明文加評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說明文是以客觀的方式來 介紹 客觀存在、授人以知的文章。很多同學不知道怎麼寫說明文,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在中國的地圖上,黑龍江省似一隻展翅騰飛的天鵝,在這隻天鵝頂上有一顆閃亮的明珠,那就是我的家鄉——黑河。

  黑河是我國北部的一座邊陲小城,擁有古老的歷史文化和神祕的少數民族風情。但我認為這裡的環境和景色更美麗。

  一年四季,黑河的景色發生不同的變化。春天,冰雪融化,小草從土地裡探出頭來,樹木長出嫩芽,燕子歸來報告春天的來臨,一切都那麼美好。夏天,烈日炎炎,反而使樹木長得高大、鬱茂,遠遠看去,好像一把把大傘,草更綠了,上面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真漂亮。秋天,天氣變涼了,樹葉換上金色的衣裳,被風兒從樹上吹落下來,好像一隻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冬天,雪花漫天飛舞,飛呀飛呀,覆蓋了整個黑河,然而,乾枯的樹枝在雪的襯托下顯得更加起眼,給冬天增加了一絲快意。黑河的四季真美呀!

  我不但喜歡這裡的景色,而且還喜歡這裡令人覺得美味的特產,它們是家鄉的特色。黑河有巍巍群山、茫茫林海,在茫茫林海中,隱藏著許許多多的“寶物”。其中,有五味子等350多種中草藥;有蒲公英等100多種野菜;有榛子等50多種野生堅果;還有山葡萄、都柿等20多種天然漿果??但是,在這應有盡有的“寶物”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素有“興安雪蓮”之美稱的都柿,它的營養豐富,口感酸甜,色澤深紫,還能製成都柿糖、都柿酒、都柿果醬等,而且對人類的身體健康非常有益,是理想的天然佳品,怎能不讓我喜歡它呢?黑河,這個地方雖然偏遠,遠離祖國的心臟,但血液會不斷向這裡流淌。黑河,這個地方雖然不大,但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物產豐富,升騰著無限的希望。

  看,這就是黑河,我的家鄉,一個美麗富饒的城市,一顆天鵝頂上的明珠,我愛你——黑河!

  簡評:我的家鄉,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為我們勾畫家鄉的場景。這裡有黑河的環境還有黑河的特產,描寫生動,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語言簡練生動,有節奏感,抒情性很強。

  二

  廣州是我的家鄉,近幾年來,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街區綠了,樓房美了,珠江清了,白雲山秀了,天藍了……

  廣州的交通,已經今非昔比了,摩托車如過江之鯽,公交車像烏龜爬,廣州大橋一到上下班高峰期就塞車等,已成為歷史。市政府在改善這方面花費了巨大的資金,使珠江兩岸相繼崛起了一座座現代化的大橋:解放大橋、江灣大橋、白鶴洞大橋、丫鬟紗大橋,為了緩解過江壓力起了重要的作用。

  市政府還修建了內環路。內環路建成後,相當於在空中提供雙向6車道的快速通道,除了夜間貨車分流,內環路還為地面的公交車創造了空間,一些主幹道的公交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速。這樣,廣州市中心車輛行使速度由4年前每小時平均16公里提高到30公里以上。所謂“路通財通”,交通便捷了,市民的收入也相應有了提高。

  據統計,1997年廣州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實際收入10496元,支出8768元,2001年人均實際收入增長至14696元,支出11467元,兩項指標均居全國十大城市之首。與此同時,廣州居民的收入構成走向多元化,工資性收入雖然惹事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所佔比例開始穩步下降,由70。6%降至69。6%,5年間少了一個百分點;而且增長幅度遠低於非工資性收入,2001年人均非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增長了12。7%,比工資性收入的幅度高出10。4個百分點。

  收入增長了,人們開始考慮住房問題。據統計,八成的廣州家庭擁有自由房產全,人均居住面積從1999年的11。55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的13。87平方米,數字居於全國前列。

  啊,昔日“髒亂差”的廣州,已經變成青山、碧水、藍天、綠地、花城……願廣州未來更加美好!

  簡評:作者以巨集大的筆調,向讀者全方位地展現了廣州這座古老城市的文明歷史。作者身處廣州之久,觀察尤為仔細,更可貴的是作者並沒有停留在單一的寫景上,而是撫今追昔,展現了祖國日益昌盛的局面。

  三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杆,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裡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繡有云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閤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繡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蹟,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采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揹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裡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從’99世界園藝博覽會舉辦地的省城昆明,到“風-花雪月”的大理名勝;從高原水城麗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雙版納;從“天下第一奇觀”的石林、千姿百態的元謀土林,到世所罕見的“三江”並流,江狹水凶的虎跳峽、、、這些迥然相異的山川景色,如一個天然的自然博物館,每一位來到這裡的遊客,都會深深地感受到這是一塊博大而充滿激-情、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麗、富饒的雲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塊寶地,它土地遼闊、山川壯麗、資源豐富,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早在170萬年前,元謀人就在這裡繁衍生息。這裡是中國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雲南有10個國家級風景區,4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海拔6740米終年積雪的高山東省,至今無人能夠攀登頂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險峻深邃的峽谷,喀斯特岩溶地貌開成的石林以及九鄉溶洞等奇觀。

  繞三靈

  又叫“繞三林”,始於南詔,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白族群眾文體娛樂與郊遊活動的民族盛會,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圍白族群眾穿紅戴綠聚紅成隊,前來參加活動,或掛一綵綢,葫蘆,手執蚊帚、拿著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後邊跟隨一男女,唱著調子,打霸王鞭,彈著三絃琴和月琴,載歌載舞,由蒼山東麓至慶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繞三靈”。三靈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稱踏歌,以巍山、南澗、漾濞等縣流行較廣。大體可分為模擬動物體態的動物舞。以及抒發情感的情趣舞兩類,大凡婚喪嫁娶,民族節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腳下,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邊跳邊唱,可隨意編詞,也加固定唱詞。有領有和,瀟灑自如,激烈時,熱情奔放,情緒激昂。打歌調以葫蘆笙,竹笛吹奏的曲調為兩個聲部,與人唱的打歌調結合,形成三個聲部的打歌音樂、音樂效果非常強烈,這種特殊的和聲,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見的。

  同時,“三日街”、“火把節”、“蝴蝶會”、“花朝節”、“石寶山歌會”、“潑水節”、“賽花船”、“要海會”、“漁潭會”、“菊花會”、“本主節”等也都是雲南著名的民風民俗。

  白族風俗 大理地區的白族男子多著白色對襟上衣,外穿鑲花邊黑領褂,下穿白色或藍色肥寬褲子,頭纏白色包頭,肩挎繡花挎包。白族婦女穿白襯衣,著豔紅、藍或淺藍色領褂,下穿灰藍、綠色布料加繡花加繡花邊褲角的褲子,腳穿繡花鞋,腰繫加繡有花、鳥等圖案的繡花短圍裙。

  白族婚禮熱鬧而且繁瑣,一般要三天。結婚這天稱“正喜日”,頭一天叫“踩棚”,後一天叫“散客”。其中頭兩天較有特色,“踏棚”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戲”。

  大理地區的白族民居建築獨具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為封閉式建築,正房對面的院落圍牆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勻稱,外觀十分優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還非常注重裝飾,使照壁顯的更加高雅秀麗。

  摩梭風情 摩梭古稱“摩沙”,是寧蒗境內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屬於我國古代遊牧民族“犛牛羌”。

  特殊的社會地理環境,使永寧摩梭人一直保留著獨特而神奇的風俗禮儀。瀘沽湖畔摩梭人傳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態,成為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祕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觀,形成一個撲朔迷離的幽遠的夢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長到13歲,便要舉行成年禮。

  摩梭人至令還保留著人類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態。流行於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兩種,即阿夏異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靈,相信天地萬物、日月水火、風雨雷電,引經據典由神靈主宰,所以長期以來逐漸形成了形式各異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過年分為大年和小年。過小年在每年的農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飲酒食肉,歌舞狂歡,放牧人員備受優待。全家都會贈給放牧人員豬膘肉、香腸、雞蛋、粑粑等禮物。他們還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條紅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員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來年水草豐茂,牲畜興旺。過大年在每年的臘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門前要栽兩棵青松,房頂上插松枝和彩色經幡。桌上供煮熟的豬頭祭祖先和神靈,青年們舉行摔跤,打鞦韆,對山歌,跳土風舞等活動。 他們的傳統節日是轉山節,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裝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個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護神。

  白族對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歷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節日,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動之一。

  簡評:這是一篇說明文,本文從多個民族對民風民俗進行了介紹,作者採用了邏輯順序,語言平實、準確,多處運用專業術語進行介紹,輔以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能幫助別人理解。
 

四年級寫事作文加評語
說明文範文加評語
相關知識
初二說明文加評語
初二說明文評語
初二說明文閱讀毛筆
我想對你說作文加評語
爸爸我想對你說作文加評語
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作文加評語
初二聰明學生評語大全
對父母說作文加評語
初中議論文加評語
說明文的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