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典故的精妙之處在於含蓄,在於其濃縮的豐富的背景內容和延伸意義。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歷史文化根源。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

  春秋時期,吳越之間經常起爭端。公元前497年,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委曲求全向吳國求降,去吳國給吳王夫差當奴僕。在大夫范蠡的幫助下,越王勾踐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三年後,被釋放回國。勾踐為了不忘國恥,就每天晚上睡在柴草上,坐臥的地方也懸著苦膽,每天吃飯之前都要先嚐一口苦膽。經過十年的奮鬥,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輔助越王勾踐報仇雪恨的主要是兩個人,一個是范蠡,還有一個是文種。當時勾踐在會稽山一戰中大敗,國力也不足以與吳國相抗。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商議怎樣才能報仇雪恥。范蠡勸勾踐主動向吳王示好,以便爭取時間發展生產,增強國力,提高軍事力量。

  這時候,夫差因當上了霸主,驕傲起來,一味貪圖享樂。文種勸勾踐向吳王進貢美女。越王勾踐就派人到處物色美女,結果在浣溪邊找到了花容月貌、沉魚落雁的西施。越王派范蠡把她獻給了夫差。夫差一見西施,頓時被迷住了,把她當作下凡的仙女,寵愛得不得了,也逐漸放鬆了對勾踐的監視。隨後,文種和范蠡又幫助勾踐取得夫差的信任。他們還設計讓夫差殺了忠臣伍子胥,送給吳國浸泡過、不能發芽的種子,害得吳國當年顆粒無收,到處鬧饑荒,國內人心大亂。

  越國能夠滅掉吳國,范蠡和文種是最大的功臣。勾踐在滅掉吳國後,因範、文二人功勞卓著,便要拜范蠡為上將軍,文種為丞相。但是范蠡不僅不接受封賞,還執意要離國遠去。他不顧勾踐的再三挽留,離開越國,隱居齊國。范蠡離開後,還惦記著好友文種,於是就派人悄悄送了一封信給文種,在信上告訴他:你也趕快離開吧,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勾踐心胸狹窄,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同他共富貴。你要記住:“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但是,文種不相信越王會加害自己,堅持不肯走,還回信說:“我立下這麼大的功勞,正是該享受的時候,怎麼能就這樣離開呢?”果然在文種當丞相不久,勾踐就給他送來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時用的那把劍,同時帶了這麼一句話:先生教給寡人七種滅吳的辦法,寡人只用了三種,就把吳國給滅了,還剩下四種沒有用,就請先生帶給先王吧。文種一看,就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聽范蠡的話,無奈之下只好舉劍自刎而死。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延伸點撥:

  范蠡勸文種捨棄功名利祿,以免招災惹禍。文種不聽勸告,結果被越王殺害。文種跟著主子出生入死,對主子感恩戴德,卻遭受“卸磨殺驢”的悽境,讓人唏噓不已。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狗”都會遭受“兔死狗烹”的下場。如果拋開主子殘酷無情的方面,是否會遭遇“兔死狗烹”,其實取決於做“狗”的是否懂得進退之術。范蠡審時度勢,全身而退;文種則貪圖功名利祿,才落得個被主子“烹”了的下場。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
捨本逐末的典故
相關知識
兔死狗烹的典故
兔死狗烹的成語典故
兔死狗烹的成語故事
兔死狐悲的典故
兔死狗烹的對對子
兔死狗烹成語典故介紹
兔死狗烹成語典故介紹
關於雞鳴狗盜的典故
成語對對子兔死狗烹
起死回生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