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論文
政治作為人們世代生活所依存的具體環境,代表著人們組織自我生活的安排形式。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淺談高二思想政治課《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的匯入
【摘要】文章通過具體事例生動地說明了匯入新課的重要性,綜合地分析了選用《揭開古堡之祕》這個故事匯入新課的原因,詳細論述故事蘊涵的哲學道理,點明瞭用這個故事匯入新課的啟用課堂作用,另外還列舉高中思想政治課匯入新課的途徑和方法,同時闡述了對入選匯入新課材料的要求。
【關健詞】有趣的故事 匯入新課 良好效果 啟用課堂
Discussed shallowly high two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Practice to Understanding Decision Function” inducts
Huang Guoyun
【Abstract】The article vividly explained through the concrete instance inducts the new class the importance, analyzed comprehensive has selected “Opens Peru of the Old castle” this story inducts the new class the reason, elaborated the story implication philosophy truth in detail, had pointed out inducted the new class with this story the activation classroom function, in addition enumerated the high school thought political lesson to induct the new class the way and the method, simultaneously elaborated inducted the new class material to being selected the request.
【Keywords】The interesting storyInducts the new classGood resultsActivation classroom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一本好的小說,加上一個扣人心絃的序言,我們就會手不釋卷。一部好的電視劇,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序幕,我們就會目不離屏。同樣,一堂課好的開端,如果能引人入勝,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們的授課中,使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整個課堂的效率。上課之前,要使學生從下課的興奮狀態中轉到上課的氣氛中,新課的匯入非常重要。那麼,這堂課該如何匯入呢?我是用故事樣匯入的:
1.揭開古堡之祕
在印度的塔爾沙漠,矗立著一座高大的古堡。近百年來,這古堡裡不斷髮生商人和馬隊遇難事件。凶手是誰呢?法醫驗屍,竟找不到任何傷痕,無奈,只好禁止在此地住宿。著名探險家喬治無視警告,夜宿古堡,亦遭不幸。人們“談堡色變”,百思不得其解,警方也束手無策。於是貼出一萬盧比重金招賢。幾年以後,來了一位叫彼特利克的乞丐老人,聲稱能破此案。他買了一個大鐵箱,一隻猴子,一張漁網。在喬治遇難的大廳裡,他給猴子注射了麻醉藥,放到張開的漁網內,自己鑽進大鐵箱裡,手裡緊握網綱。午夜,一團黑影從堡頂飛下,撲向猴子,一聲慘叫,令人毛骨悚然。彼特利克卻不慌不忙地收緊了漁網,說:“凶手在此。”網內竟是一種奇怪的紅蝙蝠。原來,它長著像鋼針一樣的嘴,扎入人腦,專吸腦汁,致人死地。一個“乞丐”怎麼如此神通廣大?原來這個彼特利克是劍橋大學生物學教授湯恩•維爾特。他觀察研究古堡紅蝙蝠已有20多年的歷史。難怪他胸有成竹,一舉揭開古堡百年之迷。
這個故事把學生“望師興嘆”的冷場面轉變為愉快活躍的場面,一下了把學生從下課的興奮狀態轉到上課的氣氛中,學生全神貫注,積極參與,整個課堂活躍自序。
2.這個故事蘊涵的哲學道理
師:從實踐和認識的關係看,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生:這個故事體現了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具體體現在:
2.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第一,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人們面對各種客觀事物,先認識什麼後認識什麼,不是人任意規定的,它只能由實踐的需求來決定。實踐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人們就關注什麼問題,它也就成了認識的物件。第二,認識是在變革物件的實踐中發生的。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人們只有在實踐中同客觀事物反覆作用,變革客觀物件,使物件的各種特性暴露出來,才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深入到事物內部,認識其本質和規律。實踐是一切科學知識的源泉。
2.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人類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階到高階地發展著。這是因為:第一,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在實踐過程中,矛盾不斷解決又不斷產生,需要解決的新課題不斷湧現,這就推動人們去探索、去研究。人們的認識能力歸根到底也是在實踐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社會實踐水平越高,人類的認識能力就越強。因而,人們也能夠在新的實踐水平上總結新經驗,回答新課題,獲得新知識,產生新科學,使人類認識不斷髮展。第二,實踐的發展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人靠感覺器官直接觸外界事物的範圍很有限,思維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不斷地認識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術手段。任何改造客觀事物的工具,同時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工具。
2.3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人們研究自然科學是為了改造自然,研究社會科學是為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而不實行,則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於實踐,去指導實踐。
2.4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認識正確與否,靠人的主觀認識本身無法證明,認識的物件也不會“自言其明”,只能把認識與實踐相結合,由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因為只有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3. 選用這個故事的原因:切題、理論聯絡實際
匯入新課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一門學問,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思維潛能,需要豐富的知識積累,需要探索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需要很好的應變能力和豐富經驗。
之所以這堂課我用這個故事匯入,是因為這個故事有趣、新穎,故事性強,引人入勝,更因為這個神祕故事的材料切題,體現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哲學道理,那麼這個故事又如何體現理論聯絡實際呢?是這樣的,這堂課的知識點是: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首先,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其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再次,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最後,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這個故事,恰恰體現了上述知識點,所以我選用這個故事匯入新課,既讓課堂充滿歡快的笑聲,又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開啟學生的思維,做到理論聯絡實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這個故事所起的作用
這個故事,不僅可以啟用課堂教學,而且能夠在神奇有趣的故事中把學生帶到具體的學習情景中,變“厭學”為“樂學”,整個課堂在愉悅中進行,同時點燃同學們的智慧火花,開啟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探求知識,探索問題的能力,把學生的精力引到整個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不僅如此,教師還能夠通過這個神祕的故事,所體現出來的知識點,啟發、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引出新課的知識點,既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又讓學生水到渠成地掌握了知識點,教學中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向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效果。
5.匯入新課的其他途徑和方法
5.1用音樂開場。音樂是美育的主要內容之一,若把音樂引進,用來匯入新課,對於創造心情舒暢的環境,完成教學任務有較大的幫助。例如《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可用那英的《霧裡看花》來引入,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這一課可用韋唯的《愛的奉獻》匯入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做到啟用課堂教學,而且能夠在優美的旋律中把學生帶到具體的學習情景中,變“厭學”為“樂學”,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2用傳說、典故、名人名言等開始。思想政治課,理論性強,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傳說、典故、名人名言等開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理論的抽象程度,起到“潤滑劑”的作用。例如,用毛驢馱鹽和棉花兩次過河的傳說匯入《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用我國曆史上四大美人的缺陷匯入《矛盾是普通存在的》。
5.3用時事開場。我們都知道政治本身的特點離不開時事,一般情況下,學生對風雲變幻、紛繁複雜的世界情有獨鍾,利用這一情趣,做好引導工作,既開拓學生的視野,又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5.4用現實生活的例項開場。現實生活是學生直接生活的空間,與學生距離最近。因而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由現實生活的例項匯入,學生會更愛聽更容易接受。
5.5用幽默、詼諧、恰當的比喻開場。在匯入新課的這一環節中,一段或一句幽默詼諧的話,一個恰當的比喻,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迅速進入角色,避免學生只是“望師興嘆”的冷場面,使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中完成學習任務。
6.選材要新穎、切題、聯絡實際
匯入新課的材料,要新穎、切題、理論聯絡實際。首先,教師要佔有十分豐富的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那麼,如何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的感性材料呢?教師在生活實踐中,要注意博覽、收集相關的材料,忠實地記錄各種資料、各種資料,並做好分類整理,除此之外,還要對材料進行選擇,提煉、加工、製作,為了能使材料新穎、切題、合乎新課的知識點,使用時,教師需要對材料進行分析,進行篩選,進行鑑別,做到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最後選擇生動、有趣、切題的合乎實際的材料。這樣的材料,一旦用於匯入新課。便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也會收到事半動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課的匯入,或開場的方法,可以是各種各樣的,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人而異,因課制宜,當然不管怎麼樣,萬變不離其宗,新課匯入或開場的最終目的,是為了45分鐘的課堂效率,也只有注意了這一環節,課堂效率才有提高的可能,才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培養。
參與文獻
[1]《中學教材高二政治學習講義》,光明日報出版社
[2]高二《思想政治》課本
篇二
社會調查在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應用和思考
[摘要] 培養學生的 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 教育 的重點,是 時代 發展 的要求,也是青年學生成才進步的要求;要結合思想 政治 課教材特點和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開展 社會 調查實踐活動,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幫助青年學生更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 理論 知識,提高學生理解 分析 問題 的能力和政治思想覺悟水平。
社會調查就是學生 學習 運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理論和觀點細緻地考察社會觀象,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增強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的一種實踐活動。社會調查可以由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去調查,可由學生帶著問題回家鄉調查,也可由學生在校內對師生進行調查。在多年的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我積極 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實效。下面,我就開展社會調查談一些 體會和思考。
一、在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開展社會調查的重要性
一個時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應試教育傾向比較突出,出現了重智育、輕德育,重書本知識、輕社會實踐,重死記硬背、輕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重校內教育、輕校外社會教育的現象,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支援教育的風氣還沒有完全形成。針對教育中以及改革開放、市場 經濟 中出現的許多新問題、新情況,***同志在今年年初的《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書本上和屋子裡,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開啟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社會 經驗。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園地,教育是崇高的社會公益事業。在我們的國家裡,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認真貫徹執行教育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方針”。高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 內容 涉及到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等有關經濟學的問題,堅持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是極為重要的。
開展社會調查體現了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貫徹實施素質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實踐中行動起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調查就是一種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它有利於學生主體作用、個性的發展和發揮,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有利於學生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 方法 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 文化、道德觀象,評價各種社會思潮,確立為建設有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政治方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社會調查是輔助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途徑。
1、開展社會調查是針對高二學生、教材的特點出發。
現在的高二學生,他們接受各種資訊的面和渠道較為廣泛,他們的獨立性和自制力趨於成熟,他們喜歡獨立思考,對人對事有獨立的見解,並逐步開始學會待人處世的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及個性特徵。他們在學習、掌握知識過程中不“唯書”、不“唯上”,不斷探索,追求新知,他們思考問題時不受傳統觀念束縛,敢於假設,善於聯想,富於想象,勇於探索。但由於缺乏基本理論思維能力、社會經歷少,明辨是非、美醜、善惡的能力還不成熟,往往不能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質主流。如果我們政治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就教材而教材,空洞單一地說教,只會使學生缺乏興趣,更談不上“信”與“行”,只有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組織學生社會調查去讀一讀社會這本無字之書,讓他們接觸社會、獨立觀察思考,判斷解決在課堂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才能用於指導他們的行動,達到懂、信、用的統一。
高二思想政治課教材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強,教材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大方針政策作了宣傳,如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強國家巨集觀調控;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生產資料所有制並存,堅持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堅持對外開放……這些問題,不僅是理論問題,而且有現實意義。教材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實際性,教材內容遍佈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且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如消費問題***包括教育消費***等。要正確處理解決這些問題,開展社會調查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2、針對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開展社會調查。
針對高二學生特點及高二思想政治課教材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理論 聯絡實際,結合教材、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有重點地開展社會調查來輔助思想政治課教學,教學質量得到明顯的提高。如在講授第一課《生活消費與消費文明》時,為了使學生學會正確消費,我佈置學生向家長調查每月的消費開支情況,以及個人的消費支出佔整個家庭消費支出的比例,然後討論誰家的消費是最適度、最合理的;在講授第二課《社會生產和效益觀念》時,我利用高二學農時機,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在村鎮 農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進行調查 研究 ,並集體調查本縣柘中 企業 發展情況,在彙報討論中,學生深刻認識到只有 科技 和 管理才能求得經濟效益的增長;在第三課《剩餘勞動與社會進步》教學中,請學生結合本市本縣市政建設的有關情況調查,來體會社會主義剩餘勞動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講授第四課《分配製度與分配觀念》時,請學生調查收集先富起來的個人具體事例,正確認識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重大意義;在講授第五課《國民財富與納稅意識》時,請學生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內容進行調查,來認識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及發展 保險業的重要性;在講授第六課《價值 規律 與經濟眼光》時,組織學生對銀行、證券交易所調查,瞭解區分儲蓄、債券、股票的特點;在講授第七課《市場經濟與巨集觀調控》時,請學生走向市場,就某些商品、商品經營者情況進行調查,來分析為什麼在商品銷售中,有些人賺錢,有些人虧本?在講授第八課《對外開放與開放意識》時,結合本縣本鎮改革開放二十年的情況進行調查,來體會對外開放經濟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在思想 政治 課教學中開展 社會 調查的主要途徑。
為了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滿足學生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功能,貫徹實施素質 教育 ,我們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開展社會調查 實踐活動。其主要途徑有:
首先,調查輔導,擬定調查提綱。在開展社會調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給予一定的輔導和正確的引導,切忌“放羊式”,我在 組織社會調查前請學生對課程 內容 進行預習熟悉,瞭解調查目的,明確調查意義,擬定調查提綱。然後,我對調查的要求、注意點、調查 報告***或小 論文***的 寫作給予強調和輔導,對調查提綱進行修改指點,在輔導基礎上的調查,效果是明顯的。
其次,選擇物件,進行調查。根據調查的目的和要求,師生對提出的調查物件進行遴選,然後採用靈活多樣的調查過程和調查方式,可由學生分組進行,可集體組織進行,也可由學生分散進行,社會調查也可採用參觀、座談、報告、採訪等形式,靈活多樣的社會調查更有利於學生積極性和獨立性的發揮。
最後,調查反饋、 總結 提高。這是社會調查中很重要的一環,社會調查結束後,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學生寫出調查報告或 體會文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彙報交流。通過反饋總結,學生加深了對調查物件的正確認識,從感性到理性得以昇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得到培養和 發展 。
4、開展社會調查有利於提高高二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實效。
開展社會調查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理解馬克思主義 經濟 學有關基本原理,瞭解黨中央、政府在經濟方面的重大決策、決議、決定等。而封閉的教育 環境是很難完成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任務的。開展社會調查,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接觸和了解社會、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治情操、發掘創造能力,加深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同時在實踐活動中容易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有利於有針對性的克服各種思想障礙和不良的行為習慣,培養堅強毅力和意志品質,形成表裡如一、言行一致的良好思想品質。如:有學生在社會調查中感受到清潔工人的可貴和辛苦後,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名環保人員,讓上海的天更藍,水更綠。
開展社會調查這一實踐性教學法能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長期以來,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不強,固然有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的因素,但從課堂教學的角度看,最大的弊端是 理論 脫離實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當作純知識性的課,習慣於或滿足於教師上課講條條,學生 考試 背條條,這種死記硬背式的應試教育不利於教學改革,不利於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展,更談不上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懂、信、用統一。為此,我們在高二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必須結合教材內容,認真 研究 和 分析 學生的需要,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將大千世界生動、形象、典型的材料引入課堂,滿足學生的救知欲,調動學生的 學習 興趣,使學生從中獲得知識,提高觀察、分析、解決 問題 的能力。
三、思考
1、抓好社會調查的 管理 工作。
社會調查的開展,切忌“放羊式”和“趕鴨式”,必須落實到位。社會調查的管理工作要有層次進行,可以由教師去 聯絡、安排、落實調查的物件、內容,然後帶學生去進行活動;可由教師間接聯絡,然後請學生帶著介紹信去聯絡落實和組織;也可全部由學生自己根據教師的要求,自己想辦法外出聯絡、落實和組織,教師不再跟隨。在社會調查組織中,我們感到全部由學生負責,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受的鍛鍊更大。
2、社會調查要認真做好評價工作。
評價是社會調查工作中很重要的內容,它有利於調動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社會調查的評價包括質和量兩個方面內容,質的方面包括參加調查的態度、表現及所取得的效果,可以通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形式體現;量的方面包括參加社會調查的時間、次數,完成數量以及其它應該完成的內容,我們採用一人一卡的做法,根據調查的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等第評價。金屬礦開採技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