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看明天新聞攝影的變與不變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新聞攝影能告別膠捲和相紙麼?站出來挺身應答的是如今數字技術下的數碼相機。

  網路媒體像一股不可阻擋的水流向著媒體的灘頭滲透,面對“第四媒體”,新聞攝影之路將如何拓展,新聞攝影人又將如何應對?

  還是讓我們在變與不變中看一看,想一想明天的新聞攝影。

  一、攝影工具的改變沒有改變工具與人之間的關係。

  早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期間,日美等國的攝影記者就使用數碼相機拍攝了大量比賽圖片,並通過網路在第一時間發稿,從而使他們在新聞競爭的戰場上佔盡了先機。數碼相機從圖片的攝取、存檔、輸入電腦,再通過電腦和電話線,傳送到世界各個地方的電腦螢幕上。整個流程裡,沒有膠捲和相紙的身影,從而省去了傳統攝影中沖洗照片所必需的數十分鐘的時間。

  時效速度上的即拍即傳性,與操作上的易被儲存、展示、編輯、傳遞和列印的方便性是數字技術賦予新聞攝影的新的生命力。

  在我國,新華社攝影記者在香港迴歸報道中首次大規模採用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數碼“佳能EOS-1N”相機發稿。從***主席抵達香港、中英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直到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宣告成立,新華社的幾位攝影記者都即拍即傳地在極短暫時間內將照片傳出,從而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記者在新聞攝影領域對數字技術運用的良好水平。

  然而,人與工具之間的關係沒有改變。攝影術發明至今,從機械操作的手動相機到電子程式上的自動相機,直到如今使用磁卡的數碼相機的出現都是人類攝影實踐不斷演進的結晶。在人與攝影工具的關係上,人是當然的和永恆的主宰。工具之所以是為人類文明服務的,那是因為是人類文明創造了它。具體到新聞攝影這一領域,畢竟還沒有出現機器人代替人去執行拍攝任務這一普遍性場景,而且即使有一天機器人成為攝影記者,恐怕它的電腦還是人腦設計和安排的。

  二、數碼相機的出現並沒有改變新聞照片的評價標準。

  也許並非所有的攝影人都接觸並使用了數碼相機這一新的攝影器材,其實簡單地將數碼相機和傳統相機進行比較,二者可以說是殊途同歸,最終的產品都是照片。

  新聞照片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化地報道新聞。因此評價新聞照片的標準應是新聞價值大小、形象價值大小、是否現場紀實等。

  嚴格地講新聞價值是指通過新聞照片所反映的新聞事實的新聞價值大小,而非新聞照片本身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聞照片的新聞價值大小與用何種相機拍攝是無關的。當然,正由於上面所述的數碼相機的即拍即傳性,使得數碼相機在體現新聞時效性上比傳統相機具有技術性能上的優越性。

  如果說新聞價值是新聞攝影所追求的社會理想,那麼,形象價值則是新聞攝影者所追求的美學理想。新聞照片的形象價值是指新聞內容在形象的可視性和瞬間性上的價值。新聞照片都具有可視性和瞬間性,然而在可視程度和典型瞬間的把握上卻有優劣和強弱之分。這種分別主要是由攝影人的素質高低決定的。如今,用專業數碼相機拍攝,然後打印出的彩色照片,在解析度、顆粒、影像以及色彩飽和度等方面,與常規的彩色新聞照片已相差無幾,而且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數碼相機在畫素水平、列印水平以及價格方面會更加順應攝影人的需求。當今比較實用並流行的數碼相機形式是傳統的相機機身上加上一個數碼後背,由此可見,傳統相機身上有的如光圈,快門等,數碼相機身上全有。佳能EOS-DCS3數碼相機是佳能公司以其傳統相機EOS-1N為主體,結合柯達公司開發的內建130萬畫素的CCD數碼後背而成,因而它繼承了佳能EOS-1N絕大部分高超的攝影功能,因此使用數碼相機絲毫不影響攝影者對瞬間的抓取。

現場紀實是新聞照片最重要的一個評價標準,它涉及的是新聞真實性的原則問題,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所在。在對英國王妃戴安娜不幸遇難的報道中,《法國晚報》在頭版刊登了一幅題為《王妃之死》的新聞照片,然而巴黎警方發言人迅速發表宣告,否定照片的真實性。這張照片實際上是一個綽號叫“腐爛”的神祕發稿人通過***發出的一張蓄意製造的假新聞照片。數碼影像在後期製作中的可隨意修改性也近乎給新聞攝影以致命的一擊。在電腦上玩過Photoshop的人會發現,製造“換頭術”之類的假照片真的比移花接木容易,算是雕蟲小技。

  數字影像處理技術對新聞照片真實性,即對其現場紀實性的衝擊,實為對新聞工作者的更嚴峻更深刻的考驗,考驗其對職業的忠誠度和對新聞真實性原則的捍衛力度。

  三、攝影記者如何應付網路媒體的挑戰。

  網路媒體的出現給大眾傳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網路媒體的出現將給明天的攝影記者以新的要求和挑戰。

  可以想像,在明天的突發性事件現場,如果恰巧攝影記者在場,還可以做現場報道,但網路、多媒體技術和數碼相機等新媒介的普及,將使得在突發新聞事件現場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搶拍、抓拍到現場新聞照片並可以立即通過網路釋出。當然如果專職攝影記者和普通群眾都在現場,攝影記者將能以專業的眼光來進行現場報道。因此明天的攝影記者在攝影技藝上更要求精益求精,要更多地出精品。因為在很多突發性現場,他不但要同攝影同行競 爭,甚至要同許多持相機的普通群眾競爭。

  在網際網路絡、多媒體時代,新聞工作者應朝著超文字記者的方向發展。攝影記者的角色定位也應與今天有所不同。

  超文字記者是集文字記者、攝影記者和錄音、錄影記者於一身的記者。也就是說,專職文字記者、專職攝影記者的角色都將淡化。在多媒體時代,記者應成為“多棲明星”,能寫、能攝,集採編播於一體。

  面對網路傳播未來的發展趨勢,一種是“消滅論”,即網路正在一點一點奪取大眾媒介的勢力範圍,最終全部取而代之。不過更具普遍性的另外一種觀點是“並存論”,即在未來幾十年裡,因特網將與廣播、電視、報紙並存,互相融合,互為補充。二者的交鋒勢必出現妥協性的相互融合,呈一種長期共存的狀態。

  在共存期,專職攝影記者的角色不會淡出大眾傳播的舞臺。我們不必擔心是否還會有專職攝影記者存在,需要擔心的是搞攝影的人除了會攝影之外,會寫善寫嗎?會玩電腦嗎?具有跟蹤報道、連續報道、深度報道的素質嗎?有較強的外語能力嗎?有很強的驗證、過濾資訊的能力嗎?

把握新聞策劃的屬性
手機廣告運營模式探析
相關知識
試看明天新聞攝影的變與不變
新聞攝影的試題及答案
新聞攝影的試題
新聞攝影的體裁及文字說明的寫作
新聞攝影的心得體會
有關新聞攝影的論文
新聞攝影的審美心理構成有哪些
新聞攝影的小技巧
新聞攝影的定義與特性
論新聞攝影的紀實性和藝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