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3日

  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成長有重要影響,健康的心理是接受科學文化知識的前提與保證,如果大學生經常處於焦慮、煩躁、孤僻、壓力、鬱悶、自卑、怨恨等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關於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研究》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雖然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仍然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積極採取有效策略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泛指學校對學生施加的行為規範、系統的心理素質訓練,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形成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穩定、持續的積極適應的心理狀態,並能協調自己的知情意行,較好地適應客觀環境。簡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心理健康的標準來培養教育學生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心理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取決於後天的教育與訓練,教育對心理素質的提高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一、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言傳身教,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來影響學生

  現代教育要求教師不僅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生活的導師、人格的引導者。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師生關係的好壞,對於大學生自我概念的形成、生活目標的確定、身心健康的發展都具有深遠影響。“學校無小事,處處是教育。”如果教師自己心理不健康,就容易把不良的情緒發洩到學生的身上,致使有的學生因此改變了自己的某些個性。因此,教師對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心理素質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質系統,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成功地扮演教師心理輔導的角色。在教學與管理中,教師要把自己的品行、情感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學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學生,用自身美好的心理素質去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生活上要做到處處關心愛護學生,讓學生懂得關心幫助別人、與人為善、知恩圖報,這樣不僅能促進大學生良好品質、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

  二、加強對學生進行人生定位教育,幫助其正確對待人生

  大學生對學業的關注是與自我關注緊密聯絡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應幫助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根據客觀現實條件來調整個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於自己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造成心理上的焦慮不安或鬆懈情緒。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高校教育工作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實踐,從中接受鍛鍊,磨練意志,教育學生正確對待挫折,面對困境積極尋求解脫的途徑並總結教訓;指導學生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把握與調節,豁達大度、遇事冷靜,能合情合理地對待自己的各種需要,培養對挫折的承受力。同時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將隨之而增長,自制力也將隨之而增強,在很多情況下都能自己擺脫心理負擔,除掉精神障礙。

  三、加強對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教育,幫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首先,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教育應針對大學生活人際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緒,及時加以耐心引導和幫助,使他們以良好的心理態勢去面對新的人際交往和複雜的人際環境,既客觀認識自己,又客觀認識他人。其次,要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學生加強人際交往的品德修養,教育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應學會信任、尊重、寬容,以誠相待,用真誠去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獲得真誠的友誼。學校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培養積極的人際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係。對於那些性格特別內向、不善交際以及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學生,更要關愛有加、耐心引導、鼓勵為主,使這部分學生慢慢地擺脫心理障礙,最終走出自我,融入集體這個大家庭中。

  四、加強對學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訓練,幫助其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從心理髮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認知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髮展在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一方面,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所以大學生在學生時期要正視現實,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做到心理健康。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建設,使心理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於學生了解心理髮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以社會歷史積澱的文化知識、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並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並在他們身上持久紮根。

  六、加強學校心理諮詢室建設,充分發揮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諮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諮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物件主要是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的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近年來,心理諮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求詢者交談、指導,要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係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諮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諮詢,為諮詢物件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能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七、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人的心理是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和體驗。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具有調節心境、陶冶情性、愉悅身心、造就性格的功能。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境,心理素質的培養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應充分利用和發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園心理環境,使學生在這種具有凝聚力的氛圍中受到教育。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徵。因此,高校應儘量抓好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鼓勵學生髮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形成健康向上、寬鬆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促使他們的潛力不斷開發出來。

  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選擇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有明確的目的任務、正確的內容、切實的要求,還要有恰當的方法。由於人的心理的複雜性,決定了心理教育方法是多樣的,也是不固定的。在實踐中可運用活動法、討論法、講授法、諮詢法等,有效地提高教育效果,較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1、活動法。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各項活動,通過體驗和調整,達到“做中學”、“學中做”的目的,包括遊戲、學習、勞動和社會交往等,這是促進個體心理髮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師工作中,活動法可以結合班、團隊活動和校內外的各項活動同時進行,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2、討論法。指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對一些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討的方法。一般的程式為:先確定討論題目;查閱和整理有關資料;準備發言提綱;論證或辯論;最後由教師或學生代表總結髮言。討論法對學生的智力和社會性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師工作中,討論法可以採用班級討論和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

  3、講授法。指教師運用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地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根據講授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可分為講解、講述、講讀和講演四種方式。講授法是使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重要教學方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礎。在教師工作中,可以採用專題報告的形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4、諮詢法。指通過語言或文字等媒介,給諮詢物件以幫助、啟發和教育的過程,包括個別諮詢和團體諮詢,書信、電話、宣傳、現場諮詢等。諮詢者應注意掌握交友性和保密性原則、預防性和疏導性原則、教育性和整體性原則。對於有心理困擾的學生,教師可以採用個別諮詢或團體諮詢的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總之,在社會處於轉型期間,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教育工作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加強對學生進行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等道德教育,使他們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做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做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從而使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發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7.13-14。

  [2]靳諾劉貴芹關於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5***。

  [3]華利平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素質培養[J].中國健康教育,1999,***11***.331。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關於大學生心理護理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畢業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考論文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探討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文章_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總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論文
網路環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論文
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報告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