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心理健康教育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將有助於教育工作者觀念的更新和經驗方法的改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積極心理學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大學生是祖國發展的未來,其心理健康狀況關係著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更是關係著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全社會關注、重視的問題。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為此,本文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方面來探討提升對策。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健康

  大學期間是大學生心理髮展最為重要的階段,是大學生個體心理素質提升的關鍵期。但該時期,因為大學生自身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學生成為了心理健康問題較為嚴重的群體。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大學生面臨著諸多的生活、學習、就業壓力,讓大學生容易出現焦躁、抑鬱、挫折等心理健康問題。真是因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本文針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入手進行分析,最後從積極心理學視角來提出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根據嚴重程度的不同,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可分為輕度心理障礙和嚴重心理障礙。河北省曾對一些高校新生進行心理普查,結果表明,20%-30%的學生存在輕度心理障礙;0.8%-2%的學生存在嚴重心理障礙。蘇州大學心理諮詢中心8年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資料顯示,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大學生比例基本穩定在6%左右。杭州市的調查研究發現,25.3%的大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國家教委曾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大約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近年來,心理健康問題己成為大學生體學、退學、自殺的一個主要因素。據統計,因心理健康問題而退學的大學生人數佔總退學人數的30%左右,而且這一比例呈逐年增長趨勢。大學生心理問題在數量、嚴重性和複雜性上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正是看到了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我國開始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黨和政府的重視,通過出臺一些檔案和政策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如《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講課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監獄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等。這些政策檔案的頒佈實施,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二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在黨和國家一系列政策檔案的影響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方式、突進得到了改進,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課堂教育工作得到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通過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夯實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的形式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在侷限於課堂說教,普通高等學校開始利用計算機技術、微信等形式來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條件。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片面化。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包括積極和消極兩種目標,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多以消極目標為主,關注大學生群體存在的各種心理疾病、解決方法以及如何對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教育矯正。但忽視了對大學生心理潛能的挖掘,對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個體品質的培養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僅僅讓大學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良心理症狀,而對如何積極進行健康心理的培養知之甚少,導致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嚴重。普通高等院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課程對待,設定了學時、學分,教學內容依照教材開展,理論知識較為豐富,但應用性不強,無法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目標相融合。

  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偏重治療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對大學生存在的消極心理行為進行治療,而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規律,不重視心理健康防範性教育,導致治標不治本的現狀出現。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認識的不足和偏差、心理學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發展程度不高是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原因。

  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積極心理學倡導對大學生積極心理潛能的挖掘和發展,反對消極的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積極心理學反對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事後處理和解決,倡導積極的預防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通過防範性教育讓大學生形成一種積極的、良好的心理或行為模式。

  1.更多關注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積極心理學關注對大學生個體潛能的挖掘,這就需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要僅僅注重存在心理健康疾病的大學生,而應該將每一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都包含在內。通過重視發展大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如自信、樂觀等來挖掘大學生的潛能,讓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樹立起積極樂觀的心態,增強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通過積極預防來避免心理問題的發生。

  2.強化大學生積極情緒的體驗。積極心理學視角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通過強化大學生積極情緒體驗來培養大學生個體積極心理品質。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廣泛開展,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興趣、增強滿意度、激發大學生的愛心等,這些積極情緒體驗最終會融入到大學生的血液之中,從而引導大學生的知行能力,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3.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倡導心理健康問題個別諮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積極心理學視角下,提倡團體輔導、互動式的心理問題處理方式,認為這種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最具高效性,但也不否定個別諮詢具有針對性的優勢,認為只有個別諮詢與團體輔導相結合,才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升大學生的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最終通過良好的人際支援來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永春,劉明波,高山川.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現狀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05***2***:50-55.

  [2]劉浩,熊奕奕.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淺議[J].青少年研究,2008***1***:76-79.

  [3]李秀梅.積極心理學視域中的大學生情緒管理[J].青少年學刊,2015***2***:19-21.

  [4]秦安蘭.運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拓展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J].青少年研究,2010***4***:5-8.

  範文二:銀行員工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摘要:

  目的:通過心理問卷調查,瞭解不同性別、不同入職年限銀行員工的心理現狀,並提出相應的建議。方法:對銀行員工發放SCL-90症狀自評量表,並用SPSS17.0進行分析。結果:銀行女性員工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人際關係因子、焦慮因子及睡眠和飲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於銀行男性員工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表示P<0.01***;入職時間較短***入職時間≤5年***銀行員工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抑鬱和焦慮因子均不同程度高於入職時間較長***入職時間>5年***員工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表示P<0.01***。結論:銀行女性員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員工更差;入職時間較短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職時間較長的員工更差。

  關鍵詞:銀行員工;性別;入職年限;心理健康水平

  隨著金融業競爭不斷加強,銀行員工的壓力也越來越明顯,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性別、不同入職年限的員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為提供合理的銀行員工心理援助提供依據。

  一、物件與方法

  1.物件在某市隨機選取20個銀行支行,隨機抽取300名在職員工為研究物件,其中男職工148名,女職工152名;入職年限14±11年。學歷均為專科及以上學歷。

  2.方法採用症狀自評量表***SCL-90***心理調查問卷進行評估,本量表由90個題目組成,劃分為十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抑鬱、焦慮、敵對性、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睡眠及飲食,該量表採用1-5分五級評分法。

  3.資料處理選用SPSS17.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進行t檢驗P<0.05或P<0.01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不同性別銀行員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結果顯示:銀行女性員工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人際關係因子、焦慮因子及睡眠和飲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於銀行男性員工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表示P<0.01***。

  2.不同入職年限銀行員工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結果顯示:入職時間較短的銀行員工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抑鬱和焦慮因子均不同程度高於入職時間較長的員工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表示P<0.01***。

  三、結論

  1.銀行女性員工心理健康水平比男性員工更差;

  2.入職時間較短員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入職時間較長的員工更差。

  四、討論與思考

  1.本調查顯示,銀行女性員工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人際關係因子、焦慮因子及睡眠和飲食因子均不同程度高於銀行男性員工。出現這一現狀可能是由於以下幾個原因:

  ***1***面對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一般女性員工比男性員工心理承受能力低,女性員工心理脆弱,容易導致不和諧的人際關係

  ;***2***與男性銀行員工相比,女性員工需要承擔更多的家庭義務,家庭事物的處理往往影響女性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而影響工作情緒,影響睡眠和飲食。

  ***3***生理原因,女性員工在青春期、妊娠期的更迭過程中,伴隨生理變化的同時,還有一些心理的變化和波動,已有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心理疾病。

  2.本調查顯示,入職時間較短的銀行員工心理健康狀況較差,焦慮和抑鬱因子得分均不同程度高於入職時間較長的員工。出現這一現狀可能是由於入職時間較短,業務熟悉程度和人脈範圍可能對其業績產生一定的影響,導致其業績沒有老員工業績好,現有的銀行考核標準更有利於老員工,這可能會使入職時間較短的員工產生焦慮情緒和抑鬱情緒。

  3.在現有的激烈競爭環境和銀行的嚴格考核制度下,銀行女性員工和入職時間較短的員工可能會成為銀行弱勢群體,其心理健康水平應引起銀行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在進行銀行員工心理援助時,應該關注到女性銀行員工和入職時間較短員工的心理現狀,引導其進行自我調節,讓銀行員工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從而發揮銀行員工團結合作的能力,創造更大的業績。

  參考文獻

  1、青少年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培養的整合研究張大均心理科學2012-05-20

  2、氣質性樂觀與心理健康關係的元分析齊曉棟; 張大均; 邵景進; 王佳寧; 龔玲心理髮展與教育2012-07-15

心理健康課程小論文
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成因分析及解決對策探討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心理健康課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怎麼寫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論文範文
大學心理健康教程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研究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改革論文
心理健康課程期末論文
心理健康課程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