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軍事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軍事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國防意識和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們該如何寫有關軍事教育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近代中國軍事教育》

  摘 要:***戰爭的一聲炮響,轟開了中國緊鎖的大門。舊式軍隊面對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失敗。部分精英開始嘗試建設一支新式軍隊以抵禦外侮或鎮壓內亂。從淮軍到國民黨軍,中國軍隊開始了它漫長、艱難而又曲折的近代化道路,近代中國軍事教育相伴而生。福州船政學堂、保定軍校、黃埔軍校等一所所近代軍校,李鴻章、袁世凱、蔣百里、楊傑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近代中國軍事教育不僅時刻指引著中國軍事近代化,並且也深深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程序。

  關鍵詞:中國;近代;軍事教育

  一、近代中國軍事教育的產生和發展

  中國的軍事活動可以上溯到數千年前的原始社會,但是直到唐代才正式確立武舉制度,直到宋代才有官府武學。在此之前,軍官通常是從士兵選拔或是由貴族擔任,基本上沒經過系統的軍事教育,軍事經驗主要從實踐中獲得。清朝前期,統治者“以武功定天下”,因此較為重視軍隊的教育訓練,武舉制度也進一步發展,並增加了童子式。但進入清朝中期以後,軍備日益廢弛。長期的和平環境是統治者放鬆了警惕。八旗軍在朝廷的“優待”下完全喪失了戰鬥力,淪為社會的寄生蟲。綠營軍也弊病叢生,尤其是吸食***以後更加腐敗。在兩次***戰爭中被西方侵略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因此,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一批先進的中國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1862年4月,李鴻章率領淮軍進入上海,在目睹了英法聯軍洋槍洋炮的威力後,決定為淮軍改裝洋槍、練習“洋操”。是年冬,淮軍上下便全面開始新式練兵。近代中國軍事教育事業從此邁出了第一步。

  二、近代中國軍事教育的不足和缺陷

  從1840年開始,中國共進行了兩次***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抵抗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抗日戰爭等一些列反侵略戰爭。同時又進行了太平天國戰爭、軍閥混戰和國共戰爭等一些列內戰。拋開內戰不談,僅就反侵略戰爭而言,除了抗日戰爭外幾乎完敗,沒有取得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勝利。中國軍隊面敵人往往潰不成軍、毫無戰鬥力可言***少數部隊除外***。即便是在抗日戰爭中,以黃埔軍校畢業生為軍官主體、並有少數精銳部隊接受過德式訓練的國民黨軍,在其正面戰場上所組織的22次會戰中也沒有取得多少勝利,相反在戰爭末期其他同盟國都已轉入反攻的1944年,還曾遭受豫湘桂會戰的慘敗。由此可見,中國軍隊在從清末以來一直進行的近代化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實在不多。這裡固然有多重因素作怪,但是,近代中國軍事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那麼近代的中國軍事教育究竟面臨著哪些問題?存在著什麼樣的不足和缺陷?在筆者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近代中國軍事教育缺乏明確的指導思想。中國近代軍事教育是伴隨中國軍事的近代化事業而來的。中國軍事近代化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場軍事革命,然而如前文所述,這場運動主要是受戰爭刺激而進行的一場條件反射式改革。從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洋務運動的“師夷長技以自強”,並沒有人意識到中國正處於一場軍事革命之中。這使得中國在進入這場改革之前,缺乏必要的理論準備,整個過程雜亂無章。這一切反映到軍事教育上,使其呈現出一種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措施不繫統、過程不連貫,嚴重缺乏組織計劃的狀態。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改革者始終沒有一套長遠規劃,走一步看一步。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清政府所建立的許多軍校最終的結局或是半途而廢或是虎頭蛇尾。當後來的人們意識到中國需要一場徹底的軍事革命時,人類的歷史已邁入帝國主義時代。面對帝國主義的瘋狂擴張和無休止的內戰,我們已再無充分的經濟、政治資源能夠投入到軍事教育事業當中。

  ***二***統治者對軍事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統治者在推動軍事近代化的過程中,片面注重武器裝備的引進、仿製,而忽視了軍隊的制度建設,對軍事教育更嚴重缺乏應有的重視。

  ***三***動盪的社會環境近代軍事教育的影響。從辯證法的觀點看,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戰爭對近代中國軍事教育的影響亦是如此。一方面它的發生刺激了軍事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戰爭所造成的破壞也是顯而易見的。戰爭造成的社會動盪嚴重干擾了軍事教育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更為嚴重的是它對一些軍校的直接破壞。如天津水師學堂於1880年開辦,1900年毀於八國聯軍炮火。北洋武備學堂於1885年開辦,同樣於1900年毀於八國聯軍炮火。旅順水雷學堂成立於1890年,因1895年旅順口失陷而停辦。民國初年為中國培養大批軍事人才、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保定軍校就在軍閥混戰中多次遭到破壞和搶掠,被迫於1923年停辦。不僅如此,頻繁的戰爭還嚴重的惡化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影響了對軍事教育的投入。經費不足成為制約近代中國軍事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誰能夠想象得到大名鼎鼎的黃埔軍校在創立初期,曾經因經費不足使得廖仲愷不得不以個人名義向軍閥借錢,以維持軍校正常運轉。

  綜述:從十九世紀下半頁開始發展起來的中國近代軍事教育也曾取得一定的成就,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近代軍事人才,為中國人民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鄧世昌、劉步蟾、蔣百里、蔡鍔,這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的背後無不浸透著近代軍事教育的心血。然而它卻最終無法挽救中國一步步滑向深淵。歸根結底,在於整個近代化過程中,作為地主階級代表的領導者們妄圖在不改變封建制的前提下,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而不學習西方的制度來完成近代化。在這個意識的作用下,產生了一種中國近代史上對整個近代化過程中的各個領域包括軍事領域都有重大影響的思想,那就是“中體西用”。1861年,馮桂芬在《校鄰廬抗議》中說:“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最早揭示了這種思想。它一方面對於早期衝破封建頑固派的阻撓,引進西方自然科學,促進中國工業、軍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產生髮揮過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很大的侷限性,它把對西方的學習限定在技術層面上,即:在不觸動“中體”這個根本前提下,注重對西方先進技術的引進和運用,這從根本上決定了近代中國軍事教育不可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就。當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後,整個社會終於意識到必須作出徹底的改變時,我們已錯過了最好的時機。隨後而來的是辛亥革命、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近代軍事教育雖然也在這一系列戰爭中取得了一些發展,但和整個世界的差距卻越拉越大。

  作者單位:哈師大恆星學院

  參考文獻

  [1]《清史稿》[M]卷130.《兵志一》

  [2]史全生.《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M]: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9頁

軍事衛星通訊論文
關於學會感恩的議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軍事教育論文
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
淺談大學生禮儀教育論文
大學生信仰教育論文
淺析大學生責任教育論文
大學生理財教育論文
關於大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
大學軍事教育論文
中學生安全教育論文範文
有關中學生道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