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醫學影像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4日

  隨著醫學影像技術、區域醫療、移動醫療以及無線網路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已經成為臨床診斷的主要依據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淺談視覺文化視角下的醫學影像 》

  摘 要:現代社會是一個被影象把握的世界,影象已經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並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視覺文化景觀。醫學影像作為視覺文化的一部分,在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的同時,也兼具視覺價值:審美價值和醫學價值。本文運用文字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對醫學影像帶來的影響進行展示,並從視覺傳播的角度進行理論上的原因分析。

  關鍵詞:視覺文化;醫學影像;視覺體驗;視覺價值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0-0111-03

  現代社會處處充斥著色彩、線條、形狀等形象符號,它們不僅給人們的眼球帶來一場場五彩繽紛的視覺盛宴,同時也使我們陷入影象拜物及以視覺為中心的視覺泥沼中。影象正在以各種方式融入、擠佔甚至包圍人們的日常生活。從雕塑、繪畫到攝影、造型再到建築設計、醫學影像,影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無孔不入、無處不及。這些影象符號也正逐漸成為一種文化,一種人人無法避開的流行文化。英國學者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論”就主張不要把文化單純看作成是反映現實的觀念形態的抽象概念,而應看成是構成和改變現實的主要方式。視覺文化在建構物質世界的過程中同樣起著能動的作用。作為視覺文化的一個獨特形式,醫學影像在以“眼球經濟”為核心的視覺浪潮中顯得無人問津、人氣不足,鮮少能夠引起人們的駐足和研究。醫學影像雖沒有花俏的、奪人眼球的形象造型,卻擁有其它影象難以企及的魅力。它通過透視人體來實現其醫學價值,是構成和改變現實的重要方式。本文將從視覺文化的視角出發,解讀醫學影像給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以及視覺價值,並從視覺傳播的角度出發對這些體驗和價值進行原因探討。

  一、被影象把握了的世界:視覺化的世界

  從人類發展的歷史程序來看,圖畫符號的出現要明顯早於文字元號,原始人使用巖畫、洞穴壁畫等圖畫或圖式來表情達意、傳遞資訊。這些資訊文字都可以納入視覺符號中去。視覺文化作為一個明確的概念,最早是由匈牙利美學家貝拉・巴拉茲在1913年提出來的。從起初的巖畫、雕塑、繪畫再到如今的攝影、電視、廣告,視覺符號憑藉其獨特的魅力自成一派,共同構建出一幅別具一格關於眼球的文化景觀。英國學者馬爾科姆・巴納德認為,“使用廣義的視覺文化這個概念所強調的是這個術語的文化方面。它所涉及的是在視覺文化氛圍中形成和通過視覺文化傳播的價值觀念和個性特徵……[1]”即凡是與視覺直接或間接相關的符號、觀念等都是視覺文化的一部分,這是從廣義的角度對視覺文化進行定義。孟建教授則更傾向於從狹義的視角出發對視覺文化進行理解――視覺文化是指文化脫離了以語言為中心的理性主義形態,日益轉向以形象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主義形態[2]。本文從視覺文化的廣義角度從發,對醫學影像這一特殊形式的文化表徵進行分析和解讀。

  影像\圖式作為文化體系中的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小眾或大眾傳播才能得以流通,乃至流行。無論是羅蘭・巴特的符號學、拉康的映象關係理論還是福柯的後結構主義、德里達的解構主義再或者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無不涉及到視覺文化的表徵實踐活動,這些學者儘管各自的主張不盡相同,卻都認可視覺符號對整個世界有著一定的或好或壞或中立的影響。視覺傳播儼然成為構建社會現實的一種重要方式,與此同時整個世界以視覺化的形式被呈現在人們面前。對此,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著作《世界影象的時代》一文中就曾提到“世界影象並並非意指一幅關於世界的影象,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影象了。”世界的影象化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無法迴避地生活在一個充滿影像、圖式等視覺形象的社會中。這個被影象把握了的世界就是我們每天生活的真實社會。

  視覺傳播並非單指利用顏色、線條、光線或透視等手段來吸引人們的眼球,從而獲得最優的傳播效果。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樣,整個世界被影象化、視覺化了。視覺符號及其傳播實際上早已滲透到各行各業,如傳媒界的影視、廣告,建築界的樓層設計、區域規劃,醫學界的醫療檢查影像等等。

  二、視覺文化最驚人的特徵:醫學影像

  1.醫學影像的緣起和發展

  “新的視覺文化最驚人的特徵之一是它越來越趨於把那些本身並非視覺性的東西予以視覺化。與這一知識運動相伴而來的是不斷髮展的技術能力,它使我們能夠藉助外部器械裝置看見原本看不見的東西。[3]”醫學影像無疑為“新的視覺文化最驚人的特徵”做出完美、恰當地詮釋。它正是利用技術手段將原本不可視或非視覺性的東西予以呈現,從而突破人類肉眼的視覺侷限。1895年,德國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X射線,後被命名為倫琴射線。該射線是高速電子流射擊到固體上產生的一種波長很短的電磁輻射,非肉眼可視,具有很強的穿透本領。也正因為其穿透本領強,X線隨即被廣泛應用於人體疾病的檢查上,用以輔助醫生診斷疾病。在高科技的支援下,倫琴射線已經可以繪製出人體內部肌肉、器官及骨骼等的三維立體影象,如胎兒在母體內的五官表情、肢體動作等。到了20世紀中葉,人們開始利用超聲與核素顯像進行人體醫學影像檢查,從而出現了超聲成像和γ閃爍顯像。隨後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X射線計算機體層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發射體層現象***ECT***等新的成像技術也相繼應用於人體疾病的檢查上。時至20世紀末,哈佛大學首次提出分子影像學的概念,即利用現有的醫學影像技術對人體內的細胞和分子進行成像。這一技術擴大了醫療檢查的範圍,豐富了影像診斷的內容,提高了醫生診斷的水平。

  從我們熟知的腦電圖、心電圖、B超等傳統診斷影像到核磁共振、三維立體影象、分子影像等新型高科技數字化影象,從簡單的醫學檢查裝置再到更為精密的影像裝置,醫學影像診斷已從單一地依賴形態變化進行診斷髮展成為集形態、功能、空間等為一體的綜合體系。“雖然各種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和方法不同,診斷價值與限度亦各異,但都是使人體內部結構和器官成像,藉以瞭解人體解剖與生理功能狀況及病理變化,以達到診斷的目的,都屬於活體器官的視診範疇,是特殊的診斷方法。[4]”下圖均為醫學影像,取材於網站醫學影像線上相簿***http://   醫學影像在科學技術的支援下成為現代醫療診斷的重要手段和憑證,根本原因在於醫學影像具備絕對性的視覺優勢。這種視覺優勢顛覆了人類傳統的視覺體驗,並逐漸成為一種見怪不怪、見奇不奇的生活常識。

  ***1***醫學影像實現了活體器官的直觀視覺化檢查。在醫學影像出現之前,人們只能通過中醫的望、聞、問、切來檢查人體疾病。這種診斷方式帶有強烈的經驗色彩和獨斷性質,其弊端就是醫生不能直觀的看到人體內部的結構和器官形態。醫生必須具備豐富的行醫經驗和高尚的職業精神,否則誤診的可能性就會很大。此外,傳統的中醫診斷結果多以“醫生――患者”這種單向交流的方式予以告知,就診者對身體健康與否的認知只能聽從醫生的囑託,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然而醫學影像打破瞭望、聞、問、切的傳統診斷方式。這種視診方式實現了活體器官的直觀視覺化檢查,將不可視的活體器官以及非視覺性的細胞分子通過影像的形式呈現在醫生和檢查者面前。同時通過檢查者提問、醫生解圖的形式,影像解讀使醫生和檢查者處於雙向交流溝通的狀態。

  ***2***醫學影像突破了人類肉眼的視覺侷限。人的視力各有不同,能夠看到的景物也是有限的。在白天,視力正常的人看不到4000米以外的景物,大於500米時只能看到景物模糊的輪廓,距離縮短至250-270米時才能看清景物的輪廓。一些觀察工具如望遠鏡、顯微鏡等的發明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人類肉眼的視覺侷限,使人類目睹到一個未曾見過的奇妙世界,從而擴大了人的視線範圍。醫學影像便是一個關於身體內部的器官、組織乃至細胞、分子的不可視、微觀世界。它將人的視線由觀世界轉向觀自己,由觀外界轉向觀內部,由觀察1cm、1dm外的事物轉向觀察-1cm、-1dm外的事物。可以說,醫學影像為人類打開了一扇關於人體內部世界的大門。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的視覺體驗,突破了人類肉眼的視覺侷限。

  ***3***醫學影像加深了人對自我的人體學瞭解。人類瞭解世界的方式有多種,通過眼睛的直接觀察便是其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形式。醫學影像通過技術手段將人體內部結構赤裸地暴露在真實世介面前。這加深了個人對人體的認知和了解,實現了人體內部構造由不視覺化向視覺化、隱祕性向公開性、神祕化向科學化的轉換。以三維彩超超聲儀為例,三維B超不僅能夠提供胎兒在母體內的立體影象,清晰地展示胎兒的面部表情、肢體動作,還可以診斷胎兒是否出現畸形。這意味著準父母提前見到自己的孩子。當然這份神奇的視覺體驗要歸功於具備“新的視覺文化最驚人的特徵”的醫學影像。

  三、醫學影像的視覺價值:審美價值和醫學價值

  醫學影像是視覺文化的一種特殊形式,這種形式顛覆了以往視覺傳播如造型、攝影、封面設計等對形式的要求大於對內容的要求這種傳統做法。嚴肅性和專業性使得醫學影像無法人為地創造更大、更多的審美價值,其美學創造空間幾乎為零。相對而言,醫學影像的視覺價值更傾向於它對醫生和患者的醫學影響這一醫學價值上。即它披著視覺傳播的外套,試圖通過透視人體來實現其醫學價值。

  1.審美價值

  作為視覺傳播的一種科學形式,醫學影像將人為因素降至最低,其目的不是“眼球經濟”,而是“實事求是”。“在當代的消費社會,身體越來越成為現代人自我認同的核心,即一個人是通過自己的身體感覺來確立自我意識與自我身份的。為了打造合意的身體外形,消費文化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理想身體’的意象以供大眾模仿。以身體為核心的視覺影象工業開始興起[5]”這種以身體作為符號或影象的視覺文化顯然更重視影像的審美功能,它尋求的是一種視覺快感和視覺衝擊,其終極目標就是眼球經濟。同樣都是關於身體的視覺文化,醫學影像的訴求點與之截然不同。它通過透視人體內部器官形態來確立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終極目標是醫學診斷。因此,單從訴求內容來看,醫學影像的審美價值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

  醫學影像是醫生診斷的主要依據。從技術角度來看,X線、CT或MRT等膠片影像都是通過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象得以呈現。醫學影像無法實現線條、色彩、光線、透視等美學上的技術要求。這在客觀上也削弱了影像的審美價值。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醫學影像的審美價值也初露端倪。例如,三維彩超超聲儀將立體的未出世的寶寶形象呈現在準父母面前,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對每一位父母而言,這恐怕就是世界上最具美學價值的影象。

  2.醫學價值

  “視覺化在醫學上的結果更具戲劇化,從大腦的活動到心臟的跳動,一切都藉助複雜的技術轉換為一種可視的圖式。[3]”無論對醫生而言還是對就診者而言,這種視覺化的圖式都具備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醫學價值。這一價值也是醫療檢查影像最為寶貴的意義所在。

  對醫生而言,影像資訊能夠把相當於人體解剖學的形體學資訊等各類診斷資訊直觀地提供給臨床醫生。“臨床醫生免去解讀常規的二維模式資訊以及橫斷層面資訊的困難,得到豐富的、很多是其他檢查方法無法提供的資訊型別。[6]”影像診斷通過對影象的觀察、分析以及歸納,能夠使醫生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做出迅速、準確的診斷。此外,就當前患者的人流量而言,這也大大提高了診斷的速度。當然醫學影像也可能造成另外一種局勢:單純依靠影像技術來診斷,忽略病人的主體訴求以及查體對於診斷的重要性,從而盲目地依賴影像診斷。視覺文化傳播飽受詬病的一點就在於此――對影象的過分依賴和崇拜,即視覺中心主義及影象拜物教。

  對就診者而言,醫學影像使就診者能夠更科學、更直觀地看到自己內部器官的變化,從而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影象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說服效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圖有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醫學影像作為一種資訊載體承擔著醫患之間的互動交流溝通,這種視覺化的影象方便患者瞭解醫生對於病情的講解,進而接受病情和治療。

  四、基於視覺傳播理論的原因分析

  醫學影像不僅為我們打開了不可視世界的大門,更新了人類的視覺體驗,而且還利用高科技成像技術,實現了影像的視覺價值。僅從視覺傳播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醫學影像所具備的獨特魅力和視覺價值歸因於兩點。   1.醫學影像具備說服力和感染力

  從傳播的角度來講,影象是最直觀的交流符號,視覺語言則是有效傳遞資訊並能吸引眼球的重要工具,人們對世界的把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視覺符號。醫學科學的研究表明,人類接受資訊的83%都是來自視覺語言。

  影象或影像的構成不是簡單的元素、結構的形式組合,它必須作用於人的感知並刺激人的視覺系統,進而才能夠顯示影像的意義。寧海林在《視覺傳播機制ACTS模式――以新聞影象為例》一文中提出視覺傳播機制的“ACTS模式”,即從吸引注意***Attention***、引向內容***Content***、展示主題***Theme***和積澱為符號***Symbolic***四個層面來解析影象的視覺說服機制。借用“ACTS模式”來分析醫學影像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醫學影像沒有花俏的樣式和明豔的色彩,只是一些有著從黑到白的灰度的影象。憑藉將非視覺性的景觀展示在人們面前,醫學影像對人而言本身就已經具備極其強大的吸引力。未知的、神祕的事物總能引起人們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吸引力使影象獲得了淺層次的說服效果和深層次的感染力。緊接著,醫生會對檢查者的視線進行引導,將其目光聚焦在要觀察的元素上,這些元素也就是索緒爾口中的能指。影象本身具備模糊性、不確定性以及多義性,因此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影象的解讀很有可能會是兩個極端。影象要想具備一定的說服力就必須要有明確的解讀、詮釋。展示主題***Theme***這一環節無疑增加了圖片的說服力,醫學影像不再只是由黑、白、灰三種顏色組成的膠片。在醫生的展示、介紹以及解釋的過程中,影像具備了所指意義,檢查者也對身體內部的器官形態等有了直觀且客觀的認知。展示主題這個過程就是“看圖說話”的過程,它消解了影象涵義的不確定性,並依靠科學道理來使人信服。最後,這些影像圖式將會以符號的形式隱藏在檢查者的記憶裡。正是通過這些環節,醫生提高了診斷的準確度,檢查者也對身體器官的形態有了直觀的概念。

  2.醫學影像具備建構視覺真實的能力

  醫學影像從側面上說明了視覺傳播流行的一個外在原因――有圖有真相。不過有學者認為影像構建世界真實性的能力是有限的,影像真實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影像的概念就是事物的直接呈現,其呈現一般需要經過3個過程:一是人眼的控制過程,二是技術的控制過程,三是藝術創作的控制過程,如此多個層面的控制才構成了整體的影像成像。[7]”影像歷經如此多把控環節勢必要丟失部分真實性。但醫學影像的呈現方式卻沒有這麼複雜,因為它不需要也不能夠經歷技術的控制和藝術創作的控制。唯一影響醫學影像真實性的因素就是人眼的控制過程,即將視網膜傳輸的倒像轉化成正像。相對於影視、廣告、封面設計等視覺形象而言,醫學影像不是以創造為手段的審美物件,它們在構建真實性方面無疑極具優勢。

  視覺文化的研究範圍極為廣闊,具備“視覺文化最驚人的特徵”的醫學影像因各種原因在過往研究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這並不能說明醫學影像沒有研究的意義。在視覺傳播的領域裡,任何把握著人們生活的影象符號都是建構和改變現實的重要途徑和方式。醫學影像不僅更新了人類的視覺體驗,打破人眼的視覺侷限,開啟了一個由關外界向觀內在的奇妙世界,而且還改變了醫生和檢查者的相處模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學影像技術也在不斷的改善和進步。將來的某一天,它可能將人體內部器官或細胞的形態、顏色、空間、狀態等以更加真實,更加震撼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畢竟,在這個處處充斥著符號的世界裡,影象或圖式只有人們想不到的,沒有人們看不到的。

  參考文獻:

  [1]陳龍,陳一.視覺文化傳播導論[M].上海:三聯書店,2006.

  [2]孟建.視覺文化傳播:對一種文化形態和傳播理念的詮釋[J].現代傳播,2002.

  [3]***美***尼古拉斯・米爾佐夫著.倪偉譯.視覺文化導論[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4]吳恩惠.醫學影像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5]孟建.F Stefan.影象時代:視覺文化傳播的理論詮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6]祁吉.醫學影像學的進展對臨床醫學的影響[J].中國CT和MRI雜誌,2003***1***.

  [7]羅憶.影像真實性的相對論[J].當代傳播,2005***4***.

  篇二

  《 淺談對改進醫學影像學教學方法的思考 》

  【摘 要】隨著醫學影像裝置和影像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和發展,醫學影像學的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根據我院醫學影像學教研室在目前教學工作中以及實習生在實習中所面臨的多種問題,分析了數字化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與不足,以及改進理論課教學和實習教學方法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 教學方法 思考

  現代醫學發展迅速,醫學影像學在臨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它是屬於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之間的橋樑學科,是一門對於實踐要求較高的醫學學科。在醫學領域中,醫學影像學應屬於知識更新較快的學科之一,它所涵蓋的內容從以往傳統的、單一的X線技術發展至今天,已經是多種檢查、治療技術的總和,即是集高科技技術為一體的MRI、CT、DSA、超聲醫學和核醫學等的總和。顯然既往所使用的傳統影像學教學方法,已然不能滿足現代臨床醫學教育的需要,影像學科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較為棘手的,這些問題包括把握醫學發展潮流中的熱點趨勢,拓展醫學影像學的教學範疇,開發臨床實習生臨床思維等等,如此一來,才能夠更好地滿足臨床工作的需求。

  本文就我校臨床醫學院在目前醫學影像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進行了一些簡單分析以及討論,以期提高醫學影像學教學水平,使越來越多的臨床畢業生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臨床工作。

  1. 結合現狀,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現代醫學的發展非常之快,速度驚人。既往單純只是對患者進行影像診斷的時代,已然隨著醫學影像的發展,發生明顯的變化。例如它現在已經深入至活體的功能研究,可以反映活體分子生物學改變及生化代謝等領域,分子影像學已經悄然興起。雖然教材在不斷的更新,但依然不能緊跟學科的發展,那麼,需要教師們獻計獻策,利用現有的條件,積極學習新技術、開發新專案,並且及時刪除過時內容和補充學術界公認的重要內容。

  2. 明確現行教學模式弊端

  ***1***目前現行的教學模式仍然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講授各個學科基本特點的同時,缺乏學科間對比,使得學生不能明確建立整體影像學認識。***2***對學生的傳授目前仍多采用“灌輸制”。用“橋樑學科”來定義醫學影像學,是非常貼切的,它是介於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對於本學科的特點來進行講述,那麼致使學生得到的只是乾澀的影象特點,在腦海中沒有對疾病產生系統的認識,真正在面對影像影象時,他們就不會根據病例影象特點進行判斷、分析、最終診斷,那麼這種教學只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形式。***3***目前仍然停留在課堂授課的方式,教師沒有能夠充分利用網路教學平臺,及時進行補充和完善教學內容,包括引導學生通過現代網路教學平臺去拓寬和加深知識領域。

  3. 改進現有教學方法

  過去常常是教師帶著典型的影像圖片,重複講解理論課的主要內容,長此以往,實際上學生僅僅是回顧了理論課中疾病典型表現,不能夠補充理論課無法傳授的知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充分調動起來;但是現代影像學的檢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影像裝置的效能,如果能在見習、實習課時,帶領學生在裝置機房現場講授醫學影像影象的產生原理、影響因素和質量控制,這樣對於影像影象的形成,尤其是對影象中的部分偽影形成,也就是由於人為因素或者機器因素所造成的影象特點,使得學生產生直觀印象,容易理解。

  4. 有效、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

  在現有學制下,如果僅僅強調專業知識的培養,導致學生知識面過窄,思維方式簡單,遏制了其發展空間及發展潛力,勢必會影響基礎理論以及相關臨床知識的學習。而現代醫學影像學除了必須掌握豐富的專業內容,當然對於紮實的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甚至分子生物學基礎,以及數學、物理,更甚計算機知識,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以外,還需要了解和掌握臨床相關學科知識與技能。如此看來,有效合理地安排基礎理論、影像專業知識、臨床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明確教學內容需要了解、熟悉、掌握的內容,有的放矢的進行學習。所以筆者所在教研室嘗試面向學生定時開放PACS機房,安排經驗豐富的帶教老師,巡迴指導,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時間,彌補基礎理論知識的欠缺,多加關注臨床實際病例,更好地將理論聯絡實際,而不是單純侷限於教科書中所講述的典型病例。

  5. 加強學科建設,深化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醫學影像教學改革,離不開學科建設的強化建設,硬體裝置的提高容易完成,軟體提升離不開師資隊伍自身素質的提高,這是強化學科建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校教研室進行了一系列新措施的嘗試:***1***首先打破以“檢查裝置”來進行的醫師專業劃組的框框,採取各專業組定期輪轉,強化教師全面掌握各種影像檢查手段下的診斷技能,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定期舉行科室小講課。檢查每月定期舉辦3―4次以中青年教師為主輪流進行的小講課,由主持教師自擬題目,可以是介紹某一疾病包括少見疾病,通過進一步查閱文獻,詳細講述,結合國內外對該疾病的相關認識,使得全教研室所有教師知識不落伍。***3***疑難病例討論會。每天利用早交班的時間,進行疑難病例討論,討論手術病理證實的疑難病、少見病,通過網路檢視醫師的診斷報告,瞭解診斷是否吻合,再次回顧性分析病例,這樣可以加強對於疾病的認識,避免出現誤診、漏診,也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重點,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進一步強化實踐教學。並且同時要求教師定期在國內外相關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如此一來,不僅加強了學科的建設,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素質。

  6.提倡以學生為中心,推廣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學中的應用

  20世紀60年代美國神經病學Barrows教授創立的一種自主學習模式即PBL教學模式, 目的是讓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 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 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再尋求解決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見習、實習課教學模式,提倡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聽課為主動探討,主要由學生自己根據所學知識,對病例所有影像資料和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得出診斷,帶教教師可以對得出的結果進行最終評判,活躍課堂的氣氛,起到引導和最終判斷的作用。

  除去上述內容,我們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進一步多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儘量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各種影像學方法的操作技術規程以及影象特點,真正地對各種影像學影象的特點有深度的瞭解,如此才能真正解決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帆,張雪林,郭文明等.論醫學影像學教學改革的新思路[J]. 西北醫學教育,2008,16***2***:247-249.

  [2]劉文亞,趙圓,邢豔等.PACS系統在醫學影像教學中的作用[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8,31***4***:492-493.

  [3]張竹強,馬淑一. 醫學影像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 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5***.

  [4]李樹香,甘萍,田野,等.問題導向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3***:88-89.

有關推薦:

藥學監護碩士論文
中醫學專業學生教學改革的初探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醫學影像學論文
醫學影像學研究論文
學校教育有關柔性管理的論文
醫學影像學求職信模板
醫學影像學自薦信範文
醫學影像學專業畢業實習報告範文
醫學影像學求職信範文
醫學影像學求職信範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有關戀愛心理的論文
2017年醫學影像學專業大學排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