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學專業大專畢業論文範文3000字
在醫學領域中,中藥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紮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藥學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中藥學畢業論文範文篇1
淺談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臨床中藥學是指在傳統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以患者為主體,研究中藥或其製劑在人體內的作用及機制與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評價及應用規律的綜合性學科。近年來,隨著西藥臨床藥學在各醫療機構的深入,臨床藥學在不良反應監測、合理用藥及作用機制研究等多方面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但是,由於中藥與西藥在結構、配伍、功能主治等各個方面的巨大差異,西藥臨床藥學在中成藥、中草藥方劑方面的應用捉襟見肘,故以傳統中醫藥理論與臨床藥學為背景的臨床中藥學應運而生[1-3]。臨床中藥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其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均處於摸索階段,本單位於2015年成立臨床中藥學碩士招生點,且於當年成功招生,現對該學科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方案及經驗做一歸納總結,以供同仁參考引智。
1 培養物件及培養目標
與西藥臨床藥學類似,臨床中藥學是以向醫療機構提供具有臨床及科研能力的臨床中藥師為最終目標的學科,而為滿足臨床的需求,臨床中藥師需具有中醫學、中藥學及科研等多重教育背景及能力,故臨床中藥學的培養物件需至少具有中醫學或中藥學的本科教育背景,在培養過程中,需掌握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化用藥的方法與手段,並以在臨床實踐中發現中藥問題、解決問題為最終培養目標[4-6]。
2 培養模式及培養方案
2.1 培養時限及安排
本學科的培養時限為3年***6學期***,第1學期於校本部完成理論課的學習,第2學期至第5學期於本單位著重進行臨床實踐及科研,第6學期完成學位論文及答辯,即“1+4+1”的培養模式。
2.2 培養方式
本學科由研究生導師、醫院藥學部門及行內專家組成導師組,對研究生進行指導及培養。自研究生入學始,導師組根據培養方案、課題背景及個人特點討論並制定培養方案,並於研究生完成理論課學習後開始實施。研究生需定期嚮導師組彙報學習及課題進展情況,導師組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或糾正,並組織專家進行開題、中期彙報、答辯等環節。
2.3 理論課培養方案
本學科的理論學習目標旨在思想政治端正的前提下,擁有基本的科研思路及專業理論知識,故將課程分為3種類型: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及專業選修課,見表1。公共必修課進行政治思想、自然辯證法及英語的學習;專業必修課進行科研思路及科研統計方法的培養;專業選修課則是根據研究方向的需求及個人興趣,個性化地進行專業知識的儲備***至少選修3門***。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臨床中藥學正處於萌芽階段,其課程型別並不豐富,無法滿足各個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的攝取,故允許研究生於其他教育部直屬院校修習相關專業選修課,成績合格後,學分亦予以承認。此舉不僅滿足了各研究方向對理論知識的要求,更能促進該學科的迅速發展與完善。
2.4 臨床實踐培養方案
2.4.1 總體要求與目標 臨床中藥學是與臨床醫學密不可分的學科,故需本專業研究生親身融入到臨床工作中去,這是整個培養歷程中的重頭戲,故臨床實踐的總學程為24個月***4學期***,並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且著重實踐的原則,以研究生畢業後具備臨床中藥學實踐技能及自主解決中藥學問題的能力為總體目標,參照西藥的《住院藥師規範化培訓標準》進行臨床實踐培養,由導師及輪轉科室的臨床教師對研究生進行臨床實踐培養[7-9]。
2.4.2 實踐內容與安排 本學科臨床實踐主要分為2個階段,各階段學程均為12個月。
***1***通科實踐階段
該階段需研究生在醫院藥學部門各崗位輪轉完成,其包括門診藥房、中草藥房、病房藥房、藥庫、藥檢室、製劑室等部門,旨在通過實踐,熟悉並掌握臨床中藥師的主要職業技能。
①門診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處方稽核、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需熟悉藥品不良反應呈報方法及流程與“精、麻、毒、放”等特殊藥品的管理辦法與流程;需瞭解“藥品管理法”、“處方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檔案,中成藥的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
②中草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中草藥處方稽核、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熟悉至少100種常用中藥飲片的鑑別特點,特殊飲片的管理方法與流程;瞭解煎藥規程、操作及設施維護,煎藥成品的質量控制技術。於該崗位實習約3個月。
③病房藥房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常用中成藥的名稱、功能主治、規格、用法用量、適應證、禁忌證、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與稽核醫囑、調配及發藥的基本技能,“麻、精、毒、放”等特殊藥品的管理辦法;需熟悉藥品不良反應關聯性評價方法,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藥房自動化裝置的使用及維護,需瞭解病區基數藥品的管理辦法。於該崗位實習約3個月。
④藥庫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中藥飲片的鑑別與保管方法,中成藥採購、貯存工作流程和要求,特殊藥品的貯存方法;需熟悉藥品價格資訊管理,醫院藥事制度及藥品採購管理規程;需瞭解藥物經濟學基本知識。於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
⑤藥檢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藥品的質量管理方法及常用醫院製劑檢驗方法;需熟悉藥品質量控制工作的內容及流程,“藥品管理法”及《中國藥典》中關於藥品質量檢測的相關內容,需瞭解藥品質量問題追蹤流程與評估報告。於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
⑥ 製劑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熟悉中藥煮提操作方法,中藥前處理、提取、精製、製劑成型等技術;需瞭解中藥材炮製方法,中藥特色技術傳承。於該崗位實習約1個月,需至少完成10個批次的製劑配製,需至少進行1次日常設配的維護。
***2***專科實踐階段
該階段分別在臨床中藥學室與各臨床科室完成,研究生通過在臨床中藥學室的學習,掌握臨床中藥師的基本工作流程與技能,再根據各導師的研究方向及課題背景,選擇某個臨床科室,進行較為深入的臨床中藥學專科實踐。在導師與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日常醫療活動,培養臨床思維及處理臨床中藥問題的能力。
①臨床中藥學室培養方案 研究生於該崗位需掌握稽核醫囑及干預技能,治療藥物監測資料分析與評估,提供個體化用藥建議,中藥的治療原則或治療指南,藥物資訊檢索和評估,藥物諮詢,患者教育,藥曆書寫,與醫護患的溝通技能;需熟悉藥學監護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方案,特殊人群用藥特點及用藥原則,臨床中藥學室工作內容和流程;需瞭解藥學查房,臨床會診及病例討論。
② 臨床科室培養方案 根據導師的研究方向或臨床需要,將研究生派往相關臨床科室,通過與醫生、護士、患者的交流,發現及解決臨床中的中藥問題,在具體的臨床實踐中提高對臨床中藥學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能力,同時通過專業化中藥學服務,規範臨床用藥,促進醫生與患者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用藥。
2.5 科研培養方案
研究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研究方向及課題背景,自主查閱文獻資料,結合臨床中藥問題,確定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及文獻綜述。於第三至第四學期在學院內進行開題考核,考核專家小組主要就研究課題的科學性、可行性及臨床實用價值三方面進行評議。
根據考核專家小組的意見,進一步修改選題內容並制定詳細的科研計劃後,深入基層現場和中藥學工作第一線,圍繞中藥臨床應用研究與評價、個體化用藥與實踐、藥物安全性與用藥安全等方面展開研究,最終獲得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一定實際參考價值的結論或解決方案,並撰寫畢業論文。
3 思考與設想
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之間的關係相輔相成,它們均以“人”作為主體,學科建設的最終目的即為培養人才,培養出的人才更能推動該學科的迅猛發展[10-12],對於臨床中藥學這一新興學科更是如此。該學科的建設始終是以向醫療機構提供臨床中藥師作為出發點及最終目標,只有專業人才的輸出與配置,才能真正規範臨床合理用藥,而臨床中藥師在臨床實踐及對研究生的“幫、傳、帶”中,又可促進該學科向規範化、合理化發展。就本單位對該學科的建設方案,提出以下幾點思考與設想。
3.1 整合教學資源,擴大培養規模
誠然,臨床中藥學這一學科現階段正處於摸索階段,缺乏公認的、規範化的人才培養流程,故在本階段的第一要務即為整合現有的全部臨床、教學、科研資源,努力為研究生提供一個豐富、正規、嚴謹的培養環境,供其在學有所專、學有所長的基礎上,開拓眼界,無縫接軌臨床。第二方面,各醫科院校應開設臨床中藥學專業,擴大招生份額,使本專業的人才數量呈梯度增長,以免出現人才斷層。第三方面,應加速學科帶頭人的選拔與培養,發揮“領頭羊”的作用,在個別單位形成優勢學科,迅速推動該學科的建設。
3.2 政策適度支援,規範培養模式
作為一個新興學科,沒有政府衛生部門及各醫療單位的支援會舉步維艱,而臨床中藥學能夠促進臨床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用藥是有目共睹的,故望決策者們加大對該學科的建設,以促進其快速發展[13-15]。另一方面,臨床中藥學應參照西藥臨床藥學的培養模式,於較有專業實力的三甲醫院設立臨床中藥師培訓基地,選拔各基層單位的中藥師進行為期1年的規範化培訓,結業後對考核合格者頒發臨床中藥師證書,以規範各單位的臨床中藥學工作。此外,還應大力開展各種在職培訓及繼續教育,這一方面可以迅速擴大臨床中藥學的培訓範圍,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各單位中藥師的技能提高及專業延伸。
3.3 吸納多學科知識經驗,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臨床中藥學本屬一交叉學科,是中醫學、中藥學、西藥臨床藥學、循證醫學及臨床科研等多學科結合的產物,故該學科的建設不應僅侷限在現有師資的教學上,應根據不同研究方向的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充分汲取其他學科優勢,同時也豐富了本學科的內容與深度,本單位的理論課跨校選課即是在此方面的一大突破!
當然,臨床中藥學的立身之本乃傳統中醫藥理論,故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不能完全套用西藥臨床藥學的培養模式,該學科必須依據傳統中醫藥理論,發揮中醫藥的特點,圍繞中成藥配伍、中西藥複方製劑與中西藥配伍、中草藥劑量與煎服法、不良反應監測、臨床用藥諮詢及中藥宣傳與教育等方面開展工作,並以臨床用藥諮詢、中成藥處方點評為切入點,規範醫護患安全、有效、經濟、合理地使用中藥。
3.4 結語
誠然,本單位於2015年剛剛開展臨床中藥學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其各個方面的建設均在摸索,恰恰與臨床中藥學在國內的現狀相一致,但我們相信,通過大家不斷的探索、挑戰與嘗試,最終會摸索出一條適合臨床中藥學快速發展的特色之路;臨床中藥師也會隨著在臨床的發光發熱得到醫生、護士、患者的信賴與支援!望同仁們共同努力,共鑄臨床中藥學明日之輝煌!
中藥學畢業論文範文篇2
淺談中藥學發展的前景
繼承和發展是前提,發展是最好的繼承,中藥學發展離不開中西醫藥學結合。然而,無論是中藥學發展還是中西醫藥學結合,在當前都還存在一些令人困惑不解的問題。其中既有理解的問題,也關係到科學觀念的轉變。現以中藥學科學探討對此問題作如下探討。
1中藥學現代研究的困惑與思考
1.1中藥西藥化
以往所進行的中藥學科學研究,大多探討的都是中藥西藥化。因為無論它們是怎樣表述的,其核心都是從現有的中藥中尋找、分離及提純所謂的“有效成分”或化學單體,其針對的大多都是西醫學的疾病,而這不正是西藥的發展歷程嗎?如青蒿素、黃連素等,大都失去了中醫藥學理論的表述和應用原則,我國《藥典》也已將它們歸入西藥收載。中藥西藥化也許是新西藥發現或創制的一條捷徑,然而,其作為中藥發展之路尚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其一,從已有的中藥西藥化的結果來看,其雖然有成功的範例,但與整個中藥的數量比較就顯得非常之少。其二,從西藥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現代西藥的發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個走不出的“迷宮”。鑑於已有藥物的臨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藥性等問題,人們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藥物的使用價值,不斷尋求合成新的藥物。
1.2中西藥合用
中西藥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由於中藥辨證與西藥辨病治療側重和經驗積累的不同,使中西藥合用在很多情況下都收到了好於單純中藥或西藥的臨床療效。然而,由於中西藥分屬於兩個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其臨床適應症也各有不同,在沒有合適的結合理論指導的前提下,尤其是在當今西醫藥學理論愈來愈強勢,中醫藥學理論愈來愈弱化的條件下將它們合用,不僅難免發生用藥理論和方法上的牽強附會與偏差,而且亦會常常影響它們的臨床療效,甚或導致嚴重的臨床毒副反應發生。
2中醫藥學科特點認識
2.1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是古希臘的一個哲學觀念。然而,由於在“單因素線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現代醫藥學乃至整個現代科學都將這一點忽略了。如現代醫藥學不僅注重對疾病發生的每一種因素的單獨認識與把握,其雖然也用複方,或在處方中也常有兩種以上的藥物使用,但多是針對不同“病因”而各自為戰的大拼盤;其也重視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但其多侷限於兩種藥物之間。而中醫藥學辨證施治不僅在診斷上強調要“四診合參”,形成一個整體“證候”,而且在治療上,也是採用君臣佐使理論將其多味中藥組成為一個整體處方來進行試驗與觀察的。如研究發現,龍膽瀉肝湯與關木通加六味地黃丸及關木通加滋陰藥的配伍,能顯著減少其煎液中的馬兜鈴酸A含量;關木通加利水藥與關木通加清熱藥,其煎液中的馬兜鈴酸A含量減少不顯著;而關木通加甘草與關木通加附子,均可顯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馬兜鈴酸A含量。關木通經過炒焦、與滑石粉炒和與麥麩炒後,其煎液中的馬兜鈴酸A含量均有顯著性降低***P<0.01***[1]。當代名醫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晝夜達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華用9克,而李翰卿則用0.3克治癒過心衰的患者,其間最大相差達到2000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痾”的臨床療效[2]。這用傳統科學的理念是無法理解的,對此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2.2整體並不等於巨集觀
整體觀念是中醫藥學的一大優勢,但整體並不等於巨集觀。後者只是對巨集觀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前者則強調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與相互作用。由於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與相互作用,使整體具有了“非線性”與“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等複雜性科學的特點;從而使其整體的特性不僅取決於其物質的構成,而且更是由物質之間的關係與構成方式來決定的。如“蝴蝶效應”只能在特定的複雜氣象條件下產生;由於中藥的配伍、劑量與炮製等不同,使其處方的作用有很大區別等等。那麼,中藥學發展不僅要重視其有效成分等物質性研究,更不能忽視對其複方配伍、炮製及其臨床辨證施治規律等的認識。中藥的療效與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論,也不能簡單地依據劑量的大小來確定;而是要綜合考慮其辨證施治、處方配伍與藥材炮製等諸多因素。
2.3整體認識需要微觀化但必須轉變科學觀念
整體認識不僅需要微觀化,而且可以隨著認識方法與觀察指標的微觀化而微觀化,只是要以複雜性科學的觀念為指導。這是因為:***1***證候狀態的認識、分析與處理,不斷需要新指標、新方法與新藥物來提高、發展與豐富其水平、能力與手段。如有人將顯微鏡***及電子顯微鏡、X光、B超等***稱為“放大眼”,把聽診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們看到和聽到了以往未能見到的現象。再如溫病學向稱溼溫纏綿難愈,因溼邪重著黏膩,溼與熱合,如油入面;但諸如腸傷寒、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桿菌病等溼溫類溫病,今天已知並非“纏綿難愈”,因為用特效抗生素治療,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醫藥學的辨證施治或對證候狀態的認識、分析與處理,雖然說傳統上以巨集觀指標與天然的動植物藥物為主;但其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每一次隨著新指標、新藥物與新方法的引進,都給其臨床療效與辨證施治規律的認識帶來了飛躍與發展。中醫藥學現代研究既要重視對每一種因素、每一種藥物甚或單體物質的作用特點與規律的認識,更不能忽視對中藥複方綜合作用、處方配伍、劑量與炮製,尤其是其臨床辨證施治規律的研究;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在不斷引進新指標、新藥物與新方法的基礎上,總結出新的辨證施治***證候狀態分析與處理***規律,以更好地豐富與發展中醫藥學。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中藥學畢業論文範文”
構建中醫藥資料資源結構圖譜的探討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