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生的藝術化的讀後感
人生的藝術化在於和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希望您喜歡!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篇一
當我讀到朱光潛老師的“慢慢走,欣賞啊!”一文時,不僅想起了想起了我新買相機後隨手寫下的一些文字。我想我要學會的就是嘗試著去相信“每隻鳥都有心事,每條魚都有靈魂,每棵樹都在竊竊私語,每片雲都有自己的夢”之境界。即如朱老文中所描寫的一樣,真正做到——慢慢走,用心欣賞。
當初買下尼康D50的相機,初衷並不是為了去證明什麼,如果存心想在這個方面得到發展,尼康D50就顯得太寒磣了,擁有這隻價效比高的“一鏡走天下”的鏡頭讓我感到滿足,相信這個有著這好口彩的鏡頭名字,能給我帶來良好的開端。
可以說我對攝影的技巧技法是一竅不通。家裡和攝影有關的書籍一本也有,起初的日子,我是陪著尼康的說明書入睡的,後來逼迫自己參加了一個數碼影像的中級培訓班,然後我發現攝影的起步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去發現美並抓住這美的瞬間。在簡略的認識了白平衡和ISO後,我整裝出發,清晨的校園是我的首選。尋尋覓覓,我驚喜地發現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潛藏著“美麗的腳印”,蓮花池裡蔥鬱的蓮葉、潔白而豔麗的蓮花,花壇裡芬芳的玫瑰、花團錦簇的山茶,還有那回廊裡蔓蔓枝枝、深深淺淺的紫藤蘿……每一回曼妙的風姿都讓我禁不住地按下快門,我的相機也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每一朵花,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測光、不同的光圈……我重複地按下一個個快門。在細微的對比中,我感受著收穫與快樂。
以後的日子,工作一天天忙了起來,轉眼好幾個月沒拉開我的樂攝包了。包從家裡背到單位,再從單位揹回家,最後靜靜地躺在了書房裡。
可我卻驚喜地發現自己有了一個潛移默化的細微轉變,我開始學會有意的去觀察這個世界了,正如朱老文中所述的:“藝術的創造之中必寓有欣賞”,那樣生活也是如此,需要我們去觀察生活而後學會去欣賞。觀察不需要帶著笨重的相機,這時候眼睛就成了我的相機。多少個晨昏中我用眼睛去“拍攝”著一幅幅作品,找尋那些可以讓我感動的剎那。上下班的路上,我的視線定格在菜場路口席地而坐的買賣舊家電的“外來人員”中,遊走於小區門口三輪車上打短工的“民工”之間。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剛剛升起,他們就三五一群地守候在那裡,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照射在他們臉上、身上,炫目的光影中,折射著他們對生活的期望與憧憬,但更多的卻是艱辛與無奈。我用眼睛拍下這些瞬間,期望與憧憬,艱辛與無奈都在我心靈的底片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一次次對生活的感觸,讓我和朱光潛老師有了情感的共鳴,我真實地體會著他的見解:每人在某一時會所見到的景物,和每種景物在某一時會所引起的情趣,都有著它的特殊性。攝影正是如此,光影的毫釐之差,亦是攝影的微妙所在。不斷地琢磨思考後,我真正懂得了:離開平凡的人生便無所謂藝術。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小事,這一切需要我們去觀察去發現。
日子一天天過,我無窮大的“心靈優盤”中,底片也越來越多:小到一隻在校園裡飛舞的美麗粉蝶、偶然落在窗臺上張牙舞爪的“星天牛”,大到秋日裡沒有絲毫雜色的藍色天空、夏夜裡江邊波濤洶湧的拍打著岩石的巨浪……因為有了攝影,有了觀察的樂趣,我的生活也越來越有情趣,在這種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諦。把這種生命狀態流露於語言文字,就是好文章;展露於攝影,不就是驚世之作嗎?
由於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時間太少了,我的攝影技術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提高,在朋友們的飛速進步中,我顯得相形見絀。但我並不後悔,攝影對我而言只是一項“運動”,一項和打乒乓、跳舞、游泳一樣平凡的“課外運動”。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單純地為了攝影而攝影,而是為了去關注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美麗元素”,希望自己有一雙慧眼以獨特的視角去觀望周遭的種種,以求達到朱光潛老師贈言中所說的境界:慢慢走,欣賞呀。我想,我是的;並將一直會走下去,欣賞下去。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篇二
老師課上問如何理解人生的藝術化,當時並沒有認真思考。下課後回寢室的路上,又想起來這個問題,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按照朱光潛的理解,人生的藝術化在於和諧,那麼人生應當不存在絕對的藝術化,因為人生本身就是矛盾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人生應當是具有藝術化的,他的生活豪放灑脫,他做他喜歡做的事,但是他的生活就是和諧的嗎?他就沒有煩惱嗎?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再看歷史上十大奸臣之一的秦檜,他因為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岳飛而遺臭萬年。然而這樣的一個人卻詩文天下,這樣看來他的生活也挺藝術的。那麼憑什麼說李白的人生藝術化而秦檜的就不藝術呢?
我是這樣理解這個問題的:這裡我們說的是人生的藝術化,而不是生活的藝術化。想達到生活的藝術化很簡單,想達到人生的藝術化卻很難。
以上我們說的是大眾標準的藝術化人生,其實有些人生並不為大眾讚賞,但是依舊具有它的藝術性。比如有些人工作並沒有什麼成就,生平也沒有什麼突出貢獻。既沒有日復一日的默默奉獻,也沒有剎那間人性光輝的閃耀。但是他過得充實、歡樂,雖沒什麼建樹卻紮紮實實,這樣也是一種藝術。
最後,我想說的是:人活著,無論怎麼活都可以活得很藝術,就算沒有達到人生的藝術化,生活有點小藝術也是很好的。所謂人生的藝術化,就是說人生要懂得發現美。說白了,人活得樂觀了也就活出了人生的藝術。
這幾週一直學仰望星空這個專題,當年我高考的作文題就是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當時寫得一塌糊塗。高考結束後的夜晚我常常仰望,只看到“空”,卻不見“星”。可能是城市的燈光讓人看不到星星,正如當今社會太多耀眼的事物讓人無法看見所謂的理想。
人生的藝術化讀後感篇三
朱光潛的《慢慢走,欣賞啊——人生的藝術化》一文,回味綿長。他說:人生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藝術是情趣的活動,藝術的生活也就是情趣豐富的生活。‘覺得有趣味’就是欣賞。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對於許多事物能否欣賞。”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有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疾駛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麼可惋惜的事啊!
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晶瑩的雪山有著冰清玉潔的美,潺潺的小溪有著清秀自然的美,波瀾壯闊的大海有著寬廣豪放之美,每一種美都給人不同的震撼。當然,在這個世界裡不光有著美麗的風景,同樣也有著不同個性、不同氣質、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你會相識、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著不同的品質及魅力,身上散發的美也不同,每一種美都有它獨特誘人的特點。不管任何時候,都應該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圍的人,才會更坦然地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作為教師,要捫心自問:我是否能靜心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是否能以欣賞的目光對待教育的物件,是否願意感受我們現在的這份職業。
一六班在利用課前背誦《論語》,我來到張景陽同學跟前靜聽,沒有聲音,“來,我教你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張景陽食指點字,一字一頓,讀得很費力,但很認真。
“真好!再來一遍。”
“學而時習之……”三遍過後,張景陽同學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
品德活動課上,一五班的孩子們按我的要求專心在第13頁的向日葵中填寫“我為家人添歡樂”,我走到最後的歐陽逸飛身邊,發現他在第7頁畫畫,這是前邊一課的內容。他很投入,以至於沒有發現我的到來。當他感覺到我在看他的時候,趕忙趴在桌子上捂住自己未完成的圖畫。我笑著問:“題目要求我們畫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景,你準備畫和誰在一起?”“媽媽。”“畫得不錯,繼續吧!”
“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有點絕對,卻不無道理。如果不去欣賞,某個學生某方面的能力就可能被埋沒。當然,轉化一名“後進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成功的,他會經常波動,這時,我們需要的是耐心。我們要用放大鏡去看待他們的優點,用耐心、愛心去化解他們的缺點,用賞識、鼓勵、期待的目光去關注他們的每一個微小的行為。
十中的眾多老師們不僅全身心地在投入工作,還在不斷地思考著如何優化崗位工作,如何使孩子們更好發展。他們就在我們身邊,豐碑無言!
德育處的老師針對學校衛生頑疾運用多種手段、在多種場合表揚批評、總結教育來喚醒激發老師和學生的衛生意識,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初中畢業班的老師憑著夜裡挑燈看劍,清晨聞雞起舞的精神抓管理、做研究,努力通過科學管理實現今年的超越;參與“三思課堂”示範課的老師研究整合知識點、優化教學設計、精選學習方式已經成為“三思教學”的先行者,開創了廣闊的天地;更多的年級管理者埋頭於學科教學的同時,埋頭於年級工作,在學科領域、在年級範圍的工作都頗有成效。
教學一線的老師為了學校的發展、學生的進步更是默默地奉獻。開學後的第三週,各處室計劃先後出臺,要求大家逐一落實,起初,老師們都覺得任務繁多,難以應付,但經過領導的耐心開導,現在,我分明看到老師們都開始梳理自己的工作。常規管理、誠信教育、三思教學、國學背誦……本著“不重複自己,區別於他人”的校訓,在班主任和老師中已經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
慢慢走,欣賞啊!我們的生活何嘗不需要這樣呢?時間不能停滯可是我們可以駐足。幸福,原來在路途的點滴之中;人生的藝術,就在你的欣賞之中。
標杆人生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