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與形而上學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尼采與形而上學》集中論述了尼采在本體論和認識論方面的思想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尼采說我們即將並且一直生活在一個虛無主義籠罩的時代,即“上帝死了”的時代,解釋為最高價值的喪失,即死後入天堂、永生的信念的喪失。

  隨著科學的發展和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上帝的存在”。於是,科學毀滅了信仰,但同時由於其本身的侷限性,又無法建立一個信仰。於是人類失去了原本因為相信“上帝”而擁有的人生動力,而同時由於柏拉圖主義所形成的道德觀卻還約束著人類。

  於是人類精神上無法獲得信仰,但同時行為上又有道德約束,無法釋放因為信仰喪失而積蓄的各種情緒,最終人類頹廢的活著,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頹廢,是一種形而上的無力感。

  誠然越來越多的人不再相信“上帝”,但是究其根本,生命本質上的孤寂,在失去了“上帝”這一形而上的關懷後,人類還是在迫切的尋求信仰,尋求這種精神上的關懷。就像某個哲學家說的:人類從來都是孤獨和不孤獨的,因此才有了上帝。

  到這裡,我開始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直到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盜夢空間》,給了我啟發。電影中通過入夢的方法,通過在夢主的潛意識中植入意識,改變夢主的想法。這種方法如果可以得到實現,那麼在人類行將就末的時候,通過電影裡的方法,讓一位夢境設計師設計好如同天堂般的夢中世界,通過精神引導師,讓夢主再次相信上帝的存在,於是在盟主的潛意識中,曾經存在的上帝形象投影在夢境中,這時通過穿越,兩位參與者回到現實,而夢主在夢中得到了精神上的關懷,相信“上帝”的存在,於是在夢主死去的瞬間得到了永生。

  誠然這在我們現在看來是不道德和沒意義沒必要的,因為我們欺騙,而且終究沒有創造永生,但是從死者的角度,他是獲得了“上帝”的關懷,而且誰在虛弱的時候不想獲得關懷。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尼采說我們活得多麼的矛盾和無力,因為道德總是會時不時的關懷我們沒有信仰的靈魂,而且有時候這種關懷是那麼的虛偽和矛盾。

  而對於活著的人,如何獲得這種關懷,也許用不著擔心,因為我們活的那麼忙,那麼積極,都沒時間沒心情想這方面的事情,即使有時會寂寞,但那不算什麼,比起人生本質的孤獨的體會。不過在空閒的時候曾經也想過人生本質的虛無,那個時候也會覺得活著沒意義,不過很快就又振奮起來,不想那個問題了。但是我為何會明知生命的虛無,卻還是很快而且一直的積極地活著,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久,慢慢地有了答案。

  在各種生活經驗的體會下,我意識到即使人類早已宣稱,自己已經是高階的文明的,但究其根本還是擁有著動物的屬性,而且更多的人們類活動,是在自然屬性的驅使下完成的,比如:渴了喝水,餓了吃東西,冷了穿衣服,性慾等各種慾望。人與人之間在這些慾望的表達上不同,這裡就有著道德的約束力的作用,當然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理解。

  所以想到這裡,我意識到人類的各種行為,都是在外界的刺激下,由身體感知,給予身體中一些器官刺激,由他們分泌各種激素,再去促進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動,從而表現出人類的各種欲求和行動,當然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在每個人的道德觀的監視下完成的,不然就是違心的,再嚴重的就是犯法了。

  所以人類要活得積極,有活下去的動力,更多的是要保證身體的健康,各個器官的功能正常,從而使得各種激素分泌水平的正常,維持著生命的動力,從而不去過多的思考形而上的話題,就算想到了也會馬上抽身出來,不會陷進去,因為當你在思考:是存在還是思想先存於世時,你的肚子餓了,口渴了,女朋友叫你去約會了,而你的某方面的成就被人在議論著,你要成就更多,你還有很多欲求。

  想到這我想起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IQ84》三部曲中通過女主角的口說:身體是靈魂的殿堂,看來是何等的正確,即使也許理解角度不一樣。

  從某些方面日本還是不錯的,比如濱崎步,比如她的某些作家子民們。

  篇二

  買了一本週國平的《尼采與形而上學》,一口氣讀了一半。

  《尼》畢竟是哲學讀物,即便經周國平之手,已經條分縷析面目澄明的呈現,還是需要在思維全盤緊張的狀態下才能順利讀下去。我放不下手,一則自然是因為它所涉及之內容均可歸為最高思維等級的那一群落,高屋建瓴的通透視角是普通文學類別無法企及的,二來是怕自己一放下手就丟了線索和興致,再也揀不起來。我買的書,讀不完的其實很少,除了一些“買岔了”的,其餘應該就屬此類。記得早以前買過一本2006 年出版的《尼采》英文版,是劍橋哲學研究系列中的一本,黃封皮的磚頭書,密密麻麻的英文字,買回來很快就束之高閣了。純粹自討苦吃,中文看著都磕絆,還要看英文的。還想起來大一住在中財清河校區的時候,在學校的小圖書館借了一本純黑封皮的《黑格爾》,難道人家叫黑格爾,書就得是黑色的麼?內容自然是晦澀得一塌糊塗,我還硬是痛苦的啃了一大半。現在記得的也就只有這種痛苦的感覺。

  沒有太多生活經歷,對生命沒有深層次質疑或領悟能力有限,最好還是少看哲學原著,多半會迷失在哲學家們各自構建的精密而極具迷惑性的理念宮殿中。從名家的解讀看起會是一個好的選擇。這本書大致是在解讀形而上學的起源和發展、尼采對於形而上學的解構和批判以及積極虛無主義的提出。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看看當下我們周遭的人與事,看看這個社會發展至今的種種狀態,稍有探究精神的人自然會有一堆疑問,我為何要遵循這些準則行事,僅僅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為何會因為自己做的不存惡意的某事而自責,僅僅因為它不符合大眾的道德規範?這諸多應該、不應該是經誰制定而傳播,如何牢牢鉗制住每一個人並讓其乖乖順服?外在的種種如何內化成自我的一部分而讓我們自以為是頂著自由意志的帽子走著別人早就設定好的路?這些懷疑和探究早已被思索過千萬遍,以不同的發展速度被不同的社會階段所經歷。對此窺探一二,就是給自己的思維認知開啟一扇窗,而不必把自己悶在角落鬱郁苦思不得其所。

  如果說積極虛無主義者不需要一個“真正的世界”,敢於接受無意義的現實世界,基督徒需要並且尚且能夠虛構一個“真正的世界”,那麼,消極的虛無主義者則是需要卻無能虛構一個“真正的世界”,又沒有勇氣接受現實世界,陷入了絕境。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便是這樣一種消極虛無主義的典型形式。

放慢腳步去長大讀後感
拍攝全家福需要注意什麼事
相關知識
尼采與形而上學讀後感
高二政治關於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複習資料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演變脈絡
奧巴馬為什麼要上學讀後感
論語學而篇的讀後感想
論語學而篇的讀後感
地震中的父與子小學讀後感
老人與海小學讀後感
小學讀後感作文指導
別讓孩子傷在小學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