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古籍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國學作品高度概括了生活,很值得我們閱讀。欣賞完原文,也歡迎去欣賞學習關於國學作品讀後感。下面是一位國學教授的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無極之鏡》:一位國學教授的讀後感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極大影響。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中國國學中的思想,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是連線炎黃子孫的血脈之橋、心靈之橋。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當我們徜徉其中採擷朝暉、俯拾夕秀之際,自然會被她磅礴而深厚的美感所震撼、吸引;然而,當我們舉目星空、悵望千秋之時,卻也不能不為她的濫觴之邈遠難測而感到茫然無措。“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唯像,何以識之?明明暗暗,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圓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系?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屈原《天問》科學的日益昌明,部分地解釋了上述問題,但是,即便是已經獲得“正確答案”的“天問”也仍然有一個開闊的未知區域等待今人去拓荒、墾殖,那就是:在今天的科學概念、科學思維的框範下所獲得的“正確答案”如何與華夏先人的相關記錄去對接?如何以今天的“科學眼光”去審視古籍經典上對上述“天問”的相關闡發?由此我更想道:在占星之術、卜筮之典普遍被視作“迷信”的當下,我們言下的“文明”“傳統”,到底距離炎黃祖先的原始命意有多遠?當先民們仰觀蒼天列宿、俯察大地山河之際,他們的眼中會流露出怎樣的迷茫和欣喜?我們是他們的子孫、後裔,然而,我們卻不能感受他們的迷茫、欣喜。

  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坦然面對、積極攻研那些曾經被我們視作“迷信”的文化遺存、久遠命題。縱然,我們預期的結果猶如夸父追日般不可實現,但是,只要有那揮舞手杖化為鄧林的一剎那光輝,我們便可告慰那一雙雙曾經多麼迷茫、多麼欣喜地仰觀俯察的眼睛。

  在我看來,路輝君的《無極之鏡》就是一部試圖探詢、慰藉那一雙雙先民眼睛的作品。

  路輝君的這本《無極之鏡》將中國古代的天文歷算、星占卜筮、五運六氣取精用巨集、融會貫通,最後歸本古中醫,在“天人合一”“天人一體”的高度上闡述古中醫的精深奧蘊。這是一部闡釋古中醫的奇書,但又絕不僅僅以古中醫為限界,作者以辛勤的汗水、敏銳的卓識,深入探索、挖掘華夏文明之源,頗有不能掘地及泉便永不止休的精神。我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時有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之感,試舉數例如下,世有知音,諒不河漢餘言。至於對這部書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則尚待博識君子。

  路輝君在博採眾長、含咀醞釀之後從曆法的角度對《周易》提出新解,獨出心裁、新穎別緻,邏輯性很強,頗具說服力。他認為:“一年有12個朔望月約354天,閏年13個朔望月為384天,一天用一爻,六爻為一卦,384天為六十四卦,這就是先天六十四卦的歷法來源。冬至到夏至的時間,太陽由南迴歸線到北迴歸線,用復卦到乾卦的三十二卦表示……”第103頁應該說,這種見解比較符合先民建立八卦系統的實際,但作者的探索並不止於此。他繼續申論:“……《周易》中的泰、否、隨……共15卦;48天的卦有離、巽、兌、需、訟、無妄、大畜、大過、豚、大壯、家人、暌、革、鼎、中孚等共15卦。這些卦中,51天的卦與39天的卦相合,42天的卦與48天的卦相合,都組成90天,即2個45天,都符合8個卦共360天。這些卦象的紀日天數在39至51之間波動,正好符合太陽在夏至與冬至之間波動的天象,和晝夜之間漏刻波動的時間現象。”這樣的見解,可以說從天文曆法的角度為《周易》研究開闢了一條新路,而且這條新路是那樣的近自然、接地氣。

  以上所舉的幾例,只是冰山一角、廣廈一樑而已,書中新見心解層出不窮,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實在令人受益匪淺。我堅信,路輝君的這部《無極之鏡》必將以其厚實的文獻資料、嚴密的邏輯論證贏得廣大中醫學及古天文學研究者、愛好者的雙重歡迎。

讀國學讀後感範文
經典國學的感悟
相關知識
國學古籍讀後感
經典國學書籍讀後感
小學國學書籍讀後感
國學書籍讀後感
國學入門讀後感
我愛國學經典讀後感
國學經典讀後感論文
小學國學經典讀後感
品味國學經典讀後感
品國學經典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