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攝影基本技巧教學
在當今的傳媒格局中,新聞攝影已經佔有一席之地。尤其隨著“讀圖時代”的來臨,新聞攝影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日益彰顯,對讀者和社會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新聞攝影已經成為了一種現實媒介,把人與世界有效連線並整合起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1:提升篇
1、找角度,選擇新穎的角度。
2、找前景,注意哪個部分該虛哪個部分該實,虛化不重要的前景,更好的突出主題。
3、找反光,倒影。學會利用玻璃、鏡子、水等折射作用。
4、虛實處理,主要是運用光圈的大小,焦距的大小,慢門、變焦攝影、追隨等方法來實現的。
5、抓細節,找趣味點,新聞點。
6、使用剪影和影子。
7、注意光線,注意把握光線的方向和光比大小。
8、觀察細緻,抓住瞬間,抓住神態。
9、適當的題材,畫面可以一定量的傾斜。
10、組照要兼顧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增加版面意識和編輯意識。
11、利用環境中的元素,在保證畫面主次分明的前提下多攝入資訊量。
12、對拍攝主題要有一定了解,如盲人用手辨認錢。
13、熟練使用閃光燈,慢速同步、反射閃光燈、平衡光比等。
PS:拍照的時候要先看看畫面周圍,再詳細觀察畫面中的趣味點。
2:拍攝模式的設定
白天在室外拍攝時,由於不同環境明暗差別較大,通常使用光圈優先模式拍攝***新聞攝影師或許會選擇自動曝光模式***。在非逆光情況下,用評價測光即能獲得不錯的曝光效果,逆光情況則可以使用點測光。對焦點可以視情況選擇單點對焦或單點擴充套件對焦。
室內環境通常光線較為統一,可使用M模式拍攝。鏡頭若有全時手動對焦功能,還可在對焦完成後微調,使對焦更精確。
長焦鏡頭適合在距離被攝物件較遠的地方進行拍攝。
遠距離抓拍能獲得自然的畫面。
3:選擇適合的白平衡
在白天室外拍攝的情況下,使用自動白平衡即可,若喜歡更溫暖的色調,則可以選用陰天白平衡。
室內拍攝就沒有那麼簡單了。室內光源若為色溫很低、光線偏暖的白熾燈,若想保留溫暖的光線環境,使用自動白平衡即可;若想削弱這種黃色,可以選用白熾燈模式,稍微修正燈光的效果。室內光源若為色溫很高、光線偏冷的螢光燈,但校正相對容易,通常使用自動白平衡或螢光燈白平衡即能獲得不錯效果。
自訂白平衡是最準確的方法。準備一張白紙***或灰卡***,將白紙填滿畫面拍攝一張照片,在機身功能表內註冊白平衡資訊,相機會記錄現場光環境下的色溫資料。這時將白平衡模式調至"自訂白平衡",就可以完全校正現場色溫。
當然,最好的辦法莫過於以RAW檔拍攝,可以不用考慮色溫問題,在後制時重新指定就能得到最佳色溫還原。
雲南,香格里拉。15mm定焦鏡頭的超廣視角,將土地上勞動的人們和頭頂的藍天白雲一同收入畫面之中,產生了強烈的畫面衝擊力。
4:抓拍,捕捉瞬間情感溫度
使用長焦鏡頭在遠處抓拍是許多攝影愛好者常用的做法,可以在離被攝體極遠的地方,在被攝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他們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由於長焦鏡頭虛化能力極強,可以濾掉與主題無關的視覺干擾,使主體更突出。不過空間壓縮太大時,會強化觀者與畫面人物的距離感,使照片看來不那麼生動親切。
另一種拍法則較為有趣:使用廣角或中焦鏡頭對被攝者近距離拍攝,拍完便轉身走掉。有時被攝者會因為太專注於做自己的事情,而沒有意識到攝影師的存在,這也是抓拍的好時機。近距離抓拍能拍到被攝者更為生動的表情和動作,而且現場感倍增,缺點是容易干擾現場,造成被攝者的牴觸。整體而言,如能妥善處理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關係,近距離拍攝顯然是更好的。
有些剛起步的人文攝影師面對被攝者往往很害羞,生怕被注意到而引起反感。這樣的心態很難拍到很好的照片。與其回家懊惱,不如儘量克服自己面對被攝者的害羞心理,勇敢拿起相機拍攝。其實只要不是太私密的事情,你的舉動也不是太冒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對拍攝表示反感的。被攝者發現你在拍攝之後,也可以暫停拍攝,用真誠的微笑和眼神迴應,讓對方知道你並無惡意,並在表明來意且取得對方允許後繼續拍攝。當然,各國文化對攝影的理解也大不相同。因此在各地拍攝人文題材時,要考慮到不同文化的特性,不可過於冒犯,這也是對人的尊重。
抓拍和溝通是人文攝影的主要方式,兩者各有所長。對於街頭拍攝,很多場景都是稍縱即逝,這時候往往要以抓拍為主,若有必要,事後再徵得被攝者同意。而對於更為長久和深入的專題拍攝而言,事先溝通幾乎是必須的。這是在溝通前無論如何都無法取得的效果。但無論選擇哪種方式,切記無論是心理上還是行動上,都要對被攝者保持尊重。
近距離拍攝能獲得更生動的表情和動作。
5:守候,等出影像的高潮
有時候攝影者觀察到一處色彩或造型絕佳的場景,只差一個“影中人”在合適的位置出現,為你的影像畫龍點睛;這時候就須等候。
佈列鬆的許多照片就是這樣:人物在恰當的時間出現在恰當的地點,使整個事件在這一刻達到最高潮,構成完美畫面。這也是佈列鬆“決定性瞬間”理論誕生的基礎之一。
適當的人物在適當時間出現在適當的位置,就能成就一張照片。
6:極簡搭配
從攝影史來看,只使用一到兩支定焦鏡頭的人文攝影師不在少數。定焦鏡頭擁有更大光圈及更好成像,可以帶來變焦鏡頭所沒有的特殊效果;而由於視角固定,能提供攝影師更熟悉的觀看方式。
人文攝影最常用的定焦鏡頭莫過於35mm和50mm鏡頭,戰地攝影師則往往偏愛24mm或25mm廣角鏡頭,以期帶來更多的內容和更大的視覺衝擊力。
在新聞紀實攝影領域,變焦鏡頭具有無可比擬的便捷性。
推薦鏡頭***佳能為例***
EF 35mm f/1.4L USM:單反相機中最出色的35mm定焦鏡頭之一,被譽為最適合人文拍攝的焦段。
EF 50mm f/1.2L USM: f/1.2超大光圈適合弱光攝影、焦外成像柔美。此焦段更是攝影大師佈列鬆畢生所愛。
EF 24mm f/1.4 USM II:寬廣視角帶來強大視覺衝擊力,一直是戰地攝影師鍾愛的焦段。光學結構的改良與SWC鍍膜有效抑制眩光鬼影,成像品質比一代大幅提升。
新聞攝影基礎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