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的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創業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參閱。

  篇一

  《淺談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

  [摘 要] 大學生創業是這幾年社會關注的熱點,政府和高校等各方給予了較高的重視和扶持力度。我國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體系已初具規模,並取得了冥想成效,但仍存在著定位不準、學科體系不繫統和政策法規不完善等問題。結合國外教育發達國家的經驗,在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發展中,高校應為大學生創業建立良好的體制。

  [關鍵詞] 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

  近年來為了緩解就業壓力,也為了社會的長遠發展,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然而大學生普遍趨於穩定的就業思想以及對創業不瞭解而產生的畏懼感沒有使得太多學生嘗試走向這條道路,或者走通這條道路。而對於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與精神、發展大學生創業,高校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校的創業教育包括對大學生進行創業素質的培養、設立專門指導創業的部門、舉辦創業大賽與創業沙龍活動和幫助大學生實現創業專案等。創業教育不但能夠創造就業機會,而且能創造出大量的企業和實體,通過創業來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無疑是一個現實而有效的辦法。

  一、創業教育的內涵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高等教育中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到80年代初,伴隨著美國社會就業形勢的就業狀況不斷嚴峻,人們開始反思,認為學校教育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不能適應形勢發展變化的需要,同時應該為學生就業採取措施倡導開展創業教育。***11月底,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柯林·博爾提出了“創業教育”的概念,他將創業教育總結為:未來的人應掌握的“第三本教育護照”。他提出的三本教育護照分別是指學術性的、職業性的和創業性的能力,並指出如果一個人沒有事業心與開拓能力,學術與職業方面的能力就不能發揮,甚至變得沒有意義。

  創業教育的內涵,就是整合教育學、領導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學科的理論知識,通過學校、社會等教育途徑,以課堂教學、參觀見習、實踐模擬等載體,幫助學生樹立創業志向,發展創業品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具有自謀職業、創業致富的本領。不僅如此,創業教育還引導受教育者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形成自我教育與主動學習的能力,塑造創造、開拓的創業素質,獲得參與社會和建設社會的本領。

  二、高校創業教育的意義

  1、創業教育對於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意義

  1.激發了創業的鬥志和激情。在當代的中國,高校是大學生透視社會的一扇窗戶,是走向社會的橋樑,在對於引導大學生志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積極推動創業支援體系的建設,將會極大的激發學生的鬥志和激情。

  2.形成正確的創業觀和積極的創業精神。高校通過構建創業素質模式,即讓創業教育走進課堂,讓同學直接瞭解創業,瞭解當中的相關內容,揭去創業的神祕面紗,使同學們形成正確的創業觀。實際上從歷年的資料分析來看,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並不是很高,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正確的創業觀,認為創業就是興辦大型企業,不能走尋常的道路,必須要具有規模。

  3.獲得實用的創業技能。現在高校中的創業計劃大賽正進行的如火如荼,這些比賽可以讓大學生學到和挖掘許多關於創業方面的理論知識。高校通過虛體企業的運作,讓大學生參與其中,使其明白商業運作中必須要掌握的知識,同時增加他們的風險意識。這些措施的推行,對於只著眼於課本的大學生來講是求之不得。

  4.個人綜合素養得到提高。由於科技的日新月異,社會的迅猛發展,社會要求高校輸出的是符合型人才,不僅要熟練掌握自己本專業的知識,還要能觸類旁通,相容其他的知識。高校通過對創業體系的構建可以增長大學生這一方面的知識,使他們瞭解公司的運營模式和思路,懂得一些規避風險的方面,增長自主創新方面的才幹。

  5.獲得瞭解社會、參與社會的機會。創業是一項實踐性相當強的活動,從事真正的創業必將與社會上的方方面打交道,比如需要與政府部門協商,與相關企業進行溝通。而且企業的運作將不在校園內,是直面社會,社會的冷暖都將會映入眼簾,而這些的實現很大程度都是建立在高校對創業體系的支援和建設。

  2、創業教育對於高校的意義

  1.解決高校學生就業。近幾年來,畢業生“就業率”成為評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各高校都提高了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的關注度,並採取了諸如就業宣講會、就業系列培訓講座、校園招聘會等多種形式。而在如今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下,大學生就業形勢更不樂觀,在“為大學生就業找尋怎樣新的出路”探索下,鼓勵並支援大學生創業成為重要的解決辦法。

  2.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高校鼓勵學生創業,並不是宣傳“追求財富等功利性價值”,而是鼓勵大學生養成敢於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決心和勇氣,以及形成“誠信、踏實、樂觀”等優秀企業傢俱有的品質。高校對大學生相關創業素質的培養,可幫助其形成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是對大學生整體精神面貌的提升,有助於高校形成“進取、發展、創新”的文化氛圍,從而有效地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

  3.促進高校改革管理方式。因為大學生創業最主要針對的是面臨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而科技創業活動又具有其獨特性。因此,各個高校在開展創業工作時,會突破以往傳統的管理辦法,改革有效的相適應的管理方式。

  4.幫助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高校科技成果能否投入到市場,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積極性和創業結果的重要原因。兩個影響它的不利因素是資金支援和市場的接受程度,而高校在“大學生創業基金”和“大學生科技創業園”等方面與政府相互作用,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3、創業教育對於社會的意義

  1.加強社會關注和輿論支援,吸納更多社會資金參與。高校加強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助於在社會上形成創新氛圍,提高公民對創業的瞭解度和支援度,從而有助於創業者獲得社會的輿論支援,打消創業的心理顧慮。而且,由於高校和政府都對大學生創業專案投入了資金支援,這就會使社會也注意到大學生創業的投資前景,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投資建設。

  2.推動城市“科教興市”戰略的實現。當前很多城市都確定了“科教興市”的發展戰略,關注並幫助學生創業體現了政府探索科技創新的新型發展之路的決心和創新。因此,對於城市的經濟發展格局和今後經濟走向,科技創新、自主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學生這一群體,已經越來越成為城市推進“科教興市”主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體。

  3.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高校培養的人才和科研成果,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高校通過加大創業教育投入,培養出一批創新型人才和科研成果,促進他們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作用,可以對經濟發展產生較大的推動力。事實上,近年來,政府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更多的目光集中於高校的人才培養上,並把高等教育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的整體規劃之中。

  篇二

  現階段高校創業教育的弊端

  誠然高校採取的支援大學生創業的措施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仍需清晰的認識到,自從1997年清華大學在高校中率先舉辦了“創業計劃大賽”至今,真正的“大學生創業”在我們國家起步剛滿11年,高校在支援大學生創業中還存在不當之處和完善空間。

  1、以促進就業為目標,不重視大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有的高校對待“創業”的態度還十分簡單,只把創業當作就業的一種形式或是“創業就是就業”,根本沒有意識到創業高於就業的深層部分,那就是:就業,是一個人角色的轉變,反映了一個人的知識、身體、能力等素質;而創業,既表現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更表現了一個人的精神價值“突破傳統、不斷追求”。因此,高校在組織創業教育時,既要滿足大學生對就業的現實要求,更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這才是激勵大學生真正實現價值的原動力。

  2、偏重短期性的創業技能培養,缺乏戰略性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些高校在舉辦創業教育的時候,往往也以大學生創業能力的迅速提高為主要目的,並不沒有訂立長期的創業課程計劃。而一些大學生參加創業大賽或者有創業的想法,很大的原因是出於功利性,高校為了鼓勵學生參賽,高校也給予了“獎學金加分”“保研加分”等誘人政策,部分大學生受利益吸引,取得現實功利成了參與的驅動力之一。功利性會使大學生培養創業素養時偏於創業能力的培養,而非綜合素質的提高,這種負面效果的出現與比賽的初衷相違背。

  3、受益學生比例較小,偏於精英式教育

  高校對大學生模擬創業的支援的核心應是使學生的素質成為獲取、運用、再生知識的手段,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其物件應是全體學生。而目前高校的創業教育都開始於競賽,從最初就刻上精英教育的烙印,包括後來發展開來的創業模擬交流機制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高校易把重點放在少數人身上,其准入機制嚴格且狹窄,更多的學生由於條件的限制只能望塵莫及。真正意義上的高校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援與教育是精神、素質的培養,應著眼未來所有的人才。

  對完善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與建議

  1、確定以“培養創業創新人才”為導向的戰略目標,而非“就業”

  作為大學生創業的重要主體重要載體,高校確立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戰略目標必須與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相適應。“把實施創業教育作為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措施,不僅有以偏概全之嫌,而且還將使創業教育帶有強烈的功利性與短視性,並最終損害創業教育的健康與持續發展。”與其如此,不如我們將目光放的長遠一些,切實把握創業創新教育的內涵,以此來指導大學生創業。這樣,支援大學生創業的戰略目標將不會是看從大學中真正走出了多少創業成功的老闆,而是要看從大學中走出的學子們是否具備了創業創新的意識、素質和能力。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

  2、確定“大眾創業教育”為基礎的戰略定位

  雖然以目前形勢來看,受到資金、場地、規模等的客觀限制,決定了參與創業的只能是很少一部分學生,所以往往高校的創業培養也就成了“精英創業”。但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每一位受教育者都應該享有同樣的受教育的權利,大眾創業是高校支援大學生創業的根本原則。要解決這對矛盾,只能用發展的辦法,通過擴大大學生創業的出路來解決,即進一步加強資金、場地、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幫助高校科學成果投入到市場,而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系統的創業教育才是實現大眾創業的重要途徑。

  3、確定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素質”為內容的戰略措施

  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在實踐層面還是被簡單理解為如何引導學生創辦企業,僅僅停留在創業技能的訓練方面。而前述的大學生創業的高校支援體系戰略目標是“培養創業創新人才”。因此,各高校不能僅著眼於大學生創業技能提高這一短期效益,而應該以長遠發展的眼光,確立人力資源管理中“以人為本”、“培養人的全面素質”的理念,採取的戰略措施必然是要提高創業者的創業素質,而不僅僅是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技能。

  參考文獻:

  [1]賈文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創業教育[J].成人教育,2006,***1***

  [2]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談研究型大學的創新之路[J].教育發展研究,2006,***SB***

  [3]騰英才、胡澤耀.美國創業教育對我們的啟示[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3,***2***

  [4]王健.大學生自主創業與高校創業教育的實施[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5,***4***

  作者簡介:張冠南***1988—***,女,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

  篇三

  論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

  [摘要]文章在分析大學創業教育的基本內涵和五大特徵的基礎上,提出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創業教育模式選擇管理、創業知識和技能儲備管理、風險和社會責任管理、創業孵化服務管理、創業條件管理、創業文化管理和創業過程的社會化管理等問題,並提出了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的創新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創業教育管理 高校學生管理

  [作者簡介]黃燕飛***1963- ***,男,江蘇海門人,南通職業大學副校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江蘇 南通 226007***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087-02

  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既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又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在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優先行動框架》中指出:“高等學校,必須將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作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要讓大學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因此,加強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具有迫切性。對寧波6所高校1200名大學生的自主創業意向與影響因素展開了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寧波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知能方面的教育嚴重不足。面對創業教育實踐的各種問題,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亟須轉型升級。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內涵與特徵

  大學生創業教育是指以培養具有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精神、創業社會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管理能力為主要目標的大學教育體系與實踐過程。大學創業教育的主要特徵如下:

  1.以學術課程教育為手段,提高對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和理論指導。大學教育要普遍開展以培養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業精神為核心的創業教育,歷史性地承擔了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的新任務。這要求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迅速轉型升級。

  2.發揮和利用大學業生自主創業的創業精神、興趣和潛質,將大學生人生價值實現和專業技能、興趣有機結合起來。為此,要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潛質,在提高大學生創業風險意識和管理、創業冒險精神、創業社會交往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管理能力等能力的同時,提高大學生自我實現的能力。

  3.探索政府及高校引導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管理的新方式。創業教育於20世紀7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後來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勞工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教育署等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援與倡導。麻省理工學院自1990年舉辦首屆創業計劃競賽活動後,該校畢業生和教師平均每年創辦150多個新公司,據統計表明,該校的畢業生至今已經創辦了4000多個公司,這些企業僅1994年就僱傭了100多萬員工,創造了230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為促進美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據最新統計,至今為此,美國大學和學院開設創業課程的已超過1100多所,其中50%以上開設並提供了不少於4門創業方面的課程。

  4.將大學生創業方向向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轉變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的重要思路。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指具備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甚至關鍵核心技術、擁有強大市場有效需求特別是國內有效需求潛力,同時兼有資源能耗低、產業升級引領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等的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它需要一大批科技創業人才和優秀中小企業的創業實踐。

  5.創新高校建設目標,促進高校建設目標的多元化。推進高校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以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高校建設的重要目標。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的主要內容

  1.創業教育模式選擇管理。大學生創業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創業技能,設定課程的原則是突出學科之間的互補性,內容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綜合素質。這與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管理緊密相關。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已逐步形成了三種模式:以中國人民大學為代表的“以提高學生整體能力、綜合素質為重點的創業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以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技能為重點的創業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綜合式創業教育”模式。他們一方面將創新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基礎,在學習基本理論與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基本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為大學生提供創業所需啟動資金和技術諮詢。發展趨勢表明,大學在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選擇上具有越來越高的自主性、創造性和主動性。寧波大學在多年創業教育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課程滲透、實訓導向、管理先行”的“三位一體”創業教育模式。該課程體系結構由通識教育平臺、學科大類教育平臺、專業教育平臺以及專業方向模組、創新創業計劃等組成,推動大學生具有創業精神,逐步走上創業之路。

  2.創業知識與技能儲備管理。怎樣利用大學教育體系來培養和強化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創業技能以及創業思維,既是大學教學改革的重要課題,更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管理的重要目標。因此,大學生創業教育必須以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儲備管理的主體內容。通過創業教育的培訓,學生既掌握創業教育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又深入瞭解創業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實際運作。創業知識和技能儲備管理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相關。大學生創業教育本質上是對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始終沒有解決好,固然與國家整體就業形勢和就業結構因素有關,也和高校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需求不適應因素有關。如何走出計劃經濟的培育模式並提高高校大學生人才培育對企業需求的適應能力,是高校現階段面對的重要課題。這需要創新大學生人才培養模式,著重優化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素質。大學生創業需求與大學層次反而成反向關係,表明不同層次高校對創業教育管理的重視程度有明顯不同。調查表明,在對大學生創業人群的調查中,高職高專畢業生佔了1.7%,本科生只有0.6%,重點大學的學生創業的更少。這要求重點大學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轉型和創新。

  3.風險和社會責任管理。風險管理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方面。大學生創業風險是客觀存在的,提高創業風險意識和承擔風險能力,儘可能預防風險、降低風險、規避風險,這是大學生創業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前提。大學生創業風險主要包括技術風險、市場風險、管理風險、代理人風險及學業風險等。大學生創業風險管理是通過對創業高風險的認知、估測、分析和控制,實現創業風險成本與風險收益之間的均衡,實現創業收益的最大化。面對如此嚴峻就業形勢,高校應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以滿足知識經濟時代對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需求,積極推進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猜你感興趣:

關於大學生創業管理論文
關於大學生創業論文範文參考
相關知識
大學生創業的教育論文
大學生創業的管理論文
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英語作文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論文範文大全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論文範文大全
大學生創業的原則
大學生創業的看法
關於大學生創業的想法
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大學生創業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