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黑板報文字素材
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是中小學學校教育的中心。本文通過調查研究衡水市區中小學校愛國主義教育課程開設的現狀,查閱各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成功經驗、教育形式和內容等資料,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成因,提出加強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為促進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愛國主題黑板報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為人民服務:張思德
1934年11月,紅四方面軍為策應中央紅軍長征入川,總部和主力部隊便移師旺蒼,至次年4月,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首府就設在旺蒼,這裡成了名副其實的“紅軍城”。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城區,就駐紮了40多個軍地領導機關,15個紅軍團隊,2萬多名紅軍將士。這裡曾住過許多叱吒風雲的人物——徐向前、王樹聲、李先念……而作為普通一兵的張思德也是在這裡完成了長征前革命生涯的重大轉折。
關於長征前的張思德,許多資料曾這樣介紹,在反六路圍攻的戰鬥中,張思德負傷後,還勇奪敵人兩挺機槍。
那是1934年夏,紅四方面軍反六路圍攻進入了關鍵的戰役戰鬥。紅軍確定青龍觀為東線反擊的突破點。張思德所在的紅九軍作為第一梯隊,擔任了突破任務。
戰鬥打響後,紅軍很快突破青龍觀並向敵縱深楔入。紅九軍攻佔了青龍觀以東的清花溪、田家壩,一舉擊潰敵第5旅。正是在田家壩的戰鬥中,張思德負了傷。
愛國主題的黑板報圖片
經過數月的治療,張思德痊癒歸隊,並隨部隊進駐旺蒼壩。在這裡,他又見到了改變他人生軌跡的重要人物——時任紅九軍政委的陳海松。
陳海松湖北大悟人,參加過黃麻起義,是當時紅四方面軍最年輕的軍職幹部之一。在宣達戰役中,陳海松大腿被敵彈擊中,光榮負傷。
張思德和陳海松是在後方醫院養傷時,彼此熟悉的。他們一個是紅軍高階指揮員,一個是普通戰士,但年齡卻相差無幾。在養傷期間,陳海松經常鼓勵紅九軍負傷的戰士,一定要堅強樂觀。張思德深受鼓舞和教育。當張思德傷病好轉時,他就幫助陳海松洗衣服、換繃帶,攙扶他到戶外活動鍛鍊。張思德先傷愈歸隊。
紅四方面軍大部搬到旺蒼後,剛剛升任紅九軍政委的陳海松,傷還未痊癒,仍舊拄著拐,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
張思德雖歸隊但仍惦念著陳海松的傷情,利用閒暇時間,找來一些軟布條,扯來葛藤,加上細麻繩、乾草,精心為陳海松打了兩雙草鞋。在旺蒼陳海松見到張思德時,高興地說:“你也到這裡來了”,張思德忙把帶在身上的這兩雙草鞋送給他,陳政委久久地端詳著這兩雙帶著戰友深情的草鞋,在後方醫院的一幕幕場景又浮現在他的眼前。
恰巧,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要在各部選拔一些優秀戰士做警衛工作,陳海松就將張思德推薦了上去。
張思德被分配到紅四方面軍警衛團一營一連一排一班。據時任張思德所在的一班的班長,原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張顯揚回憶:
“我是張思德的老班長,我當他的班長有近一年的時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張思德比我小不到一歲,個頭不高,但身子挺結實。他出身貧苦,愛憎分明,對革命對同志有火一般的熱情。”
1935年5月,張思德隨紅四方面軍總部警衛團告別川陝蘇區,踏上了漫漫長征路。
松潘草地,朱德與張思德兩個儀隴人的長征故事
多少年來朱德與張思德家鄉的人民總是自豪地說:“在解放軍中,我們儀隴出了兩個最著名的人物,一個是最大的官朱德總司令,一個是最小的官班長張思德”。而更為難得的是,他們在長征中還有著精彩的相聚和頗為傳奇的故事。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8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右路軍和左路軍過草地。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張思德所在班的班長張顯揚與另外一些骨幹,正是在這時候被紅四方面軍抽調給朱總司令擔任警衛工作。
還是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張思德就從隨處可見的石刻標語“我們的紅軍總司令朱德也是儀隴人”中,得知了朱總司令是自己的老鄉,他為此很感自豪。自從班長張顯揚被派到朱總司令身邊工作後,張思德多次找過張顯揚,一則彙報班裡工作,二則聊敘分別後戰友的思念之情。
一次,張思德跑去找張顯揚時,恰逢張顯揚不在,他正欲離去。朱總司令卻叫住了他。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首長,張思德顯得很緊張。朱總司令笑吟吟地問:“你是不是找你的班長張顯揚啊?”
張思德忙不迭地應道:“是,首長……我找班長……”
不料朱總司令拍拍他的肩膀說:“我知道了,你是我的小老鄉,也是儀隴人,對不對?”
不待張思德回答,朱總司令又說:“我是馬鞍場的,你是六合場的。”
聽了這話,張思德心裡一陣感動,他沒想到朱總司令對自己的情況早已有所瞭解。接著,朱總司令又說:“聽說你作戰很勇敢,負過幾次傷,在反六路圍攻中還繳獲了敵人的兩挺機槍。小老鄉,好好幹,要為家鄉人民多爭光。”
不久,張思德因表現突出,升為紅四方面軍總部通訊班班長。這期間,他經常在首長間送信、傳令,有了更多機會接觸朱總司令。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訊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嚐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蔔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為進一步解決吃的問題,朱總司令還提議舉辦一個草地“野菜博覽會”。直屬隊和附近的部隊都派來了代表,組成了一支40餘人的採野菜大隊。這一次,大家採摘了60多種可吃的野菜。朱總司令又囑咐張顯揚與張思德帶人將這些野菜分類整理好,用水養起來,待辦博覽會時用。
朱總司令一手操辦的“野菜博覽會”在草地上隆重開幕了。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黃等60多種奇形怪狀的野菜整齊地排列在紅軍大學的場地上,紅軍戰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興高采烈地參觀著這古今中外從未有過的博覽會。一位紅軍戰士指著牛耳大黃,瞪大眼睛驚訝地叫道:“這不是中藥材嗎?”正在一旁的朱總司令笑著說:“是啊!藥材也來參加革命了,它也算是‘革命菜’了!”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朱總司令平易近人,與最基層官兵同甘共苦,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張思德。然而,張思德也許不知道,他在長征中的表現,也在朱總司令心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張顯揚回憶:勝利到達陝北後,一次中央軍委警衛營要挑選一批優秀的戰士和班長骨幹。朱總司令親自給負責遴選的幹部推薦了言語不多、階級覺悟高、特別能吃苦耐勞的張思德。從此,張思德被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任通訊班班長。中央軍委警衛營就是後來著名的八三四一部隊——北京衛戍區某警衛師的前身。這個部隊長期擔任警衛中央領導的任務。後來,張思德到了毛澤東內衛班執行警衛任務。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偉大的長征,使張思德完成了人生的兩次重大轉折,來到了毛主席的身邊,從而使張思德與《為人民服務》的光輝著作緊緊地連在一起,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偉大的長征成就了我軍著名的英模——張思德!
傳統文化黑板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