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創業致富調查報告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浙江長興青年創業調研分析報告樣本
在鎮裡領導的聯絡下,我走訪了目前在洪橋鎮擔任村官的沈衛紅,她從07年來到洪橋鎮擔任村官,09年開始創業生產圍巾和搓繩,規模最大時曾有30臺織圍巾機和8臺搓繩機,但後來由於廠房受石灰廠汙染將辦公地點挪到家中,並且賣掉了30臺織圍巾機。在創業過程中,沈衛紅一直保留村官職位,目前主要由家人幫忙打理企業。其創業初衷是由於政府大力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並在擔任弁山村官的同時,她發現農村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並想通過自己的創業解決部分再就業問題。
通過我在洪橋鎮掛職的這段時間的觀察和其他訪談農村創業青年同學的交流,沈衛紅所代表的這種型別的農村創業者在長興並不罕見。她們在創業的同時往往還保留了其他的職業,其創立的企業往往是規模較小的小作坊,家人的資金、資源和人力上的支援對其創業的專案以及創業的結果成功與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援也激發許多創業者創業。
關於創業動機的研究往往把創業動機分為機會驅動和需求驅動兩種:當創業者沒有其他滿意的工作選擇時,往往會產生需求驅動;當創業者選擇去開拓挖掘一些市場或業務上的機遇時,這種驅動稱之為機會驅動。而根據沈衛紅的創業經歷,她擁有滿意的工作並且至今仍然以工作為重心,因此她的創業動機可以基本上歸為機會驅動型,值得注意的是驅動她的機會不是商品市場機會,而是政府政策和弁山村勞動力市場的“機會”。作為村官,其創業的最大目的和樂趣就是為村裡更多的待業人群提供就業崗位。
由於廠房的限制,目前沈衛紅的企業只有8臺搓繩機和8位臨時工人。事實上,要想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崗位,首先是要擴大企業規模。在原有廠房受到汙染的情況下,沈衛紅最終消極地選擇了賣掉30臺圍巾織機,同時也辭掉了一批原有的工人。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點:一、農村廠房資源有限;二、想為本村***弁山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不想去其他地方尋找廠址;三、將創業專案作為副業,並不打算放太多精力和物力。究其本質分析,長興政府充分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而對於具有穩定工作的村官而言,其創業的需求動機較弱,而引導其創業機會驅動也主要來自政府和家庭資源,而不是出於自身對市場機會的敏銳觀察或對創業的激情。
因此,長興縣政府應該出臺更多政策鼓勵農村待業青年創業。在與沈衛紅的溝通交流中,她表示政府為她提供了8萬信貸還是比較順利的,同鎮的另一名類似創業者也是順利通過政府幫助獲得了10萬元信貸。但在與李家巷鎮的創業者溝通中發現農村信用社的信貸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由於缺乏固定資產的抵押保證,他最終只貸到了2萬。待業青年往往沒有固定工作,缺乏經濟保證,銀行貸款較為困難,政府可以進一步考慮對較為優秀的待業青年創業專案提供部分基金支援。此外,從沈衛紅的創業經歷來看,廠房的有限和租金的昂貴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張;許多創業者表示希望政府能建造更多廠房或創業基地,為創業者提供部分在租金上的支援。
: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帶動農民創業致富
提高就業技能、促進勞動力轉移、帶動農民創業致富……我縣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工程經過多年的實踐,如今,在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到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2006年,全縣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28866人,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的119.8%,全年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3236人。其中,經培訓後轉移9682人,培訓轉移率達到80.4%。
我縣繼續開展多形式、多渠道的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服務的“四送”活動。印製免費培訓資訊19萬份,分發到全縣每家每戶;組織大型科技下鄉57次,農技人員下鄉573人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9.2萬份,發放科技書籍8000多冊。使農村勞動力轉移工程的有關政策和資訊,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為使培訓內容更具針對性,我縣開展了年中、年末兩次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圍繞農民的就業意願、企業的用工需求和當地的產業特色開展培訓,使培訓更加貼近農民擇業習慣,更加符合農村生產生活實際,更加適應現代產業的發展需要。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我縣將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物件擴大到外來務工農村勞動者,開始實施“外來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教育券”制度。2006年,全縣共發放培訓券15098張,縣財政支出促進就業資金552.3萬元,其中專項用於農民免費培訓補助達273.2萬元。通過推行農民培訓教育券制度,提高了政府培訓經費的配置效能,使有限的培訓經費發揮更大的效益,真正用到了農民頭上;同時,也促進了培訓機構間的有序競爭,推進了農村勞動力培訓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我縣還積極開展就業服務工作。建立了企業空崗報告制度,隨時瞭解企業用工資訊,進一步完善“企業出單、農民選單、政府買單”的培訓模式,積極開展“訂單”培訓。同時,積極搭建企業與城鄉勞動者之間的就業平臺,加快鄉鎮勞動力市場視窗資訊化建設。從去年起,對鄉鎮勞動力市場服務視窗統一配置電腦,並和縣中心市場實行聯網,暢通就業資訊服務。先後在外省及本縣舉辦20場勞動力交流大會,提供用工崗位34397個***次***,達成就業意向19021人***次***。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將技能培訓、訓後轉移和轉移後的跟蹤服務有機結合起來,為受訓農民轉移就業提供保障。此外,繼續實施“巢暖工程”,實現了培訓和轉移的良性互動。
贏在中國創業百問如何找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