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知識的渠道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如何從公共渠道獲取專業知識?這個問題幾乎是每一個離開了學校優越的資料庫資源後的大學生都需要去面對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獲取專業知識的渠道,歡迎閱讀!

  

  學校是一個研究和學習的專用場所,在享用資料庫方面一直有著優惠待遇,而且有龐大的公共財力作為支撐,所以在資料共享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

  但在企業就不同了,企業涉及的知識面相對較窄,幾乎沒有專門的資料庫與其完全對應,企業也很難會將大量的財力用於購買通用的資料庫上。因此,利用公共的網路渠道蒐集所需的專業知識就成了每一名身處企業的工程師的必備技能。

  國內的期刊文獻是最容易得到的,隨便選擇萬方、維普或者中國知網等資料庫,就可以輕鬆地找到幾乎任何一篇在科技期刊上發表的文章的全文。但國內的學位論文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會公開的,所以在這些資料庫中也只能找到部分學校的,若想找到未公開的,恐怕只有向對應的學校或者作者求助了,這一點在學校時也是如此。雖然萬方、維普或者中國知網等資料都是收費的,但利用萬能的網路,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些免費獲取資源的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當屬豆丁網百度文庫和道客巴巴等這些文獻共享平臺了,除了科技文章以外,你或許還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絕密”資料,但這些資料十分繁雜,而且沒有任何的真實性保障,資源的價值只能靠自己去把握。

  國內的“資訊共享精神”雖然是略帶“罪惡”的,但也為我們這些所謂的技術人員提供了一些方便,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在一些網頁的角落裡找到原本收費的資料庫賬號或者映象網站的連結,如此就可以輕鬆享受獲取免費資源的樂趣,但是這種資源獲取方式也並不穩定,可能在某個時間就會關閉服務。

  相比之下,東莞數字圖書館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只要你辦張會員卡***很便宜的***,就可以隨時隨地享用維普和中國知網兩個資料,而且也可以登陸一些音樂和美術資料庫來放鬆一下心情,實在是妙哉。

  在企業裡,我們真正需要的技術主要來源於專利。科技期刊或者書籍一般只能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指導,獲取專利相對更為重要。公開是專利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可以從各國的專利局下載到任何一篇專利,但是專利的數量是十分龐大的,而且專利局提供的下載一般都是一頁一頁的,當你面對一篇二三十頁以上的專利時,真的會對下載的工作量有些發憷,因此,專利的檢索和下載才是獲取專利文獻的重點。最簡單的檢索方式是登陸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利用關鍵詞進行檢索。

  說了這麼多也有點口乾舌燥了,作為結束,給大家重點推薦兩個獲取專業資料的方法,這兩個方法在前文中已經不同程度的提到過,此處只是加粗一下。第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小木蟲論壇,其使用的的主要人群是研究生、剛進入工作的技術人員和大學青年教師,雖然其中不乏像我一樣濫竽充數,混吃混喝的懶蟲,但也不乏積極進取、大公無私的木蟲。小木蟲中彙集大量科研技術的資料和大量專業網站的連結,並且偏重於化學學科,若能經常去逛逛,一定可以淘到寶的。第二個推薦的網站很普通,幾乎所有上網的人都知道,就是Google。Google中有一個版塊叫做“學術搜尋”,雖然其專業程度不如專業資料庫的搜尋引擎,但其中資料資訊的豐富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個專業搜尋引擎,只是所得資料的價值還需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去判斷。

  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

  比如,我父母是做事情習慣列計劃表的人,小時候我爸常備記錄本,隨時寫計劃進度。我媽是一個預算控,家庭收入的月度和年度預算做了幾十年,樂此不疲。自小耳濡目染的我本能地做事情會在大腦中規劃,不需要落到紙上,心中就大致會清楚需要做哪些安排。

  在比如,我父母是風險意識非常強的人,做很多事情都會多備一條後路,多留一點空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生活開支上,國企最強盛的年代,身邊很多叔叔阿姨都拼命花錢享受,那時候國企鐵飯碗的想法太過深入,沒有人會認為這種盛世會在幾年後戛然而止。

  但我父母就一直有憂患意識,倒不是說他們多麼有先見之明,能夠預測未來市場經濟帶來的殺傷力,而是骨子裡的保守和謹慎。無論收入多少,都只會讓家庭生活開支維持在中游偏上的水平,多出來的錢當作存糧放銀行。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陣痛中,我身邊幾乎所有小夥伴的生活質量都一落千丈,但我卻從未感受到家庭生活質量的絲毫變化。

  這種強烈的風險控制意識一直影響著我,無論是職場生活還是理財投資,亦或者其他領域的發展,我從不會冒險把全部家當壓在某件事情上,哪怕別人告訴我這件事情百分百安全。我也從來不會把事情做絕,儘量給別人的發展留下一點空間,不樹立敵人就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當我離開象牙塔,進入職場,進入理財領域後,我一直深深感謝父母這兩個品質的言傳。它不會讓我得意猖狂,也不會讓我驕傲自滿,它就是一盞燈,照亮我前行的路,也照亮我深藏的內心慾望。

  所以,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我一貫的態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老師一定是父母”。那些將孩子的教育拋給幼兒園,拋給學習,拋給興趣班的行為,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的“甩包袱”的不負責任行為。

  光靠好習慣還不夠,學習上還需要具體的方法論。

  在探討方法論這塊,我也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倘若一個人沒有對某個領域產生“一探芳澤”的好奇心,再多的逼迫,都無法促動他努力學習。

  在進入職場前,我唯一算得上有點正道的好奇心就在“英文”上。

  讀研期間,因為功課實在是太少,我每日揣著大把時間看美劇。那段日子《實習醫生格雷》、《豪斯醫生》、《生活大爆炸》、《識骨尋蹤》、《CIS》正當紅。

  美劇看多了,自我感覺上英文聽力和閱讀的水平一路上升,覺得有必要乘著這股東風把英文攻克下,說不定未來用得上。比如研三的時候申請個英美學校的研究生讀讀,亦或者畢業的時候進世界500強感受下杜拉拉的生活狀態。

  那個時候語言類資源最多的平臺是滬江,上面最熱門的語種是英語和日語。從一個自身美劇迷和日劇迷的角度來看,這壓根不是苦逼的學習論壇,完全就是在學習的頭銜下,眾多美劇英劇日劇的搜尋討論大平臺。

獲取教學資源的途徑
娃哈哈成功的渠道
相關知識
獲取知識的渠道
現代人獲取新聞的渠道
獲取房源的渠道
獲取資源的渠道
獲取情報的渠道
業務員獲取客戶資訊的渠道
獲取新聞線索的渠道
獲取客戶資源的渠道
獲得客戶推薦的渠道
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測試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