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創業致富故事
創業就是賺錢,人要有夢想,需要敢闖敢幹。這是很多年輕創業者的內心寫照。看看那些殘疾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的致富方法,感受他們不放棄,堅持到底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的決心。
一:
周新成:殘疾人開小吃店憑誠信當選“中國好人”
今年43歲的周新成,昔日因病致使雙下肢殘疾,他開的“信誠小吃”從1996年開張以來一直堅持顧客用餐自己投錢,自己找錢。他說,只要你足夠相信別人,也一定會得到別人同樣的信任。在今年11月份的“陝西好人”評選中,周新成被評為誠實守信類好人。
打工兩次受騙 讓他下定決心做個守信的人
12月1日,華商記者見到周新成時,他正在店裡忙活著炒菜。周新成說,這兩天店裡的廚師請假了,他就端起了炒鍋做起了廚師。
周新成出生於洛南縣四皓鎮代塬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小時候因為家裡貧窮讓他飽嘗了生活的磨難。“小時候最大的愛好就是踢足球,可每次面對足球,卻只能坐在那兒眼巴巴地看,因為害怕運動了後肚子會更餓,另外還心疼腳上那雙已經破爛的解放鞋”。
1988年6月,年僅17歲的周新成前往渭南市打工,可是幹了半年後,工頭攜款逃跑。第二年過完年,周新成又隨鄉親到西安建築工地挖管道,在一次施工中,周新成不慎造成左上肢壓傷,無奈之下他回家養傷,但老闆答應給他的工錢最終也沒有兌現。
兩次出門打工的遭遇,讓涉世未深的周新成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傷,也喚起他內心對公道公平、誠實誠信等道德行為的熱切期盼。從那時起,周新成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個守信的人。
因病落下終身殘疾 堅強毅力讓他又站起來
1991年3月,在洛南縣磚廠打工的周新成突患感冒,起初他並沒有在意,可是後來的病情越來越嚴重,最後被確診為:病毒性神經根炎。經過半年多時間治療,周新成的命保住了,但雙腿卻無法像從前那樣正常行走,必須依靠柺杖才能艱難行走。
周新成說,當時他甚至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可面對年邁父母,關心自己的親朋好友,他咬緊牙關努力的學習站立。他開始拖著病殘的雙腿,拄著一根柺杖,忍著疼痛開始下地活動了。他開始幫著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像劈柴、餵豬、做飯這些活,他都搶著去幹。
1年之後周新成“站”起來了,一般常人能幹的活他都能幹,種地、洗衣、做飯、砍柴、餵豬他都能幹。
自主創業 顧客就餐後自己付錢找零
1996年,周新成在親戚的幫助下學會了做豆腐腦技術,借了120元錢在洛南縣城西門口繁華地段開一家“信誠小吃”豆腐腦小吃攤。
小店開張後,周新成給自己定下規矩:實行自動付款。他在店前木凳上擺放著一個用塑料泡沫殼作成的簡易收款箱,顧客用餐自己投錢自己找錢。
2002年,周新成租了間門面,開起信城小吃店。2011年,他又籌資30多萬元,將門店擴大,經營品種擴充套件到20多個。儘管店面一次又一次擴大,但讓顧客自己放錢自己找零的方式從來不變。周新成說:“讓顧客自己放錢自找零錢,是對顧客的信任和尊重。”
閆雪玲在該小吃店工作了9年時間,她說剛到店裡時大家對老闆讓顧客自己找錢的方法很不理解,後來又都慢慢理解了。閆雪玲說,有一次一個顧客到店裡買了袋豆漿,自己沒投錢,還從錢盒裡拿走了8元錢。但是老闆讓他們不要追究了,並告訴他們要相信每個人。
你足夠相信別人 一定會得到別人的信任
周新成說,之所以想到讓顧客自己放錢自找零錢,一是乾淨衛生,另外也是對顧客的信任和尊重。他說自己是從街邊擺攤開始的,看到一些攤主收了錢沒洗手又給顧客拿吃的很不衛生,就做了個錢盒讓顧客自己找錢,後來就慢慢成了習慣。周新成說,餐飲本來就是個服務行業,只有相信顧客、尊重顧客才能換來顧客的認可。
採訪中,周新成也坦言,偶爾會出現有人吃飯不給錢的情況,但他認為那畢竟是少數。也有人勸他取消顧客自己付錢找零,但是他認為只要你足夠相信別人,也一定會得到別人同樣的信任。
周新成“信誠小吃”店門上有這樣一副對聯“以誠致信誠悅三千客,以信為本信立百年店”。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更多的人講誠信,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誠實經營、誠信做人的正能量。
華商記者 田德政 實習記者 白鵬飛
相關新聞:洛南小吃店老闆誠實守信 入選中國好人榜
2015年3月“中國好人榜”近日揭曉,陝西省洛南縣誠信小吃店老闆周新成入選“誠實守信好人”。據瞭解,全省共有3人當選3月“中國好人”。
周新成是洛南縣四皓鎮代塬村人,他20歲時因病致下肢殘疾,無法獨立行走,但他身殘志堅,開辦了信誠小吃店,18年來以誠信立業,堅持顧客吃飯自找零錢,深受社會各界好評。在食品經營過程中,周新成誠實守信,嚴把食品質量關,菜選水靈的、肉挑新鮮的,每天先品嚐第一個包子,對不合格食品絕不出售。***本報曾對他的事蹟進行過報道。***
同時,他照章納稅,樂善好施,奉獻愛心,積極回報社會,對顧客遺失的大到一個錢包、小到一副眼鏡、一把雨傘,都原物奉還。18年來,周新成先後退還顧客遺失現金2萬多元,手機40多部,向社會愛心捐贈5萬餘元,解決了20餘名下崗職工、待業青年的就業問題,幫助了3名殘疾人就業。身殘志堅的周新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了崇文厚道自強包容的洛南精神,用誠信傳遞了人間真善,譜寫了人生最美的精彩樂章,先後被評選和表彰為商洛市道德模範、洛南縣誠信經營個體戶、洛南縣學雷鋒標兵、洛南縣首屆勞動模範,2014年11月陝西好人榜“誠實守信好人”候選人。***華商記者 田德政***
二:
農村殘疾人不等不靠,身殘志堅種植大棗創業謀出路
羅世革,現年45歲,患有矽肺病還身帶三級殘疾,上有雙眼失明、常年吃藥的81歲老母親,下有即將步入大學和初中的兩個女兒。妻子冉令42歲,是地道的農民,在家照顧母親之餘種點地,一家5口人主要依靠羅世革在附近幹木工勉強維持生計。2013年,“因學”“因殘”等原因,羅世革一家被評為建卡貧困戶。
不等不靠身殘志堅謀出路
羅世革年邁的母親體弱多病,孩子都在上學,鉅額的開支致使家庭越來越貧困,在他拼命幹木活掙錢時,自己卻出事了。2010年,他在幫別人裝修新房時,從樓上摔了下來,導致大腿胯骨骨折,成為三級殘疾,這讓原本並不寬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差點連生活都維持不下去。
“家裡的房子在垮方時被砸出了一個洞都沒有錢修。”羅世革說,他母親常年不能斷藥,女兒每個月的開銷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當時絕望極了,然而看著年邁的母親和幼小的女兒,他知道自己一定得撐下去。
“在困難面前,我決不能低頭。”羅世革告訴自己,只要勤勞苦幹,生活一定可以好起來,一定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
然而,羅世革家經濟來源單一,缺乏發展資金是他家無法脫貧的主要原因。
“為了發家致富,早點過上好日子,我多方諮詢後,想通過養殖土雞和中蜂脫貧致富。”羅世革說,正當自己苦於沒有啟動資金,打算放棄時,扶貧工作組得知他的情況後,幫他聯絡助他貸款,在他搭建好了雞舍和購買了蜂巢後,當地政府還組織他去專業養蜂基地學習觀摩。
“有領導鼓勵我大膽幹,通過學習後,我更是信心倍增。”羅世革說,有了扶貧工作組的鼓勵,他幹勁十足,首批就養了60餘隻土雞,60多桶中蜂,還養了3條豬。
去年,我縣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羅世革抓住機會,與本鎮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取得聯絡,請其幫忙代銷他家的蜂蜜和土雞,拓寬銷售渠道。他一邊繼續在村裡做木工,一邊和妻子一起搞養殖,一家人的收入慢慢增加,家裡的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不僅還清了外債,還修好了樓房。
困難降臨勤勞苦幹不氣餒
正當羅世革一家將養殖發展得有聲有色時,羅世革被篩選出患上矽肺病。隨後不久,自家養的雞染上雞瘟大批死亡,中蜂也不知原因陸續死亡。
困難再次降臨,羅世革的養殖技術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被打回“原形”的羅世革一家並沒有氣餒,他多方奔走,向附近養殖大戶學習技術,勤勞苦幹,靠自己的雙手,今年,又養了50餘隻土雞,10多桶中蜂,3條豬。
“過幾天,養殖大戶會免費送來50羽雞苗,幫助我們增收。”羅世革說,為幫自己減少開支,早日脫貧致富,當地養殖大戶免費送來雞苗,這批雞苗和之前的50只土雞都將在年底前出欄,有望賣個好價錢。
“年齡逐漸增大,身體也越來越差。”羅世革深知,雖然養殖逐漸步入正軌,妻子可以照看,但是,大女兒即將步入大學,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裡的支出壓力也越來越大。
“孩子是我們最大的希望。”羅世革說,他自己就是吃了沒有文化的虧,所以希望孩子能多學點知識,出人頭地。
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羅世革的腦袋又轉了起來,自己家離坪壩大梁僅幾公里,坪壩大梁目前正在開發建設有機茶示範基地和紅色生態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度假基地,自己是不是可以藉此“東風”,發展果園,通過觀光旅遊實現增收致富。和聯盟村村支書一合計,計劃今年下半年流轉10畝土地,開始種植大棗樹。
“以前家裡種過大棗樹,種出來的棗子又大又甜。大棗樹成本低、經濟效益好,大約兩三年就可以掛果收穫,栽植大棗樹既可把荒廢的土地利用起來,幾年後又能帶來一筆不錯的經濟收入,拓寬增收致富渠道。”羅世革對種植大棗樹充滿信心。
殘疾人創業者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