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農民創業

General 更新 2025年02月16日

  農民工是被漠視的群體,或許他們不懂太多的字,說不出幾句流暢的話,但是也不能否定他們的價值。那麼政府、企業如何扶持他們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要想方設法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

  今年2月,在貴州考察期間,在一個高速公路服務站,遇到了一群從東部沿海地區返鄉過年的農民工。

  “我問他們在外地過得怎麼樣,一個農民工當時就哭了。他說,很難完全融入當地,感覺很‘心酸’。”在6月10日的常務會議上回憶道,“他們說,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回到家鄉就地打工創業。”

  當天會議的一項議題,是確定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政策,增添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動能。一位參會領導發言說,這項政策把創新創業和農村農民聯絡在了一起,真正體現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全面概念。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2014年已達到2.74億,每年還有新增的600多萬農村剩餘勞動力。說,這些農民工在很大程度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入,鼓勵他們返鄉創業,不僅能幫他們解決就業、提高收入,也能帶動東西部產業轉移,推動中西部城鎮化。

  他要求有關部門“工作的力度再大一些”,尤其要給地方更大責任、更多激勵政策。

  過去30多年,農民工一直是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屢次被稱讚為“城市建設的功臣”。但因為長年在外務工,農民工自身權益保障問題,以及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等社會問題,應該引起全社會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切。

  動情地說,我們很多農民工長年外出打工,拋家別子,上不能對父母盡孝、下不能對孩子盡到教養責任,致使許多家庭被愛所棄,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各級領導幹部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要像解決自己親人問題一樣,想方設法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這是“積德”的大好事,各項配套政策必須要落到實處!

  “網際網路+”深入農村,致富

  目前,“網際網路+”已經在中國大地深深融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如此可見,“網際網路+”正在全國各地,各個階級地區迅速擴散升溫,這不僅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經濟突圍的重要手段,也成為了強化社會管理和民生服務的支撐。

  “網際網路+”從全面應用到第三產業,形成了諸如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交通、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等新業態,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產業進軍。“網際網路+”深入農村,致富。

  在山東濟南長清區萬德鎮馬套村在響應號召發展“網際網路+”的同時,還顯示出明顯的地域特色:從該區創新實施“黨支部引領+合作社主營+電商服務平臺”的“三位一體”新做法,並在長清區“網際網路+”推廣會上全面推廣。目前,馬套村黨支部引導3個合作社進行資源整合,依託電商服務平臺,推出了休閒度假、特色餐飲、茶葉果蔬採摘、農耕互助體驗等服務專案,實現整體收益。

  隨著“網際網路+”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更多的人從中覓得機會,尤其是基層老百姓都得到了一個良好的創業平臺。

  如何幫助農民工實現創業夢想?

  今後,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減徵企業所得稅、免徵增值稅、營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多項稅費減免和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援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包括降低返鄉創業門檻、落實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加大財政支援力度等支援返鄉創業的五方面政策措施,從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

  當前農民工等群體返鄉創業存在哪些門檻和難題?五項政策措施的出臺,將如何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動力,破解難題?有關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返鄉農民工創辦企業佔比達三成

  《意見》提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一系列支援措施,並將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綱要》,實現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在業內人士看來,此舉意義重大。

  “在以往國家關於創業的扶持政策中,也涉及支援農民創業和返鄉創業的內容,但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真正能享受到的支援只有創業培訓一項,此次《意見》出臺的五項政策,旨在將用於支援城鎮創業群體的政策普惠到農民工等返鄉創業群體,這也是這次《意見》的最大亮點之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鄧寶山指出。

  《2014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總量2014年已達到2.74億,每年還有新增的600多萬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一些有文化、有志向、懂技術、懂管理的農民工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技術,同時也掌握了一定的營銷渠道之後,就開始返鄉創業,也漸成氣候。有些地方返鄉農民創辦企業已經佔到當地民營經濟的30%以上,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一把“金鑰匙”。

  “返鄉農民工創業,既是農民工進一步發展的新出路,也是落後地區加快發展步伐並促使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協調發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看來,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核心在於返鄉創業大有可為,“一方面,農民工的輸出地大多較為落後,也是需要快速發展並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區,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條能夠快速見效的途徑;另一方面,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經驗與技能,使其返鄉創業具備了相對優勢,而農民工輸出地的土地資源與勞動力資源的相對豐裕,又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了條件。”他表示。

  多措並舉改善創業環境

  然而,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創業並非零門檻。

  “農民工群體返鄉創業與其他群體一樣,常常會遇到創業的政策環境問題,以及自身創業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創業的政策環境不夠完善,主要包括工商註冊登記和行業准入問題、稅費問題、融資問題和場地問題。另一方面,農民工自身缺乏尋找創業專案的知識和方法,缺乏制定創業計劃的系統知識和技能,缺乏經營企業的能力。”鄧寶山坦言。

  為此,此次《意見》專門為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出包括降低門檻、減免稅費及資金扶持等在內的一系列惠民減負措施。鄧寶山表示,這些優惠政策的出臺,將有力地支援農民工等群體的返鄉創業,並提高返鄉創業群體創業的初創率和存活率,“因為這五項政策能從實質上降低創業者的創業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和資金成本”。

  “例如,商事制度的改革簡化了工商登記註冊手續,節約了創業者的時間和成本,放寬了創業經營範圍,使返鄉創業者能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更廣闊的領域創業,降低了尋找專案的機會成本;定向稅費減免同樣會降低返鄉創業者的創業成本,有助於減輕創業初期的經濟負擔;財政補貼,尤其是招收符合社保補貼人員的社保補貼,有助於降低員工的人工成本;多渠道的融資支援不僅能解決創業者缺乏創業資金的問題,而且也能降低因資金投入不及時而失去商機的損失,貼息貸款更是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成本等。”鄧寶山進一步解釋道。

  差別化扶持政策彰顯公平正義

  創業活動始終是機遇與風險並存。如何降低農民工的創業風險,幫助他們實現創業夢?

  對此,《意見》提供了一系列具體的保障性措施,涵蓋農民工創業能力培訓和創業服務指導等多方面,通過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對一創業培訓輔導,幫助其及時糾正問題,主動防範風險。“這個檔案的基本導向是堅持普惠性的政策和扶持性的政策相結合,既保證返鄉創業人員平等享受各種普惠性政策,還要在這個基礎上做加法,根據抗風險能力相對比較弱的特點,來落實和完善差別化扶持政策,努力促進他們成功創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強調。

  “落實政策,就要解決包括公共服務歧視在內的問題,讓農民工返鄉創業平等享受普惠性政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研究員崔傳義也表示,“農民工群體返回遠離中心城市的不發達鄉鎮創業,配套設施落後,創業成本較高,初創的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弱,小企業在市場交易、資金融通中與大企業缺乏平等的談判地位,往往小者受欺,利益受損,這都影響市場活力與公平,影響多元均衡發展和就業,實行差別化的扶持政策正是對市場機制的補充和完善。”
 

赤壁返鄉農民工創業推薦專案
小餐飲創業故事案例
相關知識
幫助農民創業
農民創業計劃書範本
農民創業好專案
農民創業的好專案
鼓勵農民創業政策
農民創業例項
農民創業成功事例
農民創業先進事蹟
農民創業成功事蹟材料
農民創業致富先進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