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誠信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財富。沒有信用積累的創業著,非成為失敗者不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業故事誠信篇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1:老乾媽陶碧華的創業故事

  老乾媽陶碧華的創業故事

  陶華碧由於家裡貧窮,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時,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

  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覆試製,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

  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捨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揹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週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很快就脫銷了。

  1997年6月,“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老乾媽陶碧華的故事:以情經商

  1997年8月,“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工人一下子增加到200多人。此時,對於陶華碧來說,最大的難題並不是生產方面,而是來自管理上的壓力。雖然沒有文化,但陶華碧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一個人,感動一群人;關心一群人,肯定能感動整個集體。果然,這種親情化的“感情投資”,使陶華碧和“老乾媽”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減。在員工的心目中,陶華碧就像媽媽一樣可親可愛可敬;在公司裡,沒有人叫她董事長,全都叫她“老乾媽”。

  到2000年末,只用了3年半的時間,“老乾媽”公司就迅速壯大,發展到1200人,產值近3億元,上繳國家稅收4315萬元。如今,“老乾媽”公司累計產值已達13億,每年納稅1.8億,名列中國私營企業50強排行榜的第5名。

  老乾媽陶碧華的故事:堅持不懈的韌性

  豆豉辣椒的銷售剛剛起步時,玻璃廠覺得老乾媽的玻璃瓶要貨量少,不太願意接這單生意,陶華碧急了,她質問玻璃廠老闆:“哪個娃兒是一生下來就一大個哦,都是慢慢長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給我瓶子,我就不走了。”軟磨硬泡了幾個小時後,雙方達成了如下協議:玻璃廠允許她每次用提籃到廠裡撿幾十個瓶子拎回去用,其餘免談。陶華碧滿意而歸。

  當時誰也沒有料到,就是當初這份“協議”,日後成為貴陽第二玻璃廠能在國企倒閉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發展壯大的唯一原因。

  “老乾媽”的生產規模爆炸式膨脹後,合作企業中不乏重慶、鄭州等地的大型企業,貴陽二玻與這些企業相比,並無成本和質量優勢,但陶華碧從來沒有削減過貴陽二玻的供貨份額。

  現在“老乾媽”60%產品的玻璃瓶都由貴陽第二玻璃廠生產,二玻的4條生產線,有3條都是為“老乾媽”24小時開動。

  老乾媽陶碧華的故事:雖目不識丁卻有超常敏銳力

  陶華碧雖然不識字,但她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驚人,財務報表之類的東西她完全不懂,“老乾媽”也只有簡單的賬目,由財務人員念給她聽,她聽上一兩遍就能記住,然後自己心算財務進出的總賬,立刻就能知道數字是不是有問題。

  她沒有文化,就一心研究技術。賣米豆腐時,她做的米豆腐可以下鍋炒,做辣椒調味品,總是比別人的產品口味獨特,比別人的香。

  由於“香”,由於“香辣結合”,老乾媽的產品已經覆蓋除臺灣省以外的全國各地,並遠銷歐盟、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南非、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一舉改變了辣椒產品侷限於嗜辣地區的傳統。在產品開發方面,陶華碧依然是公司的“技術總監”,她不喝茶,不喝飲料,是為了保持靈敏的味覺和嗅覺。

  誠信創業故事

  老乾媽陶碧華的故事:誠信做人,誠實做生意

  “做生意要誠信”,這幾乎誰都知道。但事實上,很多人還是做不到。陶華碧以前沒提聽過文縐縐“誠信”,但她以一個農民的樸實本質,做到了誠信也做大了生意。老乾媽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名聲。剛剛開始賣豆豉辣椒時,她就用上了天平秤。

  2001年,有一家玻璃製品廠給“老乾媽”公司提供了800件***每件32瓶***包裝瓶。不料,使用這批包裝瓶產品封口不嚴,漏油。一些對手企業馬上利用這事攻擊“老乾媽”。一些管理人員建議:“可能只是個別瓶子封口不嚴,把貨追回重新封口就行了,不然損失太大。”陶華碧卻果斷決定追回後全部當眾銷燬。自從創辦公司後,老乾媽產品合格率一直保持著100%。

  老乾媽企業最被人稱道的地方就是納稅,很多企業抱怨稅太重。您為什麼每次主動納稅?陶華碧說:早交晚交都要交,從來不拖欠國家一分一釐,這才是做企業,也是我們的能力,你拖欠或者偷漏人家是很不好的。我們沒有國債,不欠國家稅收,也沒有貸款,乾乾淨淨,一身清白,該賺的錢我就賺,不乾淨的錢我不要。

  關於上市,陶碧華說,我堅決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傾家蕩產。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有錢你就拿,把錢圈了,喊他來入股,到時候把錢吸走了,我來還債,我才不幹呢。

   2:徐慶木的誠信創業之路

  通過`7年的努力,徐慶木的康建鋼材經營部早已轉變成富峰鋼材有限公司。轉型升級中,公司不斷壯大,去年的營業額達到4000萬元。

  徐慶木是福建寧德市周寧縣人。周寧縣不少人從事鋼材生意,他從小耳濡目染,熟悉鋼材行業。1999年,16歲的徐慶木踏入社會,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家鄉的一家食品廠做職。每天面對年糕、粽子,這讓他覺得生活缺少色彩。3年後,徐慶木來到德清,開始了打工生活。

  “兩手空空來到德清,在親戚的鋼材店裡打工。”徐慶木說。打工的日子是辛苦的,有時下班時已是半夜;有時停電,吊車不能運作,需要用手搬鋼筋,一搬就是個把小時。

  但是在打工過程中,徐慶木捕捉到城市日新月益發展中建築行業潛在的大市場。2003年,在家人的資助下,徐慶木投入所有積蓄在上柏成立康建鋼材經營部,主要代理銷售螺紋杆。

  鋼材是建造高樓大夏的主心骨,徐慶木的螺紋杆銷售情況良好。工作中,徐慶木發覺“經營部”好像缺乏力度。“與一些客戶籤合同,或者外出跑業務時最能感受到這一點。”徐慶木說,一些商家對“經營部”表現出了不信任。

  商家不信任怎麼辦?怎樣擴大自己的業務?徐慶木不斷思考,他估算著未來鋼材的潛在市場,對自己的實力進行一番自我測評後,決定註冊成立一家公司。

  2005年,富峰鋼材有限公司成立。從個體經營戶轉為私營公司,其中的好處立馬得到顯現。有了公司的品牌效益,徐慶木的客戶不再是單純的個體戶,一些大型的工程公司開始找富峰供貨,營業額翻倍增長。目前,徐慶木的市場擴充套件到浙江、江蘇、安徽等地,每天少則幾十噸、多則幾百噸的鋼材,從碼頭被運送到客戶手中。

  徐慶木說,創業這幾年,公司的很多方面在改進。比如管理上,任何的口頭協議已經不存在,全部改用合同,以求有法律的保障。

  裝置上,行車***吊車*** 等在不斷改進。始終沒有變的,是他的誠信。發貨過程中,即使是遇到天氣、堵車等原因,導致送貨延誤,徐慶木都會及時做出解釋。有一次,安徽工地上急需要鋼材,但只需要200噸,徐慶木二話不說,準時將貨送到了工地。為此,誠信為他贏得了口啤,穩定了客戶,擴大了市場。

  現在,徐慶木更加註重鋼材貨源的選擇與對客戶的服務。通過跑施工現場,看顧客反映,他選擇了代理常州“中天”、江蘇“永鋼”等口碑好的鋼材品牌。通過對顧客人性化服務,他希望為公司贏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徐慶木看到,在本地市場上,建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城區的建設,農民房屋的新建,都需要大量的鋼材。”徐慶木說,自己的事業就是在德清人小批量的買賣中擴大的,對德清他有獨特的感情。“很多農戶造房子買鋼材,在我這,即使是置辦一根螺紋杆,我也會積極地辦好貨,按批發價給。”徐慶木說。

  徐慶木身上,沒有老闆的派頭,他的眼神閃爍著創業者敢闖敢拼的光芒。徐慶木希望通過他的努力,德清縣富峰鋼材有限公司能擁有更大的市場,發展得更快。
 

創業故事幹洗店案例
創業方案案例
相關知識
創業故事誠信篇
創業故事央視篇
誠信贏天下創業故事
創業故事短篇
大學生微信創業故事
經典短篇創業故事
名人的創業故事短篇
創業故事目標細分篇
短篇大學名人創業故事
微信創立時間_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創業故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