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殘疾人創業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9日

  能不能創業成功跟學位沒關係,但跟好不好學肯定有關係。好學才能有成長的空間。看看那些,學習他們的創業方法,感受他們勇敢堅強的創業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堅定創業的決心。

  一:

  殘疾男創業十餘年掙下數百萬身家

  在鴨子村,石本文是一個傳奇。

  他右半部分身體完全不管用,站立時體型會扭曲成近似於“C”形,讓人擔心他會重心不穩摔倒。

  但這個41歲的男人沒有摔倒。

  藉助柺杖和左腿,他頑強地往返於自己的養殖基地和門店,管理著小小的“農業王國”:387頭豬、年產20噸魚的兩個魚塘、佔地17.6畝的25個蔬菜大棚、散養在山林裡的大量雞鴨……

  這個一級傷殘者甚至指揮著13名工人和自己一起追尋夢想。

  健全人也很難像他這樣晝夜顛倒著勞累:每天凌晨2時,他駕駛著花1.86萬元訂做的三輪車,左手控制油門和離合,靠左腳控制剎車,從城市的門店返回村裡的基地,將豬運送到屠宰場,再將豬肉送到門店,天亮後指揮銷售,下午睡覺,如此迴圈。

  車禍

  1973年,石本文出生於重慶市涪陵區義和鎮鴨子村。連名字都不會寫的父母拿不出6.5元/年的學費和2分/頓的飯錢,於是,在鴨子村小念到四年級時,他輟學了。

  他打過零工、學過石匠,也曾販賣過生豬,成為村裡做生意的探路者。剛領到身份證時,打工潮洶湧而來,他和表哥袁大志一道去海南淘金。“師傅”捲款“跑路”後,“帶班”的他成為眾矢之的,不得不打工掙錢兌付了工人的工資。

  石本文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廣東省陸河縣搭建護欄和工棚。吃苦耐勞的他獲得了老闆的認可和信任,成為工地管理者。

  此刻,他春風得意:有帥氣的外形,有月薪1200元的高收入,有熱戀中的女友。

  1996年8月25日,厄運不期而至。

  當天,他和老闆的妻弟小曾一起,騎摩托車從南寧去柳州辦業務,路上和一輛大貨車相撞。駕車的小曾當場死亡,戴著頭盔坐在後座的石本文被摔出10多米,頸部折斷。

  此後的兩個多月,時年23歲的石本文一直在生死邊緣掙扎。

  “我們趕到醫院時,他誰都不認識,對我說,‘你是蔣介石,快出去!’”石本文現年79歲的父親石大全抹著眼淚回憶說,“當時心都碎了,我一個農民哪見過這個……”

  代表家庭去處理此事的石本文的大姐夫張明安回憶說:“在醫院,他一直髮著高燒,說胡話,不認識人。”

  幾個人在醫院呆了幾天,束手無策地回到老家。幾天後,張明安等人接到訊息說,石本文死了,要他們去“處理後事”。

  他們當即趕到柳州,卻發現石本文仍在醫院。“當時,有人對我說,石本文已被宣告死亡,送到殯儀館準備火化,卻被人發現還有點呼吸,僥倖撿回一條命。”張回憶說。

  慘烈的車禍讓石本文成為一級傷殘——這是最高的傷殘等級,意味著“最重的勞動功能障礙,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識消失,社會交往完全喪失”。

  病情稍微穩定後,家人決定將他帶回老家治療。他們需要務農以維持生計,無法服侍長時間昏迷、在病床上一動不能動的病人。

  最初的一年,石本文只能睡在床上。石大全回憶:“當時,我們上午出門幹農活前,把他搬成靠右睡,他就靠右睡一個上午;中午回來,把他翻成左邊睡,他就靠左睡一個下午。”

  那個春節後,絕望的妻子提出離婚。

  創業

  此後,石本文以驚人的生命力,漸漸好轉起來。

  親人發明了電視機的“拉式開關”,他用唯一能動的左手拉線,電視就開了,再一拉則能關閉電視——他有了和外界聯絡的橋樑。

  1997年,石本文再次去西南醫院,手術成功後病情大有好轉。

  60多歲的父母下田務農前,把他抬到地邊晒太陽,陽光讓他的臉上開始有了一抹紅色。隨後,父母為他當“柺杖”,一左一右扶著他,慢慢挪動。幾個月的練習讓他能靠柺杖和左腳挪上幾步。即便如此,他右半部分的肢體依舊沒有任何反應。

  “難道就這樣由父母養著,一直到死?”1998年端午節後,已能“龜速”移動的石本文開始想“折騰”一下,用打工的積蓄去開一家商店。

  家人在出村的米字型路口修了兩間房:一間開小商店,另一間開小茶館,村民可以打打麻將。他每天有二三十元的收入,“廢人”基本能自食其力了。

  中午不願回家的村民會一邊打牌,一邊吃方便麵或廉價的午餐,吃剩的就倒在潲水桶裡。

  “能不能用這些潲水就近餵豬?”石本文有些興奮,“這是不是一個商機?”

  想幹就幹,他讓父母買來一頭母豬,在廁所旁養——他就睡在這頭320元的豬的旁邊。

  打牌的村民經常會搭個手,親人也時常來幫忙。但是,因為殘疾太重,石本文為創業夢想所付出的努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幸運的是,當年,母豬生了8只崽兒。接下來的兩三年裡,他餵豬賺了好幾千元,這讓他看到了人生的新方向。“終於能自食其力了。餵豬就必須走路,也是一個鍛鍊,我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所以,為了養病,我也要堅持養豬。”

  守候

  2004年,看到前景的石本文乾脆關了商店,向殘聯申請了1萬元貸款,建起了養豬場,一門心思養豬。那時,他已經有了6頭母豬。

  他一步一蹣跚地經營著豬場,請一名啞巴當幫手,事業漸有起色。

  2007年,一場席捲涪陵乃至重慶的豬瘟——藍耳病,讓石本文的189頭商品豬銳減至40多頭,他所有的投入幾乎都打了水漂,包括3個姐姐的6萬元借款、1萬元銀行貸款、此前打工和經商後的全部積蓄。

  禍不單行,因對抗豬瘟而連續勞累的母親也突然撒手人寰。

  “就當這幾年沒做事,我還在病床上躺著。”歷經人生大起大落的石本文並未被困難壓倒,更小心地照料存活下來的豬。

  很快,市場行情見漲,小豬崽兒的售價高達16元/斤。13頭母豬讓他過上了幾年好光景。

  可是,因為垂涎高價格,人們紛紛養母豬,2010年,價格急轉直下,石本文又陷入虧損。

  就在石本文苦苦堅持的時候,2010年,重慶在全國率先整體推出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乘此東風,2011年4月,他成立了“盤拾水產養殖場”,成為“微型企業示範戶”。

  在養殖行業浸潤多年的石本文掌握了技術,也有了些管理和運營能力。他認為,從事農業養殖應有一定的規模並形成產銷鏈條,否則,行情好時,販子賺了大頭;行情差時,小型養殖戶承擔了最後的風險。

  可是,錢從哪來?一籌莫展之際,團涪陵區委舉辦“微企創業達人秀”活動的訊息傳來。石本文的事蹟讓評委們落淚了,為他打了滿分。獲獎的他得到兩萬元扶持資金。

  更多的利好訊息傳來。重慶組建了由團市委主管的青年創新創業基金會,推出了“未來企業家培養青鋒計劃”。

  2013年,團涪陵區委推進“青鋒計劃”時,想到了石本文,主動聯絡他。對於正急於擴大養殖規模卻苦於資金壓力的石本文來說,“這就是雪中送炭”。

  他的創業專案被納入首批評審並通過,獲得了17萬元的資金和創業導師“一對一”幫扶。

  此後,他還向銀行貸款80萬元,逐步成長為鎮上的種養殖大戶,還在村裡發起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而今,石本文聘請了13名員工,其中,很多人都是殘疾人或有殘疾親人。他為員工開出了超過兩千元的月工資,還包食宿。

  今年11月1日,他在涪陵城區內的金山農貿市場裡租下門店,辦起了“石本文農副產品直銷部”。

  因為運肉的成本高,石本文的銷售價格比市價高出0.5~1元/斤,這對他的銷售有一定的影響,眼下,他幾乎沒有利潤。“我要在城市開更多的門店,把運送成本攤薄。”多年來,石本文已經創造了奇蹟。貸款時,他的資產被擔保公司評估為280萬元,這意味著他至少有200萬元的淨身家——這是一名最高等級傷殘者10多年裡創造的財富。

  在物質財富背後,更讓人感佩的是他的精神財富。

  “我買了兩份保險,每年交4260元,21年後,就能用保險養老。”他對自己辛苦攢下來的家業,已有了初步的設想。

  “我的身體讓我不便成家,我不想拖累別人。”他說,老去後,自己計劃給各個親人三五萬元,基地和剩餘的資金則送給有創業和經營想法的殘疾人,“我吃飯、刷牙、穿衣、穿鞋都靠左手,深深地瞭解殘疾人的不容易,我要把這些免費給他們。我希望更多的殘疾人像我這樣,靠自己去活著。”

  他用左手拍拍胸口說:“我的身體殘了,但我這裡沒有殘。”

  近年來,他每年春節都會為村裡的54名殘疾人每人送幾斤肉;每年都會殺一頭豬送到敬老院,讓孤寡老人好好吃上一頓。

  二:

  王學成:殘疾人養殖獺兔致富年收入40萬

  王學成雖是一名殘疾人,但他憑藉超人的毅力開創了自己的獺兔養殖事業,同時還帶動周邊的不少鄉親共同致富。王學成從沒想到過,獺兔竟然讓他實現了從一貧如洗到家產百萬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猶如一篇童話,我們從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勞動的偉大價值。

  王學成,今年四十歲出頭,初中文化,右手殘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皇甫村人,人稱“獺兔王”。他靠養殖獺兔致富,現有廠房7000多平方米,存欄獺兔5000多隻,年收入40萬多元。2011年,王學成榮獲安徽省殘聯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殘疾人創業之星”和“安徽省殘疾人自強模範”稱號。

  “創業難,殘疾人創業更難!回首我的創業之路,個人奮鬥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兩個重要因素。”近日,王學成在接受採訪時感慨地說,“對於伺弄莊稼的農民來說,沒了右手手指,幹活的難度不言而喻,況且我妻子也是個殘疾人。上有年邁的老母,下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靠種幾畝薄地度日,日子過得很艱難。”

  王學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殘疾而吃“閉門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貧窮下去,因為他要養家餬口。此後,他處處留心適合自己的謀生門路。200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命運多舛的王學成有了轉機。

  事情原委是這樣的:王學成在報上看到了獺兔養殖的資訊,他覺得比較適合自己,因為投資少、見效快,易飼養,有銷路。更重要的是,當地飼料資源豐富,比如花生秧、花生殼、玉米秸等都是獺兔喜愛的飼料。他心裡清楚,養殖業雖然風險較大,但要想養殖成功,必須掌握過硬的養殖技術。為了掌握養殖獺兔技術,他先後前往南京農業大學和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拜師取經,併到外地毛皮市場考察。憑藉著較強的領悟能力和勤奮學習的精神,王學成很快就掌握了該項技術。

  儘管如此,但王學成的獺兔養殖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7年,王學成東借西湊6萬多元,從河北省引進400只兔種,但是沒有多久獺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隻,損失慘重。投入的錢幾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天無絕人之路。滁州市、南譙區殘聯知悉王學成的遭遇後,迅速啟動“千元工程”資金扶持他繼續養殖,使他當年就獲得了養殖成功並實現了贏利。經過幾年努力,王學成的獺兔養殖初具規模,現有廠房7000多平方米,存欄獺兔5000多隻,年銷售獺兔2萬隻以上,年收入40萬多元,成了皖東首屈一指的獺兔養殖專家。

  王學成致富以後,因他深知殘疾人之苦,便想方設法帶動其他殘疾人就業。2009年,在王學成的帶動下,本村和相鄰幾個村20多戶村民開始從事獺兔養殖,他主動向他們提供種兔,無償提供技術支援和他自己研製的飼養配方,大部分養殖戶當年就有了贏利。村民劉恩柱便是受幫助的一員。在王學成手把手的指導下,當年,劉恩柱家養殖獺兔收入便超過了1萬元,2010年突破2萬元。2萬元並不是個大數目,但對於劉恩柱來說可謂天文數字了。“他到我家來了幾十趟,一口水都沒有喝過。”提起王學成,劉恩柱夫婦倆眼角溢位了淚花。

  為了帶動更多的家庭養殖獺兔,2009年底,在南譙區殘聯和章廣鎮政府的支援下,王學成在鎮政府舉辦了獺兔養殖培訓班。王學成在培訓班上承諾,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如遇到難題,電話聯絡,隨叫隨到,並且免費上門收購商品兔。王學成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學成接到養殖戶的求助電話,他二話沒說,便騎著摩托車去了。由於積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學成連人帶車摔倒在路旁的溝裡,昏迷不醒,幸虧過路的老鄉發現了他,連忙把他送到鎮衛生院,他的頭被縫了六針。“只要能讓鄉鄰過上好日子,我吃點苦、吃點虧、受點累,心甘情願。”王學成笑著說。

  與此同時,為了形成規模化養殖,擴大獺兔銷售市場,2009年3月,王學成登記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獺兔養殖專業合作社”,並於同年12月註冊了“皇甫輝”牌商標,合作社對成員實行“五統一”,即統一供種、統一防治、統一飼養配方、統一飼養管理模式、統一銷售。目前合作成員發展定遠、鳳陽、明光、來安、南譙等縣、市、區62戶社員,其中殘疾人家庭32戶。王學成以科學的管理、優良的品種、合理的價格、良好的信譽贏得了養殖戶和客戶的好評。目前,該合作社年銷售獺兔10萬隻,銷售額700餘萬元,利潤300萬元。

激勵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故事
創業成功的殘疾人的故事
相關知識
堅強殘疾人創業故事
殘疾人堅強不放棄創業故事
殘疾人創業者事蹟採訪
殘疾人創業者事蹟採訪
關於殘疾人創業勵志故事
殘疾人創業致富的故事
殘疾人創業的短篇故事
殘疾人創業致富故事
殘疾人創業者勵志故事
激勵殘疾人創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