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現代企業發展與規範化管理之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摘要:規範化管理是現代企業改革和發展的目標之一,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深化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搞好對企業的服務,按客觀經濟規律辦事。
關鍵詞:現代企業發展 規範化管理
管理已成為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中國企業的管理問題不是單個點上的問題,而是結構化、系統化問題,要真正改善企業的管理,需要運用系統化的思路,建立規範化的管理體系。本課程針對企業規範化管理的需要,在深入總結世界上令人憧憬的長壽企業的管理經驗基礎上,專門設計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和中國國情的規範化管理體系,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現代企業規範化管理解決方案。
這套解決方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模組:①企業發展戰略解決企業發展方向問題;②組織結構設計、各部門職能分解、崗位設定和崗位描述解決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員工的權責分工問題;③管理流程設計解決各個部門內的管理和部門間的協作問題;④目標管理、薪酬體系設計、績效考核解決組織執行過程中的管理,解決“責、權、利對等”的問題;⑤人力資源開發解決企業人才團隊建設的問題。
黨中央明確指出: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有大中型企業繼續實行規範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這就為新世紀新階段國有企業的規範化管理指明瞭方向。下面著重論述以下三個問題:
1 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確立企業規範化管理目標
明確的奮鬥目標是人們進行經濟活動時必須事先確定出來的。但所確定的奮鬥目標是否能實現,主要看該目標與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是否相符。促進生產的發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分配製度會有重大優越性,而且沒有剝削,人們認為這些都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中的,並且認為是在我國的計劃經濟時期,可是雖然這樣人們的勞動積極性還是沒有調動起來,勞動生產率反而逐漸低下,經濟效益差,消耗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沒有很好的發揮,從而使得結果事與願違。這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然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分配機制。計劃經濟時期的分配製度對勞動差距是承認的,但不能有太大差距,致使在工資分配上差別非常小,完全的平均分配福利勞保待遇,不能夠鞭策後進,鼓勵先進。統一計劃分配勞動人事,一次分配,永不失業,一般一個人除組織上調動之外,他的一生隸屬於某一單位。勞動者沒有自主擇業的權力,不能對自己的勞動進行自由支配,在自己勞動報酬方面勞動者更是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人們沒有失業壓力,勞動紀律鬆弛,不學習,不求進取,並形成一種社會風氣。這種就業、工資、勞保三位一體的分配製度形成了一種機制,大家靠國家養著,普遍存在懶惰現象,這樣人們就很難達到確定將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目標。
2 深化體制改革,為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奠定基礎
規範化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理論管理體系,包含很多內容與指標,各行各業不一樣,不同時期的同一個企業的規範化管理的內容也不一樣,但有些最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如企業的規章制度、行為及對企業內部關係的處理,都必須遵守市場經濟原則。
堅持等價交換原則是規範化管理的第一個基本原則,這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等量勞動交換是等價交換的本質,以人格平等為前提,對生產者來說,等價交換首先是使勞動者的生存需要得當保證,補償其付出的勞動。第二是再生產的正常進行能得到保證,補償已消耗的生產資料。第三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給按生產要素分配。第四等價交換還會對新技術的採用和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原因是隻要生產出低市場價格或社會價值的商品,按市場價格或社會價值轉讓,就可以獲得最多的利潤,而要做到這些,只有將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對等價交換原則不尊重,國家與企業間施行無償劃撥,不遵守價值交換原則在企業之間的交換中也有體現,企業與勞動者的關係由領導決定,而不按市場原則進行。長官意志決定一切經濟活動,毫無市場可言。無市場秩序,無市場的等價交換環境,企業也就不會有它的規範化管理。
誠信是規範化管理的第二個基本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企業和個人,還有政府,都要實踐等價交換原則,即誠信,因此市場經濟也叫信用經濟。要使市場有序地運轉,實現規範化管理,就需要每個當事人履行合約的規定,實踐等價交換原則。因此要實踐等價交換,誠信是根本保證,沒有誠信等價交換就毫無意義,更不要說規範化管理。在規範化管理中,等價交換是一個客觀標準,然而要實現這一標準,需要有人來執行,因此市場經濟的基礎主體—法人治理結構的確立就尤其重要,每個企業要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這樣體制改革才算到位,才能將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起來,才能使市場機制的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只有市場機制正常運轉,每個企業講究誠信,堅持等價交換原則,才能形成全社會的規範化管理。相互利益的制衡機制是在規範化管理中要求企業在內部建立的。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代表大會,他決策公司的大政方針,代表股東的利益。股東代表大會閉會的時候,董事會就成為代表機構,來執行代表大會的決定。作為企業的法人代表的董事長,要進行股東利益的維護,對決定的貫徹執行要起到監督的作用。由董事會來聘任企業的經理層,企業的經理層代表企業的利益,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由股東代表大會來選出監事會,監督董事會同經理執行股東代表大會的決議。這樣兩種利益的制衡機制就在公司形成,就給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
3 轉變政府職能是實現企業規範化管理的關鍵
政府職能的轉變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的關鍵,因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是政府,政府不放權讓利,企業要想有權與利,需要政府的放權讓利;在改革中,政府處於領導者的地位,而企業則處於被領導者的地位,企業是被動者,政府是主動者。企業的經營活動由政府的分配批准權與計劃、審批制度決定,企業規範化的經營與管理野獸其制約。政府行為不規範,國有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就很難實現。因此,企業規範化管理的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到位是關鍵。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關於政府怎樣轉變職能,政府的市場管理、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的職能要完善,行政審批要規範和減少。巨集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還提出,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堅持政企分開,分離經營權與所有權,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得以實現。
這也就是說,為企業服務是政府的根本職能,新型的政企業關係基礎也正因這一點而形成。所以,政府對自己的職能必須要明確,就是為企業服務,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措施都是以扶持、保障企業的健康成長作為出發點。但是在過去,政府將大小企業全收歸國有,直接來經營,這樣政府不僅管不了,也不能管好,而且做出了很多越位、錯位的事情,使企業積極性的發揮受到影響。
關於企業預算髮展的不同層次及管理特徵分析
淺談現代企業形象設計人文化特徵研究
關鍵詞:現代企業發展 規範化管理
管理已成為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瓶頸。目前中國企業的管理問題不是單個點上的問題,而是結構化、系統化問題,要真正改善企業的管理,需要運用系統化的思路,建立規範化的管理體系。本課程針對企業規範化管理的需要,在深入總結世界上令人憧憬的長壽企業的管理經驗基礎上,專門設計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和中國國情的規範化管理體系,提出了一套完善的現代企業規範化管理解決方案。
這套解決方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模組:①企業發展戰略解決企業發展方向問題;②組織結構設計、各部門職能分解、崗位設定和崗位描述解決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員工的權責分工問題;③管理流程設計解決各個部門內的管理和部門間的協作問題;④目標管理、薪酬體系設計、績效考核解決組織執行過程中的管理,解決“責、權、利對等”的問題;⑤人力資源開發解決企業人才團隊建設的問題。
1 按照客觀經濟規律確立企業規範化管理目標
明確的奮鬥目標是人們進行經濟活動時必須事先確定出來的。但所確定的奮鬥目標是否能實現,主要看該目標與經濟活動的客觀規律是否相符。促進生產的發展,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分配製度會有重大優越性,而且沒有剝削,人們認為這些都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中的,並且認為是在我國的計劃經濟時期,可是雖然這樣人們的勞動積極性還是沒有調動起來,勞動生產率反而逐漸低下,經濟效益差,消耗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沒有很好的發揮,從而使得結果事與願違。這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然而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分配機制。計劃經濟時期的分配製度對勞動差距是承認的,但不能有太大差距,致使在工資分配上差別非常小,完全的平均分配福利勞保待遇,不能夠鞭策後進,鼓勵先進。統一計劃分配勞動人事,一次分配,永不失業,一般一個人除組織上調動之外,他的一生隸屬於某一單位。勞動者沒有自主擇業的權力,不能對自己的勞動進行自由支配,在自己勞動報酬方面勞動者更是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人們沒有失業壓力,勞動紀律鬆弛,不學習,不求進取,並形成一種社會風氣。這種就業、工資、勞保三位一體的分配製度形成了一種機制,大家靠國家養著,普遍存在懶惰現象,這樣人們就很難達到確定將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目標。
規範化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理論管理體系,包含很多內容與指標,各行各業不一樣,不同時期的同一個企業的規範化管理的內容也不一樣,但有些最基本原則是相同的,如企業的規章制度、行為及對企業內部關係的處理,都必須遵守市場經濟原則。
堅持等價交換原則是規範化管理的第一個基本原則,這是市場經濟的核心、商品經濟的基本經濟規律。等量勞動交換是等價交換的本質,以人格平等為前提,對生產者來說,等價交換首先是使勞動者的生存需要得當保證,補償其付出的勞動。第二是再生產的正常進行能得到保證,補償已消耗的生產資料。第三提供了一個理論依據給按生產要素分配。第四等價交換還會對新技術的採用和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原因是隻要生產出低市場價格或社會價值的商品,按市場價格或社會價值轉讓,就可以獲得最多的利潤,而要做到這些,只有將勞動生產率提高。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對等價交換原則不尊重,國家與企業間施行無償劃撥,不遵守價值交換原則在企業之間的交換中也有體現,企業與勞動者的關係由領導決定,而不按市場原則進行。長官意志決定一切經濟活動,毫無市場可言。無市場秩序,無市場的等價交換環境,企業也就不會有它的規範化管理。
誠信是規範化管理的第二個基本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企業和個人,還有政府,都要實踐等價交換原則,即誠信,因此市場經濟也叫信用經濟。要使市場有序地運轉,實現規範化管理,就需要每個當事人履行合約的規定,實踐等價交換原則。因此要實踐等價交換,誠信是根本保證,沒有誠信等價交換就毫無意義,更不要說規範化管理。在規範化管理中,等價交換是一個客觀標準,然而要實現這一標準,需要有人來執行,因此市場經濟的基礎主體—法人治理結構的確立就尤其重要,每個企業要成為獨立的法人主體,這樣體制改革才算到位,才能將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起來,才能使市場機制的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揮。只有市場機制正常運轉,每個企業講究誠信,堅持等價交換原則,才能形成全社會的規範化管理。相互利益的制衡機制是在規範化管理中要求企業在內部建立的。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代表大會,他決策公司的大政方針,代表股東的利益。股東代表大會閉會的時候,董事會就成為代表機構,來執行代表大會的決定。作為企業的法人代表的董事長,要進行股東利益的維護,對決定的貫徹執行要起到監督的作用。由董事會來聘任企業的經理層,企業的經理層代表企業的利益,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是由股東代表大會來選出監事會,監督董事會同經理執行股東代表大會的決議。這樣兩種利益的制衡機制就在公司形成,就給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
3 轉變政府職能是實現企業規範化管理的關鍵
政府職能的轉變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的關鍵,因為國有企業的所有者是政府,政府不放權讓利,企業要想有權與利,需要政府的放權讓利;在改革中,政府處於領導者的地位,而企業則處於被領導者的地位,企業是被動者,政府是主動者。企業的經營活動由政府的分配批准權與計劃、審批制度決定,企業規範化的經營與管理野獸其制約。政府行為不規範,國有企業的規範化管理就很難實現。因此,企業規範化管理的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到位是關鍵。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關於政府怎樣轉變職能,政府的市場管理、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及公共服務的職能要完善,行政審批要規範和減少。巨集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同時還提出,對國有資產管理的法律法規,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堅持政企分開,分離經營權與所有權,使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得以實現。
這也就是說,為企業服務是政府的根本職能,新型的政企業關係基礎也正因這一點而形成。所以,政府對自己的職能必須要明確,就是為企業服務,政府制定的所有政策措施都是以扶持、保障企業的健康成長作為出發點。但是在過去,政府將大小企業全收歸國有,直接來經營,這樣政府不僅管不了,也不能管好,而且做出了很多越位、錯位的事情,使企業積極性的發揮受到影響。
淺談現代企業形象設計人文化特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