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等,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覺,使學生很容易激起豐富的想象,給人以美的愉悅感,使人心馳神往。下文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音樂廳舞臺錄音技術發展趨勢

  摘要:良好的音樂錄音有著許多特性引數,如空間度、前後深度、展寬度、聲像感覺和全包圍的音樂體驗等。筆者在交響樂管絃樂隊佈置話筒時頭腦中始終牢記這些特性的表現。

  關鍵詞:舞臺錄音;技術;展望

  音樂錄音的初期,人們努力嘗試錄製出巨集偉的音樂,在實現兩聲道立體聲錄音時,也就相當於做到了“牆壁上的油畫框”.現在,多聲道環繞聲使音樂從“油畫框”中“解放”出來,它將音樂廳內最佳位置處的聽音感覺提供給屋內的聽音者。

  在各式各樣的音樂中,管絃樂隊的音樂可依靠良好的環繞聲錄音給人們帶來最大可能的愉悅享受。任何其它音樂聲源都不可能達到由 100 人或更多人的樂隊在 25米寬和深、上萬立方米的音響空間內演奏的規模。

  在大型管絃樂隊的錄音中,筆者不是在錄音室內,而是在管絃樂演奏的音樂廳內錄製直接的立體聲和直接的環繞聲節目。總體的聲音均衡和調音主要依靠話筒佈置和話筒運用來完成。

  根據樂隊的佈置,隨著具體的樂曲和氣候狀況不同,有時需要通過改變混響時間、早期反射特性和音樂廳頻率響應以適應要求。不同於在錄音室內與管絃樂隊的合作錄音,筆者對音樂廳的音響特性並不瞭解,難以掌握管絃樂隊的“亮點”和細節,往往需用輔助話筒和分割槽話筒來均衡管絃樂隊的聲音,將這些話筒在演奏大廳內與經常使用的主話筒組合起來進行調音。輔助話筒的使用方法由錄音師決定,而主話筒技術應遵循一般的準則。

  在一般的管絃樂作品中,主要的管絃樂聲音應該保持在聽音者的前方。筆者並不認為由於有 4 個或更多的重放聲道而使管絃樂聲音會完全地環繞於聽音者周圍。根據筆者的體驗,這種技術掌握不得當時,很容易造成聽音者感覺混亂,甚至演奏員和指揮的表演位置也難以最佳化。在 20 世紀 70 年代,從 4 聲道“環繞聲”製作的許多交響樂錄音中可以看出,演奏員的演奏顯得不正常,指揮的動作顯得不妥,家庭中的聽音者只能聽到演奏效果差和平淡的交響樂。

  分離的環繞聲技術可以使錄音師在話筒佈置上既顧及舞臺前面的管絃樂隊,又顧及互動的演奏和舞臺外的樂器。

  監聽環繞聲時,通常應用 5 個相同的、全頻範圍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揚聲器,再加一個重低音揚聲器。全部主揚聲器的音量用粉紅噪聲校準於 85d B 上。重低音揚聲器重放的聲音要高出 3d B,交叉點設定於 150Hz 上。前左***FL***和前右***FR***揚聲器一般傾斜 ±30°,與聽音者位置構成等邊三角形。這取決於房間的大小和揚聲器的尺寸。FL 與 FR 揚聲器之間一般相距 85 至 95 英寸。中央揚聲器不傾斜,對聽音者具有像 FL 和 FR 揚聲器對聽音者一樣的距離***三個揚聲器處於圓弧線上***。背後的環繞聲揚聲器置於 ±110°位置上,對聽音者的距離與前方揚聲器相同。

  在對環繞聲監聽進行揚聲器調整時,要仔細判定 FL和 FR 揚聲器的正確聲像和分離度,以及良好的立體聲錄音的深度。當 FL 和 FR 揚聲器正確設定好後,系統中的其它佈置就較為容易。如果將環繞聲系統設想為房間內的一些立體聲時,將有助於確定環繞聲話筒的佈置,這對於管絃樂隊的話筒佈置也是適用的。

  筆者在環繞聲錄音前先選擇良好的立體聲錄音,再附加上環繞聲話筒。從環繞聲錄音中還可以得到良好的立體聲錄音。在當前的錄音中,一般不宜分別設定立體聲話筒和環繞聲話筒,應該將它們組合在一起使用。

  精確的話筒位置需要根據具體的管絃樂隊、樂曲、演奏會場以及溫度、溼度和氣壓等因素加以修正。首先得到前後均衡和內部細節,然後達到立體聲設定時的音色均衡,再增加上環繞聲話筒,並防止它們影響良好的立體聲錄音。

  當然,錄音師可以根據個人的偏愛來佈置管絃樂隊話筒,諸如採用 M/S、ORTF、X/Y 同軸對、聲場式話筒和 Decca 樹話筒等。

  全方向性話筒在位置的正確選定以及在話筒對之間得到穩定的聲像上比較困難,但筆者喜歡全方向性話筒所給出的深度響應和頻率特性。

  舞臺音響是科學技術與藝術充分結合的新興科學,其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識同等重要。隨著我國電子行業的迅猛發展,音響裝置不斷地推陳出新,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地注入新的科技知識,瞭解新裝置的技能、指標,及時瞭解國際音響裝置的新動向,提高自己的音響技術水平,不斷地推動舞臺藝術的發展。

  篇2

  淺談音樂練習法

  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練習方法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豐富,我認為可歸納為聽、唱、視、記、奏、創、動七個方面。這七個方面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為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服務。

  一、聽。音樂是聽覺藝術,中小學的音樂教學,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敏銳的音樂聽覺的基礎上。離開聽覺,音樂教學根本無法進行,聽覺訓練是音樂教學的中心。聽覺訓練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基本技能訓練,包括音準、節奏。應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先入為主,熟能生巧,到了高年級再抓,那就事倍功半了。為了趣味性,可在遊戲中進行練習。二是把技能訓練獲得的技能,融在歌唱、欣賞、演奏等實際音樂活動中,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唱。據我的經驗,歌唱是最符合中小學生心理愛好的活動,最易普及,因此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提高歌唱的能力,首先要教學生正確的歌唱方法,有歌唱技能中氣息的支援、可變共鳴腔中的調節、吐字咬字的清晰度等。二要重視歌曲的分析處理。音樂的感情體驗是很難用語言講清的,只有通過反覆詠唱,才能唱出其味。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學一首忘一首,是不會收到效果的。

  三、視,即視唱。學生只有具備視譜能力,才能獨立唱歌、演奏乃至創作等,這是音樂“雙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時應著重在音樂、節拍、節奏等方面進行訓練。訓練中要求學生做到“三到”,即“眼到”——看譜、“手到”——劃拍、“口到”——輕唱,三者密切協調配合練習。

  四、記。指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力,應貫穿於各個教學內容之中:節奏的記憶、模仿;短句的模唱、聽音記譜、背唱視唱歌曲中的名曲曲調、背唱中外優秀歌曲;記憶欣賞作品中的名稱、作者、主要旋律等。

  五、奏。讓學生演奏樂器,是當前我國音樂教學中一項新的內容。學生在音樂課中不僅動口唱,還動手奏,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目前,國家統編教材規定的課堂樂器是口琴和豎笛,它們的特點是:有固定的音高,技術性較低,價格較低,很適合學生學習。器樂教學要與識譜、唱歌相結合,做到唱唱、講講、聽聽、奏奏。小學低年級應以學習打擊樂器為主,到中年級開始學一種樂器。

  六、創。創作也是新興起的一種教學練習法,讓學生根據指定的節奏寫出多種不同的旋律,啟發他們把節奏或旋律片段發展成樂句、樂段。在中、高年級還可以進行簡單旋律的即興創作。在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時應給學生講一些初步的作曲知識,以免學生摸不著頭腦。

  七、動。即動作,就是把感受到的音樂用動作表達出來。讓學生用動作表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是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動作的練習方法多種多樣,最常用的是走、跳、擺轉、轉體等。律動是舞蹈的基礎,動可以使音樂教學增添生動活潑的氣氛,可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還能發揮學生間的互相合作。教師能參與的話更好,能融洽師生的情誼,教學相長。

  上述七個方面是聽中有唱、唱中有視、視中有記、奏中有創、創中有動,聽、唱、視、記、奏、創、動互為一體,把這七種教學練習法都調動起來,音樂教學能顯得更加生動活潑。

 
猜你喜歡

北宋的硯臺有收藏價值嗎
音樂論文發表
相關知識
淺談幼兒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淺談幼兒音樂教育的論文範文
傳統音樂文化論文範文
音樂畢業論文範文大全
音樂論文範例
本科音樂畢業論文範文
初中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音樂鑑賞教學論文範文
中小學音樂教育論文範文
音樂教學論文範文代發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