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農村創業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18日

  隨著電商的崛起,農村也開始於電商合作發展新的創業模式,保定農村創業就是一個很好地案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河北保定“電商進農村”風生水起 創新模式引關注

  20日上午,總部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支點創業基地的大型公益性電商平臺《購特網》與加盟商於俊豆簽署了共建“購特網?滿城館”的協議書,雙方商定,在滿城打造縣、鄉、村三級網上商品購銷聯盟,實現農副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物流“最後一公里”覆蓋的電商進農村生態鏈。

  保定市政府***透露,近年來,該市積極引導推動全市電子商務產業發展,進一步激發電子商務創新動力、創造潛力,努力實現縣域經濟提質增效升級。該市充分利用“新農村商網”,釋出公共政策資訊和農產品流通訊息,為農村種養大戶、農村經紀人、涉農企業和農業協會做好農產品供求資訊服務。結合萬村千鄉工程農家店建設,為阜平、唐縣等貧困地區建設了200個農村資訊服務站點,通過電子商務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農民提供便利;該市與阿里巴巴合作搭建“淘寶特色中國阜平館”,目前已開發農副產品180多種,上線商品35種;易縣“微創業聯盟”建設的農村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在該縣300個村建立了子網站,通過“雲端計算”技術支援,幫助農民獲取創業資訊,對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實行集中採購、集中銷售。

  河北金融學院教授、著名電商專家趙永新稱,由保定市蓮池區委區政府、中央及省市新聞媒體、保定銀行等共同支援創辦的《購特網》,將於7月底上線試運營。該平臺將在保定市24個縣***市、區***、河北省其它地市及全國重點城市建立特產館和電商配送服務中心,最終建成全國性的特色產品購銷聯盟。其在縣級開設體驗館、在鄉村建立服務店、從源頭整合商戶資源的模式,完全符合電商進農村要求。6月18日,商務部網站以《河北保定創辦國內首家大型公益性電商平臺“購特網”》為題,對該平臺的創新模式和公益性給以報道。

  全國“誠實守通道德模範”、“油條哥”劉洪安說,《購特網》計劃在保定建設400個鄉村服務店的規劃,將促使解決農村購物“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實現農村消費購物生態環境的巨大改變。

  劉洪安認為,雖然“網際網路+”時代來臨,但企業的誠信經營理念永遠不能丟。“《購特網》+油條哥快餐,或可開創保定餐飲新時代”。

  2015年6月11日,保定市委書記聶瑞平視察了《購特網》總部,對其吸收殘疾人就業、免除商家入駐費、免費培訓電商人才等公益性,以及其服務農村、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宗旨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對入駐商品嚴格把關,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放心、綠色的產品;要建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制定行業標準;有關部門要助力《購特網》健康發展,為保定的地方經濟起到引領作用。

  保定市於2014年出臺的《電子商務三年推進計劃》明確提出:利用三年時間,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子商務平臺,深化應用,促進電子商務與實體產業融合,加強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建設,發揮縣域特色產業優勢,打造電商產業基地,實現集聚發展。

  保定啟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助村民家門口創業

  在保定徐水區正村服務店,店長陳榮福正在指導村民在《購特網》商城選貨、下單、付款。“通過一個多月來的不斷宣傳,村民們逐漸接受了電商,現在每天都有村民到店裡下單。”這只是保定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縮影。

  2014年,保定市制定的《電子商務發展三年推進計劃***2014-2016***》中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平臺,促進電商與實體產業深度融合,加強電商支撐服務體系建設。

  根植於保定本土的《購特網》,是一家面向農村的電子商務平臺,下設地方特產、商品超市和農資廣場三大版塊,通過構建縣級體驗館和鄉村服務店,快速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目前,該平臺已先後在徐水、安新、望都、易縣、唐縣等12個縣***市、區***建立縣級體驗館,發展鄉村電商實體服務店100多家。

  43歲的返鄉農民工於春輝,剛剛接手購特網龍化村服務店,現在正忙著裝修店面,整理貨架,等待總部驗收。於春輝說,“現在返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了,農村電商很有發展前景,在家門口工作,心裡也踏實。”

  購特網崔莊鎮服務店店長常志博,是一名90後的大學畢業生,曾從事淘寶、微商等經營,具有一定的電商從業經驗。談到農村電商發展,他表示,大學生返鄉從事電商,不僅能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率,還能彌補農村電商人才匱乏難題。

  《購特網》副總經理王軍稱,為推進農村電商健康發展,該平臺投資100餘萬元人民幣,建立了河北首家服務農村的大型電商專業培訓機構—保定購特電子商務培訓中心,涵蓋農村電商個體創業諮詢、人員培訓、技術支援、網店建設、品牌培育、營銷推廣、代運營等服務,每年可提供1000餘人次的專業培訓。

  王軍稱,2016年,《購特網》將結合“網際網路+旅遊”、“網際網路+扶貧”、“網際網路+美麗鄉村”等創新模式,進一步啟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幫助更多村民實現就業創業。

  河北保定農民創業從“作坊式”走向規模化

  “泥腿子”的產業夢

  河北徐水縣空城村蘑菇種植能手李克學,日前捧著省裡頒發的《農村青年人才證書》激動不已:“沒想到,咱一個土裡刨食的莊稼人,還能受到省裡的表彰。” 蘑菇產業讓他和村民們走上了致富路,他所在的空城村被保定市命名為首批“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示範村”。

  像李克學和空城村這樣的創業示範戶、示範村,保定有46.5萬戶、1140個村,均佔到全市總農戶和總村數的20%。

  讓“泥腿子”成頂尖人才,興產業、富農家

  保定是農業大市,如何把農業大市做成農業強市?市委書記聶瑞平說:“必須緊緊依靠人才,把發展現代化農業作為推進產業升級的引爆點。”近年來,保定市以農村“實用人才創業示範”活動為載體,大力建立特色產業示範戶、示範村和示範鄉鎮,探索“人才興農,產業富農”的路子。

  “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李滿常,是高陽縣邊家務村農民。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承包土地種棉花,到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達到3萬餘畝。棉花種到哪裡,他就把會員發展到哪裡,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企業下崗職工3000多人。

  為搭建實用人才創業發展平臺,保定市各級各部門緊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際,採取科技扶農、專案助農、專家幫農、資金惠農等措施;涉農部門根據產業發展和農民需求,組織實施科普惠農、創業者和企業經營者培訓計劃等人才專案;組成駐保高校專家教授服務團,把“農民實用課堂、百姓喜愛講堂”搬到農村,把實踐和成果轉化基地建到農村。

  人才帶動產業發展。淶水縣南安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旺說:“我們村的麻核桃,一對兒能賣兩三千塊,品相好的,價格過萬,甚至10多萬;趕上好年頭兒,一棵麻核桃樹能賣到上百萬。”麻核桃種植已成為淶水縣特色產業。2010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淶水麻核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農民創業從“作坊式”走向規模化

  本著自願原則,將有一技之長的農民整合在一起,建立多種形式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抱團取暖”,這是易縣的創新之舉。這個縣5個產業片區共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76個,會員8000餘人。紫荊關鎮南款村龍頭企業天順林木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輻射帶動周邊27個村500多農戶加入協會,帶動3500多名貧困群眾脫貧。

  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程序,保定市在有條件的鄉村指導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兩個平臺”凝聚了一大批人才,而且幫助他們從“作坊式”生產模式,走向了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管理的軌道。

  保定全面推行“兩個代辦”制度,即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和專案服務全程代辦。由群眾跑腿變幹部跑腿,農民享受了“保姆式”服務。“有什麼困難,一個電話,就派技術人員過來,拿我們農民很當回事。”淶水縣安陽村種植大戶高海清談起送技術上門的好處,笑得合不攏嘴。

  人才興產業,產業富農家。去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8675元。保定市委、組織部長李雙喜說,農村實用人才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保定市力爭到2018年底讓農村實用人才總量達到全市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0%左右,1/3左右的鄉鎮、農村和農戶達到示範鄉鎮、示範村和示範戶標準。
 

保定農村創業貸款
保定大學生創業基地
相關知識
保定農村創業案例
大學生農村創業案例
保定農村創業貸款
大學生農村創業事例
返鄉農民創業案例材料
返鄉在農村創業事例材料
保山青年創業案例
返鄉養殖農村創業事例
農村創業故事案例
農村網際網路創業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