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詠春拳有哪些主要特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詠春拳是一種十分科學化和人工化的拳術。其長處在於埋身搏擊。它拳快而防守緊密,馬步靈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備及守攻同期,注重剛柔並濟,氣力消耗量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詠春拳的特點。歡迎閱讀!

  詠春拳的特點一:理論和心法

  1中線理論:中線者由人體頭頂至尾閭尾龍骨之線。若將敵我之中線連線便成一箇中線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們在進攻和防守方面是絕對的有利。在進攻方面我們沿著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最短之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當然較快擊中。再者我們若問敵方左或右攻擊,對方很容易卸去我們之力。但若我們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則甚難卸力,而且受力較重。在防守方面我們守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及沿著中線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軌。

  2朝面追形:與對方朝正面對面者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對方面向其他方向我們之面沿著中線平面追望對方中線之形者是為“追形”。

  詠春對敵時儘可能是正面朝敵的。不論敵方環繞著我走向任何方向我們必定朝面追形向著敵方。其好處如下。

  ①防守方面

  簡化敵人向我們進攻的來向。因為正面之攻擊,敵人向我們進攻之來向只限於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們對敵人來勢較易捉摸。

  ②進攻方面

  配合中線理論,我們較易擊中目標及敵人受力較重。

  ③出手快而影小

  雙手能同時到達敵人,所以出手時不用轉動肩頭,因此出手之影先兆會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互相兼顧。

  3埋踭理論

  詠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數是手踭緊貼著中線平面的。

  好處如下

  ①技巧方面

  可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重之攻擊。

  ②防守方面

  一方面埋踭本身已保護身體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線以達最短距離之防守。

  4 收踭理論

  詠春出手後不論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踭屈曲是為收踭。這樣除了有利自己同一雙手能立刻再作攻擊外,在防守方面使敵方難以取我們之關節並守位方面亦會較緊密。

  5“來留去送”心法

  “來留”者對方向我擊來之手法,我們除了消外最好儘可能將其留住,以便利用詠春橋手相接之感覺將其控制。“去送”者,當敵方強力向我們擊來,我們利用手法,把擊來之方向改變,令其攻擊不能擊中我們,若可能我們應當再加力順其勢向改變後的方向送去,令敵方失勢或招式用老。

  6“甩手直衝”心法

  “甩手”者是當對方突然將與我相接之橋手撤去不論向任何方面。每當對方“甩手”,我們應以第一時間發招衝出直攻敵方為之“直衝”。“來留去送”和“甩手直衝”心法,是從黏手練習鍛煉出來的。

  7守攻同期

  當我們消對方之攻擊時,在可能範圍內我們應同一時期發招攻向對手,這樣將會由被動變主動而達到後發制人。

  8其他輔助心法

  ①不消“過籠”過頭

  詠春消手以能消對方來手而不超過防守所需範圍為原則。對方來手若不可能擊中我們,我們則不需要運用任何消法。不消“過籠”可以減少氣力和時間的消耗。消後反擊敵當會更快。

  ②不“追手”

  “追手”者,離開防守所需範圍來追著去接觸對方橋手也。詠春拳長於橋手相接後之感覺和反應。所以初學詠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識地犯“追手”的錯誤。若敵橋手不在我之防守範圍內,我們不要追著去接觸其他橋手,反之應該趁機向敵攻擊以求擊敵。若對方用橋手消我們之攻擊,我們便達到接觸對方橋手之目的;這是“尋橋”方法之一。

  ③不“衝身”

  詠春出手攻或防、馬步上落和轉變都要以維持重心為原則。儘量減少被對方借力機會而至“失形”。“失形”,即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對敵之平衡狀態也。

  ④不需藉助位置而發力

  詠春拳的“攻”與“守”皆以能鍛鍊到從任何位置都可以發力為原則。換句話說,無論手在何處皆能發力不從心消對方來手或向對方攻擊而不需要將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來幫助發力。

  寸勁”乃詠春拳用作攻防之勁力,亦稱“彈勁”或“短勁”:這是一種短暫而有爆發性和能於短距離約兩寸內發出殺傷力擊敵之勁力。“寸勁”是從小念頭,扯空拳及打沙包等鍛鍊。

  詠春拳的特點二:黏手練習

  其目的是

  1鍛鍊與敵方橋手接觸後之感覺和反應。

  2鍛鍊製造和尋找敵方之空隙。

  3鍛鍊雙手之左右兼顧和一心二用。

  4鍛鍊詠春拳心法如“來留去送”、“甩手直衝”、“不消過籠”、“不追手”等等。

  5練習攻,防手法與組合。

  6練習手法與馬步之配合。

  感覺者乃是當雙方橋手相接後,對方有沒有破綻和空隙,對方力度之方向和轉變如何,以及對方之攻擊和防守中有沒有破綻等所有“資料”的體會。詠春拳特別注重感覺和反應。我們認為用眼吸收後而發出之反應是較橋手相接後感覺之反應慢。

  因為從眼看到要經神經線傳上大腦,然後大腦才下命令去作適當反應。然而橋手相接之感覺反應乃是走捷徑的經由脊骨神經而發出的,所以反應較快。經過適當鍛鍊後橋手相接之感覺和反應當會達到。

  詠春無華出手即法。它無花招即無巧勢, 詠春不尚神功,不迷絕技,不考究身法之挺拔,手法之玲瓏,步法之瀟灑,常以簡潔最短之路線,凌厲的速度,獲取最大的擊打效果。

  小念頭、尋橋、標指,木人樁法,以雙黏手貫穿其間,其貼身短打,消打合一,來留去送,甩手直衝,追中守中,重心不重法,追影不追身。它的使命就是搏擊,一切與實戰無關的都在摒棄之列,只認定一個理兒,打贏便是好拳,需要便是理由,效果便是原則。

  詠春拳是一種以追求攻防實戰為目的、科學而完整的搏擊拳術。它具有簡單實用的特點。說它簡單是因為全部內容僅有小念頭、尋橋、摽指和木人椿,並且所有的技術動作都含在小念頭一個簡短的套路內,而且這個小念頭也不過25手,5分鐘便可做完。

  用黃淳樑先生的話講,這就象英文的26個字母,由這幾個字母便可以任意組成許許多多個語言文字。這種任意組合便構成了技擊運動中的許許多多的組合拳,組合手法、腿法、身法、黍手、尋橋、摽指以及木人椿技術等等。

  說它實用是因為詠春拳埋身搏擊,拳法重快,攻防緊密,馬步靈活,起落快速;連消帶打,攻守同期;勁力完整,手法靈活;搶佔中線,毫不相讓;左右兼顧,一心二用;來留去送;甩手直衝;最短攻防,時間搶先;朝面追形,不消過籠;日字衝拳,爆發勁整。

  詠春拳強調以雙手打法為主體技術,這種善用雙手相互兼顧,一鼓作氣的快攻,一手似刀,一手似劍;一手似槍,一手似盾的同出同入,連消帶打,形成了多面手近體作戰的絕對優勢。

  說它科學而完整是因為它的一整套理論科學而系統,例如詠春強調短距理念,要時時刻刻拳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快時間的猛攻,這就是它的經濟原則;在技法上強調精簡理念,要用最簡單的動作完成最直接的快攻,這就是它的實用原則。

  在兵法上講究絕不授敵以先機,如發拳絕不預先後撤,不給對方絲毫的預示訊號,是順勢發拳,到達彼此一步左右時才突然出拳,並且是鏈滾式的,即一擊不中,就隨之在外面變化,讓對方措手不及,目不暇接。

  這其中就是詠春講的“兵半渡而擊之”,因對方在半渡中,他的意圖、動態、路線全在你窺視之中。半渡而擊之,對方來不及變化,又首尾難以呼應,進退受制、受創必然。

  說到詠春拳理論的系統性,則更離不開與之相配套的黍手訓練的科學性。詠春拳徒手實戰的奧祕,就在於迫使對方近體格鬥,在近體戰扭鬥時,視覺是難以發揮的,其全憑肢體觸覺的條件反射,立即感知對手的重心和手臂的變化,而迅速做出反應,使對方失衡而被打倒或摔倒。

  詠春的黍手訓練恰巧就是為鍛鍊兩手的觸覺反應而精心設計的,通過雙黍手反覆成千上萬次的技術訓練感知,在神經系統建立了複雜的條件反射時,兩手可以達到反應靈敏和隨機應變,在迅速千變萬化的實踐中能夠應付自如,憑感覺打可蔽目進行“無招勝有招”便成了詠春拳近體實戰的核心。

  雙黍手訓練是由雙方的四條臂膀在內外門範圍內,運用幾種技術動作,迴圈反覆的相互貼上翻滾,形成活的勁力流動和前推力度,它既訓練雙手左右兼顧,可以最快而流暢的打圈卸除對方之力,又可以最快而流暢地轉化為直線攻擊對方之力。

  不但鍛鍊了與對方搭橋之手接觸的感覺和反應,而且鍛鍊製造和尋找對方之空隙漏洞,以達到“來留去送”和“甩的手直衝”的目的。

  雙黍手訓練的目的可以歸結為第一,鍛鍊與對方接觸後的感覺和反應,以做到反應純熟、快捷機巧。第二,鍛鍊製造和尋找對方之空隙。第三,鍛鍊雙手之左右兼顧和一心二用。第四,鍛鍊“來留去送”、“甩手直衝”、“不消過籠”、“不追手,不衝身”等能力。

  詠春拳的基本原理

  詠春拳給人最大的印象恐怕就是“招法快如閃電”及“手法之防護風雨而不透”了。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手法的密集而有效地防護呢?這就需要來研究詠春拳“擋四門”原理了,在這裡且簡稱為“四門”原理。

  所謂的“四門”,也就是在身體的正面劃出一個四方形的面積,然後再在此四方形面積內劃分為4塊面積均等的方形區域作為對方攻來時各種格擋法的依據如右圖所示/本圖為李小龍早年所繪。此“四門”之標準是高不過眉、寬不過兩肩、低不過腿。

  具體施用標準如下:

  一、前手上半側為“高外側門”:該處主要用來防禦攻向已方頭部右側的打擊動作,而且無論對方用何種動作包括拳或掌向此處攻來時,我方都可用前手迅速將之擋至外側。

  二、後手的上半側為“高內側門”:該處主要用來防禦敵方攻向已方頭部左側的打擊動作,而且無論對方用何種動作向此處攻來,我方都可用後手迅速將之擋至外,或擋向右側。記住,此時須一手防禦另一手迅即攻擊,亦即做到“攻守合一”,在手部格擋的同時,身體儘量不要有左右的擺動動作,以免影響自己的重心平衡。

  三、前手的下半側為“低外側門”:主要用前手之外腕部來做短促快速的格擋動作,也就是用來防禦對方攻向已方右肋、右腰等右側要害處的打擊動作,例如可用來防禦對方的低位拳法或快速踢擊動作。

  四、後手的下半側為“低內側門”:主要用來防禦對方攻向已方身體左側要害處的攻擊,例如用來格擋其低位拳法或是中位踢法等,擋觸的部位仍然是外腕部亦即腕骨之下鋒處,在實戰中運用本動作時應做“雙手同步動作”,也就是左手擋出的同時,右手亦果斷出擊並準確擊中了對手。


八卦掌有哪些基本步法教學訓練
劍術有哪些主要特點講解
相關知識
武術詠春拳有哪些主要特點
劍術有哪些主要特點講解
內家拳穿透力有哪些主要特點
排球運動有哪些主要特點分析
網球運動有哪些主要特點介紹
快遞有哪些主要特點及包裝要求
統計指標有哪些主要特點及分類
統計指標有哪些主要特點及分類
行政行為有哪些主要特徵及內涵
手足口病有哪些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