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是什麼原因
有時候我們會莫名手抖,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我們會突然手抖?手抖有什麼治療的好方法嗎?這個問題由小編來為您解答!
老人
手抖,又稱為震顫。它僅是一個症狀,其實,手抖有時候也暗示一種疾病
1、腦功能障礙
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良,腦細胞衰退而影響生理功能。這多表現為微小動作的手抖,尤其寫字時更為明顯,多在一側。
粗活用力時的大動作,則不一定會發生顫抖。若某一血管梗塞,除手抖外,還會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損。手抖的症狀會隨年齡的增加和血管硬化的加重而加重。這一類手抖治療的重點在於治療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脂血症,另外還需戒菸忌酒,做到清源治本。
2、預期焦慮症
這種問題常常製造了一個使病人感覺到恐懼的情境。比如,你非常擔心工作有別人在場時手會發抖,結果別人來到你面前時,你的手真的在抖動了。
在預期性焦慮症中,引起心理反應的症狀的焦慮會加劇或導致症狀的產生。而症狀的出現又進一步強化預期性焦慮,從而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在這個惡性迴圈中,你被封閉起來而不能自拔。由此可見,你真正害怕的是害怕本身。
3、小腦半球疾患
可因腫瘤、小腦萎縮、腦供血不足而致。這一類手抖的特點是意向性震顫,即靜止時不抖,運動時出現。令其指鼻尖時,手發抖且指不準確,同時還可合併眼球震顫、走路時呈醉漢步態、動作不協調,間或耳鳴、失聰等。
此時,需作CT、磁共振或誘發電位等檢查,可找出病源,及時正確地處理。總之,老人手發抖的病灶多在大腦,因此區域性治療如鍼灸、理療的效果,常常不盡人意。理想的療法是尋源根治。
4、特發性震顫
這種病的病因不明,主要累及上肢和頭部。主要表現是做精細動作時出現手抖,如寫字、持筷子、扣鈕釦等。情緒緊張、疲勞時手抖更明顯,於精神鬆弛或休息時減輕或完全消失。
喝酒後症狀可減輕。神經系統檢查除手抖外無其它異常,目前治療這種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就是採用藥物治療。服藥可以改善症狀,停藥後又復發,所謂“治標不治本”。特發性震顫進展非常緩慢或不進展,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5、帕金森病
這是一種發生於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還伴有動作緩慢,肢體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症狀。如果不治療,症狀將越來越重。這種病需專科醫生幫助診治。
也是腦內錐體外系疾患之一,病灶在大腦深處的丘腦基底節處,主要是缺乏多巴胺。
典型的是一側或雙上肢,尤其是遠端出現不以意志為轉移的抖動,緊張激動時加重,安靜時消失,且動作遲鈍、反應慢、關節僵硬、手腳不靈、步態不穩、語言不暢、抄寫時字歪扭。此病確診後可採用服藥或手術方法,如服用左旋多巴、安坦以及行立體定向術,效果不錯,但可復發。
老人手抖如何治療
心理治療
1、減少自我關注
它的意思是,你要讓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你所面臨的具體事務上,而不要關注自己的感覺。這是很重要的。當你發現你在關注自己的臉是不是紅了,心是不是跳快了,關注這類問題時,神經系統的活動就會不由自主地受到啟用或強化。
而你減少關注它,就可以使它得到休息,其衝動強度也就自然減弱了。為了減小對自我的關注,你要在所處的情境中學會關注你的真正的問題,比如你的應聘,你的考官,你的環境等。
2、放棄控制意圖
它的意思是,通常我們發現自己不自然了,臉紅了,手抖了, 我們會自覺不自覺地做出努力來控制自己的這些反應。問題是,植物神經系統的工作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受到我們的意識的控制的。
所以我們越是努力去控制,就越是容易發現我們的控制無效,結果就讓自己處於緊張,甚至焦慮不堪的狀態裡了。而如果我們放棄控制意圖,不去理會,它倒是會自動熄滅的。
放棄控制的意圖,也就要求你對最壞的後果心中有數並能坦然接受:大不了我這一次應聘落選,我可以東山再起嘛!我還年輕,不怕一時挫折,不會一蹶不振!
3、培養接受態度
它的意思是,我們要學會與症狀為友。當我們發現自己欲手抖臉紅時,我們不要與之為敵, 進行鬥爭,控制,而是要學會接受它。我們可以對自己這樣說,我就是有些膽小,有些靦腆,這沒什麼啦。
來吧,就臉紅吧,就手抖吧。如果你能這樣對自己說,***即自言自語***,神經系統的工作就會變得強度降低,對我們的影響也變小了。而我們的對抗,則強化了它。接受它,沒有關係的。與症狀和平共處,必定也就相安無事了。接受的態度之下,就可以以柔克剛,以智取勝了。
年輕人手抖原因
1.震顫
很多人在平時生活中會出現突然手抖的情況,同時還伴有輕微的麻木現象,專家指出,這些情況在臨床上我們稱之為震顫。這種情況進進是一個症狀,通常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現為不隨意的有節律性的顫動。
同時震顫這種情況在臨床上還細分為靜止性震顫、運動性震顫、姿勢性震顫、回跳性震顫及震動性震顫等,因此患者在平時生活中應該根據自己的症狀去判斷原因。
一般情況下靜止性震顫即肌肉在鬆弛的情況下出現肢體抖動,而在進入睡眠情況時這種情況便會很快消失,通常它只會在白天的時候出現顫抖抖症狀並且較有節律。比如帕金森,患有帕金森綜合症的患者就會出現以上這些症狀。
2.運動性震顫
還有部分患者在靜止時並不會出現手抖以及身體部位顫抖的情況,但在運動的情況下手抖等情況卻十分的明顯,專家指出這屬於運動性震顫。
這類患者通常表現為無節律、振幅大等症狀,通常在情緒激動、精神刺激時才會出現手抖等現象,在平時生活中基本不會發作。專家指出這是拮抗肌協調障礙的結果,多半是因為小腦病變所導致。
一旦患有小腦腫瘤、結合臂病變、腦血管硬化等病症就會因此而導致運動性震顫等情況的出現,因此這部分人群在平時生活中除了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之外,還要注意小腦的健康,一旦發病就應該儘早去醫院進行檢查以及治療 。
3.姿勢性震顫
所謂的姿勢性震顫又稱為意向性震顫,這種震顫從醫學上歸屬於運動性震顫,平時生活中只要身體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就會出現手抖等情況。
還有就是長時間從事某種目的運動或保持某一姿勢時,震顫的情況同樣會出現,但只要保持靜止這一情況就能得到有效的緩解直至消失。
這種情況所導致的震顫多半表現為手的抖動,但追根到底主要原因還是在大腦,皆是因某種疾患使大腦涉及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而導致。面對手抖是怎麼回事的問題,大腦受到損傷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怎麼判斷電源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