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反思總結
《觀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經典作品,節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小編收集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篇1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為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
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裡,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篇2
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影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著播放潮來時的錄影,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影,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節課整個教學流程是“感受——理解——運用——延伸”。我是從以上幾個方面去努力達到自己設想。在教學實踐中感受到遺憾很多:如果課堂上把學生已經激發的情感通過不同方式的誦讀訓練表達出來,課文思想情感將更深化;如果老師提出問題更精確化,課堂效率會更高一些;如果讓學生學會在讀思中去自發的發現問題,不始終圍繞老師一問一答的形式套教材,老師將教得更輕鬆,學生學得更愉快;如果教學環節中細微處弘揚學生個性,教師大膽放開,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將會真正落到實處。今後我會努力彌補這些不足,爭取打造出使學生更喜歡的課堂來。
篇3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裡,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為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陋室銘課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