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運動損傷緊急處理方法有哪些
踝關節損傷是骨科常見的損傷,發生時。多急性踝關節外側韌帶損傷是骨科門急診中最常見損傷之一。呢?本文是小編整理腳踝運動損傷緊急處理方法的資料,僅供參考。
腳踝運動損傷緊急處理方法
檢查:根據踝關節腫脹程度,觸診內外踝韌帶,X線,必要時MRI檢查,作出合適的診斷。
處理:
早期:損傷後,現場給予冰敷踝關節處理,如條件允可,用彈力繃帶固定踝關節。後送往醫院進行下一步檢查,以排除是否有骨折。待從X線排除踝關節骨折後,可進行以下處理:
1, I度損傷,根據腫脹程度,繼續冰敷1~3小時,然後做踝關
節的理筋手法,患者平臥,醫者一手托住足跟,另一手握住足見部,緩緩作距小腿關節的背屈,跖屈及內、外翻動作,然後用兩掌心對握用力按壓,理順筋絡,最後在商丘、崑崙、丘墟、太溪、足三裡等穴按摩,以通經活絡,最後理順內外踝損傷的韌帶;然後以雙柏散《中醫傷科學講義》外敷患部,再以彈力繃帶以‘8’字形緊緊包紮固定踝關節於中立位,每天換藥1次,連敷7天;同時給自擬活血祛瘀、行氣止痛方內服。藥用桃仁、紅花、川芎、蘇木、川牛膝各12g,澤蘭、當歸、赤芍、香附各15g,甘草5g。水煎服,每天1劑。待腫痛消失後,踝關節見拘攣不暢、關節不利者,用三稜、莪術、艾葉、桂枝各30g,姜活、獨活、荊芥各15g水煎薰洗,每天1、2次,先薰後洗,主動活動踝關節,恢復其功能,一週後可以在彈力繃帶固定下下地活動。 Ⅱ度損傷,韌帶部分撕裂,腫脹嚴重,疼痛劇烈。處理方法:通過觸診找到損傷的韌帶,例如距腓前韌帶損傷常在腓骨附著點有壓痛點,而跟腓韌帶斷裂則常在跟骨附著點有壓痛點,持續冰敷踝關節3小時,患足背伸外翻位,取6~8條已備好的寬3cm和足夠長的膠布固定,用2~3條自傷肢小腿內側中下段開始繞過足底,一直貼至小腿外側中上段,再用2~3條自足背內側向後,繞過足跟後方達足背外側,注意:各膠布條需重疊1~2cm。最後,用2條膠布環行固定已粘膠布。膠布外固定後可部分負重行走,由於行走時內翻受限,故不影響韌帶癒合,固定4w,期間,1w更換膠布1次,以防膠布鬆弛,失去固定作用,然後祛除膠布,恢復正常活動。第一週內服=====。每次30 rain,1 d 2次,10 d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3,Ⅲ度:韌帶完全斷裂,可見明顯腫脹、瘀癍以及踝關節不穩定。先施以理筋、撥筋手法。患者坐或臥位,術者以摸法找到韌帶撕裂或斷裂隆突部,以兩手食指沿韌帶縱軸相反方向輕輕行彈撥理筋3 5次,矯正其攣縮,恢復長度,有利於韌帶修復。再以雙柏散外敷,並置踝關節於極度背伸外翻位。外側韌帶斷裂,用繃帶“8”字形緊緊包紮固定踝關節,每天換藥1次,連敷7天。8天后改用小夾板內側超踝關節,外側平外踝,關節呈背伸外翻位固定,內側韌帶斷裂採用相反方向固定。同時給自擬舒筋續斷方內服,藥用自然銅、骨碎補、白芍、懷牛膝各12g,續斷、熟地黃各15g,土鱉蟲、當歸各12g,炙甘草5g,水煎服,隔天1劑,服6劑。20天后拆除小夾板,以骨科外洗二方***《外傷科學》經驗方***煎水薰洗,每天3次。囑患者加強踝關節屈伸等功能鍛鍊。上述治法7天為1個療程,連治4個療程。
體會:
踝關節臨床多見,常常因為患者過於輕視造成損傷加重,或者因為過於重視而造成踝關節功能障礙,所以在診治時要向病人解釋清楚踝關節的功能以及損傷以後的預後。同時,在四診中,踝關節應力X線片示,距骨傾斜角度>8度,踝關節抽屜實驗陽性時,應進行踝關節彩超或者CT檢查,對踝關節韌帶明確損傷程度。必要時,建議手術探查。
運動損傷多見於青年人,早期自行恰當的處理,對預後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加大宣傳健康教育,普及基本的急救知識,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
踝關節損傷處理方法
崴腳雖不是跑步創傷中最常見的傷病,但無疑,它是跑步的頭號勁敵。
崴腳後,是否應該繼續跑步?
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結構上看踝關節——外踝的外上髁要比內踝的內上髁低,而內上髁和外上髁所形成的角度決定了腳踝極易產生內翻崴腳、踝關節外側韌帶撕裂、扭傷。而踝關節損傷是一種急性的運動創傷,跑者往往在跑步中因為路面不平、踩到物體或者滑倒而造成。
處理方法:受傷初。應該對受傷的踝關節進行加壓、冰敷、抬高以及休息,進而防止踝關節出現紅、腫、脹的症狀。根據踝關節崴傷後的感覺,判斷關節是否鬆動或者活動中是否有疼痛感,進而排除骨折。如懷疑有二度***臨床醫學上,踝關節的韌帶扭傷可分為三類:一度,輕微損傷;二度,中度損傷;三度,重度損傷,即韌帶完全斷裂。***甚至二度以上的扭傷,應及時就醫。
注意:崴傷後,禁忌胡吃海喝***尤其喝酒***,以免造成踝關節損傷部位出現更嚴重的腫脹,進而延長恢復時間。
崴腳後能否在短期內恢復跑步?
要視傷的種類和程度而定。一般分為兩個程度:輕微的一度崴腳即一般性的崴腳,通過及時處理,一週內則可恢復。高位踝關節崴傷,症狀是踝關節不穩,不穩定的踝關節在跑步中會增加關節面的磨損和關節囊的負荷,這種相對複雜的踝關節損傷則需更多的恢復時間。 此外,我們還發現有不少人有習慣性崴腳。普遍的原因是,初次崴腳沒有得到及時良好的處理,仍繼續跑步。此時關節的疼痛和關節的本體感覺能力下降,關節韌帶鬆弛,關節穩定性下降,在跑步中稍有不慎便崴腳,進而加重關節的傷疼,最終導致踝關節的損傷,而無法進行系統跑步。
其實,足踝在臨床運動醫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國外醫院外科就設有專門的足踝專科。眾所周知,足踝既要承受身體的重量,傳導力讓人在地面上靈活的運動,同時需要足踝具有更好的靈活性。而足踝的骨頭和關節面很多,韌帶則負有保護關節穩定性的主要職責。一旦我們在運動中造成踝部創傷,這勢必會引起踝部損傷同側腿或者對側腿的關節出現問題,而這絕非危言聳聽,臨床上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處理方法:把整個身體及跑步負荷均勻地分佈於兩側的踝膝髖部,讓其共同來承擔身體的負擔和跑步時的衝擊力。在受傷的急症期進行休息,減少加重傷情的運動。在此期間可通過冰敷、加壓、抬高減緩炎症加速,加快恢復。同時應儘早對壞肢進行康復訓練,恢復踝關節的正常功能。
注意:不確定傷情要尋求醫學運動專家和外科醫生幫你診斷,確診受傷的性質、程度,採取最佳的處理方法,以免誤診、誤判、漏診造成傷病加重。
跑者跑步時足和踝最先與地面接觸,整個身體和地面的力通過緩衝、支撐或推進來完成跑步這項古老而最有生命力的運動,特別注意保護足踝尤為重要。
防止足踝損傷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加強足踝關節的力量穩定性和平衡力,加強腳和鞋、地面在跑步過程中的腳感***可通過赤足、穿鞋,跑草地、沙灘等不同組合,把腳踝鍛鍊得更加穩定、靈活、有力***。一旦出現下肢損傷或跑步姿勢異常,應及時尋求專業人士找出問題預防跑步傷病。做一個有智慧的跑者,瞭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跑步方式,繼續享受跑步帶來的健康與快樂。
如何預防在運動中踝關節受傷
1.運動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
做準備活動的目的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各器官系統的功能活動,使人體從相對靜止狀態過渡到緊張的活動狀態,克服機體機能活動的生理惰性,為正式的練習做好準備。許多學生忽視了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在運動前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甚至不做準備.在生理機能及心理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急於進行激烈的負衙較大的運動.因準備不足而造成踝關節肌肉、關節、韌帶的損傷。因此預防損傷的蓖要措施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運動性損傷的知識培訓.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能夠自覺充分地進行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在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運動後注意放鬆。對於有陳舊性踝關節損傷的運動員在比賽和訓練結束後必須進行20 min冰敷。
2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體育運動多為競技專案,其中一些專案還需要進行身體對抗,比如足球、籃球,橄欖球等,許多學生為了爭取比賽的勝利,不遵守比賽規則,強行撞人、拉扯對方,導致雙方隊員身體失去鶯心或跳起落地不穩.向--$,J傾斜.造成了踝關節的外側距腓前韌帶損傷,這種損傷在跳高、跳遠運動中也比較常見。要減少損傷的出現。就要教育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遵守比賽規則,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對抗,在跳起落地時要注意周圍有沒有阻礙物,防止腳F踩到不平的東西或者踩到其他人的在跳起落地時要注意周圍有沒有阻礙物,防止腳F踩到不平的東西或者踩到其他人的腳,導致足內翻。造成踝關節損傷。
3做好運動環境的準備
運動前選擇良好的運動場地。地面要平整、乾淨、無雜物。運動器材、保護用具及服裝、鞋要符合運動標準。避免在寒冷、潮溼、光線不足的環境下進行體育運動.這種環境可以使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增加。 如何處理踝關節扭傷的病人呢? 1、通常扭傷後24小時內,區域性可用涼水或酒精冷敷,以促進止血,減少血腫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時之後,才可進行熱敷,以改善血液迴圈。 2、扭傷踝關節後,不要過早下地及持重,避免妨礙其功能的康復。一般要待7~10天扭傷基本好轉後,才可逐漸開始步行。睡眠時,患腳可用枕頭墊高,以減少腫脹。 3、行走時要注意路面的高低,光線不好時更應小心,下坡下樓時,腳的跖屈角度不要過大,防止發生扭傷對踝關節扭傷者,要避免繼續負重,患肢抬高、制動,先將踝關節緩緩拔伸,片刻後做背伸、內翻和外翻動作,區域性禁止按摩:踝關節腫脹明顯,可用冷水浸泡毛巾或將冰塊裝人塑料袋內進行外敷,3分鐘更換1次,持續30分鐘,使血管收縮,減輕區域性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退熱、鎮痛的作用。對急性踝關節扭傷,施行冷敷越早越好,扭傷24小時後,宜改用熱敷療法,用溫熱水或熱醋浸透毛巾放於傷部,30分鐘即可,每天1—2次,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迴圈.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的吸收。
踝關節扭傷後經合理治療多數病人可獲痊癒,也有一些患者踝關節疼痛消失後遺留足外側疼痛,長期不愈,甚至可達數十年,影響行走和勞動。通常是由於跗骨竇內軟組織同時損傷而造成的。跗骨竇由距骨溝和跟骨溝組成,竇口位於外踝前下方,竇內有骨間跟距韌帶、脂肪墊和跟距關節滑膜及滑囊。踝關節扭傷時可引起跗骨竇內韌帶、脂肪墊及滑膜損傷,產生無菌性炎症,損傷癒合後可出現瘢痕攣縮及韌帶緊張,產生足背外側疼痛及跗骨竇口處壓痛,有時還可向足趾放射。軟組織病變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小腿及足部感覺異常,發冷,沉緊無力、不自主發抖。 用區域性封閉竇內後疼痛可立即消失。應注意在踝關節扭傷後注意休息,區域性理療治療,封閉治療都可以採用。治療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療無效,疼痛頑固者,可用手術切除跗骨竇內軟組織,用明膠海綿塞入跗骨竇內止血和消滅死腔。踝關節損傷是臨床常見病症,多因人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樓時,足部突然內翻或外翻、旋轉,重力失衡所致。日常生活中,受傷病人習慣用熱水或熱毛巾燙洗患處,或用酒精搓揉患部,有的人則認為是小毛病,堅持行走、作業,這樣不僅會使症狀加重,而且還會延誤治療時機。
踝關節損傷後,首先應自我判斷,是軟組織扭傷還是骨折?扭傷者,受傷後即覺疼痛,活動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強走路,隨之踝關節腫脹;若傷後踝部淤腫疼痛,內外踝部壓痛明顯,可聞及骨擦音,出現功能障礙,甚至出現畸形,則是踝關節骨折。在治療方面,對扭傷者,要避免繼續負重或作業,應採用自我舒筋理筋手法,先將踝關節緩緩拔伸,片刻後做背伸、內翻和外翻動作,但切忌用區域性手法揉按;區域性腫脹明顯,可用冷水浸泡毛巾或將冰塊裝入塑料袋內進行外敷,3分鐘更換1次,持續30分鐘,使血管收縮,減輕區域性充血,降低組織溫度,起到止血、退熱、鎮痛的作用。對急性扭傷,施行冷敷越早越好,扭傷24小時後,宜改用熱敷療法,用溫熱水或熱醋浸透毛巾放於傷部,30分鐘即可,每天1~2次,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迴圈,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的吸收。對於骨折者,應立刻到醫院骨科進行檢查、拍片,以便診斷和正確治療。
踝關節是人體中位置最低的大關節。在站立、行走、下蹲等動作中。它的穩定性與靈活性十分重要。踝關節受傷不但影響大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還會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踝關節損傷後不能及時正確的處理很容易引起關節炎、關節疼痛等後遺症。給大學生以後的生活帶來痛苦。通過廣大體育教師及醫務工作者的宣傳、講解、指導。使學生認識到運動性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危害,能夠掌握並運用運動前的預防及損傷後的護理知識指導實踐,降低運動性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
籃球運動中半月板損傷的及時處理方法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