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到底是哪裡呢,下面小編來為大家解惑。

  

  阿里地區***藏語拼音:Ngari Sanai,威利:mnga' ris sa gn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級行政區。元朝稱納裡,明朝稱俄力思。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區級行政區劃,之一,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

  地理座標為東經78°23′40″~86°11′51″,北緯29°40′40″~35°42′55″。地域面積約30.4萬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全地區總人口95803人。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2013年,全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96億元。

  阿里是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等山脈相聚的地方,被稱之為"萬山之祖"。同時,這裡也是雅魯藏布江、印度河、恆河的發源地,故又稱為"百川之源"。

  建制沿革

  阿里一詞是藏語音譯,意為屬地、領地、領土等。直到9世紀初,這裡仍稱象雄。在漢文史籍中,不同朝代對其稱呼各異。在藏文古籍中,吐蕃王朝贊普之後裔來到這塊原屬象雄十八部的政治區域後,這塊上部區域名副其實地臣服於贊普後裔的統轄之內,故此,才有阿里的稱謂。

  阿里古為藏族地區早期的十三小邦之一,漢族史籍稱為羊同。羊同經過逐步發展,在約公元4-5世紀建立了象雄王國,鼎盛時將地域劃分為內中外三部,內象雄大體為今阿里地區所轄範圍。

  古格王朝在公元13世紀隨西藏一起歸屬元朝***1206-1368***,統屬於元朝設立的烏斯藏納裡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元代稱納裡速古魯孫,阿里地區的具體事務則交由薩迦地方政權處理。

  明清兩朝***1368-1911***在管理西藏方面基本沿用元朝的舊制。五世達賴建立甘丹頗章政權之後,在清中央政府的扶持下,阿里地區逐步歸入西藏噶廈地方政府,後又設立宗***相當於縣***和管理阿里地區的總管--阿里基巧。明代稱俄裡思,到了清代方稱阿里。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堆裡嘎本駐噶大克***即噶爾雅沙***。轄布達巴、日土、噶大克。

  1954年設阿里總管,管轄仲巴洛強、普蘭宗、札佈讓宗、達巴宗、日土宗、噶大克等宗溪。

  1960年設阿里專區,專署駐噶爾昆沙。以噶爾宗設噶爾縣***駐雅沙***;以日土宗設日土縣;以革吉設革吉縣***駐那坡***;以改則設改則縣***駐隆仁,又稱魯瑪仁波***;以仲巴洛強溪設仲巴縣***駐札東***;以普蘭宗設普蘭縣;以札佈讓與達巴2宗合併設札達縣***駐託林***。轄7縣。

  1962年將仲巴縣劃歸日喀則專區。轄6縣。

  1966年阿里專署由噶爾縣遷駐噶爾縣獅泉河。噶爾縣由雅沙遷駐昆沙***因民主改革時在昆沙設噶爾新鄉鄉政府,故昆沙又稱噶爾新村***。

  1970年阿里專區改為阿里地區,地區駐噶爾縣獅泉河。由改則縣的路南4區設立措勤縣***駐門董***。阿里地區轄噶爾***駐昆沙***、革吉***駐那坡***、札達***駐託林***、措勤***駐門董***、日土、改則***駐魯瑪仁波***、普蘭等7縣。1979年3月7日復歸西藏自治區領導。

  1979年2月5日正式成立阿里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地區行政公署駐獅泉河鎮。轄噶爾、普蘭、措勤、革吉、改則、扎達、白土7縣。***以上根據《政區大典》整理***

  行政區劃

  012年,阿里地區調整為7縣、7鎮、37個鄉、141個村***居***委會。轄7個縣:噶爾縣、普蘭縣、札達縣、日土縣、革吉縣、改則縣、措勤縣。地區行政公署駐噶爾縣獅泉河鎮。

  地理位置

  阿里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邊陲、西藏自治區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東起唐古拉山以西的雜美山,與那曲地區相連;東南與岡底斯山中段的日喀則市仲巴、薩嘎、昂仁縣接壤;北倚崑崙山脈南麓,與新疆喀什、和田地區相鄰;西南連線喜馬拉雅山西段,與克什米爾及印度、尼泊爾毗鄰。轄域總面積34.5萬平方公里。南北寬約680公里,東西長700多公里。

  地形面貌

  阿里地區地貌有高山、溝谷、土林、冰蝕、衝擊扇、冰磧和火山等型別,歷史上曾經把這種特徵概括為冰雪圍繞的普蘭、岩石圍繞的古格、湖泊圍繞的瑪宇,總稱為阿里三圍。主要山脈有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南部和西南部為深切的溝、谷及零星的衝擊扇地帶;東部及西北部地勢相對平緩,形成寬谷和一望無際的草原戈壁。總的地勢特徵是從南到北高原面次第抬升,而各大山脈主脊線逐漸降低,最高點為普蘭縣境內的納木那尼峰,海拔高程7694米,最低點在札達縣什布奇附近的朗欽藏布河谷,海拔高程2800米,最大相對高差4894米。

  氣候環境

  阿里屬二類風區,年平均風速在每秒3.2米以上,大風頻率高達8級以上,年大風日數在149天左右。年平均氣溫0℃,日平均溫度變化幅度極大,真正是晚穿棉襖,午穿紗。獅泉河鎮冬季終年低溫嚴寒,年平均氣溫不足零度,獅泉河鎮冬季極端最低氣溫-41度,夏季極端最高氣溫21度,晝夜溫差相當大,年溫差小年溫差小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8月白天氣溫為10℃以上,而夜間氣溫則降至0℃以下。阿里全年降水量相當少,且季節性強。每年10月至第二年4月,降水量僅佔全年的10%~20%,而5月到9月間,雨量十分集中,一般佔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阿里地區由於海拔高,氣候寒冷乾燥,全年降雨量相當的少,日夜溫差大。阿里的冬季漫長而又嚴寒。自然資源

  阿里地區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能,有獅泉河──雅魯藏布江地熱帶,崑崙山──可可西里地熱帶,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熱帶。

  阿里地區湖泊星羅棋佈,水流資源蘊藏量達2萬千瓦,全地區有大小河流80多條, 湖泊60多個;境內總流程9500公里,流域面積近6萬平方公里。源於岡底斯和喜馬拉雅山的四條大河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分別向西北、西南和東南方向流入印度、尼泊爾,成為印度河、薩特累季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支流哥格拉河的上游,最終匯入印度洋和阿拉伯海。阿里因此被稱為千山之巔、萬川之源。水資源總量達167.57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75.93萬千瓦。

  阿里高原野生動物有野牛、野驢、黃羊、長角羊和野耗牛。西部的湖邊有水鷹、白水鴨、天鵝、水鴿、黑頸鶴等各種野禽。

  礦產資源已探明的有30多種,礦點254處,其中有鹽、硼、鋁、芒硝、鉻、銀、金等。

  人口詳情

  截至2010年底,阿里總人口為95803人,城鎮人口20250人,農牧區人口75553人。漢族人口為7367人,佔7.72%;藏族人口為87493人,佔91.65%;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605人,佔0.63%。

  區域經濟

  2000年,阿里地區GDP完成了3.23億元,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增長18.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800萬元,增長2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1360元,增長15%。

  2001年,阿里地區GDP完成3087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完成5億元,糧食播種面積3.3萬畝,糧食總產量達到6750噸,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元,農畜產品綜合商品率達到45%。年末牲畜存欄控制在275萬頭只***匹***以內。

  2004年,阿里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27億元,財政收入突破5000萬元大關,達到5371萬元,各項稅收收入完成了5391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8637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927元。

  2013年,全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75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391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723元

世界上最大別墅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城牆是
相關知識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方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什麼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是什麼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
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
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十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