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發病原理
功能性疾病診斷一旦確定,可通過藥物對大腦皮層功能,特別是對自主神經功能的調節,那麼你對功能性疾病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功能性疾病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功能性疾病的介紹
功能性疾病是與器質性疾病相對而言,主要是指由於大腦皮層功能失調,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症狀。由於人體自主神經分佈廣泛,當其功能紊亂時產生的臨床症狀往往呈現多樣性,且與器質性疾病的症狀相似,易被誤診為器質性疾病,造成治療效果不佳。一般地說,是由支配器官的神經系統的失調引起,組織結構不發生改變,病情輕微,一般不會導致嚴重後果的臨床綜合症:如神經官能症,它雖然可以有頭疼、頭暈、虛弱、失眠等症狀,但腦細胞無實質性損害,CT掃描組織正常,顯微鏡下腦結構無異常變化。
功能性疾病的臨床症狀
功能性疾病常見的臨床症狀有
神經系統 輕者出現反覆發作性頭痛、頭暈、眩暈,伴有噁心嘔吐。主要是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交感神經興奮,腦血管痙攣所致。嚴重時出現睡眠障礙、易緊張、易激動、多思、多慮、恐懼感、情緒波動較大,甚至出現憂鬱症狀和厭世情緒。
心血管系統 輕者出現心動過速、胸悶、血壓波動,舒張壓增高,脈壓差降低。重者出現心律不齊,頻發各種型別的早搏。
胃腸道 輕者出現上腹飽脹不適,噯氣、食慾不振,重者由於胃腸道痙攣,會有陣發性腹痛、欲便感覺以及大便次數增多或腹瀉便祕交替出現等症。
其它症狀主要有肌肉痠痛,四肢無力,行走困難,月經紊亂,性功能障礙等。功能性疾病症狀常為陣發性或週期性發作,與人的情緒變化、月經週期、外界刺激、氣候變化等因素有關。
功能性疾病的發病原理
神經官能症的發病原理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個體神經系統功能減弱與不健全的性格特徵有關,精神刺激與心理打擊常常是誘因,與遺傳因素也有關係。 雖然神經症與人格特點有關,但也不能稱他們為人格障礙,人格障礙是自幼人格發展偏離了正常,找不到正常與異常的分界線。而神經症的出現則明顯不同於以往的良好狀態,病後主要可表現為煩惱、緊張、焦慮、強迫症狀、心情抑鬱或分離症狀等。神經症與心身疾病的不同之處則在於,它的症狀無肯定的器質性病變基礎,目前其病理主要有以下兩大學說:
神經遞質學說
認為抑鬱症病因為大腦神經遞質在神經突觸間的濃度相對或絕對不足,導致整體精神活動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狀態。臨床觀察到抑鬱症患者大腦缺少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抗抑鬱藥就是通過抑制神經系統對這兩種神經遞質的再攝取,使得突觸間隙這兩種遞質濃度增加而發揮抗抑鬱作用。
神經迴路學說
2007年,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強迫、焦慮和壓抑的生理機制,指出“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迴路”出現資訊傳導不暢是神經症的病理原因,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心靈防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中進一步驗證了神經迴路學說,指出抑鬱症是心靈呼吸的哮喘症,並以此原理髮明瞭可部分代替心理醫生的有效自助方法,對於解除痛苦避免復發,臨床試驗效果很好。症狀反應
神經官能症的症狀複雜多樣,有的頭痛、失眠、記憶力減退;有的則有心悸、胸悶、恐怖感等。其特點是症狀的出現與變化與精神因素有關。如有的胃腸神經官能症患者,每當情緒緊張時出現腹瀉。
功能性疾病發病原理
生津止渴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