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與陰陽五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15日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和中醫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介紹

  五行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長、生法、柔和、條達舒暢***、火***溫熱、升騰、明亮***、土***生化、承載、受納***、金***清潔、清肅、收斂***、水***寒涼、滋潤、向下執行***五種物質的運動。中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並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即相互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春宜升補:春季陽氣初生,大地復甦,萬物生髮向上,內應肝臟,應根據春季的特性,因勢利導,應用桑葉、菊花、生薑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調動人體的陽氣,使氣血調和。

  夏宜清補:夏季炎熱、火邪熾盛,萬物繁茂,內應心臟,應根據夏令之時,人體臟腑氣血旺盛,採用金銀花、荷葉、蓮子等清淡、清熱之品調節人體陰陽氣血。

  長夏宜淡補:長夏時值夏、秋之際,天熱下降,低溼上蒸,溼熱相纏,內應脾臟,應採用赤小豆、綠豆、藿香等淡滲之品,利溼健脾以達到氣血生化有源。

  秋宜涼補: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滋長,氣候乾燥,內應肺臟,此時五臟剛從夏季旺盛的代謝中舒緩過來,應採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陰生津之品,以調節夏季臟腑功能的失調。

  冬宜溫補:冬季天氣寒冷,陽氣深藏,內應腎臟,此時應根據冬季封藏的特點,以桂圓、核桃仁、阿膠等溫補之品來滋補人體氣血之不足,是臟腑的氣血旺盛,適應自然界的變化。

  中醫陰陽五行與五臟的養生

  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路,聯絡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絡和相互滋生的關係。

  木 → 火 → 土 → 金 → 水

  肝 → 心 → 脾 → 肺 → 腎

  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正常發揮。火生土,即心火溫脾土,心主血脈、主神志,脾主運化、主生血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營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氣,化生氣血,轉**微以充肺,促進肺主氣的功能,使之宣肅正常。金生水,即肺金養腎水,肺主清肅,腎主藏精,肺氣肅降有助於腎藏精、納氣、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腎水滋肝木,腎藏精,肝藏血,腎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發揮。這種五臟相互滋生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論來闡明的。

  用五行相剋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如心屬火,腎屬水,水克火,即腎水能制約心火,如腎水上濟於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屬金,心屬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約肺金,如心火之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之太過。肝屬木,肺屬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約肝木,如肺氣清肅太過,可抑制肝陽的上亢。脾屬土,肝屬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約脾土。如肝氣條達,可疏洩脾氣之壅滯。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約腎水,如脾土的運化,能防止腎水的泛濫。這種五臟之間的相互制約關係,就是用五行相剋理論來說明的。

中醫養生的五行圖
中醫陰陽五行含義
相關知識
中醫養生與陰陽五行
中醫學基礎陰陽五行
中醫養生與五行
中醫與陰陽五行
十二生肖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中醫養生與慢病防治
十二生肖與陰陽五行八卦
中醫養生與保健
中醫養生與保健的方法
中醫養生脾腎陽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