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的功效和作用
白蒺藜葉對生、互生或簇生,單葉或羽狀複葉;具托葉。花兩性,輻射對稱或兩側對稱;萼片4~5,花瓣同數;雄蕊與花瓣同數,或3至多倍,花絲基部或中部常有小鱗片,子房上位,常4~5室。蒴果或漿果狀核果;分瓣果。
白蒺藜的功效與作用
1、平肝解鬱
用於肝陽上亢,症見頭痛而眩,心煩易怒者,夜寐不寧,與桑葉、菊花、蔓荊子、鉤藤等藥同用。
2、行氣活血
用於少腹脹痛,可與烏藥、芍藥、川楝子、香附等同用。
3、用於肝熱目疾,症見目赤多淚,白睛充血、澀痛怕光,可與桑葉、菊花、青葙子、連翹、甘草等同用。
4、用於胸脅不舒、乳汁不通,屬肝氣鬱結者,可與青皮、橘葉、鬱金同用。
白蒺藜的中藥屬性
藥材概述
五呆柬合白蒺藜,排列菱形偶分離,
分果斧形許多刺,散風平肝又解鬱。
別名:白蒺藜、蒺藜。
中藥材白蒺藜成品
中藥材白蒺藜成品
來源
為蒺藜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 的成熟果實。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但以長江以北較多。
別名
茨***《詩經》***,蒺藜***《毛詩傳》***,蒺藜子、旁通、屜人、止行、豺羽、升推***《本經》***,即藜***《別錄》***,白蒺藜***《藥性論》***,杜蒺藜***《聖惠方》***,休羽***《綱目》***,旱草***《本草經解》***,
三角蒺藜***《本草求真》***,三角刺***《中國藥植志》***,八角刺***《青海藥材》***,蒺骨子、野菱角、地菱***《江蘇植藥志》***,硬蒺藜、蒺藜蓇葖***《山東中藥》***。
白蒺藜產地
白蒺藜採收
秋季果實成熟後,採割全草,晒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
藥材性狀
為5個小果聚合而成,呈放謝狀五稜形,直徑0.6-1cm。有的裂為單一的分果瓣,分果瓣呈舞狀,表面綠白色或灰白色,背面隆起許多網紋及小刺,還有對稱的長刺和短刺各1對。質硬,刺手,切斷面可見白色或黃白色有油性的種仁。無臭,味苦、辛。
以顆粒均勻、飽滿堅實,灰白色著為佳。
加工炮製
白蒺藜 取原藥除去雜質。
炒蒺藜 取淨蒺藜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然後把
石磨心墊上1--2個銅元,將蒺藜磨去硬刺,篩淨刺屑,揀去柄梗雜質。
鹽蒺藜 取去刺的蒺藜,用鹽水***每蒺藜lOO公斤,用鹽3公斤,加適量開水溶化澄清***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晒乾。
該品炒後藥性緩和,既能平肝,又可補腎,並易去除刺梗和軋碎。
白殭蠶的功效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