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字怎麼讀?
拗音"拗"字什麼讀音?
"拗"讀ao(4聲)
拗音是日本人為了模仿漢語的發音造的。
"清音、濁音、半濁音的『い』段音和小寫的『ゃ、ゅ、ょ』配合起來構成的音節稱『拗音』" 這句話的意思是解釋拗音是怎麼造出來的,就是用い段音(你得有い段的概念,就是五十音圖中い那一列就叫い段,通俗的說就是發い的音的)分別和ゃ、ゅ、ょ相拼。
發音就是兩個音拼在一起,寫法就是『い』段音的右下角寫上小的『ゃ、ゅ、ょ』。不知道你明白的沒有?
“拗”字怎麼讀?
[ ǎo ]
彎曲使斷,折:竹竿~斷了。
[ ào ]
不順,不順從:~口。~口令。
[ niù ]
固執,不馴順:執~。~不過他。
拗什麼字怎麼讀
漢字:拗
拼音: ào,ǎo,niù
筆畫: 8
部首: 扌
五筆: rxln
基本解釋拗ǎo
彎曲使斷,折:竹竿拗斷了。
拗
ào
不順,不順從:拗口。拗口令。
拗niù
固執,不馴順:執拗。拗不過他。
筆畫數:8;
部首:扌;
筆順編號:12155453
“拗相公”中的“拗”應該是哪個讀音
拗(ao 四聲)相公
理由如下:
《現代漢語詞典》、《辭海》、《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都為“拗”注有niù這樣一個音,只《辭源》沒有。
拗”在古代字書、韻書中有諸多反切,但沒有任何一個反切能夠切出niù這個音來,所以幾部詞典都沒有為niù音提供古代反切強有力的依據。
從語言文字發展變化規律來看,拗,形聲字,從手幼聲。有三個主要義項:第一,折,折斷。《玉篇》:“拗,拗折也。”《尉繚子》:“~矢折矛槍戟。”清瞿灝《通俗編》:“《輟耕錄》:‘南方或謂折花曰拗花。’”古樂府:“拗折楊柳枝。”第二,違,不順從。《古今韻會舉要》:“拗,心戾也。《玉篇》:拗戾固相違也。”唐孟郊《峽哀十首》之八:“腥語信者誰?拗歌歡非真。”第三,固執,倔強。上文已舉出很多例證。這三個義項之間聯繫緊密,可以看出明顯的引申關係。語音是與詞形、詞義緊密相關的。沒有任何一條語音變化規律能說明為什麼第三個義項的“拗”會發展出與第一、第二義項完全不同的niù音來。
實際無論是從詞義引申規律講,還是從語音發展變化規律講,niù的本字本來就應該寫作“扭”,“扭”字的一個義項是用手擰、扭轉,由此引申出“不順從,倔強”等意思來是很自然的事。 “拗”“扭”二字,自古讀音不同,本義也有差異,但卻引申出非常相近的義項:不順從,倔強。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但容易導致語言使用的混雜。
“拗”音niù,最早見於普通話審音委員會1959年7月所頒發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在現實語言中,人們確實有以niù這樣一個音來表示固執、不隨和、不馴服這樣一個詞義的,這個字本應寫作“扭”,可是很可能有人把它寫作“拗”。為了從眾從俗,承認這個誤讀音,似乎也符合審音的原則精神。
但普通話審音委員會當時可能疏忽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語音是與詞形、詞義緊密相關的,不同的詞,其引申義相同相近是經常發生的。一些人可能會寫錯字、讀錯字,縱使是大作家也不例外。所以審音必須要考慮詞形、詞義。《辭海》就可能考慮到了這一點,為了在審音表與語言本身之間求得一個平衡,於是只好說“拗”通“扭”,把“拗”、“扭”的詞義引申造成的詞義相近說成為相通。真正科學的做法是像《辭源》那樣,將“拗”、“扭”讀音區別開來,還“拗”讀音的本來面目。
違拗的拗到底怎麼讀
讀ao
“日語拗音”的“拗”字怎麼讀?
aoyin
發ao三聲
拗音 (ようお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