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桃花源在哪裡?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存在?在哪裡?

有三說:

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臺灣桃花源。位於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從前的“野人穀風景遊樂區”、“天雲洞風景區”、“大華壺穴區”組合而成。 景區園內有翠谷瀑布、觀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夢瀑布等,雖然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壯觀,但四周環境幽雅秀麗。

考證臺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而且從文化歷史上,也無其到過那裡的資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這裡和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桃花源面對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過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著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與陶淵明文章中描寫的一模一樣。桃林深處有一座橋,過橋不遠,就能看見秦人的古洞,進洞行走數十步,眼前就“豁然開朗”,看到“土地平曠”的千丘田,“屋舍儼然”的豁然軒。千丘池旁有“延至館”,說這是桃花源中人宴請漁人的地方。人們還說,最早來到這裡的三個人是一個男的,兩個女的。男的叫李立,是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長城;一位郭嫂是為了逃避秦始皇選民女進宮;還有一位老媽媽是失去兒子媳婦的孤老。他們三人進入桃花源後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後漸漸組成村落。因是三姓組成,所以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據歷史的記載,這裡早在漢代就以自然風景區著稱,晉朝以後又建立了桃川宮等人文景觀。大約在北周時代,人們發現這裡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開闢了從縣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遊覽區。到了宋朝,從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築群,可惜在元末時被火災所毀壞。明初得到復興,明末又被火燒掉。清朝光緒年間,桃源縣的縣令餘良棟重新修建了陶淵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臺樓閣:問津亭、延至館、窮林橋、水源亭、豁然軒、高舉閣、尋契亭、既出亭、問路橋等,都是以《桃花源記》來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

今日我們遊覽桃花源,景點就更多了,有所謂“內八景”,即爛船洲、桃花溪、遇仙橋、秦人洞、空心杉、摩頂鬆、煉丹臺、瀹鼎池等。還有所謂“外八景”,即桃源仙隱、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艹錄)蘿晴畫、楚山春曉、梅溪煙雨和白馬雪濤。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爛船洲”來說,說是那位發現桃花源的武陵漁夫,名叫黃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纜繩結在那裡,然後進入桃花源,在裡面住了幾天,再來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經爛掉了。原來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於是,這塊地方就被稱為“爛船洲”了。

==============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曾描繪過一個令世人無比嚮往的桃花源,據考證,它就位於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縣。

桃花源始建於晉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階段,在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以後又開始復興。歷代以來,孟浩然、李白、韓愈、蘇軾等大文豪都曾到過這裡並留下墨寶。現在的桃花源景區內開發了桃仙嶺、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等景點,景區面積達到了150多平方公里,同時還有沅江風景線、戰國彩菱城遺址、熱市溫泉等可供遊覽。如果你對那些新建的亭臺樓閣不感興趣,也至少可以享受到寧靜的田園......

“桃花源”究竟在哪裡?

陶淵明,字元亮,名潛,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早年曾幾次出仕,歷任州郡僚屬、彭澤令等官職,後終因不肯與權勢們同流合汙,“不為五斗米折腰”於惡濁的官場,掛印而去,歸隱廬山,盤桓隴畝,至死不再做官。 一千多年來,很多人都認為這桃花源僅僅是作者理想中的“烏托邦”,是脫離現實的。但眾所周知,即使是虛構的文學作品,在現實中也不乏創作的原型。 那麼,這個現實世界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哪裡呢? 千百年來,人們按照陶淵明的描述,或按圖索驥,或實地考證。今江南各地,以“桃花源”命名的地方,不計其數,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以下三處: 武陵“桃花源” 武陵地區的苗族人民素有對桃樹的崇拜以及見客人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等風俗習慣。苗人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用鐵犁牛耕的農業生產方式,出現了自耕農的私有制,創造了父系氏族初期的物質條件。但由於生產力還比較低下,所能提供的剩餘生產品極少,因此,還產生不了突出的富戶和顯貴人物,呈現了沒有階級壓迫、階級剝削的社會現象:“相命肆農耕,日人從所憩……”如此世外仙境一般的苗家社會,一面世即被人們作為“異聞”傳播。除了陶淵明有所聞並見之於他的詩篇外,還有一個東晉文人劉敬叔也在他的《異苑》中記述道:“元嘉初,武陵蠻人射鹿,逐入石穴,才容人。其人入穴,見其旁有梯,因上梯,豁然開朗,桑果蔚然。”這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內容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一位寫漁家、一位說獵戶罷了。 歷史學家劉自齊在《學術月刊》上所寫的《 <桃花源記> 與湘西苗族》的文章認為,《桃花源記》所描述的那幅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勞動、平等自由的美好社會生活圖景,並非作者的憑空虛構,也不是幻想的再創造,而是切切實實地對當時居住在武陵地區的苗族社會生活的寫真。常德“桃花源” 今湖南常德桃園縣西南的沅水河畔,有一處由桃花山、桃源山和桃花湖構成的風景勝地。這裡有一條名叫桃花溪的小溪,潺潺溪水源於桃花山,匯於沅水。兩岸桃花成林,花開時節,紅霞如雲,落英繽紛。據說,這就是武陵漁夫前往桃花源時所遇到的小溪和桃花林。沿著小溪溯流而行,穿過“瓊林橋”,經過“桃花潭”,便來到一個稱作“秦人洞”的古山洞口。進入山洞,“初極狹,才通人”,走出山洞,天地“豁然開朗”:一幅土地平曠、屋舍儼然、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古樸、純真、自然、清新的畫卷展現在人們眼前,這裡就是令人嚮往不已的人間仙境“秦人村”。 常德市,古稱林沅縣,隋代改名武陵縣,直到1911年才改稱常德。從東漢至唐代的數百年間,這裡是武陵郡的郡治所在地。桃源,古稱沅南,歷來是武陵郡所轄的屬縣之一。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既已言明“武陵”,而沅水河畔又與陶淵明筆下的景物如此吻合,所以,許多人認為,“桃花源”的創作原型就在這裡。 歙縣“桃花源” 近年來,根據古代史料和實地考證,今黃山市歙縣,是古新安郡境內最西邊的一個縣,與陶淵明曾祖父陶侃的原籍鄱陽郡交界。據古方誌記載,歙縣南境有座武陵嶺,嶺下有個武陵村,村人以捕魚為生。附近有條小溪,即陶淵明在《蠟日》詩中提到的“章水”。沿章水上行,一處處桃林夾岸而生。水源盡頭的峭壁上有個山洞,稱作“桃源洞”。此洞雖於幾十年前修築公路時被毀,但從前的石刻仍保留至今。穿過山洞,是一處豁然開朗的山間盆地。那裡土地平曠,到處良田、美池、桑竹、小橋、流水、人家。雖然1500年過去了,景物依然與《桃花源記》相似。這塊盆地,歷來被人稱作“舊秦村”、“桃花源”。傳說唐代詩仙李白曾遊歷至此,賦詩“歙縣小桃源,煙霞百里間。地多靈草木,人尚古衣冠”以贊之。 稿源: 編輯: 李秀棉

請問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說的是哪裡

有幾說:

1、陶淵明家鄉廬山的某一座山谷中地處廬山大漢陽峰下,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桃花源"又稱康王谷,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光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創作原型所在地,

2、安徽古徽州的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黟縣,是指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臺灣桃花源。位於基隆河支流新寮溪溪谷中,由從前的“野人穀風景遊樂區”、“天雲洞風景區”、“大華壺穴區”組合而成。 景區園內有翠谷瀑布、觀音瀑布、迷魂洞瀑布、新寮瀑布、茵夢瀑布等,雖然這些瀑布不如十分瀑布壯觀,但四周環境幽雅秀麗。

考證臺灣桃花源與陶淵明所敘的差異較大,而且從文化歷史上,也無其到過那裡的資料,可能性不大。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但是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在湖南省桃源縣。這裡和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境況最符合。

桃花源面對滔滔的沅江,背倚巍巍的山峰,行人走過桃花源牌坊,就是桃花溪水。沿著溪水前行,有一大片桃林,“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與陶淵明文章中描寫的一模一樣。桃林深處有一座橋,過橋不遠,就能看見秦人的古洞,進洞行走數十步,眼前就“豁然開朗”,看到“土地平曠”的千丘田,“屋舍儼然”的豁然軒。千丘池旁有“延至館”,說這是桃花源中人宴請漁人的地方。人們還說,最早來到這裡的三個人是一個男的,兩個女的。男的叫李立,是為了逃避秦始皇抓民夫修長城;一位郭嫂是為了逃避秦始皇選民女進宮;還有一位老媽媽是失去兒子媳婦的孤老。他們三人進入桃花源後組成家庭,生兒育女,以後漸漸組成村落。因是三姓組成,所以這村子叫做“三合村”。

根據歷史的記載,這裡早在漢代就以自然風景區著稱,晉朝以後又建立了桃川宮等人文景觀。大約在北周時代,人們發現這裡與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十分相似,就改名為“桃花源”。到了唐朝,正式開闢了從縣城到水心岸的四十多公里的桃花源遊覽區。到了宋朝,從沅江畔到桃花山,形成巨大的建築群,可惜在元末時被火災所毀壞。明初得到復興,明末又被火燒掉。清朝光緒年間,桃源縣的縣令餘良棟重新修建了陶淵明的祠堂,沿山配置了亭臺樓閣:問津亭、延至館、窮林橋、水源亭、豁然軒、高舉閣、尋契亭、既出亭、問路橋等,都是以《桃花源記》來命名。它的面貌一直保存到今日。

今日我們遊覽桃花源,景點就更多了,有所謂“內八景”,即爛船洲、桃花溪、遇仙橋、秦人洞、空心杉、摩頂鬆、煉丹臺、瀹鼎池等。還有所謂“外八景”,即桃源仙隱、潼舫晚渡、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艹錄)蘿晴畫、楚山春曉、梅溪煙雨和白馬雪濤。每中每一景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就以“爛船洲”來說,說是那位發現桃花源的武陵漁夫,名叫黃道真,他在桃花山洞口把自己的小船用纜繩結在那裡,然後進入桃花源,在裡面住了幾天,再來到渡口,一看小船已經爛掉了。原來是“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於是,這塊地方就被稱為“爛船洲”了。

==============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曾描繪過一個令世人無比嚮往的桃花源,據考證,它就位於湖南北部的常德市桃源縣。

桃花源始建於晉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階段,在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以後又開始復興。歷代以來,孟浩然、李白、韓愈、蘇軾等大文豪都曾到過這裡並留下墨寶。現在的桃花源景區內開發了桃仙嶺、桃源山、桃花山、秦人村等景點,景區面積達到了150多平方公里,同時還有沅江風景線、戰國彩菱城遺址、熱市溫泉等可供遊覽。如果你對那些新建的亭臺樓閣不感興趣,也至少可以享受到寧靜的田園風光,......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在哪裡?

世外桃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描繪的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其山水田園之美,寺觀亭閣之盛,詩文碑刻之豐,歷史傳說之奇,舉世聞名,不知迷倒了多少人,併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詞。這個“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桃花源”如今卻已是人盡皆知著名景點。

如今的桃花源位於湖南省常德市境內,南倚巍巍武陵,北臨滔滔沅水,居衡山、君山、嶽麓山、張家界、猛洞河諸風景名勝中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桃花源得以吞洞庭湖色,納湘西靈秀,沐五溪奇照,攬武陵風光。集山川勝狀和詩情畫意於一體,熔寓言典故與鄉風民俗於一爐。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嶺等四大景觀。山巒、巖體、水體、河洲、洞穴、峽谷、天象、生物8類自然景觀豐富多彩,內部景界幽奧秀美,外部景界雄渾壯闊。千百年來,桃花源鹼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遊人,陶淵明、孟浩然、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牧、劉禹錫、韓愈、陸游、蘇軾等都留下許多珍貴的墨跡。

陶淵明住的桃花源在哪裡

桃花源在什麼地方,陶淵明在其《桃花源詩》中講得很明白“淳薄既異源”,“淳薄”就是世

桃花源

外桃源。

“淳薄”是什麼地方呢?“淳”者敷也,“薄”者淺也。“淳薄”者,敷淺原也。那敷淺原在什麼地方呢?根據《禹貢》記載,大禹疏九江,至於敷淺原。據《尋陽記》雲“九江在尋陽郡北,五里名曰烏江,遠則百餘裡,為大禹所疏,桑落洲上下三百里合流”。這也就是說敷淺原就在桑落洲一帶。《水經注》引《尚書》注曰:“江水過九江,至於東陵,西南流,水積為湖,湖西有青林山,故謂之青林湖,又西南歷尋陽,分為二水,一水東流,通大雷;一水西南流,注入江”。這也就是說,敷淺原在東陵附近,東陵,陶淵明認為是彭澤,“寧似東陵時”說的就是彭澤;解縉認為是宿松,“皖水青林繞墓田”說的就是青林水在宿松匯口周瑜墓附近,皖水,就是進入皖段的長江。根據我的分析,我比較認同解縉的宿松說,根據《水經注》裡的青林水的流向來說,基本可以斷定東陵在宿松,而青林水就可能是後來的雷水,具體有待論證。東陵是宿松還是古彭澤,這點暫且不論。因為牽扯行政劃分,一時很難弄清楚。東陵的大概方位也就是在今天宿松洲區和古彭澤(今湖口地區)桑落洲一帶。也就是說敷淺原就在這一塊。我認為敷淺原就是古鄱陽湖平原,他的區域主要包括桑落洲,湖口縣局部地區,沉沒在鄱陽湖中的梟陽縣和海昏縣。這廣袤的古鄱陽湖平原就組成了敷淺原。而到最後,敷淺原只剩下桑落洲獨存至今,湖口局部地區,梟陽和海昏都相繼沉沒在鄱陽湖中。所以桑落洲既敷淺原,但是敷淺原不完全等於桑落洲。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究竟在哪裡?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是現在的哪裡人?

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在現在的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境內。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人是指現在的沅水流域上、中游地區的人,也就是說歷史上的“武陵郡”人。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421),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據湖南常德本地歷史學家、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的《武陵藏珍》中的一篇“武陵地域考”考證:“武陵是常德歷史上的第二個行政區劃。魏晉以後,武陵郡轄沅水流域諸縣。”

《武陵地域考》

--該文節選自《武陵藏珍-沅澧流域歷史文化圖說》

武陵郡,是常德歷史上的第二個行政區劃,這裡最早的行政區劃名稱叫“黔中郡”。《水經注·沅水》雲:“漢高祖二年(前205),割黔中故治為武陵郡。”西漢時,武陵又別稱“義陵”。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序稱:“常林《義陵記》雲:初,項籍殺義帝於郴,武陵人曰:‘天下憐楚而興,今吾王何罪乃見殺?’郡民縞素哭於招屈亭。高祖聞而義之,故亦曰義陵。”

武陵郡治城,西漢時設於“索縣”,《漢書·地理志》有明確記載。西漢武陵郡所轄區域,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共轄13縣:索、孱陵、臨沅、零陽、沅陵、鐔成、無陽、遷陵、辰陽、酉陽、義陵、艮山、充。其中在今常德地區的有4縣:索縣,其地包括今漢壽縣和鼎城區東北一部。索縣是文獻記載中漢壽最早建縣的開始。臨沅縣,其地包括今武陵區、鼎城區大部和桃源縣,治城在今常德市城區東部。《水經注·沅水》說,臨沅因為“縣南臨沅水,因以為名。”孱陵縣,其地包括今澧縣一部和津市、安鄉、南縣、華容、岳陽及湖北公安,治城在公安。零陽縣,其地包括今慈利、石門、臨澧和澧縣一部,治城在慈利零陽鄉,以在零水之北得名。

新莽統治時期,更天下郡縣名。武陵郡改為建平郡,臨沅縣改為監沅縣,孱陵縣改為孱陸縣。東漢時,劉秀將王莽更易的郡縣名稱一一改回原名。據《後漢書·郡國志》載,東漢武陵郡轄境與西漢基本相同,轄12縣:臨沅、漢壽、孱陵、零陽、充、沅陵、辰陽、酉陽、遷陵、鐔成、沅南、作唐。其中有5縣在今常德地區之內:臨沅縣,轄今武陵區、鼎城區大部及桃源一部,同時也是武陵郡治所在地;漢壽縣,原西漢的索縣,東漢大部分時期稱索縣,到東漢後期的陽嘉三年(134),始更名為漢壽,轄今鼎城區東北部和漢壽;沅南縣,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漢臨沅縣地新置,轄今桃源南部等地,因在沅水之南故名,是今桃源縣前身;作唐縣,建武二十六年(50)分西漢孱陵縣地新置,轄今安鄉、津市和澧縣一部,作唐是今安鄉在歷史上獨立建縣的開始;零陽縣,與西漢零陽縣同,轄今慈利、石門、臨澧和澧縣一部。東漢武陵郡治,據《後漢書·郡國志》載,是在臨沅(即今常德市城區)。此後,歷朝的武陵郡治,以及唐朗州、宋鼎州、元常德路、明清常德府,一千數百年來其治所一直未再變更。

魏晉以後,武陵郡沿設,但轄區縮小,只轄沅水流域諸縣。南朝蕭樑時,將武陵郡置為武州。《隋書·地理志下》:“武陵郡,樑置武州。”陳朝後期,又改武州為“沅州”。《陳書·宣帝紀》載:“太建七年(575),改武州為沅州。”據《隋書·地理志》開皇九年(589),隋滅陳後,廢陳在武陵郡所置的沅州,改武陵郡為“朗州”。但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又將朗州更名為武陵郡。原陳朝武陵郡下轄的4縣(臨沅、沅南、漢壽、龍陽),隋將其併為兩縣。即將臨沅、沅南、漢壽合併為 “武陵縣”。這是武陵縣在歷史上的最初設置。龍陽縣則依舊。所以,隋代武陵郡僅轄兩縣:武陵縣和龍......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創造的意境,便是理想化了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其中,我們可以飽覽恬靜優美的生活圖景,欣賞到漁人進入桃花源後所見的一片地廣物豐、和平寧靜的景象,藉以感知桃源中的人們不僅生活愉快,而且“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沒有 封建君主的統治,沒有如當時現實生活中的動亂和災難。作者把自己的進步理想寄託在桃花源的社會裡,從而形象化地描繪出了一個美好的農村生活境界。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之奇,奇在什麼地方 15分

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文章開端,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在那兒,一切都是那麼單純,那麼美好。沒有稅賦,沒有戰亂,沒有沽名釣譽,沒有勾心鬥角。甚至連一點吵吵嚷嚷的聲音都聽不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那麼平和,那麼誠懇。造成這一切的原因,作者沒有明說,但從“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句中已隱約透露了消息:原來歸根結蒂,是因為沒有一個高踞人民頭上為私利互相攻伐的統治集團。這個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對生活在虛偽黑暗、戰亂頻繁、流血不斷的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來說,無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簡淨筆觸,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桃花源的氣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當然,這種理想的境界在當時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過對大同社會的構想,藝術地展現了大同社會的風貌,是不滿黑暗現實的一種精神寄託。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為主幹家庭(三代同堂),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從“男女”、“黃髮”、“垂髫”這三個詞便可以看出此點。 文章的結構也頗有巧妙之處。作者借用小說筆法,以一個捕魚人的經歷為線索展開故事。開頭的交代,時代、漁人的籍貫,都寫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這就縮短了讀者與作品的心理距離,把讀者從現實世界引入到迷離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開頭就是“山在虛無縹緲間”,讀者就會感到隔遠,作品的感染力也就會大打折扣。“不足為外人道也”及漁人返尋所志,迷不得路,使讀者從這朦朧飄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現實世界,心中依舊充滿了對它的依戀。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一筆,又使全文有餘意不窮之趣。

相關問題答案
陶淵明的桃花源在哪裡?
陶淵明的稱號是什麼?
陶淵明的詩歌是什麼?
桃花源記哪個區人最多?
牙齦總出血的根源在哪裡? ?
昆明檔案存放在哪裡?
摩托車火花塞在哪裡?
電動車的控制器在哪裡?
應用寶的工具箱在哪裡?
微信的文件存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