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送親有什麼講究?

General 更新 2025-01-11

孃家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

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送親的長輩是個重要角色,他代表著新娘家的權威和體面。女方選擇誰送親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擔當。實在沒有直系叔伯,就找最親的、錠近門的長者。但也不是誰都能送親,這個人要長相端莊,舉止大方,有權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過,如果女方確有至親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舉止如何猥瑣,這時也得出面送親,否則會被人恥笑,一生擡不起頭來。而這種人就要進行短期培訓,教他各種規矩,直至爛熟於心。真到出場那天,也能撐得住檯面。 送親時,離娘肉是一定要帶的。通常在迎娶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塊帶有七根肋條的豬肉,把肉用紅色紙包好,再拿上兩瓶紅葡萄酒和一根芹菜。面叫離娘面,肉叫離娘肉,表示新娘子要離開孃親,另立門戶了。送親時,女方要將肉砍開,將帶有三根肋條的豬肉給男方帶回。同時,找一個空瓶子裝上綠豆和一根並蒂的大蔥。帶回離娘肉,寓意女兒儘管出嫁了,但一半還在孃家,不能分離,名曰“肋骨不離”。綠豆可生豆芽兒,意思是告訴親家,俺家女兒能生養,名曰“生根立後”。 送親的要走在新娘車轎的後面,穿著大方得體。現在社會進步了,娶親的一般要給送親的單備幾輛車。等到了新郎家附近,送親的就止步了,因為送親的要等男方派人來接。這等貴人,自然是不能自己走到男方家的。而男方也一般早早地就在附近等上了,送親的一到,就有人響起鞭炮,告訴男方家人送親的到了。   不過,男方並不把送親的接到自個兒家,而是離男方家不遠的鄰里家。因為新娘子下轎或下車後,男方的小輩兒、姊妹們要耍笑,而送親的是不興看人們耍笑新娘的。另外,送親的進門也有講究,迎親的要站在大門左邊,伸手做出請進的姿勢。若這時門右邊正好有人,送親的是絕不會進的,因為那叫“黑狗鑽襠”。   送親的被迎到大方桌的正位坐下,陪客的就會不停地散煙,說些溢美之詞,生怕哪句話不當,攪渾了這場喜事。當然,這陪客也是有講究的,都是男方家的頭面人物,穿著長相出眾,能說會道。這也代表了男方家的尊嚴。

送親講究什麼?

不伴婚禮,那就是直接領證,領了證就是結婚了,哪個地方也沒聽說過這還要送親的啊?

不想用她就直說不需要,難道送親還要定個日子?

這個正常不會有影響,只是會給人心時不舒服的感覺,這樣時間長了如果有人拿這個說事,很可能對以後的日子不好,所以還是不要用了。

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

不伴婚禮,那就是直接領證,領了證就是結婚了,哪個地方也沒聽說過這還要送親的啊?

不想用她就直說不需要,難道送親還要定個日子?

這個正常不會有影響,只是會給人心時不舒服的感覺,這樣時間長了如果有人拿這個說事,很可能對以後的日子不好,所以還是不要用了。

東北送親有什麼講究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係。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併,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瞭解後,稟告父母,託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準備嫁妝,男方準備傢俱,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谷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

湖南人娶親有什麼規矩門道?請賜教。。。

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準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準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準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儘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菸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瞭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幹;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託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裡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儘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係。現代規定男女雙方領結婚證之前要到醫院做婚前檢查;還有些地區(主要是城市)規定要辦婚前學習班。這些都是確保優生優育、保障人口素質的有效措施,應該遵照執行。 擇吉篇

結婚證辦好後,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係。然而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第一步。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的良辰吉日,並由媒人通知對方,準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一般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選擇辦理,也可以自己看《通書》(雅稱“曆書”、俗稱“家家歷”,傳統稱之為“皇曆”)擇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則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

擇日完畢,雙方確定了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

結婚送親的人都包括什麼

您好,送親是一種婚嫁習俗。女兒出嫁時,孃家邀請兩位男性護送女兒到婆家,俗稱送親。一般是出嫁者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送親者到男方後,要等男方派人來接才能進屋,吃飯時兩人一般分座兩張桌子,男方派人陪宴。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送親的長輩是個重要角色,他代表著新娘家的權威和體面。女方選擇誰送親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擔當。實在沒有直系叔伯,就找最親的、最近門的長者。但也不是誰都能送親,這個人要長相端莊,舉止大方,有權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不過,如果女方確有至親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舉止如何猥瑣,這時也得出面送親,否則會被人恥笑,一生擡不起頭來。而這種人就要進行短期培訓,教他各種規矩,直至爛熟於心。真到出場那天,也能撐得住檯面。

希望您能採納,非常感謝。

湖南結婚有什麼風俗?

湘南婚俗簡說

周禮有“三媒六證”,湘南的婚姻古風存焉,雖然沒有那麼嚴格但農村的風俗可以窺見古代習俗。

一、說媒,這大家都知道,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即使是自由戀愛,也的在婚前掛*個媒人做擋箭牌。

二、篩茶。男的第一次到女的家裡,女的如果覺得男的不錯,給端一杯茶,男的給一紅包。對上眼了,有戲。

三、過庚。男女雙方交換生庚八字,請先生算命能否相配。

四、訂婚,結成婚姻。

五、過門:男方一大早擡花轎來女方門(現在是汽車)彩禮必有三牲。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先要“辭堂”,陪新娘到堂屋裡拜別孃家的祖宗牌位,謝謝孃家的養育之恩。出堂屋門時,必有新娘兄弟在門前阻擋,不願意姐姐遠去。新郎只有紅包開路))

六、上轎(或車)必有女方的哥哥或堂哥揹她上轎,雙腳不沾地,害怕把孃家的運氣沾走。孃家村裡的眾人送新娘出村門,新郎封紅包買糖感謝。

七、到婆家,停轎。首先念煞。由德高望重之人圍著花轎唸唸有詞,將一公雞當場宰掉,以阻擋孃家帶來的晦氣。然後有德高望重之中年婦女(必須子女都有)攙扶新娘出轎,跨火盆,新郎射箭。當天宴請賓客時,陪姐姐來的弟弟,哪怕是毛孩子,必坐上席,這是對孃家的尊重。

八,入洞房鬧洞房,唱拜堂歌。

九、回門。第二天若無別的的變故(過去要求新娘是處女),送親的弟弟陪姐夫、姐姐回孃家,至此婚姻大事完畢。

湖南婚禮習俗

正常情況下是婚禮在男方家裡舉行。女方父母一般是不去的。包括宴會也不能參加的,然後新娘三天後回門才能見自己的父母。呵呵。但有的地方風俗不一樣的,有的地方是娘送嫁,然後回門的時候是父去接。但是這種情況不太多見的。一般的地方都是像我說的第一種情況的比較多見。

明天我姐姐結婚,請我做送親的人,作為送親的人要幹什麼?說什麼啊?不懂,我是湖南株洲的

送親就是作為孃家人,陪同送送新娘的意思

穿的得體就可以了,沒什麼要求

如果是證明人或什麼介紹人長輩可能會要求講話,這個也會提前訂好的

湖南的結婚的傳統習俗?

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準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準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準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儘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菸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瞭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幹;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託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裡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儘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係。現代規定男女雙方領結婚證之前要到醫院做婚前檢查;還有些地區(主要是城市)規定要辦婚前學習班。這些都是確保優生優育、保障人口素質的有效措施,應該遵照執行。

擇吉篇

結婚證辦好後,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係。然而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第一步。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的良辰吉日,並由媒人通知對方,準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一般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選擇辦理,也可以自己看《通書》(雅稱“曆書”、俗稱“家家歷”,傳統稱之為“皇曆”)擇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則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

擇日完畢,雙方確定了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

相關問題答案
湖南送親有什麼講究?
婚禮送花有什麼講究?
重慶認乾親有什麼講究?
四川接親有什麼講究?
上海人送禮有什麼講究?
湖南婁底有什麼好玩的?
送錦旗有什麼講究?
湖南醴陵有什麼好玩的?
開張送花籃有什麼講究?
湖南株洲有什麼大學?